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大力加強黨的建設

  立足新的歷史起點,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加強黨的建設,是時代的發展對執政的中國共產黨所提出的嶄新課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3篇範文,歡迎大家閱讀。

  範文一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中央、毛主席在延安生活和戰鬥了十三年,這是中國共產黨走向完全成熟、中國革命走向最後勝利的輝煌十三年。這一時期,孕育了偉大的延安精神,形成了偉大的毛澤東思想。在毛澤東思想的旗幟下,我們黨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成為一個有著廣泛群眾基礎,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成熟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並最終由區域性執政的革命黨轉而成為新中國的執政黨。回顧總結延安時期黨的建設的經驗和規律,對於我們在新形勢下弘揚延安精神,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一、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永葆黨的先進性,是“建設什麼樣黨”的首要任務

  延安時期,毛澤東從戰略高度提出黨的建設是一項偉大工程,並將其歸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三大法寶”之一。延安精神作為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首先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這一科學內涵,深刻回答了“建設什麼樣黨”的根本問題,即必須始終堅持黨的無產階級性質和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建黨目標。

  1935年12月,瓦窯堡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是“兩個先鋒隊”,即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全民族的先鋒隊。1945年黨的“七大”強調: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進的有組織的部隊,是它的階級的最高形式。劉少奇在修改黨章報告中指出:我們黨從它產生時起,就以無產階級的立場去領導中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就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工人運動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就具有無產階級先進政黨的各種優良作風。所以,我們黨從來就是而且現在尤其是一個無產階級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完全新式的政黨。人民群眾必須要有自己的堅強的先鋒隊,人民先鋒隊必須密切聯絡於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只有這樣,人民群眾的解放才有可能。“兩個先鋒隊”從黨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兩個方面集中體現了黨的先進性,也規定了黨的建設的根本問題是政治立場和政治方向問題,是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代表誰、為了誰的問題。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和中華民族的立場,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創立了毛澤東思想,開闢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這一時期,我們黨代表人民利益並領導人民奪取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走出了一條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光輝道路。所以,延安時期的共產主義理想、愛國主義精神、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共同構成了我們黨在這一時期的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並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充分彰顯了黨的先進性。

  但是,黨的先進性和黨的執政地位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過去先進不等於現在先進,現在先進不等於永遠先進;過去擁有不等於現在擁有,現在擁有不等於永遠擁有。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征程中,我們加強黨的建設,就是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不移地信仰馬克思主義,堅定不移地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始終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二、著重從思想上建黨,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怎樣建黨”的基本經驗

  中國共產黨從誕生到成熟,直至發展壯大,都深深植根於我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當時,工業很不發達,工人階級人數很少,而農民、小生產者和小資產階級佔了大多數。我們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和無產階級性質與當時的基本國情和階級構成形成了很大反差,這就必然決定了黨要取得革命成功,必須實行工農聯盟。因此,大批農民入黨參軍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黨所開闢的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土地革命戰爭,實質上就是一場農民戰爭。據統計,黨中央到達延安之初,全國黨員僅為4萬多。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黨的隊伍迅速壯大,“七大”時全國已有120多萬黨員;1949年建國前,全國黨員人數更是達到448萬人。在所有黨員中,農民出身的佔了大多數,這些農民黨員不可避免地把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帶進了黨內,許多人組織上入了黨,思想上卻沒有入黨。如何保持以農村為主要陣地、以農民為主要成份的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從未遇到的新課題。

  早在1929年,毛澤東就從國情、黨情出發,明確提出了“著重從思想上建黨”的原則,為我們黨找到了一條既保持廣泛群眾基礎、又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有效途徑,這是我們黨關於“怎樣建黨”的創造性貢獻。他指出:“有許多黨員,在組織上入了黨,但思想上並沒有完全入黨。這種思想上沒有入黨的人,頭腦裡還裝著許多剝削階級的髒東西,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無產階級思想。”他強調:“必須堅決反對唯成份論和關門主義,一個人能否入黨,不僅要看家庭出身、階級成份,更要看思想上是否真正入黨。”

  延安時期,我們黨高度重視“著重從思想上建黨”問題。首先,黨要求每一名黨員必須在政治上堅定信仰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忠誠黨和人民,樹立徹底的革命精神和犧牲精神。毛澤東曾說:“革命一要犧牲升官,二要犧牲發財,三可能還要犧牲生命。”其次,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論學習。無產階級運動不會自發產生馬克思主義,只能產生工聯意識,而農民小生產者和小資產階級也不會產生先進的思想和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無產階級解放的科學理論,作為科學共產主義的學說,只有通過教育才能武裝廣大黨員,變成他們手中銳利的思想武器。因此,1942年在延安開展了全黨的整風運動,這是一次馬克思主義的普遍教育運動,一次用無產階級思想改造非無產階級思想的思想教育運動,它較好地解決了黨內長期存在的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形式主義以及自由主義等突出問題,是“著重從思想上建黨”的一次成功實踐。第三,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延安時期走向成熟的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全體共產黨人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從此,中國革命的航船有了一盞指路明燈。

  當前,雖然我們黨的隊伍和肩負的任務發生了很大變化,但“著重從思想上建黨”這一基本經驗不能丟。我們要堅持把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放在首要位置,按照科學理論武裝、具有世界眼光、善於把握規律、富有創新精神的要求,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全黨,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決抵制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努力以理論上的清醒保證政治上的堅定,以政治上的堅定保證行動上的自覺。

  三、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黨奪取政權並長期執政的力量源泉

  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延安時期,我們黨之所以歷經艱難困苦而不衰,並且不斷髮展壯大,最終贏得中國革命的勝利,成為領導全國人民長期執政的黨,其決定性因素就在於我們黨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把密切聯絡群眾作為黨的根本路線,把人民當作“上帝”,而把自己視為“公僕”。因此,我們黨執政合法性的根基在於人民,血脈在於人民,力量之源在於人民。

  1938年10月,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中指出:“共產黨員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應將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應以個人利益服從民族和人民的利益。”1944年9月,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中指出:“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七大”報告中,毛澤東又指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黨的“七大”還第一次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宗旨寫入黨章。

  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是黨的三大作風之一。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上特別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一個顯著標志就是和廣大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絡。我們黨二十四年的經驗告訴我們凡屬正確的任務、政策和工作作風,都是和當時當地的群眾要求相適合,都是聯絡群眾的;凡是錯誤的任務、政策和工作作風,都是脫離群眾的。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為,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1947年毛澤東在《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中,又科學分析了密切聯絡群眾的根本方法,即“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是我們黨的政治優勢,是黨立於不敗之地的勝利之本,是黨興旺發達的力量源泉。

  歷史告訴我們:我們黨之所以“得民心”,是因為“一切為了人民”;之所以“得天下”,是因為“一切依靠人民”。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絡群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在新形勢下,我們只有把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立黨為公才能立得牢,執政為民才能執得好,才能始終獲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援。

  四、加強民主政治建設,不斷擴大黨內民主,是黨的肌體保持旺盛生機和活力的根本保證

  延安時期,我們黨把民主政治建設和黨內民主建設作為重大的歷史使命和戰略任務。1945年7月,毛澤東與民主人士黃炎培在延安的窯洞裡就“歷史週期律”曾進行過一段著名的對話,黃炎培坦率地說:“我生60多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覆也忽焉’。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有,人亡政息的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能跳出這個週期率。”毛澤東自信地說:“我們已經找到了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個週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毛澤東還指出“中國抗戰主要地依靠自力更生。如果過去也講自力更生,那麼,在新的國際環境下,自力更生更加重要。自力更生的主要內容,就是民主政治。”這說明,抗日和民主是互為條件的,民主是抗日的保證,抗日又促進了民主運動的蓬勃開展。在這一時期,我們黨明確提出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並在陝甘寧邊區率先試驗示範,建立了以“三三制”為基礎的民主政權機關邊區參議會,這是我們黨領導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抗日民主政權,它既不贊成國民黨一黨專政,也不主張共產黨一黨專政,而是主張各黨、各派、各界聯合執政,是民主選舉和民主協商相統一的嶄新的民主政治制度,它為解放戰爭時期的人民民主政權乃至新中國成立後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治協商和多黨合作制度積累了寶貴經驗。

  延安時期,是我們黨的統一戰線最為活躍和輝煌的時期,奠定了統一戰線成為中國革命“三大法寶”之一的最主要實踐基礎。1935年瓦窯堡會議通過的《關於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明確提出建立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並首先從建立西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始,以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為契機,全面促成了國共兩黨歷史上的第二次合作,實現了全民族空前廣泛的大團結,使日本帝國主義陷入我國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最終取得了中華民族史上抵禦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隨後,我們黨在陝甘寧邊區的政權建設、經濟建設、文藝事業發展、民族宗教政策以及對待愛國華僑等各個方面,開展了一系列鞏固和擴大統一戰線的實踐活動。在抗日戰爭即將勝利、全面內戰一觸即發的危急關頭,針對國民黨反動派決心打內戰的陰謀,我們黨立即提出“和平、民主、團結”的口號,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階級、階層和政治集團,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使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發展成為更加廣泛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從而為推翻國民黨反動政權、建立新中國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們黨在延安十三年關於統一戰線的重要經驗,至今仍是我們加強民主政治建設,凝聚各族各界力量的根本方法和重要途徑。

  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延安時期,我們黨非常重視黨內民主建設,以黨內民主推動人民民主。1937年5月召開的黨的蘇區代表會議上,毛澤東指出“黨內的民主是必須的。黨要有力量,依靠實行黨的民主集中制去發動全黨的積極性。”1938年9月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進一步強調“擴大黨內民主,應看作是鞏固黨和發展黨的必要的步驟,使黨在偉大斗爭中生動活躍,勝任愉快,生長新的力量,突破戰爭難關的一個重要的武器。”在“七大”黨章中,我們黨把民主集中制原則定義為“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導下的民主”。同時指出,“黨的民主集中制是建立在民主基礎之上的,不是個人專制主義,黨的集中制又不是沒有領導的民主,不是極端民主化和無政府狀態。它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並第一次明確規定了黨員的四條民主權利,確立了黨員在黨內的主體地位,同時探索建立了黨的集體領導、黨員權利保障、黨內選舉和黨內監督等制度,為嚴格實行民主集中制提供了制度保障。在新的形勢下,推進黨內民主建設,最根本的是要認真落實《黨章》及《黨員權利保障條例》等賦予黨員的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監督權等民主權利,使黨員在黨內生活中真正發揮主體作用,充分激發廣大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延安時期的民主政治試驗和黨內民主建設,為我們黨開闢了一條擴大政治基礎、凝聚黨內外力量共克時艱、實現黨的中心任務的新路。在當前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征程中,在黨面臨各種執政考驗的情況下,我們必須進一步完善和擴大黨內民主,讓黨員充分監督黨的領導機關及其領導幹部;必須進一步以黨內民主帶動社會民主,積極、穩妥、漸進、有序地推進民主政治建設,實行真正、可控、有效的民主,不斷增強黨的凝聚力、戰鬥力,確保黨的事業代代相傳、永續執政。

  五、弘揚延安精神,矢志艱苦奮鬥、勇於開拓創新,是確保黨的事業興旺發達的時代要求

  胡錦濤同志2006年春節在延安視察時指出:“矢志艱苦奮鬥,勇於開拓創新,讓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艱苦奮鬥是我們黨的政治本色和優良傳統,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內容。我們黨是靠艱苦奮鬥起家的,也是靠艱苦奮鬥發展壯大、成就偉業的,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掉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必須大力弘揚延安精神,牢記“兩個務必”,永葆艱苦奮鬥的本色。

  1939年10月,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明確指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並把是否善於結合看作是衡量黨成熟與否的重要標誌。1945年在《論聯合政府》中又指出:必須使黨的領導骨幹都懂得,理論和實踐這樣密切地結合,是我們共產黨人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志之一。我們必須堅持理論聯絡實際的優良作風,善於應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善於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與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加以貫徹落實;要認真開展調查研究,使主觀認識正確反映客觀規律,從而做出符合實際的正確決策;要把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及時發現和糾正存在問題,不斷推動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要堅持實事求是、求真務實,求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之真,務堅持長期艱苦奮鬥之實;求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之真,務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之實;求人民群眾的歷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務發展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實;求共產黨執政規律之真,務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之實,不斷把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向前進。

  要反對空談,狠抓落實。正如同志指出的那樣,必須牢固樹立黨的宗旨意識和正確的政績觀;必須具有知難而進,鍥而不捨的奮鬥精神;必須發揚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優良作風;必須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和形成完善的工作機制。切實把抓落實的出發點放到為黨盡責、為民造福上;把抓落實的落腳點放到辦實事、求實效上;把抓落實的重點放到立足現實、著眼長遠、打好基礎上。

  要廣泛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毛澤東指出:經常檢討工作,在檢討中推廣民主作風,不懼怕批評和自我批評,正是抵抗各種政治灰塵和政治微生物侵蝕我們同志思想和我們黨肌體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延安整風運動之所以取得了很大成效,就是因為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開展了正確的而不是歪曲的,認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批評和自我批評。“七大”黨章也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應該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法,經常檢討自己工作中的錯誤和缺點,教育自己的黨員和幹部,並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中國共產黨反對那種自高自大、害怕承認自己錯誤,害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情緒。”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要自覺地拿起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銳利武器,為人民利益堅持好的,為人民利益改正錯的,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努力提高黨的凝聚力、創造力和戰鬥力。

  弘揚延安精神,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要求我們必須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結合,深入推進黨建工作的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不斷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確保黨的事業興旺發達,努力讓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

  範文二

  黨的紀律是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用通俗的話說,就是黨內生活的各種“規矩”。黨的報告專門用一個部分對嚴明黨的紀律進行部署,並強調“黨面臨的形勢越複雜,肩負的任務越艱鉅,就越要加強黨的紀律建設,越要維護黨的集中統一”。提出“紀律建設”這個概念,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還是第一次。這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加強紀律建設的高度重視,表明了我們黨維護黨的集中統一的堅定決心。

  一、黨的紀律主要內容

  第一,政治紀律。它要求黨的各級組織、黨員必須在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以及關係全域性的重大問題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第二,組織紀律。即民主集中制:黨員個人服從黨的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組織服從上級組織,全黨各個組織和全體黨員服從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央委員會,此外還有請示報告、集體領導制度等。第三,群眾紀律。其核心是保持黨和群眾的密切聯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隨時隨地維護人民群眾的正當權利和利益。第四,保密紀律。即保守黨和國家的祕密。此外,還有人事紀律、宣傳紀律、財經紀律、外事紀律和監督紀律等等。

  二、黨的紀律建設的重要性 加強紀律建設是黨的各項事業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 。我們黨是靠革命理想和鐵的紀律組織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不同歷史時期,我們黨一直高度重視黨的紀律建設。在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同志鮮明地提出了“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的著名論斷。他在井岡山時期就親自為工農紅軍制定了“三大紀律”:

  一是行動聽指揮,二是不拿工人農民一點東西,三是打土豪要歸公。其中第一條是管總的,既是政治紀律,又是軍事紀律、組織紀律;後兩條分別規定了群眾工作紀律和經濟工作紀律。後來發展成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並譜成歌曲,一直唱到現在。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深刻指出,“我們這麼大一個政黨,怎樣才能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呢?一靠理想,二靠紀律。”同志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強調,“全黨紀律嚴明,朝氣蓬勃,我們黨就能夠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胡錦濤同志在十六屆中央紀委第六次全會上指出,“如果沒有鐵的紀律,黨就會成為一盤散沙,就無法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去完成偉大的歷史任務。”同志在中央黨校2012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明確指出,“嚴明的紀律是維護黨的純潔性的有力保證”,“黨的各級領導幹部還要擔負起加強紀律建設的責任,嚴肅查處違反紀律的行為包括各類腐敗案件”。

  建黨90多年的歷程充分證明,加強黨的紀律建設、維護黨的集中統一是我們黨的一大政治優勢,是我們的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可靠保證。 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四大考驗” 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四種危險” 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我們黨作為一個擁有8200多萬黨員的特大型政黨,如果沒有嚴格的紀律、統一的意志,只能是一盤散沙、一事無成,就不可能帶領全國人民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勝利。加強黨的紀律建設,關係黨的集中統一,關係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能否切實提高,關係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能否順利實現。只有大力加強黨的紀律建設、切實維護黨的集中統一,才能使全黨同志團結一致、攻堅克難,形成強大的創造力和戰鬥力,才能擔負起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三、紀律建設當前應從以下幾方面著力。

  認真貫徹落實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經濟紀律、廉政紀律和群眾紀律,需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切實加強紀律修養,不斷增強遵守和維護黨的紀律的自覺性、堅定性。只有這樣,我們黨的各項事業才有可靠的保證。

  一是要增強黨的紀律觀念,提高全黨遵守紀律的自覺性。黨的紀律是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遵守的行為規範。紀律觀念是否牢固,是黨員、幹部能否自覺遵守和執行黨的紀律的必要條件。要加強黨的紀律教育,將其納入各級黨員、幹部教育的整體規劃,引導和督促廣大黨員、幹部認真學習貫徹黨章、黨內政治生活準則以及其他黨內法規,使每個黨員、幹部時時刻刻想到必須按黨的紀律要求規範自己的行為,從而自覺遵守黨的紀律,正確執行黨的紀律。要把紀律教育同黨性修養和黨性鍛鍊結合起來,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始終站穩政治立場,自覺遵守黨章,自覺按照黨的組織原則和黨內政治生活準則辦事,自覺維護黨的紀律,任何個人都不能凌駕於組織之上。

  二是要抓好規章制度落實,靠嚴格的紀律執行來保證。有了好的制度,關鍵在抓好落實;光有好的制度,不認真落實,制度就形同虛設。因此,要加強黨的紀律建設,就必須貫徹落實好黨的各項規章制度。農村有這樣一句話“村看村,戶看戶,社員看幹部”,足可以看出領導的率先垂範作用,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中央政治局出臺“八項規定”之後,同志的廣東之行,同志考察江西、湖北,落實“八項規定”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為廣大黨員幹部作出了榜樣。黨的各級幹部都要帶頭執行好黨的紀律,以身作則,做遵紀守法的模範,做落實規章制度的排頭兵。要經常性開展對執行紀律情況的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各種違反紀律的行為和傾向,督促糾正整改,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要健全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政紀律和其他各項紀律,增強黨紀黨規的統一性、權威性、穩定性,按照“紀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紀律沒有特權、執行紀律沒有例外”的要求,堅決反對和認真處理一切違反黨章和其他黨內法規、破壞黨的紀律的行為。不管是誰,只要違反了黨的紀律,都要一視同仁地對待和處理。

  三是要嚴明政治紀律,加強黨的政治紀律。 政治紀律是維護黨的政治原則、政治方向和政治路線,規範黨組織和黨員的政治言論、政治行動、政治立場的行為規則,是黨最重要、最根本的紀律,是黨的全部紀律的基礎。只有政治紀律嚴明,才能保證組織、經濟工作、群眾工作和廉政等方面紀律的嚴明,才能確保中央政令暢通、維護中央權威。所以說嚴肅黨的政治紀律,事關黨的政治方向、黨的團結統一乃至黨的興衰存亡。改革開放以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廣大黨員、幹部能夠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有效地維護了黨的集中統一。但也必須看到,當前一些黨員、幹部違反政治紀律的問題仍時有發生:極少數黨員、幹部對中央的決策和要求陽奉陰違、我行我素;還有的不負責任地道聽途說,甚至捕風捉影,編造傳播政治謠言,在幹部、群眾中造成惡劣影響,對黨和國家工作形成干擾。這些都是黨的政治紀律所不允許的。我們要充分認識嚴肅黨的政治紀律的極端重要性,始終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覺,不能“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維護黨的集中統一,努力形成全黨上下步調一致、奮發進取的強大力量。

  四是要加強人民群眾對黨員幹部執行紀律情況的監督。 目前,群眾對黨員幹部違紀違法的監督是乏力的。廣大群眾沒有一個標準來衡量黨員幹部的行為,日常生活中黨員幹部侵害群眾的事常常都是一些小事,就像紅軍戰士拿了老百姓一個紅薯、沒有上門板的小事一樣,夠不上法律的懲罰和紀律處分。但是,正是這些違紀行為,破壞了黨的紀律,影響了黨的形象,損壞了黨群關係,長期發展,其後果是相當嚴重的。有些黨員幹部之所以犯嚴重錯誤,正是從一些小的違紀行為開始的。一些黨員幹部嚴重的違紀違法行為也可以從一些小的方面體現出來。因而,要拓展群眾反映問題的渠道,尤其要進一步發揮信訪部門在查處黨員幹部違紀違法行為中的作用。針對群眾反映的一些的問題,開展專項治理,加大責任追究制度的力度。

  五是要嚴肅懲處違紀違法行為。遵紀守法,是對廣大黨員、幹部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重要保證。對黨員、幹部的違紀違法行為不嚴肅懲處,不僅會瓦解黨的隊伍、削弱黨的戰鬥力,而且會嚴重破壞黨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威望和形象,破壞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因此,對違紀違法人員,執紀執法部門應嚴格按照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政紀律、經濟工作紀律和群眾工作紀律的要求,做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維護黨紀國法的嚴肅性。要堅決防止執紀執法失之於寬、失之於軟,讓違紀違法的高風險使黨員、幹部望而止步,不斷增強紀律觀念、規範用權行為。確保黨的紀律建設順利進行。人都有自由散漫的一面,要解決好這一問題,除了要加強自身修養和自制能力的培養外,還要靠紀律的約束,靠監督檢查和懲處來確保規章制度的落實。中央的“八項規定”自上而下不斷推進,中央領匯出行不封路、不清場,接待不鋪張浪費,為全黨帶了好頭。各地紛紛出臺了相關管理規定,並在行動中得到認真落實。

  黨的作風建設是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黨的最大特色和優勢。在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黨的報告明確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鮮明地指出了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點任務和目標要求。黨的嚴格紀律曾經塑造了黨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光輝形象,是黨所向披靡的一大法寶。黨之所以有強大的力量,是因為黨始終堅持不懈的遵守黨的紀律,尤其是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黨把它作為人民軍隊和黨員幹部必須遵守的紀律和標準,人民群眾把它作為對黨和人民軍隊評價和判斷的標準。黨員幹部遵守的標準與人民群眾評價和判斷的標準結合起來,促進了黨的建設,改善了黨群關係,促進了軍民的團結,形成了黨和人民群眾的魚水關係。黨風實際上是黨員幹部是否遵守黨的紀律的一種外在表現,黨紀不嚴,黨風就會不正。廣大群眾是根據黨員幹部的所作所為、一舉一動,來判斷黨是否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從而決定是否擁護和支援。黨紀黨風好,黨群關係密切,就能得到群眾的信任、支援和擁護,人心向著黨,黨就有力量,黨所從事和領導的事業就能勝利;反之,黨紀黨風不好,黨脫離群眾,損害群眾的利益,黨就會失去民心,失去力量的源泉,就會被人民所拋棄。

  範文三

  適應當前和今後國內外發展的新變化,我們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切實增強緊迫感和自覺性,堅持求真務實、改革創新,樹立世界眼光,加強戰略思維,不斷提升觀念,努力學習學好黨的工作所必需的一切新知識、新理論,提高對黨的建設工作的規律性認識,通過進一步不斷提高黨的建設工作中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不斷提高全體黨員幹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工作水平與綜合,始終鍛造好一個經得起長期執政考驗的永葆先進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一、原則性

  我們中國共產黨既是馬克思主義指導之下的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也是為著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而忘我不懈奮鬥的先鋒隊。在當前階段,乃至今後可以預見的相當長的歷史時期,為共產主義而奮鬥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都將是同一的。換而言之,在現階段,自覺、積極、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在為自人類社會出現以來無數仁人志士一代接一代所為之夢想、為之追求、為之奮鬥的大同願景,也就是為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所闡述的共產主義而奮鬥。因此,始終做到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毫無疑問地理應成為我們做好黨的建設工作的最基本的原則。當前,充分體現和始終踐行這一原則的最具體而現實的行動,就是深入學習好實踐好科學發展觀。按照科學發展觀的內涵來看,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要將所有這些深刻的科學要求內化為全體共產黨人的共同意志,落實於各級人民政府執政為民的具體政策,轉變成每個共產黨員的自覺行動,這無疑對黨的建設工作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和更高的目標。就是說,我們要開展好黨的建設工作,必須要圍繞能夠充分體現這些要求,從而始終踐行好這一原則而切實展開。

  二、系統性

  從1921年建立以來的88年間,我們黨歷經革命、建設、改革等不同歷史階段,從當初只有區區數十人為奪取政權而領導人民從事革命鬥爭的小黨,發展到如今擁有近七千五百多萬黨員、在社會主義中國長期執政、領導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大黨。世情、國情、黨情所發生的這樣深刻而巨大的變化,使得黨的建設工作的複雜性空前罕見:從不斷提高我們黨領導改革開放的進取能力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執政能力,到穩固保證我們黨執政的合法性和長期性;從鞏固黨的基層組織基礎和群眾基礎,到進一步紮實做好加強黨的各級組織工作和有效提高工作水平;從不斷擴大黨內民主水平和提升民主狀況,到進一步科學地健全設計好黨內的生活準則和各項制度;從造就黨內朝氣蓬勃的幹部隊伍和人才隊伍,到更加完善黨內法規和全面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從提高每個黨員的黨性覺悟和思想水平,到永遠保持我們黨的先進性和戰鬥力;從加強每個黨員幹部的重德立德行動和清正廉潔意識,到打造始終經得起長期執政考驗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和大黨。所有這些,從思想、政治、理論、制度、紀律、作風等各個方面,都對做好黨的建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難看出,相比以前,做好黨的建設工作的艱鉅性、複雜性越來越大。因此,我們必須增強黨的建設工作的系統性,統籌兼顧、協調推進思想、政治、理論、制度、紀律、作風各個方面的工作,才能有力地適應加強和提升黨的建設工作的現實需要。

  三、預見性

  經過六十年的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我國經濟社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精神文化更加豐富多樣,思想利益訴求日益多元化。毫無疑問,新階段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相應地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要求我們要能夠有預見地加強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一方面,由於科學發展觀豐富了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為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建設提供了重要依規。因此,如何按照科學發展觀對黨的建設提出的新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切實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執政水平,提高廣大黨員幹部特

  別是各級領導幹部為人民掌好權、執好政、服好務的綜合素質與業務能力,這將是我們不容迴避的必須解決好一個重大的基本課題。另一方面,隨著更多的改革開放以後出生的年輕黨員不斷進入我們黨內,目前所佔的比例已經達到了70%,黨員隊伍已呈現出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徵。如何進一步更加切實有效地做好黨的建設的各項工作,更有針對性、更具實效地加強對這些黨員幹部的管理、教育、提高工作,已經是我們不得不面臨的一個嚴峻的現實問題。對於解決這一問題的無比重要性和極其緊迫性,我們現在就應該有深刻的認識,而且必須抓緊進行廣泛而深入的調研,儘快形成科學、有效的應對工作方案。

  四、創造性

  歷史和實踐無不充分地表明,黨的事業每一步發展都呼喚著創新。而實際上,無論黨的理論還是實踐的每一次創新,都推動著黨的事業步入一個嶄新的天地。可以這樣說,走在時代前列的中國共產黨,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創新工作。如今,我國的發展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處在這樣一個大發展、大變革的時期,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在前進道路中還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我們面臨著突破傳統難以維繼的發展模式、確立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念、實現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一體化新格局、全面建設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等艱鉅任務。就是說,毫無疑問,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已經進入到了最為堅硬的對經濟、政治、社會諸方面的制度性障礙、體制性障礙、理論性障礙進行綜合配套改革這樣的新階段。顯然,機會前所未有,挑戰也同樣前所未有。國內外形勢發展的新變化,人民對於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決定我們不能夠滿足於已經取得的既有成就,而必須把發展的既有成就作為改革創新的新起點。這對我們創造性地做好黨的建設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所以,我們必須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做好黨的建設工作,積極、主動地適應當前和今後我國經濟社會的深刻變化,把解決實踐中反映出來的突出問題作為黨的建設的創新點,用新視角審視新變化,用新觀念研究新情況,用新辦法解決新問題,用新制度形成新規範,努力把各級黨組織建設成為推動科學發展、帶領人民致富、密切聯絡群眾、促進社會和諧的堅強領導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