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長征五號觀後感想作文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工程實現了中國液體運載火箭直徑由3.35米至5米的跨越,填補了中國大推力無毒無汙染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空白,代表了中國運載火箭科技創新的最高水平。接下來,小編跟你分享關於長征五號首飛觀後感。

  關於長征五號首飛觀後感 篇【1】

  長征五號火箭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天津大運載火箭基地完成總裝,其起飛質量約869噸,具備近地軌道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4噸的運載能力,與國際上主流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相當,將承擔發射嫦娥五號、空間站核心艙以及火星探測等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國家重大專項工程任務。長征五號的首飛成功將大幅提高我國進入太空的能力,對我國探月工程後續任務的推進和空間站工程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從渤海之濱到南海之涯,再到衝上太空,承擔“天地運輸走廊”的重任,長征五號火箭凝聚了800餘名天津航天人的心血,是咱天津人造的火箭。現場有80名天津大火箭基地的航天人,親眼目睹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晚8時22分,全新研製的長征五號火箭託舉“升級版”太空擺渡車——遠征一甲上面級,順利將五類六項載荷成功送入預定軌道,拉開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的序幕。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的首飛成功,標誌著我國在載人航天工程和新一代運載火箭研製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對於完善我國運載火箭型譜、提升進入空間能力具有重大意義。長征五號火箭未來將成為在役主力火箭的“接班人”,代替長征二號、三號、四號、七號系列火箭。

  從數字化設計,到一釘一鉚組裝,再到總裝完成直至衝上雲霄,天津航天長征火箭製造有限公司媒體報道常用“天津大運載火箭基地”黨總支書記張北軍親眼見證了長征五號火箭從無到有的全過程。他向記者透露,中型火箭長征七號只是津產火箭的首秀。真正的“大”火箭,直徑達5米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本月底在津完成總裝,今年下半年實現首飛。

  關於長征五號首飛觀後感 篇【2】

  一批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研製和試驗基地脫穎而出,一項項國際宇航界的技術難題相繼被攻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取得圓滿成功,從神五到神七,載人航天工程實現三次飛天、三大跨越。我國航天事業在改革中騰飛,在創新中發展,為增強國防實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做出了重要貢獻。

  “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集中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成就,生動印證了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總經理馬興瑞說。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航天事業堅持走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以較少的投入,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了一系列輝煌成就,在世界高科技領域佔有了一席之地。

  我國先後研製了14種型號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在可靠性、安全性、成功率和入軌精度等方面都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

  截至2008年10月底,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共進行了111次發射。其中,改革開放以來發射了106次,發射了109顆衛星和7艘飛船。自1996年以來,長征火箭已連續69次發射成功,成功率居世界前列。

  載人航天工程先後攻克了飛船總體技術,制導、導航控制技術,飛船推進、返回和再入技術,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運載火箭技術等國際宇航界公認的技術難題,20餘項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08年9月28日,隨著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三名航天員的平安返回,我國最具代表性、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級重大科研實踐活動———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了我國空間技術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跨越。

  嫦娥一號月球探測工程的成功,開啟了中國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奧祕的時代,標誌著我國已經進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測能力的國家行列。這是繼人造地球衛星發射、載人航天飛行取得成功之後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座里程碑。

  目前,我國自行研製的各類應用衛星,直接應用於廣播電視、通訊、氣象預報、國土普查、海洋觀測、導航定位、防災減災、遠端教育、農業生產、環境監測等諸多領域,為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做出了重要貢獻。一大批航天技術轉移到工業、農業、服務業等相關領域,促進了有關產業的技術進步和升級換代。

  據有關部門統計,在我國近年來的1000多種新材料中,近80%是在航天需求的牽引下研製的,有近2000項航天科技成果已移植到國民經濟各部門。特別是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奧運會期間,衛星通訊、衛星導航、衛星遙感顯示出獨特的技術優勢,發揮了重要作用。

  與此同時,航天科技更成為我國高科技“走出去”的一面旗幟。1990年,我國自主研製的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地將美國製造的亞洲一號衛星準確地送入預定軌道。自此,中國航天人成功敲開了國際商業發射市場的大門。2007年,我國首次以火箭、衛星及發射支援的整體方式,為奈及利亞成功發射通訊衛星一號並在軌交付,中國航天實現了衛星整星出口零的突破。第二顆整星出口衛星委內瑞拉通訊衛星於10月30日發射,第三顆出口衛星巴基斯坦衛星專案也已正式簽約。據統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有7種型號的長征火箭用於國際商業發射,為13個國家和地區提供了衛星發射和搭載服務,進行了29次國際商業發射,發射了35顆商業衛星。

  關於長征五號首飛觀後感 篇【3】

  11月3日20時43分,我國最大推力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約30分鐘後,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此次發射成功,中國從此擁有大型運載火箭,標誌著我國運載火箭實現升級換代,進入大火箭俱樂部,是中國由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重要標誌。

  據國家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介紹,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實現了我國液體運載火箭直徑由3.35米至5米的跨越,採用5米直徑芯級,捆綁4枚3.35米直徑助推器,全長約57米,起飛重量約870噸;具備近地軌道25噸級、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4噸級的運載能力,比現役火箭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提升了2.5倍以上。

  長征五號代表了我國運載火箭科技創新的最高水平,填補了我國大推力無毒無汙染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空白,首次採用芯一級2臺50噸級氫氧發動機與4枚助推器各2臺12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的組合起飛方案,10臺發動機同時點火,起飛推力達1060噸,實現了我國異型發動機起飛技術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