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小班教學反思

  幼兒在與教師的每一次互動交流中,都在不斷建構和發展自己,使之逐漸從自然人發展成為“社會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篇一

  我們幼兒園座落在美麗的玉淵潭公園內,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每到秋季來臨,各種花草樹木的種子、果實、葉子隨處可見,光園內就有石榴樹、松樹、柿子樹等多種植物。這些都是孩子們操作的好材料,結合課程組推薦的《培養兒童好奇心—89個科學活動》一書,我開展了《落葉》這一科學活動。通過這次活動的實踐,讓我更深層次的理解了幼兒園科學教育應該是一種怎樣的啟蒙教育。

  一、活動的內容來源於生活,來源於興趣

  從幼兒周圍生活中取材,給幼兒提供符合生活實際的真實材料幼兒一定很投入。所以我以落葉為材料,開展了一次有關落葉的科學活動。因為園內植物很多,落葉隨處可見,戶外活動時間,孩子們總是被地上的落葉吸引,常常有孩子撿來顏色鮮豔的葉子送給我,班裡的桌椅下,孩子們的口袋裡也時常出現落葉的身影,它們都是孩子們偷偷帶回來的,孩子們對落葉有著濃厚的興趣。活動準備階段我與家長連結,請家長和幼兒一起在公園裡、家周圍、來園的路上,收集落葉,種類儘量多一些,然後把收集到的落葉帶到幼兒園投放到科學角。這樣材料得到了豐富。收集也是幼兒學習的一個過程,使幼兒對落葉有了初步的認知。

  二、創設寬鬆的氛圍,將幼兒擺在主體的位置,引發幼兒主動探索

  活動開始了,孩子們來到公園裡撿各種落葉。面對草地上厚厚的落葉,他們興奮無比,有的跑上去踩一踩,有的摸一摸,有的踢一踢,更有的直接躺在了上面感受落葉的鬆軟,他們用自己的方法觀察、探索著大自然的豐富多姿。也收集了大量落葉。

  面對我們一起收集的落葉,大家開始了觀察、討論,以往我會把每一個環節說什麼話,提什麼問題等等考慮的特別細緻,可現在通過對《培養兒童好奇心—89個科學活動》一書的學習,我會思考出大致幾個環節,幾個問題,每一個環節具體要做什麼,要看孩子們的反應,靈活應對,要讓孩子動手做,動腦想,動嘴說,鼓勵幼兒說一說自己的發現,減少一直是老師牽著孩子走的現象。現在孩子們使用自己找來的材料進行探索,他們興致盎然,爭先恐後的發表著自己的看法。而此刻作為教師要做的是觀察他們的行為,聆聽他們的想法,跟隨他們的思路,適時的丟擲引導他們的問題。效果是令人滿意的,在自由寬鬆的氛圍中,孩子們沒有壓力,敢說,敢做,能將自己的認知毫無保留的表達出來,孩子們發現了落葉形狀、大小、顏色的不同並能根據這些特徵進行分類。 三、做幼兒的幫助者,根據實際隨機調整教育方案和孩子們一起到公園撿落葉,可當孩子們面對草地上那厚厚的,鬆軟的落葉時,他們都跑到草地上跑啊,跳啊,踢啊,忘記了自己來的目的,他們此刻感興趣的不是撿落葉。我趕快變換教學形式,給他們充分的時間,讓他們盡情的感受滿地的落葉,把撿落葉推遲,結果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們以往的教學觀念中,總是以孩子學到了多少內容來定義他的學習到底好還是壞。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在幼兒園的學習,我們並不是要讓孩子學到多少,而是要積極的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試探他們能在各項活動中獲得滿足和享受到樂趣,進而使這種滿足和樂趣成為孩子終身發展的需要。所以,我們教師也無須特別鍾情於我們預先設計的教學方案,而是應該隨時隨地的觀察幼兒的興趣,以幼兒興趣的需要隨時調整我們的教育內容及方案。

  四、容許“兒童的科學”中包含不科學的成分,保護幼兒絕妙的想法在活動中,孩子們討論到了“樹葉為什麼從樹上落下來”,有的孩子說,是被風爺爺吹下來的,有的孩子說,小樹葉太頑皮了,它們想跑去別的地方玩。很顯然它們的理解是不科學的,他們不知道樹葉落下來的真正原因。我們應允許幼兒去想象,猜測落葉的祕密,這樣也許會導致幼兒一些“錯誤”認識,但是它作為幼兒對未知世界的一種探索要有意義得多。我們應容許“兒童的科學” 中包含某些不那麼科學的成分,即泛靈論,實在論,人為論等思想。幫助幼兒產生絕妙的想法並對擁有這些想法充滿信心,具有證據。這不正是我們的科學教育所期待的嗎?

  在這次活動中,通過科學啟智的理念,我比以往進步了很多,孩子們不單單在落葉的活動中認識了落葉的大小、顏色、形狀,更重要的是通過這個活動,孩子們認識到了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激發了幼兒探索大自然的慾望。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活動的過程中我總是擔心“我不講,他們會知道嗎?”,“再放縱下去會不會偏離了主題?”等等。對自己角色作用把握的還不是很好,還不是十分放的開。在今後的活動中要將主權真正的交給孩子們,教師根據幼兒探索的需要靈活的提供有針對性的支援,成為幼兒學習的幫助者。

  最後,非常榮幸能夠參加本次課題,感謝課題組的培訓,感謝我們園領導的大力支援,“科學啟智”這條道路,我會堅持走下去!走好!

  篇二

  《請你摸一摸》這是一節小班的科學活動,重點是引導幼兒感知物體的冷熱、軟硬、粗糙、光滑等不同的特徵。難點是引導幼兒去摸一摸各種東西,大膽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掌握了活動的重難點,開展活動時心中就有了目標,能更好的引導幼兒去思考、探索。以下就說說活動中的一些得失。

  首先,在活動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知識經驗方面,為了更好的將“冷熱、軟硬、粗糙、光滑”等詞彙介紹給幼兒,活動前我上網查詢含義,並將這些特徵性詞含義簡單化,即轉變成幼兒所能理解的詞語。在物質準備方面,我遵循《綱要》的要求,“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設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去嘗試。”“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形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條件。”活動前,我收集了許多生活中具有冷熱、軟硬、粗糙、光滑等不同特徵的東西,並分組擺放。這些準備工作,為幼兒探索提供了條件,也為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其次,在活動中,我根據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的不同,開展活動時側重點不同。如:在介紹冷熱特徵的東西時,出示一些準備好的東西,幼兒一觸控就能很好的說出來,還能說出自己知道的其它的冷熱的東西,我發現幼兒對於冷熱的生活經驗比較豐富,因此,沒有做過多的講解,只是將幼兒的一些經驗進行了提升。而對於軟硬的東西,在幼兒觸控過這些東西以後,我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幼兒說不出,我看出幼兒不知道用怎樣的語言來表述。因此,我重點進行了介紹,而且邊示範邊向幼兒講解軟硬的不同“軟的東西我們用手擺弄可以讓它變形,而硬的東西我們用手怎麼擺弄它都不會變形”,邊說邊把軟硬的詞語教給幼兒。為了檢驗我的方法是否有效,我又出示了幾種物品,請幼兒去摸,然後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幼兒按照老師的樣子去觸控東西,一會幼兒就說出了哪些是硬的的,哪些是軟的。通過這種方法,幼兒很快就分清了軟和硬。在介紹粗糙和光滑的時候,發現幼兒對粗糙的東西的認識經驗比較少,摸完以後也是說不出,因此,我向有介紹了粗糙和光滑東西的特點,如:“粗糙的東西,手摸在上面給人不舒服的感覺,而光滑的東西摸上去,手就很舒服,有種滑滑的感覺。”為了豐富幼兒這方面的經驗,我還準備了許多具有這些特徵的物品,讓幼兒去觸控,給幼兒更多感受的機會,鼓勵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在整個活動中,我採用帶問題去探索,先分散,再集中講解,再分散探索的形式。這樣幼兒就會從無意識的觸控轉為有意識的觸控,幼兒記憶得會更牢。

  其三,活動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最後的在活動室裡摸一摸,由於人數較多,可以改為遊戲時個別幼兒分組進行。便於老師指導和觀察,而更利於幼兒擴大探索的空間。

  對於剛剛進入小班的幼兒來說,在科學探索方面,幼兒的知識經驗還不豐富,語言表達能力也欠缺,對一些科學活動的操作規則缺少經驗。這些都需要老師在平時的活動中注意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不斷完善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篇三

  這是一個充滿濃濃友情的音樂活動《小指勾一勾》,孩子們在與好朋友進行互動遊戲的過程中,在邊打節奏邊念歌詞的情形下,深深地被這首歌曲所吸引。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的是給孩子自由的空間,讓孩子在自由的空間中學習、歌唱,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儘量減少對他們的限制,多給他們表現自己,展現自己的機會,這樣孩子才會更有興趣,有了興趣,才能迸發出超乎想象的東西來。以下是我們中四班小朋友在音樂活動《小指勾一勾》中的教學片段,我抓住了幼兒精彩的生成來豐富我先前預設的內容進行的活動實錄。

  小朋友在音樂的伴奏中,學習著歌曲《小指勾一勾》,和孩子們邊唱邊做動作,最後我說:“我們勾了手指頭就是好朋友了。”一個孩子突然大聲說:“是永遠的好朋友!”聽到這句話,我很激動,馬上說道:”對,老師要和你們做永遠的好朋友!”我想如果不是我主動走進他們,主動和他們去勾手指頭,怎麼會有這樣的一句話,又怎麼會讓這樣普通的一節課充滿了溫馨和感動呢!我鼓勵幼兒說:“想一想,除了小指勾一勾、手臂挽一挽的方法和好朋友做遊戲,還可以用身體的哪個部位去和好朋友做遊戲?”小朋友們踴躍地講出了許多方法:楊止幽:“我用小手拍一拍和好朋友做遊戲。”李雨陽:“我用小腳碰一碰的動作。”劉彥希:“我用背靠背的動作。”楊國玉:“我用頭碰頭的動作。”

  小朋友想出了這些動作之後,我和他們一起和著音樂創編起了歌詞,“伸出你的小小手,拍拍手、拍拍手,我們來做好朋友。”“抬起你的小小腳,碰一碰、碰一碰,我們來做好朋友。”

  孩子們都沉浸在愉快的創編遊戲中,我也為這次預設活動的順利完成而感到高興,活動就要在小朋友的歡快遊戲後結束了,這時突然聽到有位小朋友說:“老師!我們可以笑一笑和好朋友做遊戲。”

  這樣一說,一下引起了許多小朋友的興趣,“是呀!老師可以這樣笑,老師可以那樣笑。”孩子們爭著在我面前展現著自己的笑容。“你們笑得真漂亮,我們一起把你們想出來的各種笑編進歌曲裡去,好嗎?”我順著孩子們的話說。“咧開你的小小嘴,微微笑、微微笑,我們來做好朋友。”“張開你的小嘴巴,哈哈笑、哈哈笑,我們來做好朋友。”“翹起你的小嘴巴,咪咪笑、咪咪笑,我們來做好朋友。”

  看著孩子們的表現,我想:“小朋友們這麼感興趣,我們是不是可以啟發孩子們用更多的表情來創編呢?”

  於是我又接著問:“臉上除了的嘴巴可以和好朋友笑一笑,還可以用什麼和小朋友打招呼呢?”“眉毛、眼睛、鼻子……”孩子們興奮地邊說邊做著各種不一樣的表情,看著孩子們七嘴八舌地搶著動腦筋,我接著又給孩子們佈置了一個小任務,那就是:讓小朋友把想出來的動作,和其他幼兒交流討論。小朋友很高興地接受了這個任務,大家恨不得馬上就去完成。不言而喻,我們又把這次的創編音樂活動推向了一個高潮。

  在《小指勾一勾》的創編活動中,我預設的活動是鼓勵幼兒根據自己不同的肢體動作來創編歌詞。不料,孩子們在教學中能表現出非凡的熱情,不僅能想到用不同的動作來創編歌曲,還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運用面部表情來創編歌曲。面對孩子們的熱情,我因勢利導,啟發幼兒運用多種創編手法,並啟發幼兒用符號來記錄創作的過程和成果,把教學過程又推向了一個高潮。

  反思這個活動,我認為在教育過程中,當孩子有精彩的火花出現時,我們要把這些火花看作是一種新的教學資源,去利用這些資源,並通過積極的迴應和引導,帶領孩子走向更高的挑戰。這樣的話,小朋友的積極性被提高了,思維自然活躍了,創編也就更豐富多彩了。所以,面對孩子們的這次生成,作為教師我扮演的角色是等待者、支持者和引導者。我等待著孩子們的生成,因為孩子們的生成和他們的生活經驗是分不開的,所以我等待著孩子們的成熟,同時當孩子們有新的火花出現時,我一方面能及時關注孩子們的生成,另一方面調整自己的教育手段,來扶持孩子們的生成,更關鍵的是我還能積極引導孩子把生成的活動走向更精彩,更好的為大的教育目標服務。所以通過我的努力,我和孩子們一起使活動開展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