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認識自然,探索自然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的主題,對於這個主題,教師應該如何設計教學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的教學設計案例,供大家參閱,希望對你有幫助!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自然之道》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2、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3、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
難點: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揭題
1、同學們,大自然氣象萬千,美麗無比,充滿生機,也充滿神祕。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大自然,瞭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規律。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一篇大自然中發生的真實的故事—自然之道板書相信同學們會從中得到啟示。
2、板書課題,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畫出生字新詞,讀通句子。
2、思考,本文講“我們”犯了一個什麼錯誤?
三、自學反饋,學習生字新詞
看看這些生字和新詞,你能讀準它們嗎,誰願意試試?指名讀
課件出示生字新詞:幼龜、沙灘嘲鶇、海鷗、啄、企圖、偵察、返回、、蠢事、愚不可及無遮無攔、氣喘吁吁、響徹雲霄、躊躇不前、若無其事
四、梳理課文脈絡,感知課文內容
1、引:真了不起!那麼多字詞都難不倒你們,再來看這填空題,你能填嗎?請默讀課文,思考這個填空題,如果有困難,同桌討論討論。
我和七個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去加拉巴哥島旅遊,想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那天,我們看到 ,便勸說嚮導救了那隻幼龜,可令人震驚的是 。儘管我們想盡辦法補救,可結果 。
2.交流反饋
五、總結,質疑
如果我們當初“見死不救”,結果又會有何不同呢?這中間到底蘊涵著怎樣的“自然之道”呢?下堂課讓老師帶著大家繼續討論!
六、練習: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激趣匯入,揭示課題。
師:1、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幾種食肉鳥,課件展示誰來說說這是什麼鳥?
2、見過海龜嗎?課件展示海龜對於我們海南島的人來說並不陌生,可課文中作者講的事情讓我們震驚。
小結匯入:同學們,自然萬物,有著它自已生存的方式和規律,如果不按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願望相反的結果。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第九課《自然之道》請同學們齊讀課題,誰知道題目中“自然”是什麼意思?本身,不靠人的“道”是什麼意思?道理,規律那麼題目的意思就是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規律
二、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昨天學的詞語是否都掌握了,那老師考考你們,敢接受老師的考查嗎?課件出示哪位同學勇敢地站起來讀。評價你們都會寫嗎?師巡視、指導、展示、評價
2、現在請同學們再次讀讀課文,讀之前老師有幾個要求,課件出示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課文寫了誰?他們此行的目的是什麼?
3.有哪些動物出現?他們之間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誰能用簡單的話說說
三、細讀課文,體會情感。
1.同學們,現在我們就跟隨作者一起上島,看他們上島後發現了什麼?自讀3-4自然段,找出相關語句。出示課件:“突然,一隻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學生讀、畫幼龜動作、神態的詞。理解“欲出又止、躊躇不前”
2.看到這一幕,我們怎樣?著急,緊張嚮導怎樣?若無其事哪位同學知道“若無其事”是什麼意思啊?好像什麼事也沒有
3、誰能通過你的聲音把這種語氣讀讀呢?出示課件:我和同伴緊張地看著眼前這一幕,……只好頹廢地飛走了。指名讀、對讀、反覆讀。聽了你們的…老師也想…我們這麼著急是想救龜,板書:救龜可向導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他知道這是大自然的規律
4、嚮導又是怎麼做的?極不情願什麼意思?誰能用這個詞說一句話。
過渡:一隻可愛的幼龜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由於得到錯誤的資訊,成百上千的幼龜爬了出來,成了食肉鳥的美餐。
四、品讀課文,深入感悟。
1、此時,我們才明白課件出示: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理解“愚不可及”的意思究竟他們幹了一件什麼樣的蠢事?把幼龜放入大海後,群龜全部出巢了
2、同學們請看這就是群龜出巢時,出示課件:群龜出巢圖想像一下,幼龜出巢的心情如何?高興這麼多的幼龜,他們在爬向大海時心裡又會想些什麼呢?生自由說是啊,多麼美好的願望啊!可是它們並不知道,等待它們的卻是——食肉鳥。
3、接下來我們看到了怎樣的情景呢?課件出示:群龜遭到啄食的畫面這就是群龜遭到食肉鳥啄食的畫面,此刻你們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生自由說,評價看到這番情景,同伴怎麼說?出示課件:“天哪!我聽見同伴說:“看我們做了些什麼!”多讀,讀出吃驚的語氣。嚮導和我們是怎麼補救的呢?出示課件:這時,數十隻食肉鳥…一種補救吧。指名讀。
4、我們原本想救幼龜,沒想到卻導致更多的幼龜受到傷害。
板書:害龜
5、我們為什麼好心辦成壞事?生:我們不懂自然規律,違反了自然規律。板書:反而
過渡:是的,幼龜的美好願望就因為我們不懂自然規律,全都破滅了。
6、嚮導的心情如何?哪個詞看出?悲嘆課件出示嚮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那樣的危害。”讀讀這句話,理解這句話意思
7、想想:如果沒有我們的出現,這些小幼龜的生活又是怎樣的?
是啊,同學們,幼龜入海原本有他們自己的辦法,可是現在,由於我們的干涉,這一巢幼龜就完全改變了命運。
五、拓展訓練
師:課件出示
1、違背自然規律會出現什麼後果?好心辦壞事
2、請舉例說說我們身邊違背自然規律的現象。
師:是啊!在大自然面前,我們不能人為的去破壞,否者會好事變壞事。課件出示板書:遵循
六、作業
師:課件出示1、摘抄本課的好詞佳句。
2、觀察大自然動物、植物、自然現象看看有什麼發現,受到什麼啟發。寫一篇觀察日記。
板書: 9、自然之道
反而
救龜——————害龜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黃河是怎麼變化的》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瞭解黃河變化的原因和演變的過程,培養學生保護大自然。增強環保意識,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2.弄清課文為一些難懂的詞語。
3.學習課文,懂得作者是怎麼樣積累材料的。
4.有感情朗讀課文。
二、課前準備:出示黃河流域示意圖。
三、教學課時:二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黃河變化的原因和演變的過程,培養學生保護大自然。增強環保意識,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2.弄清課文為一些難懂的詞語。
一、學習“預習”部分。
1.黃河是我國第幾條大河?
2.我們的祖先什麼時候就生活在黃河流域?
3.後來黃河有沒有變?變成什麼樣子?
二、提示課題。
1.板書課題。板書:黃河是怎樣變化的。
2.解題。
三、初讀課文,學會生字新詞。
四、學習分段,根據段意。
第一段:講近2000年,黃河給兩岸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
第二段:講數千年前,黃河氣候溫暖,土地肥沃,是我們祖先生息繁衍的地方。
第三段:講由於黃土高原氣候的變化和人類對自然的破壞,黃河流域水土流失,黃河改道。
第四段:講科學家設計治理黃河方案,使黃河逐漸變好。
五、學習課文第一段。
1.人們把黃河比作什麼?
中華民族的搖籃
2.可是,近20000年來,黃河的表現為什麼叫人大吃一驚?
3.課文是怎樣說明這個問題的?
4.小結:這一段先從正面指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接著從反面來說明黃河給人民帶來的苦難,使人印象更加深刻。
六、課堂作業。
1.抄寫新詞。
2.預習課後作業第1、2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3.學習課文,懂得作者是怎麼樣積累材料的。
4.有感情朗讀課文。
一、講讀課文第二段。
1.這一段講了什麼?講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2.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什麼作用?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3.為什麼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課文是怎麼樣描寫的?
二、講讀第三段。
1.黃河成了中華民族的憂患,憂患是什麼意思?
2.黃河造成災難的原因是什麼?含沙量大,泥沙沉積,河床升高,成為懸河,容易決口,形成水災。
3.造成黃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又是什麼?
4.理解“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
小結:這一段講黃河變壞的原因:大自然本身變化造成的;人類破壞造成的。
5.有感情朗讀這一段。
三、講讀第四段。
1.讀最後一段。
2.面對日趨嚴重的問題,科學家們想出了哪些辦法?
關鍵是把泥沙管住,不能讓它隨心所欲地流進黃河。
3.科學家設計了什麼樣的方案?
1堅持牧、林為主的經營方向;
2保護好森林資源、儘快恢復植被;
3合理地規劃利用土地;
4大量修築水利工程。
4.這些方案有什麼好處?防止水土流失,達到根治黃河的目的。
四、總結全文。
1.黃河發生變化給人類怎麼樣的教訓?
2.學習這篇課文你受到了什麼啟發?
要保護環境增強環保意識,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五、課堂作業。完成練習冊。
[板書設計]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決口
變化:含沙量大< >大水災
改道
大自然變化造成
原因<
人為造成
治理 牧、林為主保護資源
規劃用地修築水利
教後記:通過學文了解黃河變化的原因和演變的過程,教育學生保護大自然,增強環保意識,從身邊做起,為身邊添一份綠。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正確書寫12個生字和“蝙蝠、橫七豎八”等詞。
2.朗讀課文,能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解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絡。
3.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樂於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4.蒐集並能與同學交流有關仿生學的資料,提高資訊蒐集與處理能力。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教育學生理解好蝙蝠在夜裡飛行的祕密是怎樣探索出來的。是如何發現了這個謎,又是如何解開這個謎的,科學家又如何仿生創造而為人類造福的。
2.教學難點
對蝙蝠利用超生波導飛,飛機的雷達導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總是比較抽象,宜用電教手段,實施直觀教學,使抽象的原理講述變成直觀的形象演示。
四、教學準備:蝙蝠、雷達的圖片,仿生學資料,生字卡片
五、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2.朗讀課文,能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出示蝙蝠和雷達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圖片上的事物嗎?是蝙蝠和雷達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它們的情況?蝙蝠和雷達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們之間有什麼聯絡呢?我們一塊兒來學習11課。生讀課題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自讀課文,排除字詞障礙;
2.師檢測讀生字和課文的情況;特別強調注意“蝙、熒”的讀音;
3.自己默讀課文,試著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4.生反饋,並要求學生說出歸納的方法
5.師小結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可以用課題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還可以用抓住要點的方法。
三、生自主學習
1.請學生自讀第三自然段,找出關聯詞,說說從這個關聯詞懂得了什麼?文中有什麼疑問,請練習疑問句的讀法。
2.科學家做了幾次實驗?每次實驗的方式是怎樣的?結果如何?又得出了什麼結論呢?請自讀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解決以上問題。你可以通過填表,也可以通過在書上作符號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讀情況。
4.請生上臺介紹科學家是怎樣揭開蝙蝠探路之謎的。
5.從“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裡飛行的祕密”的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麼?從哪些詞體會到的?
是啊,科學家揭開蝙蝠能在夜裡飛行的祕密真不容易,費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達到底有什麼聯絡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正確書寫12個生字和“蝙蝠、橫七豎八”等詞。
2.理解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絡。
3.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樂於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4.蒐集並能與同學交流有關仿生學的資料,提高資訊蒐集與處理能力。
一、合作學習,突破重點
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蝙蝠和雷達到底有什麼聯絡呢?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學習,仔細品讀七、八自然段
2.小組代表反饋交流
師用課件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達探測障礙物的方法,請生填空。
飛機上的雷達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二、拓展延伸
1. 自讀全文,說說你從文中受到了什麼啟示?人們的哪些發明都來自動物的啟發?
2.閱讀資料袋,補充交流仿生學的資料。
3.根據仿生學自己動手設計一種小發明。
三、寫生字詞
1. 認讀生字
2. 提出難寫的字
3. 各自說出記字的方法
4. 給生字組詞
5. 抄寫生字詞。
四、總結
五、板書
超聲波
嘴巴
障礙物
反射
耳朵
蝙蝠
和
雷達
無線電波
天線
障礙物
反射
熒光屏
教後記:通過蒐集並與同學交流有關仿生學的資料,提高學生資訊蒐集與處理能力。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大自然的啟示》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自主合作探究文章的主旨。
2、體會文章的優美的語言表達的意境與深刻的寓意的關係,瞭解本文託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特點。
3、聯絡自然與生活,獲得啟示,豐富思想,感受人生。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對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啟示的理解
2、難點:體會景與意的對應關係。
【教學安排】
1、通過朗讀,感知文章的內容,
2、用心體會深刻的寓意,學生自主探究,
3、觀察自然、思考生活,聯想人生,獲得啟示,豐富思想
4、讀寫結合,鍛鍊學生的觀察和表達,深化感受與思想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1、匯入新課
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中,我們生活在一年的四季中,春的勃發,夏的熱烈,秋的成熟,冬的冷峻,讓我們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五色斑斕,一切生命才如此豐富,生活才有了意義而顯得精彩。散文《春》讓我感受到大自然煥發的勃勃生機和無窮生命力,給人精神上的愉悅與激勵。《夏之絕句》讓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與生命之美是瞬間的,脆弱的,只有我們讓自己浮躁的心平靜下來,關注大自然,才能發現美,才能體會到生活之美。《夏天的旋律》和《唐宋詩中的物候》告訴我們,古人從大自然的觀察中悟出了物候與農業生產的關係,還能借物抒情,表達自己的情感。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日本著名企業家松下幸之助所寫的《大自然的啟示》,看看一個外國人又從大自然獲得了那些啟示。
開篇激趣,讓學生對大自然的感受更深刻一些,為理解本文的深刻的寓意作鋪墊。利用本單元的前幾篇學過文章,從啟示這個角度總結一下,可以達到“溫故而知新”,並順利地過度到本文的學習。
1、整體感知,讀中說品
㈠初讀文章
⑴檢查預習,梳理字詞
⑵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聽配樂朗誦
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讀出文章的意思或感情
⑶學生讀後自由說說文字的內容
要求:不看書,用自己的話概述或用課文中的重要句子複述:語言通順,意思連貫。
學生初讀課文,讀出感情,說出大意,加強對文字的理解的力度,為下一步打好基礎。教師不講,學生自己去讀,在聽讀中感知文字的內容,完成自主學習文字,自主誦讀,自主吸納文中的營養。學生說內容這個環節的設計,一方面促使學生提高吸納的效率,另一方面,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體現了學生的的學習的主體地位。
㈡再讀文章,讀中說品析
⑴學習跳讀文章,尋找自己感受最好的或最深的語句或段落品讀。
要求:讀也語句或段落的感情,注意運用朗讀的技巧。
⑵學生交流,說出朗讀的方法與原因,教師點評。
要求:可以說整個語段的語氣語調的特點,也可以說一句話中的一個或幾個詞的讀法。
這個板塊意在引導學生加強對文字的理解能力。充分尊重學生個人對文字的個性化的領悟,從學生自主的個性化的朗讀探究中,自主地領悟文字的內涵。讀中品,品中讀,真正達到學生在聽讀中領悟文字的目的。
2、問題探究,質疑解難,加深認識,品中說悟。
⑴作者在文中寫了大自然哪些物象,從中領悟到什麼人生的啟示?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⑵從全文來看,本文的主旨是什麼?
⑶本文的描寫的景與表達的意有什麼關係?探究託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手法的特點?
學生結合問題自主探究
方法:全班前後四個人為一個小組,自選一個小組長,進行研討,要求用把理解的意思寫下來。
過程:第一步。學生自讀,小組探究交流
第二步。小組間交流。
第三步。師生共同對問題進行探究,形成對文字解讀中問題共識。
這一板塊主要的目的是對文字內容的感知,讓學生對文字有一個整體的認識,並能自主、合作、探究,在整體感知文字的基礎上,明確文章的主旨。提出的問題,為的是加深對內容主題的理解。通過合作與探究,激發學生的思維深度:在相互交流中,提高理解力,在相互的質疑中,提高分析力,在相互對話中,提高表達能力。養成讀書能深入思考的良好的習慣。
第二課時
1、品讀課文,感受課文中的深刻哲理。悟是說品。
⑴學生自由選擇品味點或是難點,進行朗讀。
⑵交流自己的體會,提出自己的疑點。學生答疑,教師點撥。
教情設想:幾個精闢的句子理解。
①人生要經受“風雨的磨練和洗禮”,而事實上人生的風雨是時刻存在著的,就像人生如流雲,時刻變化。在文中找出寫雲變化的句子?在文中找出寫人心、命運變化的句子?
明確:雲,快快慢慢、大大小小、白白淡淡、高高低低,時刻潰散崩離,時刻瞬間組合,各有不同。人的心、命運:明明暗暗、各式各樣、分分秒秒、變幻莫測,人生如流雲。
②人生變幻,悲喜交加,那麼我們該如何面對呢?
學生討論明確:得意淡然,失意夷然。每個人都要擁有坦誠、謙虛的胸懷,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認真負責的工作,必可體會出那漫長人生中的無窮情趣。
③聲朗讀最後兩段,思考揭示了什麼道理?告訴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明確:人生要經歷崇山峻嶺般的起起伏伏,經歷風吹雨打,要振作精神,克服困難,繼續奔向前程,在那山的那一頭,永遠有著我們的希望。這也便是作者所要告訴我們的大自然的啟示。
這一板塊的教學主要的培養學生從不同有角度去理解文章的主旨,感受文章的語言優美與深刻的內涵。體會文章運用語言表達思維的特點,從語言品味這個角度去把握作者思維,從而達到訓練學生的思維的目的。
2、觀察大自然,結合生活,展開聯想。讀寫結合,訓練能力,拓展思維。
⑴你從作者表達的對人生的感悟中,感受到作者是怎麼一個人?我們應該對待生活?
⑵你還能從大自然中獲得哪些啟示?
學生自由發言,探討與交流。
本教學板塊目的在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用課文的深刻思想啟發學生對生活細心地去觀察每一件小事,深入的認識。立足學生的個性的感受,從課本走向課外,學會關注自然與生活的細節,讓學生在讀書中學做人,在生活中學做人,在自醒自悟中成長。
3、教師小結
4、佈置作業
我們身邊的自然變化,試著也用細膩的語言表達出來?從中領悟到什麼啟示,用抒情議論的句子表達出來?題目自擬,
教師的點撥:
你看過山嗎?山是偉大壯闊的。你看過海嗎?海是寬廣無邊的。一片偶然飄落你手中的落葉能讓你想到什麼?是它過去曾擁有的歷史?是它來自何方?還是依*在枝頭上的歲月中所看見的大大小小的、數也數不清的人人事事?
我一直認為,人生在大自然中領悟很多,難道不覺得大自然的一切代表著人的壓力、失意、競爭以及喜樂悲愁嗎?好,就拿月亮來說,月圓月缺這種自然的現象,常常代表親友的團聚、離散。螞蟻和蚜蟲,就表現了為生存而合作互助。看過獨自生活的蜜蜂嗎?他們講求的是團結、分工的精神。
大自然還帶給我歲月匆匆,務必要珍惜光陰的啟示。你看過那日出和日落,彷彿剛剛旭日東昇,轉眼間卻是星月稀疏。夜來香綻放了,又萎謝了,若是說,落花、殘葉曾代表著一個個絢麗的生命,那麼,它實在太短促了。花蕾初生的光彩轉眼間化為死寂的乾枯,蝶兒在夏季熱鬧以後,也會僵死在花兒的冷香裡!雖然,它們的生命是短暫的,但它們在有限的時間裡寫下最美好的歷史,這不也是大自然給我們的啟示嗎?
生命雖然短促,但若能使它放出色彩,但可稱之永恆,是嗎?
附板書:
大自然的啟示
大自然的景獲得的啟示
小白花小鳥和諧一致
投石水池付出獲得
去中變化坦誠謙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