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論讀書筆記範文

  矛與盾,其實不可分割。矛盾的一方推動另一方前進,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正因為有了諸般念想,人性因而漸趨複雜成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矛盾論讀書筆記,希望大家喜歡!

  矛盾論讀書筆記篇一

  “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最根本的法則。”毛澤東在其著作《矛盾論》的開頭這樣寫道。那麼,具體該怎樣來認識矛盾法則呢?毛澤東認為我們要了解以下幾個問題: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鬥爭性;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兩種宇宙觀

  一種是形而上學,是唯心論的宇宙觀,就是以孤立的、靜止的和片面的觀點去看世界,認為世界是靜止不變的,如果有變化,也是數量的增減或者是場所的變更,而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主要來自於事物的外部因素而非內部因素。因此,該觀點不能解釋質的多樣性,不能解釋質變現象教條主義者即持此種觀點。

  另一種是唯物辯證法,主張從事物的內部、從一事物對其他事物的關係去研究事物的發展。該觀點認為,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而一種事物與其他事物的聯絡和影響是事物發展的次要原因。單純的外因只能引起事物的機械運動,即數量的增減、範圍的大小,不能說明事物何以有性質上的千差萬別及其相互變化。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與所有的事物之中,矛盾的存在推動著事物的發展。有兩方面意義:一是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二是,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

  矛盾的特殊性

  不同物質運動形式中的矛盾都不一樣,都帶有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一種矛盾區別於其它矛盾的根據,普遍性存在於特殊性當中。不同質的矛盾必須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解決,正如列寧所說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事物的認識過程有兩個:從特殊到一般認識階段,再從一般到特殊應用階段,這兩個過程迴圈往復就是對事物的認識不斷擴充套件、不斷提高的過程。

  研究問題,忌帶主觀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要做到客觀、全面矛盾的雙方都要研究和深入。事物的不同發展階段,其矛盾的特殊性會有所改變,必須從各個階段中的矛盾的各個方面去研究,才能提出解決矛盾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複雜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有許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且只有一種是主要矛盾,由於它的存在和發展影響著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展。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要抓住主要矛盾。而矛盾的兩個方面中必有一個是主要方面,主要由它決定著矛盾的發展方向。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轉化推動了事物性質的變化,只有準確地找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及其與次要方面的差別,才能對事物的發展規律很好地把握。

  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鬥爭性

  同一性有兩層含義:一是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每一矛盾的兩個方面各以和他對立著的方面為自己存在的前提,雙方共存於一個統一體中;二是矛盾著的雙方依據一定的條件各向著其相反的方面轉化。鬥爭性是指矛盾中兩方面的決定因素絕對是相互鬥爭、相互轉化的。有條件的相對統一性和無條件的絕對鬥爭性相結合,構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運動。

  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對抗是矛盾鬥爭的一種形式,而不是一切形式。有些矛盾只有當矛盾鬥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才會出現對抗如3月29日發生在河南中牟縣的施工糾紛輦人致死事故是矛盾升級後的結果,有些矛盾則是由對抗性質轉變為非對抗性質如在民事糾紛過程中雙方通過談判和解。

  矛盾論讀書筆記篇二

  鬥爭哲學產生於延安時代,我們不知道是毛澤東的哲學思想影響了艾思奇和陳伯達,還是艾思奇和陳伯達的哲學思想左右了毛澤東,總之,艾思奇等人三十年代來到延安後,與延安的哲學家一起創立了了鬥爭哲學,《矛盾論》就是鬥爭哲學產生的標誌。從《矛盾論》中我們明顯地可以看到,毛澤東並非是要建立一種自己的哲學,而是在於闡述馬列主義的哲學。將絕對的無條件的鬥爭性和相對的有條件的同一性這一斗爭哲學的理論原則說成是唯物辯證法,是強加給馬克思和列寧的。從《矛盾論》引述的列寧的話就可以看出鬥爭哲學的基本原則首先是來自於對列寧的誤解。絕對的無條件的鬥爭性和相對的有條件的同一性決不是列寧的意見。現在我們就來看一看人們是怎樣誤解列寧的。

  毛澤東在《矛盾論》中曾引用了列寧的一句話,以證明鬥爭性的絕對性和無條件性。列寧在《談談辯證法問題》一文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