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綜合實踐活動總結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探索過程,是一種實踐過程,也是一種開放性思維過程,那綜合實踐活動總結怎麼寫才好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來欣賞一下吧。
本學年我擔任二年級的綜合實踐課的教學工作。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綜合考慮了農村學校的實際情況,開展活動,效果顯著。現將我在綜合實踐課的教學中自己的感受總結如下: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面向學生生活而設計的一門課程,就是為了給學生一個開放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自己去做,在做中學,我在設計課程中沒有將課想得那麼複雜。而是創設一種全新的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學習情境,使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觀察、體驗與思考,從發現中提出問題,然後積極主動地去嘗試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一、給學生提供自由學習的空間
對教師來說,綜合實踐活動課最好不用“上課”或“教”這樣的字眼,而是用“做”“實施”或“開展”更合適。因為綜合實踐活動課不是“上出來”的,也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在這個空間裡,我讓學生盡情地觀賞一切,分析一切,這一切原本對他們來說,確實是陌生的,但正因為陌生,恰恰給了他們以新奇的感覺,學生透過疑雲看本質,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活動,開展廣泛的交流,並對獲得的種種資訊和現象進行充分的,毫無拘束的爭辯,在爭論中認識,在爭辯中深化。這對於我們也提出了一個嚴厲的挑戰,因為綜合實踐活動可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和探究性,學生帶著問題來研究,帶著準備來探索,一切也都是新的,這樣一來,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可得到提高,也有利於拓展文化結構和自身素質。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一些學習並不是很好的學生,表現出非同一般的激情和能力,讓人欣喜而欣慰。他們那種敏銳的洞察力,那種高超的探究能力,那種解決問題的綜合運用能力都充分展示出了,活動給了他們欣然求知的樂趣,活動教會了他們做人的道理。
二、給學生搭建主動學習的舞臺
本學期綜合實踐活動在具體的實施中,我將它分為三個階段,即準備階段、實施階段、總結交流階段。對於我設計的這些主題,一節課完成是不現實的,為此我一週圍繞一個主題展開,讓學生有足夠時間、空間,深度參與實踐過程,獲得豐富體驗。
在準備階段,在學生對身邊的社會、自然現象有了初步觀察的基礎上,在教室裡討論,由我來指導學生提出問題,確定主題,做出活動方案。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孩子將模糊的問題有效合理地表述出來,並幫助與指導學生準備工具與材料。
在實施階段,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做,去經歷與體驗。因為學生的能力有限,還有安全問題,活動是以小組的方式進行。我在實施過程中進行一些指導,對一些必要的專題講解和方法的介紹,並對學生活動的整個過程進行觀察,善於發現學生的特點,對學生做出恰當的評價。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可以自由自在的組織活動小組,確定好自己研究的主題及內容,確定研究的目標體系。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我精心設計過程,並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及學習過程進行嚴格的調控。在綜合實踐中,研究方式的選擇,學習小組的組成,活動過程中的計劃、活動成果的構想,都完全在學生自己手上。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探索過程,是一種實踐過程,也是一種開放性思維過程,在實踐活動中,最重要的是不重結果,而重過程,只要我們的學生在活動中得到了鍛鍊,成長起來了,這就是我的成功。
報告
在新的課改要求中,加大對學生實踐活動的要求,讓學生在做中學,在玩中學,通過實踐活動,將課堂所學靈活運用。結合新要求,我校初二年級在開學初,精心設計,組織實施了由數學、地理、生物、美術、計算機、綜合實踐活動六個備課組設計的以“探索新校園”為主題的跨學科實踐活動。
這次實踐活動綜合了六門學科,內容豐富,視角多樣,有效的將各科知識進行了有機融合。在年級組和學科老師的組織、指導下,全年級學生參加了實踐活動。經過班級展示初選,1月15日,初二年級舉行了題為“寓學於行促成長”展示活動,十一個優秀課題組彙報了他們的研究成果,李梅主任對這次實踐活動的效果給予好評,並結合新的中高考形式,給學生提出“生活即學習,學習為生活”的要求。
展示活動中,學生充分發揮自己校園主人的作用,為了能儘快熟悉校園建築物的分佈情況,在對活動時間進行統籌安排的基礎上,測量了校園主要建築物的尺寸,並繪製了校園平面圖,對校園建築設施有了整體認識,並對活動過程進行了反思。還有同學希望能為家長等其他社會人員瞭解校園提供幫助,他們繪製了校園平面圖並從高效率遊覽校園和參觀教學設施兩個角度設計了兩條校園遊覽路線。在實踐過程中,同學們利用文獻法、實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親手繪製校園平面圖,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還學會了如何辨別方向,體會到了團結合作的重要性。在實踐中,有活動小組關注校園安全,他們將視角落到到面對火災等情況自救和逃生問題,他們重點研究校園安全設施並在繪製的校園平面圖突出設計了火災、賑災等情況下的自救和逃生路線。
此外,同學們還運用數學知識畫出了校園的主要建築分佈圖,設計了問卷,並從自身角度為校園改建提出建議。
同學們從自己在校園的日常生活入手進行多元化調查研究,比如關注課間操,他們發現課間操跑步後,同學們回到教室的時間總在第三節課上課鈴響了之後,影響第三節課上課,於是,他們提出對課間操跑步速度的問題進行研究。這些研究不停留在表象,而是有充分的資料支撐。他們不僅僅測量了同學們課間操跑步的速度,還與體育中考滿分要求的跑步速度相比較,得出“同學們現在課間操跑步速度慢於中考滿分跑步速度”的結論,並進一步設計了體育老師在督促學生跑步時站位的方案,以便有效提高同學們課間操跑步的速度……
每個課題組成果展示後,學科老師都對課題組進行了點評。鼓勵、讚揚不絕於耳,同時也對學生展示中表現的問題提出了中肯的批評和建議,為同學延續性研究指出方向。
範文
開學初,為了美化教室,小朋友們紛紛帶綠色植物放在班級的窗臺上、書櫃上、走廊。下課後,發現孩子們對自己所帶的綠色盆栽充滿了好奇,只要一下課就會圍到花盆前,議論紛紛,說說它的名字,幾天澆一次水,這兩天有什麼變化……另外,雖然我們屬於城區小學,但周圍環境卻同鄉村,孩子們有一定的生活體驗,家長也能指導,而且老師小時侯也是在農村長大,研究條件比較優越,為什麼不能讓他們親自參與綠色種植活動呢?於是,就確立了“綠色小種植”的綜合實踐活動主題。這樣體現了現在的教育理念——環保教育,還可以藉機美化室內環境。
我們讓所有小朋友一起動手,用廢棄的酸奶盒、雪碧瓶或精美的花盆親自種植綠色植物,同時學生管理自己的種植物,給他們澆水、施肥,然後通過觀察,寫觀察日記,寫觀察記錄,最終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在種植中體驗種植的樂趣,知道勞動的不易,勞動人民最光榮,並學會珍惜勞動成果。
活動開展了近一學期了,結合學期初制定的活動計劃,現將我們的具體活動過程作一個總結。
我們首先讓學生自己準備廢棄的酸奶瓶、雪碧瓶或精美的小花盆,並裝上泥土,貼上標籤,沒有貼的老師幫忙貼上,然後整齊地排放在班級外的走廊上。下午班隊活動課上,首先讓學生們自己給泥土澆了水,然後讓一組一組的學生拿出準備的大蒜和青菜籽,最後親自指導學生如何種在盆子裡。學生們小心翼翼、專心致志地種植著。在他們的臉上我們看到了驚奇,看到了歡笑。當學生們親自種下大蒜和蔥後,我又教給學生們一些護理種植角的方法,以及一些觀察記錄的方法。首先,我讓孩子們做下面的三件事:1.每天來校後去看一看自己種的和別人的大蒜、青菜;2.定期給自己的大蒜、蔥澆水;3.及時觀察,及時寫觀察記錄和觀察日記。接著,我在班上給學生們演示如何記觀察記錄,如何寫觀察日記,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
接下來的日子,孩子們每天早晨來校後觀察,課間觀察,放學前澆水,回去後寫觀察記錄和觀察日記。兩個月後,孩子們種植的大蒜長出了嫩綠的蒜葉。與此同時,我們的孩子也通過觀察和記錄積累了許多的資料。記錄中我們看到了孩子們可愛的一面。有的用畫畫出了蒜的,有的用簡短的幾句話寫出了蒜、青菜的生長過程,雖然只有簡短的一些話,卻可以看出孩子們的用心。孩子們人人蔘與種植活動,在種植中體驗到了快樂。
12月22日,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日子,因為這一天下午第一節綜合實踐活動課,我們將把種的大蒜收割起來,一起品嚐勞動的喜悅。孩子們剪大蒜、挑揀,忙的不亦樂乎。中午,在食堂阿姨的幫助下,孩子們品嚐著自己親自種的大蒜,個個臉上笑開了花。在活動中,同學們也有了很多的困惑:“在不同的土質種出來的植物是不是不一樣呀?”“澆水有什麼學問呀?”……
通過這次活動,學生們不僅瞭解了一些綠色植物的知識,培養了自己的興趣,並且通過其親身實踐,積累了一些種植經驗,還養成了合作、分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品質,提高了自己的動手能力。我想,活動過後,孩子們對植物的研究熱情、對蔬菜、花草的種植熱情依然絲毫不減,這不正是我們開展此類活動的真正目的所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