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緣讀書筆記

  小編知道你很忙,沒多少時間去讀原著,所以先來讀一讀文友們的讀後感,大致瞭解一下半生緣。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第一次讀張愛玲的書。讀起來確實有種引人入勝的感覺,今天半天之內就讀了全書的一半。這文字有種說不出的魅力,足夠誘人。不過,讀到結局,弱弱地有些失望——感覺張愛玲這樣的女子,她怎麼可能寫出喜劇呢?雖然這在很多人看來已經是個悖論了——很多人都不會認為這是喜劇——張愛玲啊。。

  《半生緣》把張愛玲那種精妙絕倫,回味無窮的語言表露無疑,就像一窗精巧細緻的窗櫺格紋,少了每一格都不成,只是放在眼裡便透著美,但到底美在哪裡卻又一時道不明。洗盡鉛華、略帶傷感的筆調,正好用來緩緩敘述這一段漫長的不了情。曼幀與世鈞註定的情深緣淺,世鈞與翠芝兩個不相愛的人結了婚。叔惠去了後方,翠芝對叔惠的情深幾許,卻是“漢之廣矣,誰可泳之?”曼幀懷著自殺般的心情嫁了祝鴻才……流年似水滔滔逝去,那些曾經刻骨銘心的愛,慢慢淡去;那些曾經撕心裂肺的痛,已然遠去;而那些曾經摧肝裂膽的恨,也變得輕如飛絮……

  不禁感嘆,時間,真可怕!沒有誰離不了誰,曾經的海誓山盟最後不也歸於平淡了嗎?一切都是浮雲,一切都是浮雲!

  只是,愛情的死亡在於什麼?在於誤會!!世鈞和曼幀,多麼純粹、多麼真摯的愛,卻因種種誤會被生生地扼殺,徒留終身遺憾!是怪當時的社會環境嗎?不是!怪他們自己不敢堅信,堅信愛的偉大力量!

  如果那時就有《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這本書就好了,他們這種文化人應該看看這本書,就不會輕易的產生那麼多誤會,讓反對他們的愛的人有機可乘,留下那無可挽回的遺憾。所以,吸取經驗教訓,必然要送冉冉一本!

  其實他等同於已經說了。她也已經聽見了。她臉上完全是靜止的,但是他看得出來她是非常快樂。這世界上忽然照耀著一種光,一切都可以看得特別清晰,確切。他有生以來從來沒有像這樣覺得心地清楚,好像考試的時候,坐下來一看題目,答案全市他知道的,心裡是那樣的興奮,而又感到一種異樣的平靜。

  曼幀想到:“這次和世鈞衝突起來,起因雖然是為了姐姐,其實還是因為他的態度不大好,近來總覺得兩個人思想上有些距離。所以姐姐就是死了,問題也還是不能解決的。”她反覆地告訴自己,姐姐死了也沒用,自己就又對反對自己有一點疑惑,是不是還是有一點盼望她死呢?曼幀立刻覺得她這種意念是犯罪的,她慚愧極了。

  春天,虹橋路祝家那一課紫荊花也開花了,紫鬱郁的開了一樹的小紅花。有一隻鳥立在曼幀的窗臺上跳跳縱縱,房間裡面寂靜得異樣,它以為房間裡沒有人,竟飛進來了,撲啦撲啦亂飛亂撞,曼幀似乎對它也不怎樣注意。她坐在一張椅子上。她的病已經好了,但是她發現她有孕了。她現在總是這樣呆呆的,人整個有點麻木。坐在那裡,太陽晒在腳背上,很是溫暖,像是一隻黃貓咕嚕咕嚕伏在她腳上。她因為和這世界完全隔離了,所以連這陽光照在身上都覺得有了一種異樣的親切的意味。

  今天這雨是突然之間下起來的,慕瑾出去的時候未見得帶著雨衣,一定是他太太把雨衣帶到飯館子裡去的。他們當然是感情非常好,這在慕瑾說話的口吻中也可以聽得出來。

  那麼世鈞呢,他的婚後生活是不是也一樣的美滿?許久沒有想起他來了。她自己以為她的痛苦久已鈍化了。但是那痛苦似乎是她身體裡面唯一的有生命力的東西,永遠是新鮮強烈的,一發作起來就不給她片刻的休息。

  她掛上電話,就撥了世鈞的號碼。若在前幾年,這簡直是不能想象的事,但是她現在的心情很明朗,和從前大不相同了,自從離婚以後,就彷彿心理上漸漸地健康起來。她現在想起世鈞,也覺得時間已經沖淡了一切,至多不過有些惆悵就是了。但是一面撥著電話號碼,心裡可就突突地跳了起來。其實很可不必這樣,即使是世鈞自己來聽,也無所謂。——

  曼幀站在房門口,也呆住了,她大概也沒想到會在這裡碰見世鈞。滿地的斜陽,那陽光從竹簾子裡面晒進來,風吹著簾子,地板上一條條金黃色老虎紋似的日影便晃晃悠悠的,晃的人眼花。

  篇二

  《半生緣》逐字讀下來,已是春夜漸深。

  窗外,無風,月,未圓。

  曼楨幽幽地說:世鈞,我們回不去了。這一句,便如梗在喉,生生的卡在那兒,十八年,恍如一夢。再相見,早已是滄海桑田。

  上帝在雲端只眨了一眨眼,最後眉一皺頭一點,來不及說再見,你遠離我一光年。原來,愛你只是一朵花開的時間,分別卻是一場輪迴的時間。命運是一枚棋子,一步錯,終會滿盤皆輸。而我們無法預知流年,一任現實的種種把愛情肢解得面目全非。

  沒有了你,我的世界不再完整。多少次夢中的重逢,已經哭澀了我的眼睛。真的見著了,卻說不上來的不是味兒,心裡是恍惚的,也只是淡淡的說著,“真是——多少年不見了”。一個人有多少這樣的十八年可以去耗盡?回過頭來,已經是一生一世了。

  放下書,心意沉涼,窗外,未滿的月兒,不似往日的清亮。有淡淡的黃暈,仿似經年的憂傷,久久不散。

  這一生,總會有一個讓你驚了心的男人,無意間在你人生的畫布上塗上濃重的一筆。日久年深,不會老去。陌生而熟悉,凝成晶亮的硃砂。想起時,總會有疼痛,硌在心尖。

  浮世千重變,人間事,總是有措手不及的傷痛。

  唯願,愛在時,握得住對方的手。不要有離恨,暗淡了小半生的光陰。

  “再也回不去了”,曼楨幽幽的說著,我的淚落下來,氳溼了那一頁書冊。

  篇三

  讀張愛玲的《半生緣》,或許是出於偶然,又或許是無意中的有意。先前早已仰慕她小說的盛名,但由於個人閱讀愛好的原因而一直未曾拜讀。此番讀她的小說一方面是由於近來又掀起讀張愛玲小說熱而我也想借機去領略她的風采,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找本比較好的小說來寫讀書感悟而特地上百度搜索得來的“十大好書”的結果的。經過一番通閱後方才發覺,張愛玲確實不負盛名!

  小說《半生緣》可謂是頭緒紛繁,但作者細膩的筆觸以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使人讀後回味不已。故事是以四十年代的上海為背景,敘述了女主人公顧曼楨的半生姻緣,一腔愁怨。曼楨是個善良、堅強、執著的姑娘,她與許叔惠、沈世鈞三人同在一個紡織廠工作,在相處中,曼楨漸漸與溫和敦厚的世鈞相愛了。然而,就在他倆即將結婚之際,曼楨卻不幸地陷入她姐姐曼璐與姐夫祝鴻才共同設計的圈套中,在幽禁中被其姐夫強姦致懷孕,直到臨產才在醫院病友的幫助下逃脫了她姐夫的魔掌,逃離了祝公館。此時,世事卻早已變故,愛她的沈世鈞已在絕望中同一個他不愛且不愛他的南京名門小姐石翠芝匆匆完婚。她所在的工廠也由於她久不復工的而將其開除。在如此殘酷的現實面前,曼楨卻沒被壓倒,相反的,她努力尋找生路,這點也是很讓人敬佩的。然而又是出人意料的,她姐姐曼璐積鬱成病,不久於人世;出於一種母愛,曼楨為照顧親生骨肉又回到祝鴻才身邊,和平生最痛恨的男人同住一個屋簷下。十八年如彈指間,一晃而過,世鈞與曼楨又在上海邂逅,然而此時早已世事滄桑、物是人非,二人恍若隔世,都知道已經無法回到過去了……

  也許小說的故事情節和結局給人一種很殘忍的感覺,因為在大部分人思維裡都是希望有情人能終成眷屬的,然而這也正是張愛玲寫小說的過人之處,假如小說裡的三對情人最終都是順理成章地走到一起,過著甜甜蜜蜜的生活,那麼這樣的結局就不是張愛玲的寫作風格了,這麼單調的劇情也就不會引起觀眾高度的評價。而正是她那種能置身局外,娓娓向你道出筆下人物的故事,並且對人物的心理,尤其是對女性的心理細膩生動的描寫和對人物形象入木三分的刻畫,使得你有強烈的閱讀欲去讀完它,並且在合上書卷後又會自覺不自覺地去進行的反思。

  更為甚者,張愛玲的小說情節也是對生活在那個時代的小人物的真實寫照!

  小說中曼楨和世鈞就是這樣的,他們深深相愛了,本會幸福地走到一起,然而遺憾的是他們生存在一個畸形的時代、一個畸形的社會!命運跟他們開了個一個大大的玩笑,他們只能在現實中無奈的分開了,而十八年後的再次重逢,或許又是一種緣分,然而此時早已物是人非,彼此已是菩提落花,再也不問世間的繁華。命運給予的眼淚,盈盈了整個半生的片段,更多的只剩喟嘆!曼楨那一句“我們都回不去了”,還有“我要你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人是等著你的,不管在什麼時候,不管在什麼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麼個人”,應該是《半生緣》裡邊最經典最真切最感人的言語,當回首再讀這些話時,直教人心裡痛。因為此時早已沒有了風花雪月,歲月無情地走過,蒼老了你我的容顏,在你我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再也無法回到十八年前的那一天!悽美的結局,冷冷地收場,讓人心頭為之一震,更是留下盡由緣盡的遺憾和酸楚……回想起他們因為曾經的年少輕狂要面對的現狀,內心的痛苦與後悔是最折磨人的,就連僅存的那一點希望和夢想也無情的被毀滅,也許這是緣分,更是宿命,相聚是緣,分手是命。緣分也是有半份,那就是用半部分來回憶,用半部分來喟嘆!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因緣,然而在宿命的面前,在那個慘烈現實與黑暗人性的操縱下,我們不過是一顆無能為力的棋子,盡由他人擺佈,一切的掙扎都會變得那麼的蒼白,那麼的無力,最終也莫過於自我麻木,強顏歡笑,無奈悲嘆,把眼淚和心碎留給別人看不到的自己,去祭奠逝去的愛情!

 

  看過的人還:

1.半生緣閱讀筆記3篇

2.半晚青棵面讀書筆記3篇

3.半生緣讀書扎記3篇

4..半生緣筆記3篇

5.名著優秀句子精選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