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語文白楊教案及原文

  《白楊》是一篇傳統課文,文質兼美。那麼,作為語文教師在講解這一課前需要注意哪些細節呢?以下是由小編收集整理的冀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白楊教案,歡迎閱讀!

  五年級下冊語文白楊原文

  車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天和地的界限並不那麼清晰,都是渾黃一體。

  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

  那就是沿著鐵路線的一行白楊樹。每隔幾秒鐘,窗外就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著這些戈壁灘上的衛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搖著他的腿,“你看那樹多高!”

  爸爸並沒有從沉思中回過頭來,倒是旁邊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樹,那是大傘。”

  “哪有這麼大的傘!”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辯著。

  “它是樹,不是傘!”哥哥肯定地說。

  小小的爭論打斷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著,慢慢地撫摸著孩子們的頭,說:“這不是傘,是白楊樹。”

  哥哥還不滿足:“為什麼它這麼直,長得這麼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他想了一會兒,對兒子和小女兒說:“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而這,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

  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現在呢,孩子們多了一點知識。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許許多多白楊樹。這兒需要它們,它們就在這兒生根了。

  爸爸摟著孩子,望著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冀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白楊教案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課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現方法,體會課文借白楊的特點,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2、能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課文所要表達深刻含義,學習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的精神。

  3、認識本課6個生字,摘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教學重點:

  通過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子,體會邊疆建設者的無私奉獻精神。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最後一段,爸爸看見幾棵小白楊迎著風沙成長起來,嘴角浮起微笑,實際上是為建設邊疆後繼有人而感到欣慰。

  課前準備:

  白楊、戈壁灘的圖片。

  教學步驟:

  一、匯入。

  板書課題後,簡單介紹白楊這種植物的外形、生長條件等。

  二、指名學生朗讀課文,佈置思考題。

  1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講什麼?

  2按照“車外”、“車內”、“車外”把課文分成三大段。

  3想一想,這篇課文與前邊學的《太陽》《鯨》這些以物為標題的課文有什麼不同。

  這兩個教學步驟的學習目的,一是對課文內容、結構初步形成一個整體認識,二是開始區別單純狀物的文章與本課這種借物喻人的文章的區別。不過在這裡,不宜區分過細,只在點明本課文雖以“物”命題,但並不是在寫“物”的形狀、性質、用途、功能等就可以了。

  三、學習第一段課文第1—4自然段。

  1指名朗讀課文,思考:這段課文中有哪些描述值得注意?

  在這一段中值得注意的有兩處描述,一是對戈壁嚴酷的自然環境的描寫,二是對白楊高大挺拔的身姿的描寫。抓住這兩點描述,引導學生理解

  ①戈壁的惡劣環境與白楊的秀麗身姿形成鮮明對照;

  ②就在這惡劣的環境中生長著這樣美麗的樹木,初步體會白楊樹頑強的生命力。板書;高大挺秀這兩點的理解關係著對全文的理解。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1自然段,表現並體會大戈壁的“四無一黃”沒有山、沒有水、沒有人煙、天地沒有界限;到處一片黃的惡劣環境。

  四、學習第二段課文第5—17自然段。

  1默讀課文,按照不同的內容把本段分成三層意思。

  第二段課文是文章的中心內容,教師首先從學生的爭論中,提煉出“高”“直”這一點白楊樹的外形特徵,然後用精講分析的方法,一句一句地理解爸爸的話,概括出白楊樹的品格特徵。到此,“樹”可以說講完講精了。

  本段可分成的三層意思是:①孩子們的爭論第5—13自然段;②父親的介紹第14自然段;③孩子們的理解第15—17自然段。

  2指名分角色朗讀第一層,要讀出孩子們爭論的勁頭。思考:在孩子們的這一段爭論中,可以看出孩子們已經瞭解了白楊樹的哪些特徵?

  在第一層中,孩子們的爭論雖然是天真幼稚,但也說出了白楊樹“高”“直”的特點。不過也說明孩子們只看到白楊樹的外在特徵,並沒有形成深層的認識。

  3默讀第二層,這個自然段是全文的中心。思考

  ①這一自然段的中心內容是什麼?

  ②爸爸介紹白楊樹的特點講了幾句話,講出了哪些特點?

  這一自然段的中心意思是爸爸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的特點;爸爸一共講了三句話,各講了一個特點:①白楊樹直而高大;②哪裡需要就在哪裡紮根生長板書:因需要而紮根;③不管遇到什麼艱苦困難都不屈服板書:遇困難更不屈。

  這一段,爸爸的介紹,已經解及了白楊樹的內部特徵白楊樹的品格,顯然已經揭示了課文的深層內容。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要讀出白楊樹的性格。

  5默讀第三層,重點理解第16、17自然段。思考:孩子們怎樣理解爸爸的講話?

  在這一層中,作者把孩子們的理解分別寫在兩個自然段中是一個精心的安排。第16自然段寫了孩子們對“人”的瞭解爸爸、媽媽建設邊疆的情況;第17自然段寫了對“樹”的理解。在理解了這兩個自然段的基礎上,結合第15自然段提問:孩子們為什麼沒有能夠理解爸爸的講話?

  引導學生用“先分後合”的方法,兩次學習課文的第16、17自然段,使學生比較透徹地理解“樹”與“人”的類比關係,也就是理解這篇課文的中心思想。

  孩子們未能理解爸爸講話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把“人”和“樹”分別單獨地去理解,沒有把它們聯絡起來考慮。

  6再次讓學生默讀第16、17自然段,要他們把這兩段互相對照,聯絡起來理解。

  這樣理解的結果:爸爸、媽媽在新疆工作,是邊疆的建設者,就像生長在邊疆戈壁上的白楊,這裡需要他們,他們就在這兒安家了;他們不怕困難,就像白楊樹總是那麼直、那麼高大。現在他們又帶自己的孩子來作第二代邊疆人。

  7教師講述:“作者在這裡沒有把‘人’和‘白楊’的關係明明白白地講出來,弄得孩子們也不好理解。我這裡改寫了一段,用它代替課文的第15、16、17三個自然段,大家聽一聽這樣寫是不是更明白一點。”讀教師改寫的一段文章

  這段文章是:“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在表白著自己的心。而這,孩子們也能很好地理解:爸爸說白楊樹能夠在最需要它的地方紮根生長,是告訴孩子們老一輩人服從祖國的需要,離開家鄉內地,來到戈壁建設邊疆;爸爸說白楊樹不向艱苦、困難屈服,是在講這些邊疆建設者也像白楊一樣,克服重重困難,不向任何困難低頭;他們永遠像白楊一樣,不屈地挺立在荒涼的大戈壁上,永遠那麼正直、那麼高大。”

  教師讀了自己改寫的文章,意在讓學生理解了課文的內容之後,再認識、體會文章的表現方法,並再一次讓學生明確地理解“爸爸的表白”,也就是把文章中心思想用“改寫”這種方式,直接明瞭地揭示了一下。

  讀後提問:這樣寫不是更明白一些嗎?啟發學生認識到,這樣寫雖然使人一讀就明白,但剝奪了讀者的思考,使文章太顯、太露、沒了味道,而作者那種寫法既能發人深思,又符合兄妹倆的年齡特徵,符合他們的思維方法和理解水平。

  五、學習第三段課文第18自然段。

  指名朗讀,提問:爸爸為什麼望著小白楊忽而沉思,忽而微笑?使學生理解到,這裡的小白楊象徵著邊疆人的後一代,象徵著爸爸的兩個孩子。他們也來到邊疆戈壁,繼承父輩的事業。板書:小樹成長爸爸想到這裡沉思,由衷地笑了。

  六、總結課文。

  教師結合板書講述:白楊是邊疆的樹板書:邊疆樹,爸爸他們是邊疆的建設者板書:邊疆人。這篇課文作者借寫邊疆的白楊樹,來暗喻邊疆的人。而白楊樹的品格,就是邊疆人的精神板書:借物喻人。

  總評

  《白楊》一課教例的主要著眼點是用多種方法使學生理解“樹”與“人”的關係,這一點從講課一開始到授課結束,教師始終在一步一步地努力完成。

  本教例中,教師對不同的段落、不同的認知物件採取了不同的認識方法

  第一大段教師要求學生在聽讀中自己發現值得注意的描述荒涼的戈壁與秀美的白楊,以及這兩種描述的強烈反差,並從這種反差中悟出白楊樹旺盛的生命力。

  第二大段,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認識全段的結構實際上是對段的整體認識。這是對篇幅較大的段落行之有效而條理分明的認識方法。接著又用“逐句分析”的方法認識文章中心關鍵所在部分,運用“各個突破”和“聯絡思考”的方法兩次認識“樹”與“人”的關係,就此突破了全文的重點和難點。最後又用“對比”的方法回照以樹喻人的寫作手法。

  第三大段,教師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引導學生“輕描談寫”地點破了小白楊樹的喻義。

  可以說,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不同的認識物件,或輕或重、或濃或淡、或詳或略、或明或暗地運用了各種不同的教學手段,既引導學生完成了認識任務,又給他們示範了各種認識方法;既重視了認識結果,又重視了認識的過程,顯示了不拘一格的教學機智。

  五年級下冊語文白楊教學反思

  《白楊》一課,系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美麗的西部》主題的第3篇課文,文章主要表達了對紮根在西部邊疆的白楊的熱情讚美,以及對紮根西部邊疆無私奉獻的建設者們的深情歌頌。文章通過父親與子女的語言對話描寫,層層提示了白楊的高貴品質,讓年幼的子女瞭解到白楊的生長特點,並且暗示啟迪孩子們甘願做白楊精神的人,不軟弱不動搖,堅強無畏地在西部紮根、成長!

  為更好地完成課文教學目標,在授課中我首先安排學生做了充分的預習,課前調查白楊的一些資料,並在課始讓學生做了充分的交流,學生說得比較籠統,大都是高大、筆直等特點。我又迅即在課件中展示了白楊的部分圖片,讓他們瞭解到了白楊在西北荒漠地區還具有抵擋風沙、保護環境的作用。直觀教學與多媒體課件的運用,直到了鮮明的教學效果。

  為讓學生充分感知課文的思想與內容,課堂中我體現了“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如感知朗讀領會課文梗概,如配樂深情朗讀理解爸爸讚揚白楊的一段話,更加成功的是採用了分角色朗讀的形式,讓學生模擬扮演爸爸和可愛的子女,讓學生入情入境感悟式的讀,起到了很好的課堂效果。在指導朗讀上爸爸的話要深沉,要充滿期望,子女的語氣要滿含著好奇與疑問,要體現出孩子們的天真與可愛。

  本堂課真正上出了語文味!課文的末段刻畫了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旁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為此這讓學生充分朗讀後,設計了一個問題:“從這段的描寫中,你感受到了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麼?”張宇航同學一向才思敏捷,他鄭重的回答到:“老師,通過這段話,我感受到了爸爸是多麼疼愛自己的兒女!”我轉得也快,立即忙問:“說說看,怎麼會讀出疼愛呢?”宇航說:“那高大的白楊象徵著爸爸,幾棵小樹依在大樹旁邊,多麼讓人感動!這是爸爸對子女的愛,不管風沙多大,爸爸總會與子女們在一起!”未等話音落下,全班響起陣陣掌聲!


的人

1.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3課白楊

2.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白楊教學設計

3.五年級下冊語文《白楊》讀後感

4.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白楊

5.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三課白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