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讀後感範文

  讀陋室銘,我們可以感受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靜好高潔。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金錢,一個很誘人的字眼,然而,大千世界,擁有它的人並不多。那麼,當它不屬於你的時候,你應當用一種怎樣的心態去對待呢?《陋室銘》很清楚地告訴了你的這一點。

  人的物質慾望是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的,在人生路上,難道你就願意把這短暫的一生耗費在對榮華富貴的追求上,最終沾得滿身的銅臭味,以致身心疲憊嗎?只有不貪慕虛榮,不奢求,安貧樂道,才會有恬適的心情。儘管只有“陋室”,但是“談笑有鴻儒”,“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勞形”。這種閒然和怡雅,正是金錢所難買的,因為那些在物質上萬分富貴的達官貴人,很難成為精神上的富有者,也很難有安心理得的快樂

  記得曾經讀到一段話:錢可以買到房屋,但買不到家;錢可以買到娛樂,但買不到愉快;錢可以買到諂媚,但買不到尊敬;錢可以買到夥伴,但買不到朋友;錢可以買到服從,但買不到忠誠。只相信金錢的“拜金者”最終會成為“敗金者”。相反,金錢所買不到的人,人永遠無法征服他。

  些,我看到了另一種境界,看到了一種我所推崇的精神――在現代這個商品經濟的世界裡所需要的精神――淡泊。淡泊,並非沒有慾望,屬於你的當仁不讓,否則,你會失去良好的機遇,千里馬若不珍惜與伯樂相遇的良機,那麼它永遠只會是一匹凡馬;不屬於你的,不要刻意追求,否則你會付出太多的代價。《項鍊》的女主人公若不愛慕虛榮,就不會為了一條假項鍊白白辛苦了十年。

  淡泊,能讓置身於紛憂中的你在心中開闢一方淨土,讓你的心如一面明鏡,折射出人間永珍,令你保持清醒。花花世界裡有太多的誘惑,有太多的慾望,也就有了因滿足不了慾望而產生的太多不滿。一個若想從容處世,就必須以淡泊為伴。

  淡泊,不是不思進取,不是無所作為,更不是無所追求,而是以脫俗的心靈對待人生。有人說過:“唯有那些不注意物質缺憾的人,才可以集中力量去追求精神上更可貴的東西。”正所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那麼,就讓我們帶著淡泊的心境,在大千世界中努力成就自己的一份事業吧!

  篇二

  清心寡慾地撫弄著素琴,沒有亂耳的絲竹之聲;可以專心致志地披覽佛經,沒有任何聲形干擾、陶然自得、閒適逸緻!多麼恬淡,多麼清心,這陋又從何而來呢?

  文章從室中景色,室中人物,室中事務三方面,說明由“吾德”而使陋室不陋,把全文主旨推向最高。以“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古之名室自比,指出南陽草廬,西蜀玄亭雖是簡易粗陋之所,卻因孔明、子云之得名而使之著稱於世。我這一陋室,由於德馨遠播,也並不遜色。這更進一步突出“德馨”。最後引用孔夫子一句話“何陋之有”作結,更突出了陋室之不陋,是由於主人高尚情操與德行。再一次有力地點明主題,與“惟吾德馨”一語遙相呼應。這裡只引夫子“何陋之有”而不引“君子居之”,實是自謙儒雅、耐人尋味。

  篇三

  窗外,淒涼地風拂過大地,一縷殘紅落水,剩下的是秋風間的矜持,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案前未成合上的舊書,想起了那篇給我以啟迪的《陋室銘》。感於劉禹錫當年的風骨,奮筆寫下了這潔身自好的《陋室銘》,但真正令我感動的和深思的不是他所表現的精神,更多的,在於那“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的深蘊。不知怎地流連的殘紅綠葉似與《陋室銘》有著無法言喻的契合。

  沉穩的內在永大於張揚的外表,渲染出的浮華遠不及純真的樸實。

  鮮花豔極了整個春夏,卻無法擺脫秋風中的凋零,因為他曾經有的張揚,給人以嘆惋和遺憾“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而綠葉卻永遠矜持著自己的色彩,因為內斂,縱然飄落也只會引起人的憐思。

  山不在高,望望給人以仙境之感而非那終年覆雪的高山,更用一種綠蔭掩映下的山DD仙山。

  水不在深,往往給人以靈氣之感的,而非那縱深千里的大海,更有一灣碧綠的青潭DD靈潭。

  做人亦不可太過的浮華與張揚。

  人們常常驚羨於歌星的風流雅韻,流光溢彩;崇拜於政壇人物的一言九鼎,叱吒風雲。卻不知他們張揚的背後往往更易感受到那份靈魂的空虛。於是,他們也需要離開喧囂的凡塵,去進入劉禹錫的陋室,在樸質的自然檢點自己的虛浮。

  而作為劉禹錫,作為活在今天如同劉禹錫一般的人們,卻無需承受這份檢點。因為我們不需要張揚,不需要浮華,不需要再鏡頭之下故弄玄虛,在眾人面前詳裝大度,我們活在陋室之中,從而需要擁有更真實的的自己:無需如政壇人物品味離休後“門前冷落車馬稀”的失落和苦澀。因為在陋室前談笑的鴻儒並不巴結權利無需品嚐有朝一日被社會零落的酸楚和悲哀,因為我們沒有“福分”更不願去享受那耀眼的光輝和榮耀。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擁有充實,可以縱橫馳騁,可以言所欲言,可以開懷大笑,一切都因為生活生活在“陋室”充滿自由。

  融入銀河,就安謐的和明月為伴照亮長天:沒入草莽,就微笑著同清風合力染綠大地,於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一切變得與劉禹錫的陋室極為相似,一切彷彿都照應了劉禹錫的思想劉禹錫的靈魂。

  再現那縷殘紅與綠葉,我驀然間感受到鮮花要比綠葉更早地凋零,活在劉禹錫的陋室中也許要比活在繁雜的塵世更充實,更有意義。

  讀罷《陋室銘》我倒願意做那片綠葉,過那“永不凋零”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