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實踐心得體會3篇

  語文教學實踐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下面是帶來的語文教學實踐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語文教學實踐心得體會

  我是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擔任二年級語文,我每一學期結束都認真總結一學期的教學經驗和得失。根據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以及學生所學的知識和成績,制定教學計劃,並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因材施教,以保證教學工作能順利地進行。

  語文教學方面的知識非常深奧。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上好一堂語文課,必須首先做到:

  一、在教學時設計好教學語言。教學語言要精煉,語言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語言是一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教學語言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語言呢?

  1、根據不同課文型別設計不同的語言形式,設計時並要圍繞教學內容,導學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抓住教學難點,不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掌握課文內容。

  2、在教學時注意簡明、扼要。語言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語言,抓住課文的要點和學習材料的核心內容,有利於概括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輕鬆地學習,輕鬆掌握課本內的知識。

  3、在教學時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語言,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二、在教學時要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有著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也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格要求,不能放任自流。當然,也不能要求太嚴,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而受影響。

  1、 在教學課堂中,建立起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探求、以及動手動腦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成為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因此,我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成了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變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的模範聽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和表現,教室中沒有了死氣沉沉氣氛。

  2、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生動、活潑、探究、思考、訓練等方法,讓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使學生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初步獲得了語文教學實踐能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 、教師在教學時還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有激情,上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態度,將知識傳受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昇華。在教學中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在學習中耐心細緻,在生活中無微不至。使他們從潛移默化中受到薰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形成,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 在教學漢字中能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1、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選擇適合兒童年齡特徵的話題,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在閱讀上多下功夫,讀出感情,身臨其中,多訓練看圖寫話,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使他們樂意去學習。在學習上不產生厭倦心理。把學習當成是一種生活樂趣。

  2、低年級的孩子天真活潑,合群,愛交朋友。根據這一特點,教學時,可以將生字形象地稱為“小娃娃”、“小朋友”、“小寶寶 ”或“小客人”,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識字的過程也隨之變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過程。親切自然的稱呼自然喚起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習的興趣也隨之調動。學習生字時也可以 採取“玩遊戲 ”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低年級學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根據兒童的心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創設各種有趣的學習情境,能使學生富有興趣地主動投入到漢字的學習中去。

  四、課堂教學中變換形式,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

  1、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兒童的有意注意時間短,無意注意佔優勢。根據這一特徵,要想在整個活動中保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就不能只以單一形式進行,不然就會把剛剛點燃的興趣火花給熄滅。

  2、教學時引導學生變換形式,不斷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措施。遊戲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在課堂中,教師要找準遊戲與教學內容的結合開展遊戲,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做到在玩中學習,玩中思考,玩中創新。

  3、如在教學新課程“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六”時,教師可穿插以下活動輔導教學:出示課文左上方插圖,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在理解“節氣歌”和“二十四節氣”之間的含義。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注意特徵,在教學中,要經常變換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鞏固識字練習。複習生字筆順時,可以用“對口令”的遊戲。如“醜小鴨”的“ 鴨 ”字的筆順,口令如下:“鴨”字怎麼寫?“鴨”字這樣寫: 豎、橫折、橫、橫、豎,撇、橫折勾、點、豎折折勾。這就是“對口令”。複習組詞可以用“找朋友”、“詞語開花”、“摘蘋果”、 詞語接龍等遊戲。

  我從事多年語文教學,總結經驗,認為語文教學是一個非常繁鎖複雜的工作,所以,在今後漫長的教學生涯中,我還要不斷努力,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業務水平,不斷探究新的教學方法,以適應現在教學的需要。教到老學到老。更好的為語文教學服務。爭取做一位人民滿意的語文教師。

  篇二:語文教學實踐心得體會

  一、我對“小班化”認識的改變

  在參加“小班化”教學實驗之前,我對“小班化”的認識只停留在一個“小”字,對小班化教師非常羨慕,覺得班額小,學生少,相對來說應該輕鬆很多。參加小班化教學實驗後才知道小班化教育絕非一般意義上所理解的簡單減少學額,而是在基礎設施建設、課堂教學環節、班集體建設等方面都需要進行綜合配套改革的教育形式,有利於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和個性充分發展的教育組織形式,是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普遍採用的基礎教育發展模式。

  二、我的課堂變了

  面對這樣的挑戰,我想先從課堂教學的探索入手,嘗試在自己的課堂上,進行小班特色的語文教學。我從營造教學氛圍、小組合作和多元評價等方面,進行了不同語文方法的嘗試,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有一點收穫。

  一教學氛圍更和諧了。

  我把發自內心的微笑帶進課堂,用親切和藹的目光注視著每個學生,在整堂課中表現出對學生信任與激勵的神態。一句句“講得好”、“說得不錯”激起學生興趣,從而達到師生共享成功樂趣的感情交流。通過創設情景化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諧的教學氛圍的營造,使學生的每堂課都學得快樂、輕鬆,使學生處於接受感知的最佳心理狀態,符合“樂學”的原則。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對每一個學生實行等距離教育,即教師對各類學生的關懷、教育一視同仁,讓每個學生各得其所,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這是古板、擁擠、五六十人的濟濟一堂的大班教學無法比的。

  二學生參與課堂的機會多了。

  小班化教學使我的語文課再也不是老師與幾位“課堂明星”的一唱一和,這樣的配合挫傷了大多數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我把如今的語文課叫做“全生總動員”。不再擔心那些膽小、不善表達的學生影響教學進度,而不敢請他們發言,讓語文課成為每個學生演出的舞臺。

  三小組合作雛形

  說起合作學習剛開始我總是認為一年級的孩子還太小,自己還管不了自己,什麼都不懂,根本不會合作。其實,專家研究證明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因為,在幼兒階段,兒童對合作選擇的認知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其中超過一半的幼兒知道在面對問題時可以通過與同伴合作解決,這說明孩子已經有了合作本領。學習和遊戲是相通的,在擔任了學校小班化教學的任務後,我明確了任務,我也要教會孩子在學習中的合作,幫助孩子養成合作學習的習慣。回顧在幾個月來語文教學中的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不成熟的做法:

  1、識字學習中的合作:

  1找生字詞:同桌對照一下找的一樣嗎?如果不一樣一起讀讀生字所在的句子,商量一下該怎樣組詞正確。這是最簡單的合作,孩子們都願意去做,且都有能力做,可以說是簡單的合作熱身。

  2學生字詞:教師出示生字詞以後,同桌你讀一個,我讀一個,如有不對的地方給對方糾正後再讓對方讀一讀,讀完後同桌交換讀。這個過程既是認識的過程又是檢查監督的過程,這是要求稍高一些的合作學習。

  3去掉熟字讀生字:請同桌兩個人互相說說這些字是怎麼記住的,然後互相讀給對方聽;或小組內說說記憶生字的方法。

  2、寫字中的合作:

  1同桌一起書空田字格里的字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寫字經驗,如果寫的一樣就說明正確,如果不一樣討論一下錯在哪裡?

  2同桌把生字卡片上自己認識的詞語讀給對方聽,既鞏固自己已經認識的字詞,又互相補充了對方認識。

  3小組互相監督平時的讀寫姿勢、紀律情況、發言情況等。。

  3閱讀學習中的合作:

  A同桌對照一下自然段序號標註的一樣嗎?不一樣的找一找問題在哪?

  B同桌每人讀一個自然段,不正確的地方馬上給對方糾正,然後再讀。

  小組內每人讀一個自然段,不正確的地方糾正後再讀。

  4小組內分角色朗讀,小組長分好工。為今後真正的小組合作打基礎,樹立小組長威信

  4、為了讓學生儘快學會合作學習,我把競爭也引入課堂,讓學生在合作與競爭中快速記住漢字,在合作與競爭中正確閱讀課文,在生生的互相幫助和提醒中不斷進步,這樣的上課效果甚佳,我發現所有學生合作學習的這一刻精力是高度集中的,思維得到最大發揮,記憶也特別牢固。

  四多元評價伴隨孩子快樂成長

  1、講究語言藝術,讓學生感受被賞識的快樂。

  “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人都有一種引起注意,得到認可,獲得讚賞的天然慾望,特別對於學習困難孩子一句表揚很可能喚起他的進取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課堂上,我尋找機會給班上的特別好動的李靖激勵性評價。“瞧,今天李靖坐得多直呀!”“你的發言真精彩,一定是認真聽課了!”“要是你上課不亂動,老師就更喜歡你了。”降低對學習困難孩子的要求,提問時,也選擇簡單的問題,讓他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對學習自然就產生了興趣。在教學中,我還把這種讚賞別人的評價教給每個學生,使他們更願意合作,同學關係也更融洽。

  2、重視非語言評價,增強親和力。

  在注重語言評價的同時,更要重視非語言性評價。體態語言的激勵評價。人體是一種資訊發射站,人的接觸除了有聲的語言外,無時無刻不用動作、表情、體態等傳遞資訊,表達感情。例如: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個誇獎的手勢、一個會意的點頭、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輕輕的撫摸等等體態語都代表了教師的評價。這些都會牽動學生,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同時可以拉近你和學生之間的關係。一次語文課,學習能力比較差的陳子鵬同學猶猶豫豫地舉起小手,我以親切期待的目光注視著他,請他回答。他大膽地站了起來,我微笑著對他輕輕點頭,他得到鼓勵後,答得很好。我請全班同學用鼓掌給他評價。全班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他坐下去後就有點得意洋洋,講起了小話,我看著他微微搖搖頭,他馬上坐直,不講話了。我馬上給他豎起大拇指。“無聲勝有聲”,無聲的評價往往比有聲的語言更能讓學生接受,更能促進學習困難孩子的轉化。

  3、採用延遲性評價,給學生進步的權利。

  學生的能力品行肯定是有差異的,做為語 文老師,我碰到那種因智力因素或懶惰因素造成學習困難的孩子就容易著急,但越心急越達不到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我嘗試採用延遲性評價,並降低對學困生的評價指標。讓他們也嚐到成功的喜悅。如:只要他們的作業對自己來說是進步的,雖然沒有達到優秀的要求,可以評優秀等,並印上小紅星,但要對孩子說明他的“小紅星”是打給他“認真的態度”。

  4、充分利用教室空間開展評價活動。

  教室空間是班級文化的載體,利用教室空間的開闢小組評比專區。在背書、作業、課堂表現等方面考核孩子,只要達到老師要求,表現良好的就可以得到一顆小星星貼在自己小組的榮譽欄裡,集夠十顆小星星就可以換一個笑臉圓月亮。每得到一個圓月亮小組內每個孩子都會得到老師的獎品——精美的書籤,可愛圖案的小即時貼、作業本等,這樣激發了孩子的上進心,促進孩子全面發展,也是增強了孩子的小組意識,競爭意識。

  三、小班化教學中的困惑

  在小班化教學實驗中,我還有很多困惑,請各位專家、前輩指點:座位的編排給那些愛說話、愛做小動作的學生提供了方便。課堂上只要是小組討論,學生個個嘴巴都在動,看似場面非常熱鬧,好像在合作討論,但仔細觀察,有的學生趁機還做其它的事,根本沒有耐心傾聽別人的發言,那如何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討論之中?發展學生個性與課堂常規矛盾嗎,該如何兼顧?如何使小組合作有實效?

  篇三:語文教學實踐心得體會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因為學習原本是學生的一項創新性活動。《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而這對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使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要求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

  一、創設寬鬆的學習氛圍,自由參與、創新

  “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魂,教學的真正含義是教師教學生如何學習。因此,要使學生學會學習,就要從課堂教學改革入手,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使學生主體精神得到發揮、主體人格不斷完善、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促進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創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學習方式。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永遠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的學習成績不是老師恩賜、饋贈的,而是要讓學生主動探究得到。但學生的主體性不是天生的,要靠教師的引導和培養。教師要為他們創設探究的氛圍,組織他們在參與中學習,在活動中領悟,在創新中發展。

  在我聽的《我要的是葫蘆》一課中,任課教師首先讓同學們通過品讀第一段,感受葫蘆長得好,種葫蘆人非常喜歡小葫蘆。接著教師出示課文中兩幅插圖,“種葫蘆的人就一心等著收穫葫蘆了。可結果怎麼樣呢?觀察這兩幅圖,你發現了什麼?”學生們馬上發現:“葉子開始是綠的,後來變黃了;掛在枝上的葫蘆落在地上了;種葫蘆人開始很高興,後來愁眉苦臉……”教師接著引導:“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答案就在課文中,讓我們快去找一找吧!”在新課程的實施中,教師必須要由過去的“教師中心”變為以學生為本,構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室文化生態”,這樣學生在課文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資訊,根據自己的體驗,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自己的評價,說出自己的理由,並讀出自己的感受。體會故事中所包含的寓意:做事不能只想結果而不顧過程,要聽取別人善意的勸告。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組織者、引導者,在適當的時候予以點撥指導,使學生充分感受語言文字中的寓意,在讀中感悟、積累語言。

  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需要與興趣的教學,能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體驗的教學,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能真正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運用資訊科技,推進學習方式改革

  資訊科技作為教育現代化程序的開路先鋒,已經越來越多地運用到課堂,為課堂的資訊交流提供了新的途徑,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創新營造了較好的外部環境。將資訊科技與語文學科教學有機的進行整合。特別適合於學生進行“自主發現、自主探究”方式的學習,為學生髮散性思維和創造效能力的發展提供了最大的空間,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發揮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的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圍繞“你最欣賞哪位植物媽媽送種子的方法?為什麼?”這一問題展開自主學習,當學生理解到豌豆傳播種子的方法時,對“太陽一晒,啪的一聲豆莢炸開,孩子們就蹦著跳著離開媽媽”這部分內容不易理解,教師及時播放課前查詢到的錄影資料,孩子們聚精會神地注視著畫面,當看到豆莢裂開,一顆顆豌豆從豆莢中彈射到地上時,不禁發出一聲聲驚歎。這樣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他們迫切地表達自己的感受:“豆莢裂開的速度真快,如果眨一下眼,就有可能沒有看到,所以文中說‘啪的一聲’。”“我知道為什麼用‘炸開’了,豆莢裂開是有力量的,把豌豆寶寶們彈落到地上。”課件使學生對豌豆傳播種子的神奇之處有了更加直觀和深入的體會,學生身臨其境,與作者的感受產生了共鳴,使課文的難點得以突破。

  現代資訊科技的運用,更是把學生引進多姿多彩的世界,變抽象為形象,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發揮視覺和感知的作用,啟用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輕鬆、愉快、主動地學習,為傳統課堂教學增添了勃勃生機。

  三、調動學生情感體驗,在感悟中陶冶情操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關注閱讀中積極健康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導向,努力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要求滲透到閱讀的內容和方法中去,使德育目標、智育目標和美育目標能夠得到綜合的體現。語文教學要把握學科的個性,以學生的語言發展為本,加強語言的理解、感悟和運用,通過誦讀、聯想、評價,感受深刻的文字內涵。課文不僅是教的藍本、讀的範本、還是情感薰陶的樣本。因此在教學實踐中,要利用這一藍本、範本和樣本,讓學生感悟到課文中主題的鮮明,內容的豐富,語言的優美,構思的巧妙,表達的精彩,情感的渲染,思想的啟迪,靈魂的淨化,個性的張揚。

  《假如》一課中,教師引導學生,反覆朗讀那些飽含真情的語句,反覆感受那些真真切切的人和事,帶領學生感悟教材,感知社會生活,獲得美好的人生體驗,培養愛心。

  教師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後,又創設了一個讓學生當小詩人來作詩的情境,通過課件向大家展示了世界上除了寒風中的小樹,飢餓的小鳥,殘疾的朋友還有更多的動物朋友、植物朋友、人類朋友,“如果你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想為誰畫寫什麼?拿起你手中的筆,把你們的願望寫出來。”教師為學生架設了生活與教材聯絡的橋樑,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度。以寫話為載體,既橫向拓寬了教材,又不偏離語言文字訓練的本質。這樣不但讓學生產生了新奇感,而且運用了所學語言,有了適當的情感基礎,我口說我想,我手寫我心,就水到渠成了。

  學生們當堂寫道:“我要給奶奶畫一雙聽得見聲音的耳朵;我要給盲人畫一雙好眼睛,使他們不再生活在黑暗中;我要給山區的孩子畫一所漂亮的校園……”小學生的語言雖然稚氣十足,但他們的心靈是純真的,聽課的家長和教師此時都被孩子那一顆顆閃亮的心所感動了。雖然他們此時只能“假如”,但是這些“假如”都是他們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獨特認識,是他們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和追求。

  通過學生的“讀、看、思、議”感悟到什麼是愛。這種“愛”並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學生真真切切感悟到的。只有感悟了才能愛之切、恨之深;只有感悟才能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新課程將改變教師與學生的傳統角色和教學、學習方式,它積極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和主動探究的精神,不但使教師在課程改革中不斷實現自我更新,而且使學生在寬鬆自由的環境中學會學習,不斷成熟、不斷進步。教師要與新課程同行,就必須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成為課程的“研究者、開發者、決策者”;必須掌握新的專業要求,學會創新,學會思考,在課程改革中跟上新時代的步伐,實現教師和學生的共同進步。

  在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通過創設寬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由參與,探索、創新,啟用學生思維,培養探究意識;通過現代資訊科技運用,推進學習方式改革;通過調動學生情感體驗,在感悟中陶冶情操。在這樣的學習方式引導下,經歷新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得到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