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應該怎麼學好鋼琴

  些年跟著鋼琴的普及化,越來越多的兒童開始學琴,兒童學鋼琴確實對於孩子的生長有許多好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閱讀。

  兒童學好鋼琴的技巧​

  一、要樹立正確的學琴理念,並具備良好的心態

  首先,要弄清楚幾個問題:我們讓孩子學習鋼琴的真正目的是什麼?讓孩子學習鋼琴到底是圓家長兒時的夢還是孩子自己真正喜愛?究竟是為了家長的面子工程還是真正培養孩子的音樂素養?

  在教學生涯中的很多時間段,經常會有一些家長和我說:“老師,孩子學到三四年級時爭取考過八級吧,後面功課緊,沒太多練琴時間,在小學畢業前最好考完十級,初中後就沒有時間練琴了!”有的孩子學得進度較慢,一個階段後家長會說:“看來我的孩子不是學習音樂的料,就暫時給他停一段時間吧!”這一停,孩子可能就再也不會去觸碰鋼琴了。相信許多從事鋼琴教學的同仁們都有過類似的經歷。

  那麼,我們培養孩子學習鋼琴到底是為了什麼呢?當初家長決定給孩子學琴時,難道就那麼草率、那麼沒有耐心嗎?相對於業餘學琴的孩子,我個人認為:孩子通過對鋼琴的學習,能夠得到音樂的薰陶,提高音樂的綜合素質,並能掌握鋼琴的基本演奏技能,到了中學、大學甚至老年都能彈奏許多優美動聽的鋼琴曲,即能展示給眾人,又能陶冶自身,何樂而不為呢?可實際情況是:在我國,大多數琴童的學琴時間段主要集中在從幼兒園中班開始到小學的四、五年級,似乎這個時間段才是他們學琴的黃金時間和專利時段,能堅持到中學還在學琴的人數可能百分之二十都不到,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我經常和人說:只要你想學琴,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學習進度慢些,曲目學習的週期長些,又有什麼關係呢?學琴真正的主體是孩子,那麼一切就要以孩子的立場為出發點,積極配合老師,讓孩子能愉快順利地進行鋼琴的學習。可是多數琴童家長並不是這麼認為,因而造成了許多孩子的平均學琴時間都只在四到五年左右,會彈奏的可能也就幾首當年的考級曲。出現這樣的情況,和家長對孩子的學琴理念及心態有著很大的關係。所以茅為蕙女士說得非常好:孩子學鋼琴,父母先上課。

  二、需要比孩子更能夠堅持,切忌求“勝”心切

  學琴並非百米短跑,它更像是一場馬拉松。剛開始的時候,家長們都會覺得學**鋼琴無非是培養興趣,提高孩子的藝術修養。但是隨著學琴過程的深入,在教師們的嚴格要求、琴童們的交流比較中,家長們的心態開始悄悄發生了變化。教師所指出的一切問題:例如正確的指法、手指跑動的逐漸加速、以及對基本功的更高要求時,家長開始擔心孩子是否不夠努力?為什麼總是達不到教師的要求?尤其是一些教學方式較為傳統、教學態度嚴謹的教師,更傾向於指出孩子的不足而不是經常給予肯定。當差不多時間開始學琴的琴童們已經開始考五級、六級,而自己的孩子還在向四級努力時,一些家長更是坐不住了。他們會開始責怪孩子,給教師提要求要求更多地為考級而安排教學,並且增加練琴時間、限制孩子參加其它活動等等。這些做法無形之中就像是對正在參加馬拉松的選手們說:“你為什麼不能再快一點?為什麼不衝刺呢?”這些問題會讓選手們洩氣、焦慮,甚至懷疑自己是否應該繼續堅持下去。那麼,我們真的是在比賽嗎?如果是,終點在哪裡?最初的目標還在嗎?

  一位著名的鋼琴教師有一位關係很好的朋友,他堅持要讓自己的孩子跟這位老師學琴,並且信誓旦旦地說:“我知道你的教學理念,我保證不逼孩子,不給她壓力,讓她愉快地學琴!”前面幾年孩子學得一直都很順,而且還很樂於彈琴,朋友也確實沒給太多的壓力。到了後來,隨著鋼琴程度的逐步深入,孩子慢慢開始出現了畏難情緒,練琴也不太主動了。於是老師也開始調整教學內容,減少了一些枯燥的練習曲和復調樂曲,讓孩子能更多地彈奏一些她喜歡的樂曲,度過這一瓶頸階段。孩子也還算配合,不僅又能夠自覺練琴,而且慢慢對鋼琴又有了新的認識。可這時朋友終於忍不住了,他對老師說:“我知道你的教學方法很有一套,孩子們也喜歡,可和我女兒一起開始學琴的同事家小孩,今年都過了十級了,我的孩子才剛過八級,你還讓她到了初中再去考十級,我的女兒又不比其他孩子笨,我在同事面前很難為情啊!”

  後來,老師還是堅持讓孩子到了初中時才去參加十級考試,並拿到了優秀,在高一前她又很自信地考過了鋼琴演奏級,現在她很喜歡彈琴,覺得是一種享受。談到以前的那段學琴經歷,在事後和這位朋友的家庭聚會上,孩子由衷地和老師說:“感謝老師對我的堅持和肯定,讓我感受到彈琴的快樂,現在我已經離不開鋼琴了!”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其成長的個性,一個階段的低迷並不代表以後一直會這樣。孩子在學琴的過程中都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這需要家長和教師擁有足夠的耐心,給孩子一個寬鬆成長的環境,使其健康自信地發展。

  三、選擇優秀的教師並與之溝通尤為重要

  給孩子選擇一位優秀合適的教師,是孩子學好鋼琴的重要保障。雖然說孩子是業餘學琴,但是如果教師選擇不當,也會給孩子的學習帶來不良的後果。那麼,怎樣才算是適合孩子的優秀教師呢?筆者認為,主要是符合以下三點:

  1、具有較高的專業水準和職業素質,具備良好的音樂綜合素養。也就是說,要有一定的鋼琴演奏水平,在音樂理論和音樂知識方面要有一定的學識,並具備作為一個教師應有的職業道德,教學態度端正,具有良好的口碑。

  2、要有一定的教學經驗並具有親和力,有善於和孩子溝通的能力。這一點在孩子的學琴過程中也是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孩子跟著一位自己不喜歡的老師學習,是很難長久的。

  3、教師要能定期舉辦演奏會或小型的琴童交流會,供孩子相互學習促進,並要能夠經常激勵孩子,提高孩子的自信心。這點在孩子的學琴成長過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最後,家長和教師的溝通也是相當重要的。家長要經常向教師瞭解孩子的學琴進度和狀況,以便在家輔導孩子時能夠具有較強的針對性、達到較好的效果。反過來,教師也要經常向家長了解孩子的個性和在家的練琴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因為這樣便於制定和調整對孩子的教學規劃,提高教學效率。當然,和教師溝通的家長最好相對固定一位,這樣有益於溝通和交流的延續性。

  四、對孩子音樂綜合素質的培養必不可少

  孩子學習鋼琴也就等同於在學習音樂。所以,不能讓孩子光會彈奏一些曲子,而忽略了對音樂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這其中包括:音樂理論的基本知識、音樂表情術語、一些由淺入深的音樂常識和著名的音樂人物介紹,並且在可能的條件下,多聽一些經典優美的世界名曲,積累一些視聽方面的曲庫。

  學習過鋼琴的人都知道,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鋼琴考級從八級開始都要加入基本樂理的考試,這是非常有必要的。像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鋼琴考級,每個級別都包含了鋼琴彈奏、聽音測試、節奏模仿和當場視奏,全方位地考察孩子的音樂素質。

  記得有一次,我問一個學習鋼琴的中學生:鋼琴發明了大約有多少年?他回答我說:大約一千多年吧!我當時聽得是目瞪口呆,半天沒緩過勁來。也難怪,因為沒有人教過他這方面的知識啊!因而看來,擁有較寬的音樂知識面對一個學習鋼琴的人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它也是衡量學琴者音樂素養的一個重要考量標準,要想真正學好鋼琴,對音樂綜合素質的培養是必不可少的。

  五、樹立孩子的自信心並激發其表演慾望

  在孩子學習鋼琴的過程中,教師與家長的鼓勵與肯定對孩子學琴的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用美國鋼琴教師的教學方法就是:百分之九十的肯定和鼓勵,百分之十的要求——希望孩子做得更好。當然國情不同,若全盤按照美式教育,我國業餘鋼琴考級的合格率會出現大幅度的下降,絕大部分家長也接受不了。但相對於那些經常訓斥孩子、對孩子要求苛刻、過於嚴謹的家長,也還是可以參照對比一下的。一些家長對孩子學琴的期望值較高,動不動就會指責孩子這不行那不行,殊不知,長此以往,會給孩子帶來非常不好的心理暗示,許多孩子因此上課和上臺時會畏手畏腳,缺乏了本該有的自信心。所以,一般有經驗的教師對待孩子都有一套非常好的教學方法,深得孩子們的喜愛。

  培養兒童學習鋼琴興趣的方法

  一、培養孩子熱愛音樂

  林華先生認為培養興趣這樣偉大的精神力量,要做很多努力,最根本的就是應當使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音樂本身,從中讓他們認識到,這是一種利用音響符號組合變化以表現自己情緒的語言。

  第一,給孩子聽不同情緒、體裁的歌曲

  列寧說過“不懂音樂就不懂生活”,音樂是人類的第二種語言,它對人的身心具有多方面的影響,對於處在生長髮育期的少年兒童十分重要。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聽不同體裁、情緒的簡單歌曲,使他們感受到音樂也是一種語言,是表達人類情感的一種方式,我們可以從音樂中感受到人們的喜怒哀樂,對此,我們可以適當給予講解。如《娃哈哈》表現了各族小朋友在一起活潑、歡樂的景象。《扎紅頭繩》中爹爹給喜兒紮上新扯的二尺紅頭繩後,喜兒高興得唱起來。而《北風吹》則表現的是舊社會窮人的苦難生活。

  第二,“玩”音樂

  家長不能急於讓孩子坐在鋼琴前,那樣極有可能使孩子以後對練琴的枯燥乏味感到厭煩,從而排斥併產生逆反心理。我們可以通過和孩子一起合著音樂的節拍做遊戲,而拉近他們同音樂的距離,比如《丟手絹》《小兔子乖乖》《找朋友》等,這對於啟發他們表達內心情緒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們還可以給孩子購買一些好學的簡單樂器當玩具,如口琴、小鋼片琴、小鋼琴等,引導他們用這些玩具吹出或奏出自己喜愛的旋律,這樣就使孩子在玩的過程中與音樂建立了感情,音樂是他們的好朋友。

  第三,帶孩子去聽音樂會

  家長可以多帶孩子聽聽音樂會,教他認識舞臺上的各種樂器,並注意聽各種樂器發出的不同音響。尤其多聽鋼琴音樂會,逐漸讓他熟悉鋼琴的聲音、喜歡鋼琴,使他產生要彈琴的慾望。我們可以讓他慢慢了解鋼琴這個“大玩具”也可以歌唱,可以奏出這麼美的旋律,也可以表達我們內心的各種情緒,這是演奏者與聽者進行交流的途徑。

  二、教師——鋼琴教學中的重要角色

  第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

  良好的師生關係無疑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重要,對於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改善教學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孩子對感情的反應極為敏感,老師過於嚴肅會使他們不敢回答問題。只有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認真體會孩子的感受,才能看到他們的真實性格,以便更好地挖掘其音樂才能。老師可以同孩子交談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讓他覺得老師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他最親密的朋友。他可以大膽地對老師說出自己心理的感受,這樣,老師可以及時地瞭解學生的心理變化,才能根據孩子的性格愛好、身體情況等方面上課。可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對老師的親切感,我們為其應該創造一個師生心理相融的良好環境。

  第二,教師啟發孩子要講究語言藝術

  孩子的年齡、領悟能力、反應速度等各不相同,教師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因材施教,不能因為孩子某個問題聽不明白就加以訓斥,要考慮一下自己的教學方法是否合理。教學語言是傳道授業的載體,是教師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開發智力的工具,因此,教師在教學語言上,要講究藝術性,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用孩子們易於接受的語言,以便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

  第三,堅持給學生進行“示範”演奏

  兒童對事物的認識大都是感性的,教師“示範”彈奏時,其優美的旋律、抑揚頓挫的樂句、生動的音色變化、有韻律的節奏以及彈奏姿勢等都會在不同程度上感染著孩子們,他們會從老師的演奏中感受到鋼琴音樂的美。

  著名鋼琴教育家、中央音樂學院附中鋼琴系凌遠教授認為:“一個好的演奏家不一定是一個好教師,因為他還必須具備熱愛鋼琴事業、關心學生、懂得心理學和教育學等素養。但真正的好教師必須是一個好的演奏家。”所以作為教師,要給學生做好每一次“示範”演奏,堅持練琴是很重要的。教師要多示範、演奏,“用音樂說話”,這種視覺和聽覺的綜合作用使得所教的音樂“形象化”“簡單化”,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兒童的學習興趣。

  第四,巧留作業,引導孩子科學練琴

  周廣仁先生說:“學生每週應有明確的任務,這個任務的分量要根據學生的能力和程度來定,要恰如其分。要讓學生通過正常的努力每天專心的練1—2小時在一週內能夠比較好地完成。”老師給學生留作業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尤其是那些用功練卻進步慢的學生。如果老師佈置得太多,孩子老是練不完、練不好,就會覺得學琴很難,這會挫傷他的積極性。但是對於那些能力比較強的孩子,老師要使他有一點壓力感,告訴他曲子應該達到什麼樣的要求。學習鋼琴時對手指的訓練是非常重要的,但對於年幼的兒童來講卻比較枯燥乏味,往往不容易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我們可以把不同的訓練內容放進曲調優美的樂曲裡,或把它們編成兒童熟悉的旋律並配上簡單的伴奏,這在提高孩子對音樂的興趣的同時,孩子的手指得到了應有的訓練,為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對小孩子來說,注意力不集中、好動的天性使他們難以較長時間堅持這個枯燥的練琴過程。而學生每週只上一次課,所以教師有必要詳細地跟家長講明練琴應該注意的問題,以便家長能更好地引導孩子練琴。

  三、適當地讓孩子參加一些實踐活動

  第一,增加琴童之間的交流

  老師要定期舉行學生演奏會或開鋼琴小聚會,讓孩子們互相聽一聽,引導他們交流一下學琴的感受。同齡人之間易於溝通,孩子們可以從別人身上學到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尤其是聽到別人演奏和自己相同的曲子或是自己曾經彈過的曲子,他會特別認真地去聽,老師可以抓住這個機會讓他們互相點評。讓孩子們互相組合進行四手聯彈,有條件的話可以組織他們彈伴奏或協奏,這既開闊了他們的視野,還提高了他們互相配合的能力。

  第二,適當參加演出、比賽,增強孩子的榮譽感

  適當地讓兒童參加演出、比賽,鼓勵他們多去想並大膽地按自己的想法去理解曲子並演奏,魯賓斯坦說過:“首先要彈奏樂譜上所寫的東西,如果你把應該做的都做到了,然後你還想對某些方面做一些補充或改變,也沒什麼,你就去做好了。”因為樂曲的情緒表現是非常重要的,要讓孩子從小就仔細體會他所接觸樂曲的細膩的感情變化,這對他以後的音樂學習甚至成長都是大有裨益的。正如鋼琴家戈多夫斯基所說:“在鋼琴演奏上對感情的要求就像對花的香味的要求一樣。”老師要讓孩子知道這個道理,無論在演出或比賽中都努力去想怎樣做好他想要的音樂,這樣,他就會喜歡從自己手底下流淌出來的曲調,自然會正常甚至超常發揮。中央音樂學院李斐嵐教授認為,孩子參加當眾的表演最好是有步驟地擴大範圍,最初是給家裡人表演,然後可增加一些親朋好友,再由小型演出擴大到大型演出。這樣,讓孩子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特別是在第一次上臺之前,一定要在各方面做好充分準備,讓他有一個好的開頭。即使彈得不好,不要批評他,否則孩子會由於害怕導致以後更加怯場。我們要讓孩子“習慣演出就如同節日,演出是自己生活中最美好的時刻”,這時他們才能在藝術上面得到極大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