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科生提高文綜成績有哪些訣竅

  文綜相對於理綜來說提高成績比較容易一些,但是對於沒有掌握訣竅的高中文科生來說,提高文綜成績似乎也不那麼容易。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高中文科生提高文綜成績的訣竅,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文科生提高文綜成績的訣竅

  一、提高文綜成績首先得有決心

  文科綜合相對於其他科目來說,提升的速度可以非常快,前提是你有決心。因為像英語等科目即使你的決心再大,沒有基礎也沒法快速提高。記得當初我班一個小女生,高考一聲不響地把我這個文綜大神比下去,真有點不服。直接進入主題。興趣,不要說什麼沒有興趣,對於看故事有興趣吧?看電視有興趣吧?其實文綜就是這些東西,努力提高興趣。有了興趣,你一天想不看文綜的書都心發慌。

  第二個決心很重要,相信看著經驗的人都是有心想學習的人。相信,只要你決心夠大,沒什麼能難的。此外,文綜是三科,不可以整天學某一科,要換著學,這樣效率才高。說到效率,我不得不說三科應該怎樣學效率才高了。

  二、歷史

  歷史,是比較"死"的一個科目。歷史對課本已有知識的把握程度的考察非常重視。所以,要與針鋒相對,課本是法寶。我的方法是一遍遍地看。關於看書,我有幾點小建議:

  1、 抓住書本框架,背熟目錄和小標題。因為每一本歷史書都是按照一定的秩序和規律編排的。我們接受的不是零散的知識點而是知識的整體,背熟目錄才能準確把握歷

  史發展的線索,建立知識點之間的深入聯絡,為知識的遷移和或用奠定基礎。考場答題時,才能做到大跨度和巨集觀概括,儘量避免因遺漏觀點而失分。

  2、不放過任何角落。大字小字一起看,還有批註,插圖及其說明等。還要適度涉及未列入綱的內容。因為試題"超綱"現象常有發生,比如今年廣西曆史選擇題就把大部分考生弄得措手無策。

  3、 注重整理筆記,抄錄書裡。我沒有單獨的歷史筆記本,因為我覺得把筆記記到書裡是最好的,方便和課本知識緊密聯絡。我把幾本參考資料的延伸知識或者精闢見解都抄錄在書中,翻閱課本時也會一起復習。這樣在考試中你的歷史語言表達會更加完善和專業,切涉略面和跨度也更廣,進而得分更高。

  4、分專題總結。這個在第二輪複習中老師也會有所概括,但是自己如能總結效果最好。比如世界之最,中共會議之類的。這樣不僅可以讓讀書看書更加有趣,還可以提高歸納總結能力。

  三、文綜政治怎麼提高成績?

  第一:文綜政治要熟悉課本,不用背,只要大概有印象就可以了,知道原理什麼的大概在什麼位置就好;第二:在熟悉課本的基礎上做到以下幾點:1、自己先做一部分題,不要怕和答案相差大,沒關係,都會有這樣一個過程。通過錯題,好好領會一下自己欠缺在什麼地方,學會思考。2、通過錯題再次熟悉政治課本,歸納課本知識,尤其是自己不熟悉的地方。

  3、再來做題,這次做題應該會有很大的進步,但是還難免有不盡人意的地方,這個時候要把答案抄下來,背過,積累的多了,自然會不知不覺得提高了。

  四、文綜地理提高成績的方法

  地理分為自然地理,中國地理,世界地理三部分,其中中國地理,世界地理都是建立在自然地理基礎上的。所以學好自然地理是最重要的。在自然地理中重要的部分是地球運動和氣候,它們是很難理解透徹的但是又關係到所有地理知識的。建議高中文綜地理這樣複習:

  1、總結知識,每堂課上的內容比較多,這個時候就按章節把每課的大致內容總結下來。

  2、整理思路,每道大題都有自己的思路。比如說問你水文特徵,應該從什麼地方答才能得到全部的分數呢?這個時候你就應該有一定的思路。

  3、在做地理練習的時候要注意這樣一個問題:每道選擇題都有四個答案,只有一個答案是正確的。這個時候請你再選出正確答案之後不要急著看下面一道題,把其他三個選項錯誤的原因寫在旁邊,方便後面複習錯題用。

  4、在學習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時候,我們可以按照分割槽來學習,把每個分割槽的地理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交通位置、包含範圍等,自然地理地形、氣候、土壤、水文、植被、動物、資源等,社會經濟人口、農業、工業、城市等總結起來,方便記憶。

  5、地球運動部分主要是在於理解,老師講完後,應該再把它當作一道新題自己做一遍,重複老師的思路,加深印象。

  高中文綜的學習技巧與方法

  1、根據不同學科制定學習方案

  一是根據不同學科制定學習方案

  歷史:高中文科生要記清事件的原因、意義、過程、目的、作用、評價,理清歷史線索。讀歷史課本,背重點,時間為主軸,形成一條歷史事件演變的線索。歸類記憶法最重要,如,中國古代文化史內容,又可按天文學、醫藥學、農學、科技著作、繪畫作品等線索歸類。溫故知新,以新帶舊。

  地理:高中文科生對地圖的記憶是非常重要的,我曾經就是把書裡的方塊圖剪下來貼在筆記本上,這樣很方便記憶的。地理基本概念、地理基本規律與基本原理是必須要熟練掌握的。充分運用圖解法,圖文結合,事半功倍。巧妙記憶地理知識:①諧音記憶法。例:地殼中含量最豐富的自然元素:氧、矽、鋁、鐵、鈣、鈉、鉀、鎂。養閨女,貼給哪家美?②口訣記憶法。例:我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雲貴福吉安;川西二寧青甘陝,內重臺海北上天,港澳特別行政區,一國兩制已實現。

  政治:高中文科生應注重預習、聽課、提問和複習環節。作筆記、時常翻書、研究錯題集。通過老師講的畫出重點部分,記住一定要畫而且要一定重點背。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學習政治課的興趣。怎麼說,別人的方法不一定正好適合你,只不過用來借鑑,大家一定記住啦,定好目標,端正態度,不恥下問,有舍才有得啊!

  2、多讀文綜各科課本

  二是多讀文綜各科課本。高中文綜對課本已有知識的掌握程度的考察非常重視。所以,文科生要與高考針鋒相對,課本是法寶。我的方法是一遍遍地看。歷史5本書我七八遍,可能不能完全背下來,但是做題時能準確回憶課本幾乎所有知識點。關於看書,我有幾點建議:

  1抓住書本框架,背熟目錄和小標題。我們接受的不是文綜零散的知識點而是知識的整體,背熟目錄才能建立知識點之間的深入聯絡,為知識的遷移和運用奠定基礎。考場答題時,才能做到大跨度和巨集觀概括,儘量避免因遺漏觀點而失分。

  2不放過任何角落。大字小字一起看,還有批註,插圖及其說明等。還要適度涉及未列入考試大綱的內容。因為高考試題“超綱”現象常有發生,比如今年廣西高考歷史選擇題就把大部分考生弄得措手無策。

  3注意整理筆記,抄錄書裡。我沒有單獨的歷史和地理、政治筆記本,因為我覺得把筆記記到書裡是最好的,方便和課本知識緊密聯絡。我把幾本參考資料的延伸知識或者精闢見解都抄錄在書中,翻閱課本時也會一起復習。這樣在考試中你的歷史語言表達會更加完善和專業,且涉獵面和跨度也更廣,進而得分更高。

  4分專題總結。這個在第二輪複習中老師也會有所概括,但是自己如能總結效果最好。比如世界之最,中共會議之類的。這樣不僅可以讓讀書看書更加有趣,還可以提高歸納總結能力。

  3、高中文科生應多做文綜高考真題

  近幾年的高考真題是我們所見到的所有高中試題中信度最高的試題。要有計劃地逐題深鑽細研,高中文科生對各類題型題目,不同的設問方式等的解題方法進行總結歸類。研究標準答案、試題背景材料和考試要求間的關係,總結出命題人構思答案的方法。答題時要做到段落化、要點化、序號化,概念的表達要準確,史實的表述要準確。而且要善於利用材料,有很多答案都可以在題目所給材料中直接找到,而這點卻容易被許多考生忽視。

  高中文綜的複習方法

  1、通讀:在做語文和英語閱讀題的時候,建議大家可以先通讀一篇文章,大概理解一下文章的主旨,就是文章講的是什麼,因為下面的每個題目都跟主旨相關,尤其是語文的每一個題目,不管問的是手法、技巧,或者問的是哪一段的一些具體內容,其實都跟主旨這個大方向分不開的。我們答題的時候,都要順題意,表達了什麼情感、什麼主旨等這些。英語文章閱讀之前,可以先簡要看看題目,因為有些同學英文後,不能特別流暢地在腦海裡自動把它翻譯成中文,所以先閱讀題目有助於我們大概瞭解一下這篇文章講的是什麼?而且有助於我們在讀文章的時候把握重點,自動地加強一下這個關注點。

  2、分割:在通讀文章,理解大意後,可以把文章分割一下。分割,就是把每一題對應區間給找出來,語文閱讀會很明確告訴你在第幾段這一句話用了什麼手法,最後一題是一個全文的主旨概括題,所以語文比較好找。英語閱讀,有時候會給你一句話,就需要快速瀏覽文章,找出這句話,聯絡上下文,並理解進行答題。

  3、看題目:看題目也是很重要!語文閱讀問的表現手法、修辭手法或者表達方式這三種問法,其實是不一樣的,我們平時積累的時候要注意區分,在答題的時候要注意不要答錯,答到正點上。英語閱讀的題目,我們更要仔細看,有時候僅僅因為一個單詞的區別,可能選項就不同了,比如說,如果題目問“whatcanyouinferfromthepassage?”這時候我們就要注意,下面選項的內容,我們選擇正確答案一定不是在文中你能直接出現或者能直接找到的原句,這個是要我們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概括來答題的,但是如果題目問的是“what can you learn/know from the passage?”就可以找個文中儘量接近的句子來答題。總之熟能生巧,在平時的時候可以加強練習。

  4、做套卷:就是把所有的題目都見識一遍,也是很好的選擇,比如英語、語文,其實型別都是比較固定的,而一些考前輔導書裡面也都有總結,我們在平時也可以自己總結一下,另外還有一種練習方法,就是按這個題目的類別進行聯絡,比如說英語有推斷詞義、主旨概括或文章標題這些型別,語文有手法、情感、主旨等,大家可以在平時積累,另外語文的閱讀主題或作者的情感,有時候也很相近,就是多次出現的,為出題者所偏愛的型別,我們在做題的時候也可以積累一下,下次碰到的時候就可以自然而然地答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