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走基層學習半年工作總結範文
走基層,就是領導幹部要走出辦公室,走到群眾身邊去,它不同於走親訪友的互道祝福,也不同於浮光掠影的走馬觀花,而是要手捧一個真心,走進人民群眾之中,認真聽取群眾意見,踏踏實實為民服務。
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鄉鎮走基層學習半年工作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三個基本方面之一。今年5月,黨中央發出了《中共中央關於在全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意見》中發[201x]4號,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作了重要講話。最近,四川省委下發了《關於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集中開展“走基層、解難題、辦實事、惠民生”活動的通知》,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深入基層,帶頭走村入戶、蹲點調研,帶頭傾聽群眾呼聲、聽取整改意見,帶頭下訪尋問題解難題,帶頭落實惠民專案、辦好民生實事。對如何踐行好群眾路線作出了具體的要求。
隨著“走基層、解難題、辦實事、惠民生”活動的開展,四川各地紛紛拉開了“走基層”的大幕,筆者所在部門也積極開展此項活動:制定方案,召開動員會,深入農戶,瞭解情況,建立臺賬,梳理問題,提整改方案,結對幫扶,一系列工作有條不紊,井然有序地推進著。通過走訪的群眾看,有勤勞富裕、生活富足的,也有孤寡老人無人照顧的;有生活態度樂觀,對政府很滿意的,也有不想勞作不滿於社會,希望得到他人或政府無償幫助的;有希望建設好交通改善地理客觀條件限制,從而實現發財致富願望的。通過走訪,感受到群眾對衣食住行的改善的喜悅,對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質量增強的滿意,對政府為人民所作的服務的滿意;同時,也感受到群眾對未來住更好的房,修更好的路,過上更好的生活的希望;更感受到也有少數人生活境況的不如意,對生活的失望,把個人的生活境況的改善全部寄託於政府或是公務人員身上,希望有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依賴心理。針對這些情況,如何把“走基層”踐行群眾路線落到實處呢?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沉下去。走好基層,即要深入到群眾中,農戶家。活動不需要多大的場面,多高的聲勢,而需要每一個黨員幹部在“走基層”時,實實在在地沉下去,傾聽群眾的喜怒哀樂,傾聽群眾的願望訴求,把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把群眾的心聲當作自己的心聲,推心置腹,設身處地,不走過場,不求形勢,不打官腔地沉下去,走好基層,摸好底,為後面工作打好基礎。
二要辦實事。“走基層”要達到實效,關鍵在於真真切切為民辦好實事,加強與基層群眾的直接聯絡,黨員幹部職工積極抓好聯絡鄉鎮、村和貧困戶工作,每年安排時間進戶調研。積極為群眾排憂解難,做好分類指導,如農戶通路的問題,產業發展的問題,精神文化建設的問題等進行指導和幫扶,推動民生改善。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和矛盾,及時協調解決,作出答覆,不能解決的要及時反饋說明,並梳理歸類後上報。
三要扶起來。惠民生,還要從幫助群眾從精神上站起來。民生的改善,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質的豐裕,即要有外因,即要有關心民生疾苦的執政者,好的政策,優良的服務環境,以民為本,取信於民的黨的領導;同時也要有內因,即群眾個體自立自強,勤奮致富的願望和行為。因此,“走基層”活動中,除了排憂解難辦實事,更重要的是從思想上精神上對群眾進行幫扶和引導,“你必須在額上流汗,以資獲得麵包”,再強大的幫扶,也需要有努力的被幫扶者,暫時困難事件可以一次性解決,但長期性的持續性的發展進步,還是需要群眾自已的勤勞努力。
所以,走基層,除了辦好實事,從物質、事件上給予解決外,還要扶起來,從精神上、思想上幫助和引導群眾自力更生,自強不息,讓群眾明白,如果沒有勤奮,沒有機遇,沒有熱情,僅靠他人,是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成就夢想的。
二
根據縣委的統一安排,要求廣大黨員幹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調查瞭解聯絡服務群眾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及整改方向等。最近,我深入到一些鄉鎮、村組、街道、社群,就基層紀檢監察工作進行了一些調查瞭解。經過調查分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一些體會。
基層紀檢監察工作總體的好的,特別是鄉鎮紀委書記和街道社群、村紀檢員,在轉變工作作風、推行政務、村務公開、增強基層工作透明度、促進“四風”改進、密切黨群、幹群關係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部分紀檢監察幹部在案件查辦、違規違紀典型事例懲處上顯得無所事事、無所作為,而群眾對幹部的作風、政風很不滿意,違紀違規、損害群眾利益的事時有發生,導致幹群關係緊張,一些基層組織在群眾中威信不高,說話無人聽,安排的事無人幹,黨的決策、決議、決定在基層得不到落實。
二是相當一部分群眾不信任基層紀檢幹部,認為基層紀委書記、紀檢員辦不了案,管不了事,對損害群眾利益的事不能管、不敢管,有線索、有問題不向基層紀檢幹部反映,而是採取越級上訪、網曝等非正常途徑,嚴重影響了社會的穩定。
三是基層領導不重視基層紀檢工作,認為紀檢幹部就是批刺兒、找麻煩,對上級紀委安排的工作,不研究、不討論,認為只要沒有違法犯罪行為就跟紀委無關,導致常規的紀檢監察工作開展不了。
四是監委會很難獨立行使監督權。存在著監督不到位,履職較困難的現象。個別村務事前並不通過監委會,事後告知也無法監督。
在調查過程中,還有一些細小的問題就不一一列舉了。存在這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是基層紀檢幹部無權獨立開展工作。按照規定,同級紀委必須在同級黨委領導下開展工作,而同級紀委對同級紀委又有監督權。這就形成被領導監督領導的局面,所以同級紀檢監察幹部很難開展監督工作。
二是基層紀檢監督幹部履職積極性不高。認為只要無大案就可以了,忽視了日常監督和對幹部的日常管理。
基層紀檢監察工作,直接聯絡著人民群眾,是解決幹部作風、落實群眾訴求、化解基層矛盾的重要基礎。基層紀檢監察工作做好了對增強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增強黨在群眾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將起到重要作用,要做好基層紀檢監察工作,我認為應以以下幾方面進行努力。
一、修身戒行、率先重範,努力提高基層紀檢監察幹部
自身素質,必須做到:能力素質要經常提升,紀律制度要率先重範,工作履職要積極主動。要全面加強對基層紀檢監察幹部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使之保持高昂、積極、向上的工作熱情。
二、強化選人用人關。要把公道正派、敢於任事、作風逗硬的幹部選派到紀檢監察崗位上來,及時淘汰無所作為,不敢擔當、無責任感、事業心的紀檢監察幹部。
三、強化上級紀委對下級紀檢監察幹部的領導,增強對下級紀檢監察幹部的保護和關心,及時表彰、獎勵工作較好的幹部,保護因工作受打擊、報復的幹部,使他們能放心、大膽地開展工作,解除後顧之憂。
四、強化監委會工作職責。使各項重大決策在事前、事中、事後能充分得到監督,增強基層工作透明度,消除群眾疑慮,化解矛盾。
總之,加強和改進基層紀檢監察工作的方法很多。只要我們在各方面進行努力,就一定能在聯絡和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上有新突破。就會更好的服務人民群眾,使我們黨風更正,民順更順、社會更和諧。
三
走基層,就是領導幹部要走出辦公室,走到群眾身邊去,它不同於走親訪友的互道祝福,也不同於浮光掠影的走馬觀花,而是要手捧一個真心,走進人民群眾之中,認真聽取群眾意見,踏踏實實為民服務。
下基層要帶著問題去。基層需要什麼?去了之後要解決什麼問題?這是領導幹部在下基層之前必須深入思考的。年初,我局集中一段時間對各縣區進行了走訪調研。走訪前,針對縣區的工作開展情況,擬定了不同的調研計劃,除重點了解中央、省、市各級政法會議和司法行政工作會議精神在縣區、鄉鎮、村社的落實情況之外,還要聽取各縣區在開展工作時發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以及新困難,收集基層的意見建議,並對調研情況進行整理,及時提交局黨委會討論研究並提出指導意見。
下基層要捧著真心去。到基層去不是“看盆景”,不是“入鏡頭”,而是要去結“窮親戚”,與群眾打成一片,認真傾聽群眾呼聲,瞭解群眾需求,聽取群眾意見,解決實際問題。走進“雙聯”村,我們帶去了救助物資和扶貧款項,還和當地村民同吃同住,坐在長板凳上和他們拉家常,圍在火堆旁聽取他們的想法,傾聽他們最關心什麼,最需要什麼,最想得到什麼樣的幫助。在這一過程中,村民不再將我們視為領導,而是推心置腹、暢所欲言,我們也在和群眾的交流中發現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下基層要服務群眾去。進基層不是搞“親民秀”,不能搞形式主義,要真真切切、踏踏實實地為群眾辦幾件實事。下基層的目的,就是要重點推進與群眾聯絡緊密的工作。我們下基層,就是要了解人民調委會換屆推選情況,看看組織建得全不全,人員配得強不強,能否真正開展工作,為群眾化解糾紛,同時指出調解中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和意見。我們下基層,就是要向彭傳忠學習,改掉衙門作風,實打實地解決群眾心頭的憂慮,硬碰硬地化解一些信訪問題,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服好務。我們下基層,就是要將法治文化帶到基層,將法律服務送到家門口,將引資專案落到實處。
領導幹部下基層,去不能白去,去了要解決問題;走不能白走,走了要了解實情;下不能白下,下了要做些實事。
所以,走基層要真心實意,要辦實事惠民生,要從物質上給予基層幫助,也要從精神上給予基層幫助,更要建立長效的幫扶機制,真真正正為群眾服好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