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說到底,不是方法問題,而是態度問題;態度一變,方法無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教育孩子大智慧的方法,歡迎閱讀。

  方法一:尊重孩子的“狡辯”-----反饋效應

  每當家長指出孩子的錯誤時,孩子總會找出很多個理由來證明自己的清白。這時,家長一般都會氣憤地稱孩子的這種行為為“狡辯”,其實,這並不是狡辯,而是孩子對家長教育的一種反饋。

  教育是雙向的,家長不僅要教,還要接受孩子的反饋,教育才能達到最完美的效果。然而又很多家長卻意識不到這一點,他們只管自己“教”,一點都不在意孩子反饋回來的資訊,這樣的教育往往達不到家長想要的目的。

  方法二:分析並尊重孩子的反饋

  當孩子對我們的教育作出反饋時,我們首先要對孩子的這種反饋作出分析,當然,這種分析不僅僅是針對孩子的語言進行分析,還要連同孩子的動作及神情進行分析。

  但是值得家長們注意的是,不管是孩子的反饋是不是“狡辯”,都務必要尊重孩子的反饋。在上面的教育案例中,當孩子說出“我們班小朋友搜這樣說”的理由時,那位媽媽沒有對孩子的反饋進行分析,就對孩子大吼,這是不是不尊重孩子反饋的一種表現。所以,這位媽媽也並知道孩子反饋的真正還以----並不認為“你真蠢”是髒話。

  可以想象,家長誤解孩子的反饋,並對孩子的反饋進行壓制,長久如此,孩子就再也不會對媽媽的教育進行積極反饋了。沒有孩子的配合,家長勢必將更沒有辦法對孩子進行教育。

  方法三:針對孩子反饋出的問題,對其進行有目的的教育

  當家長分析出孩子反饋出的問題時,就可以針對孩子的反饋進行有目的的教育。例如,如果孩子反饋出的問題時他不知道將禮貌的重要性,家長就再也不會,就可以通過例項,道理來講述講禮貌的重要性,引導孩子做一個講禮貌的好孩子;如果孩子反饋出的問題是他不想知道承擔最近錯誤言行所造成的責任,家長就要孤立孩子做一個知錯就改,敢作敢為的人……

  總之,不管孩子對家長的教育作出任何反饋,尊重和認真分析孩子的反饋,都是達到教育目的的首要前提。

  方法四:家庭教育不能前後矛盾-----手錶定理

  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給一個人一塊手錶,當別人問這個人時間時,這個人能夠快速而且自信地說出時間;然而,當給這個人兩塊不同的手錶時,這個看錶的人反而不能很快地說出時間了。因為兩隻手表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錶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手錶現象”,並由此而引伸出了一個結論:在做事情時,只能有一個指導原則或價值取向。後來,人們把這個結論稱為“手錶定理”

  相關知識怎麼樣教育性格軟弱的孩子

  一、讓孩子學會生活,把握自己。

  家長的包辦代替是孩子形成性格軟弱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家長對孩子百依百順,不讓孩子做任何事情,舒適、平靜、安穩的生活,剝奪了孩子自我表現能力的機會;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方式,導致了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萎縮。因此,要培養孩子成為強者,父母首先要鼓勵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學會生活。譬如:夜間讓孩子獨立上廁所,自己到牛奶站取牛奶;父母暫時離開時,稍大一些的孩子能夠獨立而不害怕;當發生意外事情時,不驚慌、不哭泣等。這些看起來是小事,但是對培養孩子獨立、勇敢的品質很有益處。

  二、讓孩子接觸同伴,鍛鍊自己。

  心理學家指出:孩子的性格在遊戲和日常生活中表現得最為明顯,這也是糾正不良性格的最佳途徑。愛模仿是孩子的一大特點。父母要讓性格軟弱的孩子經常和膽大勇敢的小夥伴在一起,跟著做出一些平時不敢做的事情,並將小夥伴的言行舉止作為自己模仿的物件,耳濡目染,慢慢地得到鍛鍊,變得勇敢、堅強起來。

  三、尊重孩子,不當眾揭孩子的短。

  相對來說,性格軟弱的孩子比較內向,感情較脆弱,父母尤其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如果當眾揭孩子的短,會損傷孩子的尊嚴,讓他覺得無地自容,臉上無光而羞於見人,無形中不良刺激強化了孩子的弱點。如果確實需要指出孩子的缺點,應在肯定孩子成績的前提下,用提建議和希望的口吻指出孩子的不足。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孩子都會樂意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