教育孩子有信仰
中國曾一直被冠以“無信仰”的標籤,但如今許多的中國人已意識到信仰之於個人以及社會的重要性,重視孩子教育的您也應該思索一下孩子的信仰問題。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的方式,希望對你有幫助
的方式
找尋信仰是一個過程
談及“信仰和孩子”這一主題時,少年派的故事浮現腦海。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是派的媽媽為他打開了宗教信仰的一扇窗,此後派跟隨自己的內心,信仰了許多不一樣的宗教。他的父親崇尚科學,曾在飯桌上調侃年幼的他,說他如果再信奉一個宗教,那麼他一年365天都可以放假了。後來,在漫長的與虎漂流求生的227天裡,是信仰的力量讓他存活了下來。成年後的派對信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成了一個泛神論者,堅守他自己理解的信仰。
從最初的印度教毗溼奴派,基督教,伊斯蘭教,到最後成年形成自己對信仰成熟的看法,從派的經歷我們不難看出,追尋信仰就像人生成長一樣,是一個過程。
家庭是培育孩子信仰的最重要場所
據環球時代報道,如今在美國,年輕人與宗教組織之間的聯絡日趨微弱,家庭正逐步取代教堂或寺廟,成為孩子們培養人格信仰的處所,即培養孩子信仰認知的責任已經由公共機構向父母轉移。連美國這一個有著廣泛宗教信仰的國家,都把培養孩子信仰的場所轉移到了家庭,對於中國而言,國內的宗教社群並沒有如西方常見,因而,父母擔任起孩子信仰教育引導者這一角色更是義不容辭。
因此,作為父母,無論你是否有宗教信仰,你都會毫無疑問地成為影響孩子信仰的關鍵因素。就如同少年派一般,他的信仰意識就是在家庭教育的環境下萌芽而生的。
給孩子尋覓信仰的空間
信仰的形成需要時間,信仰的成熟同樣需要時間,而在這段時間內,父母要做的,就是給予孩子足夠的尋覓空間。以下是一些建議:
1. 父母和孩子都應該明白:信仰並不等同於宗教。宗教是信仰的一種表現形式,基督教,佛教都可以是一種信仰,但信仰的意義並不侷限於此。信仰有時可以解讀為自己內心所堅守的價值觀或者某種執著的追求。
2. 不要強迫孩子去信仰某個宗教。信仰是從內心萌發而出的,外力的強迫只會適得其反。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引導孩子去接觸和認識某種信仰,讓孩子從自身角度去感受,去體悟。
3. 允許孩子的質疑。如果孩子對你的信仰有所質疑,這是很正常的,父母切不可因此而責怪孩子。相反,你可以借這個機會,向孩子解釋並分享你自己的心得體會。
的意義
一:今天的孩子就是明天的希望,他們是下一代要肩負起“只有安拉是應受崇拜的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這一句崇高言辭的大旗。如果我們為此目的而培育了他們,他們就會高舉這面大旗,並給予援助;如果我們忽視了他們,他們就會拋棄這面大旗,正如一些宣教者所說:“如果說我們蒙受了失敗之辱,那至少我們也應該去為獲勝而培育我們的女子。”
二:孩童時代是信仰建設與接受各種價值和原則的基石,也是天性上預備接納正確信仰的起點。正如先知所說:“每一個孩子都是誕生在天性上,是他的父母將他變為了猶太徒或是基督徒又或是祆教徒。”然後艾布.胡萊勒讀到:“並謹守真主所賦予人的本性。”30:30
三:兒時學過的各種價值、原則、原理以及信條,終身都將穩居在腦海中,很難改變或被更替。
四:正確的信仰與高尚的道德;虛假的信仰與惡劣的道德間有著密切的聯絡,信仰在構建人格中起著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