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業實習生個人工作自我鑑定
實習雖然辛苦,但是總是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下面,小編在這給大家帶來新聞專業實習生個人工作自我鑑定,歡迎大家借鑑參考!
1
回顧走過的點點滴滴,實習即難忘又充實。短短的一個月實習,讓我從一個從未接觸過新聞採編的普通人到切身處地的瞭解到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的艱辛,讓我對新聞工作者有了新的認識。這不僅增長了我的社會閱歷,拓寬了我的新聞實踐面,在提高我的新聞採編能力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電視新聞的採寫和製作。
“北漂”生活是艱苦的,又是充實的,這段異鄉“充電”的經歷成為四名學生心中難忘的回憶。這一次的實習讓她們對電臺這種相對來說比較陌生的新聞媒體產生了新的認識,拓寬了她們的新聞實踐面,在提高了大家的新聞採編能力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電臺節目的採寫和製作。
八個字——時間雖短,收穫不少。
一、有選擇的看報
如果你是做社會新聞、時政新聞或經濟新聞的,不要一到報社就盯著娛樂版和體育版看,那是在浪費時間。看看你和老師昨天一起採訪,當天見報稿子,看看編輯做了哪些修改,並請教老師為什麼要從這個角度寫,仔細比較一下其它報社的同題新聞,找出給你啟迪的東西。
要知道太陽底下無新事,這些東西早晚都會用上。
二、認真做好採訪筆記
如果有一臺膝上型電腦,你打字速度快的優點就可以發揮了,採訪完了,稿子也基本敲個雛形出來了。如果沒有電腦,一定要做好採訪筆記,也許你老師在採訪中記得很少,那是他知道了很多東西。但你不同,一定要認真的記下來,回到報社或家裡後在儘快整理出來。千萬別告訴我你還不會記錄那!
三、先思考再下筆。
剛到報社實習的初期,如果不是老師特殊要求,在頭一個月內別要求寫稿子,這階段你最重要的是學習採訪技巧和老師們對新聞的理解,要向老師多提問題,並多聽聽他們對新聞的看法。思路理順了,寫稿子時自然會很快很流暢。“腿勤、嘴勤、耳朵長,是當記者的基本素質”。
可以說,實習是綜合能力的一次全面考驗,除了考察你的專業水平和理論知識以外,還考察了你的處世態度,做人原則以及處事方法,簡而言之,就是考察你是否懂得怎樣做人。勤奮是首要的,到得最早走得最晚,通宵達旦這些都應該是家常便飯而不是邀功領賞的資本,因為你是實習生,你是來學習的;主動與老師的交流同樣重要,不要窩在辦公室裡異想天開,要及時和記者溝通,善於和記者交流,要放得下面子,同樣,因為你是實習生,你是來學習的;追求新聞理想,遵守新聞道德同樣我們也不應忽視,在《經濟日報》實習的第一個月裡我主動上交紅包1800元,對於其他誘惑更是堅決抵制,固守這一方淨土同樣是因為你是實習生,你是來學習的。此外,創造性地思考和大膽的實踐也是專業實習過程中所應具備的素質,我在《經濟日報》的第一篇稿件《您買的元宵真的“圓”嗎?》和在《法制日報》的第一篇實習生署名在前的新聞調查《“火爐”武漢職工中暑事件頻頻發生——高溫凸顯勞動保障盲點》,都是自己主動發掘新聞線索,從生活中,包括從媒體炒過的看似過時的話題中提煉新聞線索,大膽報題,勇於獨立策劃採寫,不要怕出醜,不要怕弄巧成拙,還是因為你是實習生。回顧走過的點點滴滴,從學生會主席到一名實習生,再到目前某某級的輔導員,不一樣的經歷給了我不一樣的感受,這些經歷也時刻在提醒著我,在什麼樣的位置上,就應扮演好什麼樣的角色,同時也應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和義務。
從剛開始的與各單位的通訊員確立聯絡包括對報社以及站內的情況進行宣傳,到定期的詢問和培養感情,再到有策劃的對重大事件進行新聞採寫以及對突發性事件的快速處理,新聞採編的幾乎每一個環節我都得到了鍛鍊和提高,在同一時期所發稿件中我的稿量佔了實習生的絕大多數,得到了站長和其他記者老師的高度評價。大二暑假在強老師和蘇老師的幫助下,我在《湖北日報》政宣部進行兩個月實習,同一時期我並沒有間斷在法制日報的實習工作。
用資料、用人物、用語言、用事情、用變化……諸多具體的、看得見摸得著的資訊寫稿,當是實習生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掌握採訪基本功。“七分採三分寫”,是新聞界公認的經驗之談。這裡重點說說面對面採訪,須做到五會:
1要會記。就是把與報道主題相關的人物、事情、言論、結果等,或詳細或簡明但準確地記錄下來。不是所言必錄而是有用則錄、重點必錄、精彩必錄。
2要會想。就是在一問一答中觸發、聯想到新的亮點和內容,再延伸採訪,擴大視野。
3要會問。就是根據不同採訪物件、不同性格、不同採訪環境,採取交談式的、求教式的、誘導式的、互動式的、乃至擠牙膏式的等多種方法,使被採訪物件樂意介紹你所感興趣的問題。
4要會抓重點。就是在採訪中隨時提煉、捕捉住重要的內容,抓住本質性的東西,並在採訪本上用自己明白的符號加以提示。
5要會積累。採訪中的某些素材,不一定即採即用,很可能今後派上用場,是為儲備,不要輕易捨棄。
6面談完畢,還要儘可能索取文字、圖片資料,如總結、彙報、經驗介紹等。這很重要,不僅能彌補口述之不足,發現新的素材,而且還因為文字資料更嚴謹,能規避報道出現差錯。
當然,還有些採訪需到田間、工廠、實驗室等現場,用眼看、手摸、鼻聞、體驗等方式來進行。遇到這類觀察性的採訪,實習生尤其需要珍惜,千萬不要錯失良機。因為一些突發性新聞,如礦難、火災等,起初往往沒人會接受採訪,主要靠記者對現場的觀察來完成。
第三,重在發現和捕捉新聞。新聞有兩類,一是發生的新聞,二是發現的新聞。前者很明確,多為一件或多件具體的、看得見摸得著的事,如楊利偉駕駛“神舟五號”成功返回地面、武漢過江隧道開工等,勿需你費盡心機去尋找,報道好就行了。後者則不然,多為非單一的、跨時空跨區域的、甚至是隱藏著的不為人們所知的事物。這是需要有很強的發現和發掘能力才能報道的新聞。
怎樣才能發現和捕捉新聞呢?這是個大題目,此處只勾勒幾根線條:一是從觀察中發現新聞;二是從縱向和橫向比較中發現新聞;三是從解剖表象中發現新聞;四是從多維思考中發現新聞,等等。此處舉一個例子。
讓新手跟著有經驗的“老記者”做一段時間,遠比閉門造車要學得快、學得好。
實習也是學習,失敗也就是兵家常事。每一次的挫敗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潛移默化,成為了知識和經驗。拿編輯新聞來說,
由於沒有專線記者帶,“北漂”生活是艱苦的,又是充實的,這段異鄉“充電”的經歷成為四名學生心中難忘的回憶。這一次的實習讓她們對電臺這種相對來說比較陌生的新聞媒體產生了新的認識,拓寬了她們的新聞實踐面,在提高了大家的新聞採編能力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電臺節目的採寫和製作。
2
為了充分利用寒假,我選擇留校在廣西工人報社實習了將近一個月。在這一個月的採寫實踐中,我學到了很多課本上沒學到的知識,也更明白了學好專業知識的重要性。理論指導實踐,我也明顯感覺到了自己理論知識的不足,因此從現在開始我得努力搞好專業的學習了。
從小,我就很喜歡報紙,喜歡報紙的油墨香,喜歡碼著的密密麻麻的字,對報紙上記者的名號更是崇拜有加,總在想什麼時候我的名字也可以出現在報紙上呢?記得小學時,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報紙的時候,還領到了二十塊的稿費,心情特別的激動。上個學期,我在社團出了2000份的報紙,狠狠地過了一把癮,但由於從拉贊助到編輯到印刷,都是自己在弄,所以格外辛苦。之前大概都是鬧著玩,當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工人報上的時候,我覺得自己以前大大的願望才真正實現了,不過到現在它已經變成小小的願望了,但每一次看到自己的文章出現在報紙上,都還是會一樣的開心。
我很喜歡傳媒這個行業,可謂是死心塌地,當初也是奔著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來的,對我來說,儘早實習盡好。在大一時,覺得專業的課程還學得太少,之前是打算大二暑假開始去報社或電視臺實習的,我提前完成這個任務了。
沒到報社之前,我在網上搜了很多在媒體實習的文章,又看,裡邊酸甜苦辣都有,我也以為是不是在媒體工作的人都有些高不可攀或者不那麼友善呢?一進報社後,我才發現我那想法真荒謬了。社長、總編、我們專刊的主任、其他專刊的主任、還有記者、編輯們等等非常友善,對我也很關照,讓我感覺很溫暖,並不覺得陌生。
在不瞭解工人報時,聽名號,我以為大概都是寫工人工廠的東西。在仔細研究了一番報紙,我才知道它的內容包羅永珍,而且內容很貼近生活,類似都市報紙的模樣,但又跟都市報紙的表面報道不同,工人報大多是深入報道。廣西工人報分為4個專刊,有工會新聞、創造者專刊、財富專刊、讀者週末。本來社長讓我挑,看我想進哪個專刊。我看幾份報紙,覺得創造者專刊、財富專刊理論性強了些,讀者週末比較貼近生活又生動有趣些,我就想選讀者週末專刊,可後來聽說讀者週末已經不招了,我又覺得金融的知識自己不怎麼掌握,於是留在了創造者專刊,後來我才發現若是在財富專刊的話,很多身邊的經濟現象都是可以寫的,不過我們創造者專刊也是很不錯的,可寫的也不少。
我們創造者專刊的肖主任是個認真而又嚴謹的人,財富專刊的韋主任開朗又健談,帶我的小鄺姐三四個月前還是實習記者,現在已經是見習記者了,她是研二的學生,半工半讀來著,還有一個學期就畢業了,雖然小鄺姐個子不高,但非常能幹,開朗又友善。小鄺姐的辦公桌在財富專刊辦公室,小鄺姐經常出去採訪,我到了報社就坐在小鄺姐的辦公桌那裡,後面是韋主任的辦公桌,還有財富專刊其他記者的辦公桌。
在辦公室裡面,我經常聽他們在討論報紙的事宜,比如說該去採訪誰啊,該上哪篇稿啊,圖片該大還是該小啊等等,我經常是一邊看報紙一邊新奇地在聽著。有空時,我就向主任記者們請教下如何寫報道。也經常閒聊,有一次,我和韋主任提到了我最愛玩的QQ空間,主任不會玩空間,不過在我的"指使"下,還幫我留言板留了個笑臉,真好玩了。
開始時,我在報社拿了十幾份報紙回去"研究",看看別人怎麼寫,看多了,自己也有了一些頭緒。在年前,小鄺姐和我去了客運站,採寫農民工回家的圖片新聞,農民工們也蠻樂意接受採訪的,拍了一些相片後,我就給那其中的四五張相片分別配上一百多字的說明,難度不大,不過當時一個問題讓我尋思良久,知道了他們的姓,倒是不曉得怎麼分別稱呼,後來小鄺姐一修改,我才曉得可以叫老楊啊、田大叔啊、楊大哥啊、黃阿姨啊等等,看來每一個細節的知識都是不容忽視的呀。
有一次,和小鄺姐去了區醫院採訪一個心理諮詢師關於社交恐懼症的一些問題,小鄺姐說,當聽到不明白的地方時,要及時問清楚。之前我問小鄺姐,那些專業的醫學詞彙怎麼可以寫得出來呢,我們又不是學醫學的。小鄺姐說,醫師會告訴你專業詞彙的,我們要做的是把專業詞彙解釋得通俗給讀者去了解。春節時,小鄺姐安排我寫了兩個人物過年的故事,還特別囑咐了要多寫一些細節。初6為了趕這兩篇稿子,是我最忙的一天了,不僅要和每個人物聊上一兩個鍾,而且為了更好地選擇人物,我多聊了一兩個人物,然後在晚上前終於把兩篇分別一千多的稿子給趕出來了。
採訪也不那麼容易,有些是不想接受採訪的,有些是不大樂意給照相片的,我只能好言相勸咯。交給小鄺姐後,小鄺姐說我寫得不錯,聽了真開心,另外小鄺姐幫我改動了一些地方,還讓我琢磨下改動的地方,我從改動的字句上發現,不要小看每一丁點的用詞,要把字詞用得恰到好處,還真不是一兩天的功夫,我也真得好好打磨自己的文字功底。擁有一手好文筆,也是我長久以來一直在夢想的東西。寫多了一些後,我也越來越有用文字表達的慾望了。
同時,我越來越感覺到人脈的重要性了,比如說你要採訪各行各業的人,要是熟識的話,就好辦多了,要是採訪比較成功的人士,就更如此了。當然人脈也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若不多出去跑跑,怎麼去認識別人呢?所以在以後這段時間,在保證專業的學習後,我得好好加強自己的社會實踐了。
3
從第一次走進報社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是屬於這裡的。
大學的第一個暑假,作為一名新聞專業的學生我很有幸的來到了某某日報社《某某晨刊》,在這裡開始了我難以忘記的暑期記憶,它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簡單的開心,更重要的是使我體會到了一名記者的真正生存狀態。記者無限光榮的外表下,他們所為此做出的努力,以及往往所感覺到的無奈和遺憾。
其實《某某晨刊》對於我來說並不陌生,學校的閱覽室裡總是會準時的擺放每一天晨刊的報紙。當初在看這一份某某本地的報紙時,總還會有一種不屑的感覺,覺得他們的新聞做的很平庸。只是很簡單的例行報道,新聞沒有深度,讓人讀起來索然無謂。當時就自大的認為假如自己可以去做這份報紙,一定可以做的更好。當時的我沒有想到,幾個月後我真的來到了這裡。
初次來到報社,就給我有一種怪怪的感覺,諾大的一間辦公室裡已近10點了,竟只還有寥寥數人。我們的到來似乎並沒有引起他們太大的興致,辦公室裡的電話此起彼伏。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才知道,雖然報社的工作時間寫的是早晨幾時至幾時,下午幾時至幾時,但除了個別值班的和打字交稿的記者會在辦公室裡,多數時間他們都是不會在報社裡的,有的記者我甚至一個星期都不能見他們一面。這使我深刻體會到了老師上課時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了,“新聞不是可以做在辦公室裡憑空捏造出來的,必須出去跑,只有到處跑,才能發現新聞”。我經常會在中午12點左右的時間和晚上已經7、8點的時間裡看到仍然還有很多記者在工作,他們甚至會把飯菜拿到報社裡來吃。這些都深深的觸痛了我,後來隨著記者師傅前去很遠的地方去採訪,我在車裡受不住路程的顛簸吐了,身為女子的師傅也是很難受,但採訪還是要必須進行,此時我真的體會到了記者的敬業和辛苦。
除了辛苦之外,記者給我的另一個極其深刻的印象就是他們的責任心和社會責任感。記者向來被稱之為無冕,但在這個稱謂的背後他們擔負的是更多的責任。在我的實習過程中做過很多次的採訪,每一次的經歷我都是很珍惜,但對王先生鄰里糾紛一事的採訪印象極為深刻。王先生因回家的通道被鄰居堵死一事,從協調到告上法庭三年未果。期間他4次藉助媒體,可起到的只是簡單的推動而不是根本解決的作用,但他還是依然相信媒體並且找到了我們,看到王先生信任與期待的眼神,我真正理解到了作為一名記者的光榮。期間我們為此事跑了很多地方,有一次還受到了一點挫折,但想到王先生對我們的信任還是堅持了下來。
最後事情終於解決了,王先生開心,我們也為此喜悅。此時是真的感覺到了作為一名記者存在的意義。在其他的採訪過程中,還有幾個類似的經歷,其中某某村民修路一事也給我很深的印象。我現在還可以清晰的記得當我第一次來到某某,近十位村民圍在我身旁的情景,最後因為路程的原因我不能回去,村民們特意準備了一間最涼爽的房間給我,那時我是真的感動。我知道他們如此對待我是因為我是一名記者實習生,是記者的身份讓我得到如此待遇;我也還知道我必須在今後的採訪中對得起記者這個身份也才可以對得起某某的村民。
所有的採訪過程中,一次關於盜版問題的採訪使我感觸最深。因為那一次的採訪我受到了表揚,也因為那一次的採訪使我感到深深的內疚。受到表揚的原因是因為我的“細心”,點抓的好;內疚的原因是因為我太鹵莽,事實判斷可能出現錯誤的前提下就貿然發稿。事實證明表揚我是錯的,我是太鹵莽的。關鍵在於那一個條形碼的問題,因為我堅持不同的書有不同的條形碼,否則的話便是盜版。因為“自以為已經查過了很多的資料”,可事實證明可能出現錯誤。其實我在做這個報道之前是有這個責任把事情弄的更清楚,讓部門出來說話的,而不單單只是自己查了資料,這是完全由自己的粗心造成的。現在把它寫出來,引以為戒!
一個月的實習生活很快便要過去,現在的我拿起一份《某某晨刊》,似乎能感覺到每一篇的報道中記者們為此所留下的汗水,突然發現晨刊上的新聞是那樣的可貴。也許晨刊還不成熟,但它畢竟還不到兩歲。晨刊有一個傳統,每個星期都有兩次的集中學習交流的時間,晨刊的一個編輯曾說道:“我們要活到老,學到老。”我想,這應該作為這次暑期實習的終結語。
4
回顧這100天的實習生活,感慨頗多。而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新聞實習對每一個新聞人來說,都是一步非常重要的棋,是我們新聞專業將理論知識付諸於行動的必需環節。我們可以通過實習,接觸與專業相關的實際工作,增強感性認識,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所鍛鍊的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把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用理論指導實踐,提高自己在社會中,在學生面前,在學校裡的實際操作年能力,而不僅僅是侷限於書本的知識,理論的思維。這100天的實習,我收穫了很多學校裡學不到的知識,綜合素質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體會了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的光榮與責任,以及明白了成為一名優秀的新聞工作者所要付出的艱辛和勞累。
2019年10月10號星期天的早上,在帶隊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一行8人來到了某某-某電視臺,在系主任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作了簡短的介紹之後,我們就跟著我們各自的指導老師來到了各自的部門,一進入工作室,馬上就有老師的熱情包圍了我們,他她們紛紛鼓掌歡迎我們,心裡面真的覺得自己就是一名真正的新聞人了,那種榮譽感激發了在我心底埋藏了很久的夢想——我要做一名合格的新聞工作者!在第一星期,我們主要的任務就是熟悉工作環境,熟悉部門情況。在辦公室看老師工作了一星期後,漸漸的接觸多了,從一個點都不會到稍微會點,再到能獨自出去拍攝,回來寫稿,到最後自己能獨立完成片子。再加上平時觀察和與餘主任以及其他老師的交流,很快就對這裡的一切熟悉了。
正式實習的第一週,我和其他兩個同學選擇了社教部,給我感受最深的是這個部門的工作量真的很大,一個月後,我們各自有自己的任務,但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我因為初次涉及有些問題,比如在撰稿時,有時候不懂得用怎樣的語言把自己的思想表達出來,用什麼樣的話說比較好,在剪輯的時候,起初好像是在看稿子找畫面一樣,剪的支離破碎,還沒有更多的經驗去解決問題,都還是需要更進一步的用更多時間的學習才會得到提升的。
再接下來的時間,真正開始出去拍攝,雖然在起初拍攝時,畫面質量不高但是自己感覺還是挺好的,這畢竟是初學者,初學者這個詞也許用在這兒不恰當,但事實告訴我們從學校到電視臺就和初學者一樣。
新聞無處不在,在媒體工作要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在平時更要注意保持新聞人的良好形象。我利用週末的時間常常加班、學習;堅持早起到辦公室打掃衛生,整理檔案。並且在實習的過程參與老師們的評片和開會,不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拍攝時認真根據老師講的去做,保護裝置。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並學會了做事先做人的道理,這一點老師講非常重要,因為我們在踏入社會時,首先面對的是做人,業務其次,因為業務有一個適應的過程,所以我在實習中時刻在履行一名實習記者的職責。
總的來說,這次實習,對我來講是上了一堂重要的社會課,獲益良多,受益匪淺。在這個過程中,我更加明白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新聞人需要怎樣的努力,走入社會,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
回顧這100天的時間,我是用心的,但用心不一定等於成功,我畢竟是一名實習生,在拍攝以及整體思想上還存在著許多不足,還缺乏攝像經驗,甚至因為拍不到全景別或者拍虛了,老師把錯誤指出來而無地自容事情也有過。在作為一名真正新聞人的這條路上,我邁出了第一步,接下來還有第二步、第三步……但不管怎樣,我都會努力,把實習中學到的一切加以融會帶到今後的事業中去,我會以我的真心去對待工作,因為我面對的是一種高尚的職業。事實告訴我,應該對自己有信心,應有勇氣去嘗試。即便在嘗試中失敗,也能讓自己成長,沒有鍛鍊的機會,談何積累和成長?而這一切,只能靠自己去爭齲等待,只能讓你在沉默中消亡,只有主動,才能為自己創造良機。實習,陪伴我經受了挫折,也經受了歡樂!實習的經歷雖已經過去,可我還會回頭去看一下我在那裡留下的腳印,我相信那不會是我旅途的歸宿,而是我充滿挑戰和希望的開始。
5
2019年2月,我在某某某報社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實習。因為我是新聞媒體專業的,所以這次實習對我十分珍貴,實習的時間裡,我受益匪淺,不僅熟悉了報社工作的各個環節,掌握了記者採寫的工作方法,而且在發現自身不足的同時加深了對社會的認識,深化了我理論知識,下面就是我的實習鑑定。
實習期間,我被安排到機動部跑突發社會新聞。從此,我開始了和大學生活迥異的記者生活:準時上班,有時上午在賓館採集會議新聞,但下午已經在農村採訪鬥毆的雙方;加班更是家常便飯,有時候晚上10點鐘還有采訪任務……
由於我們平時在學校只進行理論課的學習,所以初到記者的職位上,很多東西都不很熟悉,對社會知識缺乏一定的瞭解。但是,每次有新聞線索時,我的指導老師都帶我到現場,回來後讓我自己寫稿子,然後耐心給我修改稿件,並且告訴我應該注意的問題。到後來,老師就讓我自己去採寫新聞,自己找新聞點。我的實習指導老師也經常幫我分析解決實習中遇到的問題。有付出便有回報,實習期間,我發表各類稿件共計52篇,同時我的新聞敏感性、職業道德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的素質。
實習的一個月很短暫,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我開始親身體會到做一個好記者究竟該需要哪些素質。
首先,實習時要給自己定好位。在實習中,在態度上要把自己當成學生,提供 虛心請教;但是在做新聞時,一定要把自己當成報社一員,愛崗敬業,嚴於律己,爭取多寫新聞,多發新聞,維護新聞的客觀、公正。
其次,在以後的學習中要拓展知識面,使自己的知識系統化。由於新聞需要接觸社會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的知識也需要十分全面,光有專業的新聞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這就要求我們在以後的學習中多想,多讀,多學,為將來投身新聞業做好準備。
再次,做一個好記者必須要有職業道德。做一個記者不難,難得是做一個好記者。在報社實習期間,常常有群眾到讀者接待室找我們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他們總是十分熱心卻極其無奈。很多老百姓辦不了的事情,比如說包工頭廠拖欠工資,消費者權益沒有得到保障,記者只要一句話一個電話就能給他們解決。我發現,為老百姓說話就會得罪很多單位,但是,記者是個需要愛心的工作,只讓小部分人說好不是好,只有讓老百姓說好才算好。
最後,做好記者需要有很強的時間觀念,尤其是機動記者。當有緊急事件發生時,如果你的節奏很慢, 那麼當你到達現場也許已經人去樓空,一無所獲。這樣,一條重要新聞的現場性就會變得很淡。甚至,報社會在和同城對手的競爭中落在下風。
這次實習時一次理論和實際的結合,是我深入社會、體驗社會的最好經歷,不管對我以後的學習和將來的工作,都會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非常感激在實習過程中幫助我的每一位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