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積極心理學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思想,積極心理學主張心理學的研究方向應當是對人類自身的積極品質的探索,比如積極情緒體驗、積極社會環境和積極人格特質等方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積極心理學學習心得體會範文,供你參考!

  積極心理學學習心得體會範文篇1

  "一覺醒來,睜開眼睛,嗅一嗅空氣中的快樂氣息。"向你說這些話的人不是哪個教派的宗師,而是懷有雄心壯志的學者,他們認為,快樂和幸福不僅僅是可以追求的,也是可以教授的。

  "任何一個傻瓜在開啟一瓶酒的時候都會感覺良好,但我的工作告訴我通過消費所獲得的良好的感覺並不是真正的獲得快樂的有益方式。我們已經將我們的精力和能力投資在我們周圍的人和世界中。" 怎樣才會讓你滿足? 財富、年輕、婚姻、朋友、社會平等與安全、中大獎還是哲學思考…-

  人們變得越來越富有,但他們似乎並沒有比以前更加幸福。

  現在是教授幸福的時候了

  他們,包括哈佛大學和劍橋大學的心理學家以及美國和英國的經濟學家,甚至英國最大的公立學校—-一個傳統上在古希臘文化、橄欖球以及冷水浴中尋求生活意義的機構也加入了這個行列。從今年9月開始,威靈頓學院這個為紀念打敗拿破崙的威靈頓公爵而設立的學校將推出幸福與快樂課程,年齡在14-16歲的學生每週學習一次如何積極面對生活,不以苦樂為意,享受快樂以及積極進行哲學思考。如果課程獲得成功,課程將在整個學校推廣。

  威靈頓學院新任校長安東尼.賽爾登說:"如果你看一看我們學校創立的宗旨你就會明白高貴的目標是它存在的意義。但隨著教育的全國化以及政府的介入,我們僅僅以考試分數來衡量學校辦學是否成功。在成人世界裡衡量其成功的標準就是他所得分數的多少。我們應以一種更為寬廣的視野來看待這個問題。對於那些能夠上大學學習的人來說,他們應該追求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而不是遵從他們父母,或者他們的同輩或他們的老師的意願。"

  培養全面發展的個體難道不是一個好的教育體系所要追求的主要目標嗎?但考試的專制和對工作報酬的不斷追求的慾望已經模糊了這個目標,而新的研究已經提高人們對幸福的認識。賽爾登認為,學院應該既保持著學術上的優秀,同時又追求著比之更多的東西,他說:"當我聽說哈佛和劍橋正在認真對待這一問題時,我認識到這是可以教授的問題,我認為這非常有趣。"

  今年哈佛最受歡迎的課程是"積極心理學"。甚至常春藤聯合會的那些異常聰明的學生似乎仍然需要學習如何使自己快樂。上個世紀絕大多數心理學家和經濟學家關心的是如何減輕痛苦而不是尋求快樂。他們所要考慮的是使人們如何擺脫貧困或精神疾病,而研究如何使人們快樂是次要的問題。而這一點也不讓人感到驚奇,因為在幾代人以前的時候,對於很多人來說,幸福真的就是體面的一餐或者一雙漂亮的鞋子。但在20世紀90年代,隨著絕對意義上的貧窮已經被基本消除,一種意識在很多西方國家中開始浮現。人們變得越來越富有,但他們似乎並沒有比以前更加幸福。

  "如何幸福"成為研究的熱門

  事實的確如此,在一些方面他們較以前的滿足感降低。華威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安德魯.奧斯瓦爾德指出:"通過對英國公民的隨機抽樣調查表明,他們心理的快樂感與生活滿足感與他們較為貧窮的父輩和祖輩處在一個同樣的水平。在美國,人們的快樂感已經下降。美國白人女性的快樂感與他們的母親相比明顯下降。"

  丹尼爾.吉爾伯特就是持有這種觀點的一員,他從前是一名地毯安裝商和科幻小說家,後來成為了一名心理學家,研究受挫和婚姻的失敗。後來,他決定從事幸福分析的工作。吉爾伯特現在是哈佛的一名教授,他表示,我們很難預言什麼將使我們變得幸福。他說:"好的和壞的都不像我們所認為的那樣好或者那樣壞。對此的洞察力是完全可以教授的一種技能。"

  馬丁.賽利格曼也是研究幸福的一名倡導者,他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名心理學教授,他指出進化已經使我們的大腦產生一種消極思考的傾向。人類早期的首要任務是躲避危險:在人的頭腦中隨時都要防備樹叢中是否潛伏著老虎之類的猛獸。現在這種意識轉變為對競爭的威脅感:那輛新寶馬是否是鄰居的新寵。

  目前,在美國有100多所大學開設了積極心理學。尼克.貝利斯是英國的一個主要倡導者,他是劍橋大學的一名講師,他認識到健康就像不幸一樣是不可控制的。貝利斯在埃克塞特大學獲得心理學學位。不幸激勵他去研究成功人士的生活。他在劍橋獲得了博士學位後成為了一名積極心理學和幸福學的講師。他推動了威靈頓學院開設快樂課程。他說:"任何一個傻瓜在開啟一瓶酒的時候都會感覺良好,但我的工作告訴我通過消費所獲得的良好的感覺並不是真正的獲得快樂的有益方式。我們已經將我們的精力和能力投資在我們周圍的人和世界中。"

  賽爾登說,這些課程比那些在很多學校所開設的個人、社會以及健康課程要更引人思考,更有利於情感學習和情商的培養。所有這些或許都是非常值得稱讚的事情,但它並非是一劑萬能藥,伊麗莎白.羅伯遜是倫敦的一名大學畢業生,他並不因為自己沒有參加快樂課程而感到後悔。他說:"它好像與我們所需要的試驗並吸取教訓的學習方式背道而馳。有時候在現實中而不是在教室裡迷失方向是件好事情,因為這個時候你需要找到從其中走出的道路。"

  其實,快樂是逐漸被老年人和絕大多數父母所認識的一個本能結論。賽爾登說:"作為一個父親,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夠快樂。我並不介意我的女兒沒有去牛津和劍橋上學。她打算去倫敦,她為此而高興。"他說,孩子應該找到他們所擅長的方面,接受他們自己的侷限,以他們所擁有的而自豪,並充分發揮自我的潛能。對自己誠實意味著你會成為一名積極的心理學家,祝你好運。誰知道呢,或許它會使你感到快樂。

  怎樣才會讓你滿足?

  財富:這只是部分因素。研究表明一旦基本需求獲得滿足,快樂就不再增長。英國的一項研究表明25000英鎊的收入是快樂增長的極限。其後收入更多的錢並不意味著獲得更多的快樂。你發現自己處在一個單調的"享樂主義的跑步機"上,永無休止地追求實際上對你來說並非必要的財富。

  年輕:並不能讓你有滿足感。雖然年輕人可能比中年人快樂,但老年人才是對自己生活最為滿意的群體。

  婚姻:或許會讓你有滿足感。結婚的人一般來說要比單身的人快樂,但這種情況只對那些傾向於結婚的人來說適用。

  朋友:會讓你有滿足感。伊利諾斯大學進行的一項大型研究表明:最快樂的人中最關鍵的因素是他們和朋友和家人共度時光。

  社會平等與安全:可能會讓你有滿足感。快樂度平均水平最高的國家根據1995年-2005年的調查有:丹麥、瑞士、冰島以及芬蘭。丹麥的快樂級別為8.2,英國為7.1,辛巴威為3.3,坦尚尼亞為3.2。

  中大獎:不會讓你有持久的滿足感。研究表明,中獎獲得的歡愉感在一年內便會消失,人們一般又會返回到之前的滿足水平。

  哲學思考:可能不會讓你有滿足感。阿爾貝.加繆曾經說過:"如果你一直研究幸福是由什麼構成的,那麼你永遠也得不到幸福。如果你總是探尋生命的意義,那麼你將無法活在這個世界上。"

  積極心理學學習心得體會範文篇2

  積極心理學是一門教人幸福的科學,是哈佛大學排名第一的課程。積極心理學探討的是人生的終極目標——幸福。幸福=快樂+意義。比如當你打籃球賽時,打的當下是很快樂的,打完之後感覺今天很有進步,同時又得了獎,對這學期的考試可以加學分;那麼這場球賽就是幸福感很高的事情;如果打完球很開心,但是卻因為逃課而被老師發現,並通報學校批評,那麼這是快樂但是沒有意義的球賽,所以幸福感要打折扣。

  那麼依據這個原理,學生要熱愛學習,最後的方法是提升他學習時的幸福感,就是兩個方面,一是要讓他眼前很開心;二是要讓他感覺學習後很有意義。

  東星教育在中小學輔導中加入哈佛研究證明有效的積極心裡學,真正讓中小學生擺脫傳統的漫無目的的學習方法,讓你的孩子在快樂中學習,設立內心有意義的目標,贏在幸福的起點!成為未來引領中國發展的精英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