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飼養種鵝

  種鵝在孵化鵝蛋前30~40天就要加喂“催蛋料”。由於鵝的產蛋季節較集中,多自11月份到次年5-6月份,為了確保鵝群健康和提高產蛋量應抓好以下工作。 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種鵝飼養的方法,一起來看看。

  種鵝飼養的方法

  雛鵝開食的飼料可用2份切細的青草或菜葉加1份碎米碾碎泡軟的稻穀、玉米或煮至7成~8成熟的米飯均可混合均勻,而後將混合好的飼料撒在淺食盤或塑料布上,供雛鵝採食。5日齡~10日齡可用20%~30%的米飯或混合精料加70%~80%的青草或菜葉,2%~3%的穀粉、0.5%的貝殼粉和0.3%的食鹽;11日齡~20日齡,精料與青料搭配比調整到1∶4~1∶8;21日齡~30日齡可調整到1∶9~1∶12.1日齡~10日齡每天喂8次~10次,11日齡~30日齡每天喂5次~6次。雛鵝消化道短,生長髮育快,夜間須加喂“夜食”.一般15日齡前每天加喂2頓夜食,15日齡後每天加喂1頓夜食。雛鵝1周齡後可選風和日暖的天氣短途放牧,放牧時間分2次,分別安排在上午和下午。每次放牧時間開始不宜過長,約控制在半小時~1小時,以後隨日齡增長而適當延長放牧時間。陰雨天應停止放牧。

  中鵝的飼養雛鵝養到1月齡左右即進入中鵝階段。中鵝消化器官發育完善,消化能力增強,應以放牧飼養為主。放牧時以200只~300只一群為宜,鵝群過大,容易造成鵝只採食不均,影響鵝群整齊度。放牧時應讓鵝慢慢採食,不能亂趕亂追,防止踏殘跌傷和採食不好。放牧時間以每天9小時左右為宜,上午5小時~6小時,下午3小時~4小時。夏季天氣炎熱,中午陽光直射,不可整天放牧。

  一般清晨出牧,上午10點左右收牧,中午進行補飼;下午15點以後再放牧,傍晚時收牧。有水源的地方要合理安排飲水時間。每次應讓鵝吃飽後,才能讓其飲水。一般讓鵝飲到食道膨脹到喉頭下方才能飲飽,最好每天上午飲2次,下午飲3次。每次飲水時間半小時左右,上岸休息30秒~60秒後繼續放牧。中鵝生長髮育快,食慾旺盛,如牧草資源不足,應適當補喂青草或混合精料。混合精料以玉米、豆粕等為主,再適量新增骨粉、食鹽、礦物新增劑等物質。

  種鵝的飼養在冬季和休產期,應使種鵝得到優質的青綠料,適當補充精料即可。一般在產蛋前4周開始改用種鵝日糧,飼料粗蛋白質水平為16%~17%.在整個繁殖期間每天每隻種鵝按體重不同餵給250克~300克的混合粉料,並全天供應足夠的優質粗飼料。2年以上的種鵝主要靠放牧粗料為主,適當補飼少量精料。公鵝喜歡啄鬥,編群最好在繁殖季節之前,以免臨時編群引起騷亂,影響鵝群受精率。

  抓好產蛋期管理 提高種鵝繁殖力配種公母比例適當一般大型鵝種公母比為1∶3~1∶4,中型1∶4~1∶5,小型1∶6~1∶8.有些品種的公母鵝體格相差懸殊,自然交配困難,受精率低,可採用人工輔助配種。有條件的種鵝場可採用人工授精的方法配種,可提高種蛋受精率和飼料報酬。

  合理補充光照一般光照時間13小時~14小時,光照強度每平方米25勒克斯就能滿足鵝產蛋、配種需要。把光照時間適當延長到14小時~16小時,可使鵝產蛋期延長,提高產蛋量,增加全年種蛋量,提高種蛋利用率。

  供足營養種鵝繁殖期須供給營養全面的全價日糧。每千克精料含代謝能11.34兆焦~11.76兆焦,粗蛋白質16%~17%,鈣、磷比為2.5∶1~3∶1.日糧應以優質青綠多汁飼料和混合精料為主,同時適當補充維生素、礦物質飼料。

  科學配種鵝是一種草食水禽,其早上在水上交配比在陸地上交配有較高的受精率。因此,放牧的理想水面是水深0.7米~1.0米緩慢流動的清潔水。一般鵝群在1公6母的比例下自然配種,可得較高受精率。若發現有幾隻母鵝的蛋受精率低,可能是與之配種的某一公鵝有問題,應及時撤換;如個別母鵝的蛋受精率低,可能是失配,應採用人工輔助的方法配種。人工輔助配種應在產蛋後不久進行。這時精子容易在輸卵管中執行前進,利於提高受精率。

  抓好種鵝的疫病防治小鵝瘟是危害鵝的主要傳染病。預防時可在種鵝開產前30天肌肉注射小鵝瘟疫苗,所產種蛋可獲得母源抗體,使雛鵝產生被動免疫,避免發生小鵝瘟。對開產前沒有注射小鵝瘟疫苗的雛鵝,用其種蛋孵化的雛鵝無母源抗體,應在雛鵝出殼後立即注射抗小鵝瘟血清,10日齡後再接種疫苗1次,可獲終生免疫。禽霍亂是禽類的一種急性敗血型傳染病,尤其對水禽的危害較大。在飼料中新增0.3%的土黴素粉,連用3天~5天,每月1次。也可採用禽霍亂疫苗進行預防接種。

  另外,在當前疫情形勢嚴峻的情況下,應加強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疫。在鵝14日齡時用H5重組苗進行首免,3周後進行第二次免疫,以後每隔4個月強化免疫一次。

  種鵝飼養管理的方法

  1選留種鵝。留種母鵝都是選3月份中旬飼養的雛鵝,不但生長髮育好,而且在次年初即可開產以供春孵之用。公鵝性成熟比母鵝早,故挑選種公鵝時間較母鵝為遲,一般選清明後的公鵝。種鵝以100只左右為一群,公母鵝的比例為1:5~1:6,由一人飼養。

  2搭好蛋棚為使產蛋母鵝不到處亂生蛋,應搭一個產蛋棚,一般規格是長2.7米,寬1.2米,高1.2米。蛋棚地基要稍高於地面,並應夯實,鋪上墊草。防止鵝蛋受潮,初產蛋時間多集中在上午8—10時,產到四成蛋時,便從上午7時起產至下午2—3時才結束。飼養員要及時拾揀鵝蛋,做好種蛋貯存工作。

  3放牧鵝群要合理。飼養種鵝也是以放牧為主,夏季可放麥田、稻田,充分利用落谷、草籽;秋季青草還比較多,主要靠“拖”草和秋收晚田種落谷,入冬以後進入枯水季節,可將鵝群移到湖泊邊採食草籽、水草根等野生飼料;春季覓食各種青草和水草。

  放牧要求能保證種鵝充分覓食、光照、洗羽和交配,有利於增強體質,增加產蛋量,提高種蛋受精率。放牧地點應是水源清潔,河流暢通。河水太淺或太深都會影響種蛋的受精率,河水汙染則會影響產蛋量,所以要在水草豐富的地方放鵝。

  種鵝的放牧,在新鵝階段5月底—7月初,要做到早開棚,晚歸棚。每天放牧兩次,早晨天剛亮即開始放牧,到8—9點鐘歸棚;下午1時左右放牧至6時歸棚;在產蛋前及產蛋初期10月一次年1月,每天也放牧兩次,在鵝棚附近自由放牧;產蛋期1月—5月每天要增至3次,上午兩次、下午1次。母鵝產蛋時系由公鵝陪同護送回產蛋棚產蛋。

  飼養員必須熟悉當地場地、水源、農作物安排及農藥化肥施用情況,必須注意種鵝配種情況,夜間要保持鵝舍安靜,要防止獸害和驚群。根據牧地飼料、採食、產蛋量、蛋形等情況酌情補飼,確保鵝群健康.膘情良好與產蛋量高。

  4飼餵方法。必須掌握先料、後青、再休息的規律。早晨5—7時先喂混合料,再喂青飼料,中午10—11時喂第二餐,下午5—5:30喂第三餐。在產蛋高峰的清明時節,必須使鵝吃飽吃好,到產蛋後期更應精心飼養,稍有疏忽,便可招致停產而換羽,因此要多喂幾餐。

  5適時淘汰。目前都實行“年年清”的更新制度,即在6月中旬前後儘管還有三成蛋,由於蛋質變差,換羽開始,管理困難,飼料消耗多,後備種鵝又要補充,故在此時淘汰全部老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