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教育孩子自信

  你的孩子自信嗎?孩子的自信是後天培養的結果。父母要在生活點滴中培養孩子的自信。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教育孩子自信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育孩子自信方法篇一

  一、尊重孩子。任何有關孩子的事,不管是生活方面還是學習方面,都要儘可能聽從孩子自己的意見,即使我們認為是不正確的,也要尊重他的想法,給出誠懇的建議,從不粗暴地予以否定。

  二、讓孩子帶路。每次出門,不管是拜訪親友還是外出旅遊,總是讓孩子走在前頭,為我們帶路。

  三、除非對號入座,一律挑最前面的位置坐。不論是開會、聽課、看演出,都堅持這樣做。

  四、經常有意識地與孩子爭論問題。自己站在錯誤的立場上,讓孩子在爭論中取勝,然後及時予以表揚鼓勵。千萬不能老是讓孩子輸,更不能在日常生活中的爭論中以老壓小,使孩子難堪。

  五、練習當眾發言,培養當眾辯論的能力。

  六、經常練習正視別人,用有力的目光注視對方,並且保持笑容。

  七、保持良好的走路姿勢,昂首挺胸,兩眼看向遠方。經常有意識地把走路速度加快。

  八、經常用暗示的方法,使孩子相信自己是個特殊人物,將來必定有出息。這樣能使孩子經常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覺,而且對自己也會有較嚴格的要求,這對培養孩子的自信確實又很重要的作用。

  九、即使遇到最大的失敗,如高考落榜,也不能用嚴厲教訓或懲罰的方式對待孩子。相反,應該加以特別的關懷和安慰,還要用暗示的方法使孩子相信天無絕人之路,並用塞翁失馬的故事進行開導,使孩子相信有時壞事會變成好事。

  十、儘量找出優點及時給予鼓勵,這不僅對一般孩子有效果,即使是優秀的孩子也很需要鼓勵,天才也會因為缺乏動力而枯萎。對那些成績較差的孩子來說,更需要用這種方法來培養他的自尊和自信。

  教育孩子自信方法篇二

  1認真對待孩子的要求

  當孩子在客廳站著滿懷期望地提出:“媽媽,我要喝牛奶。”你在廚房做飯一時不能滿足他,告訴他具體時間:“媽媽把米飯蒸上,就去給你拿,好嗎?”經常忽視寶寶的需要,會讓他因不被重視而失去信心。

  2給孩子自己做選擇的機會週末帶孩子出遊,徵求他的意見,但不要問“你想去哪裡”,而是這樣問“你想去動物園還是博物館”,給他選擇的範圍,讓他自己做出選擇,會增添對自己的信心。

  3不要嘲笑孩子

  如孩子剛學說話,你教他“大西瓜”,他卻說“大西抓”。不要嘲笑他,也不要當時刻意強調,換個時間再教他。在孩子語言學習期,你的嘲笑會使他喪失學語言的信心和興趣。

  4認真對待孩子的提問孩子提出問題,你要耐心傾聽,如果你回答不了,老實告訴他,千萬不要假裝知道。讓他知道任何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打消他對別人的敬畏心理,從而增加自信。

  5讓孩子感覺自己被需要用商量的口氣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把報紙拿給媽媽,好嗎?”讓孩子知道被人需要,是提高他自信心的最好方法。

  6在家陳列孩子的作品

  讓孩子在家中最醒目的牆面上張貼他的塗鴉之作;在櫃子上為孩子做個陳列架,陳列他的小製作。榮譽感最能激發孩子的自信心。

  7給孩子屬於自己的一個領地給孩子一個房間,沒有條件的,可以給他房間的一部分,讓他有一個自由玩耍、不受束縛的小天地。因為擁有自己的“領地”的他心中充滿驕傲感,這會讓他平添自信。

  8媽媽的寬容是培養孩子自信的土壤不要總是因為孩子房間裡或者桌面上很亂而責備孩子,而是教他自己收拾散落的玩具,並且跟他一起做。媽媽的寬容是培養孩子自信的土壤。

  9不要拿孩子和其他孩子比不對孩子說:“妹妹已經會數數了,你還不會,你可真笨!”哪怕他真的比別的孩子差。總是拿比他強的孩子和他比較,最能挫敗孩子的自信。

  10讓孩子偶爾當當家帶孩子去超市,把待付款交到他手裡,讓他交給收銀員。他還不會算賬,但至少讓他知道錢能買東西。逐漸讓孩子自己掌握零用錢,讓他當家,會增加他生活的自信心。

  11讓孩子選擇自己的衣服給孩子購買衣物,讓孩子自己挑選顏色和款式。也許他選的顏色你並不喜歡,但不要否定他的眼光。孩子的意見被尊重是他自信的開始。

  12和孩子平等相處和交流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歡的動畫片,和他討論喜歡的人物和臺詞,對他的觀點表示感興趣。平等的相處和交流是給他自信的階梯。

  13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讓孩子獨立清洗自己的小襪子、小手帕,哪怕洗不乾淨。孩子的自信來自於每件小事中你對他的認可。

  14鼓勵孩子表演特長當孩子表演背詩、講故事和唱歌的時候,給他打拍子,表示應和。鍛鍊他敢於從容登臺表演,就是鍛鍊他的自信心。

  15讓孩子多和同齡人玩耍

  讓孩子接近陌生小朋友,積極鼓勵他與各種年齡的人自由交往。培養他的社交能力其實就是在培養他的自信心。

  16幫助孩子制定計劃,並提醒他執行比如幫孩子制訂練琴計劃,制訂計劃時和他協商時間。執行時提醒他“寶寶,我們現在該練琴了,對吧?”讓他養成按計劃做事情的習慣。做事胸有成竹,做人才能充滿自信。

  17不要制止他探索他感興趣的東西孩子玩可樂瓶、鞋盒等各種廢棄物,不要武斷制止他。孩子喜歡探索他感興趣的東西,你制止他的興趣,也就挫傷了他探索的信心。

  18幫助孩子發揮個性中積極的方面幫助孩子發揮個性中積極的方面,讓他成為有個性的人。孩子是急性子,就鍛鍊他做事的速度;是慢性子,就鍛鍊他的條理性。強迫他改變秉性會讓你對他失去信心,更讓他失去自信。

  19教他從小認可自己的長相比如告訴他雖然他不是大眼睛,但小眼睛只要有神就很好看。很多不自信往往源於對自己相貌的不認可。

  20儘量讓孩子在生活中脫離依賴上幼兒園要準時,爭取讓鬧鐘叫醒他而不是媽媽一遍遍呼喚。生活能自理的孩子才能在沒有依靠的處境中充滿自信。

  21和孩子平等相處和交流帶孩子旅遊時多給他講述所遇到的動物、植物、地理、典故等各種知識。見多識廣才能自信倍增。

  22當孩子遭遇挫折時,幫他分析孩子遭遇挫折,用緩和的語氣同他一起分析這次經歷,下次就不會有同樣的錯誤。重新鼓起他的自信心,尤其重要。

  23玩遊戲時遇到困難,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孩子在拼七巧板時遇到困難,要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這些困難。實在想不出辦法時,你可以側面指點。戰勝困難可以讓他自信倍增。

  24當孩子有進步的時候要具體表揚和孩子相處時,經常尋找值得讚許的具體理由,用讚許的語言鼓勵他,但不要空洞地表揚孩子。可以說:“寶寶知道自己小便了,有進步嘛。”不要說:“寶寶你真聰明,媽媽好喜歡你。”具體的稱讚給他自信,空洞的表揚會讓他自大。

  25重視自己對孩子的承諾本來並不想帶他去麥當勞,卻隨口答應他去,承諾了卻不去實現。你的失信讓他失去自信,也失去對你的信任。

  26支援孩子的夢想向孩子提供書籍和材料,支援他幹自己夢想做的事。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才幹和能力,他才會更有自信。

  27不用辱罵來懲罰孩子的過錯辱罵不僅打擊孩子的自信,還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28父母努力做受人尊敬的人

  父母在社會中受人尊重,能大大增長孩子的自信心。父母應遵循合理的行為標準,努力做個受人尊敬的人。

  教育孩子自信方法篇三

  1.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特朗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課程。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唯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的想象力無拘無束的發揮,讓他們可以悠閒的看蜘蛛織網、研究螢火蟲如何發光……,以他們自然的速度去探索他們所好奇的世界。也許,有時你也該放慢你的腳步,拋開你的行程表,跟著孩子的節奏享受生活。

  2.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瞭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並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3.鼓勵他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4.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5.有創意的讚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讚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不過,讚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6.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不論是正餐或點心,儘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7.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扎特效應”,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專家發現,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著畫筆塗鴉,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方法。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奏音樂,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8.常常擁抱

  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你”。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對於大人而言,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9.用心聆聽

  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當孩子對你說話時,儘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即使他所說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10.放棄完美主義

  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例如,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乾淨,乾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擺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下次當你忍不住想要參一腳,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時,不妨先想想看:“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關嗎?”“想象10年之後,這件事還有這麼嚴重嗎?”如果答案是No,那麼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吧。

  11.教導他解決問題

  從學會繫鞋帶到自己過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里程碑。當孩子發現他有能力解決面對的問題,就能帶給他們快樂與成就感。當他遇到阻礙時,例如:被玩伴嘲笑或是無法拼好一塊拼圖時,你可有幾個步驟來幫助他:1.確認他的問題。2.讓他描述他想到的解決方式。3.找出解決問題的步驟。4.決定讓他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或提供一些幫助。5.確定他能獲得需要的協助。

  12.給他表演的舞臺

  每個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賦,何不給他們機會表現一下?如果他們喜歡說故事,鼓勵他多說故事給你聽。如果他對數字很擅長,帶著他去逛街,讓他幫你挑選價格便宜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