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論文的集錦

  知道電子商務論文怎麼寫嗎?下面是關於電子商務的一些論文範文,不知道怎麼下手的朋友們可以看看哦。歡迎閱讀借鑑,希望你喜歡。

  農產品電子商務國內研究分析

  目前我國已進入到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期。我國農業正處於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之中,農業發展的突出問題主要是農戶小生產和市場大流通之間的矛盾。電子商務可以很好地解決我國農業“小農戶與大市場”的矛盾,實現農業生產與市場需求的對接。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能夠改善農產品流通狀況,促進農產品貿易,增加農民收入,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提高我國農業國際競爭力。[1]農產品電子商務是解決目前我國農產品流通問題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研究農產品電子商務的開展成為目前國內學術界的熱點。

  1農產品電子商務國內研究現狀

  1996年“電子商務”這個詞漂洋過海進入到中國人的視野,電子商務對中國的各個方面開始產生巨大的影響。而國內學者真正上意義對農產品電子商務或是農業電子商務進行研究始於2000年:2000年李小平在學術期刊《計算機與農業》2000年第6期上發表了《農業電子商務從網上供求資訊做起──幾種典型的免費供求資訊網站例項簡介》的文章,拉開了國內學者對農產品電子商務研究的序幕。2011年1月13日通過在CNKI中國知網資料庫中學術文獻總庫中利用高階檢索功能以{題名“農產品”並且“電子商務”或者題名“農業”並且“電子商務”或者題名“農村”並且“電子商務”}作為搜尋程式進行搜尋:截止到2010年12月31日,共找到507條紀錄,我們把以下相符的507條文獻中來源於報紙資料庫、年鑑資料庫、科技成果資料庫、德國spinger資料庫等不是屬於學術文獻的文章刪去共有學術文章430篇,具體分佈如下表:

  從上表我們可以看出,目前在國內對農產品電子商務研究才剛剛起步,文章的數量很少,研究的層次也不高博士論文只有一篇,碩士論文24篇,同時從430篇來源於中國學術期刊網路出版總庫的學術文章來看,發表期刊的檔次偏低,但是近幾年研究的文章越來越多可以看出隨著國內基礎設施以及其它條件的成熟,國內的學者也越來越關注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研究。

  為了更好的瞭解國內學者對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研究情況,我對以上有關“農產品電子商務、農業電子商務、農村電子商務”的430篇文章根據題名與內容從研究所採用的方法相關研究與分類,主要得到以下結論:

  1從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來看,國內學者對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研究側重於定性分析,完全意義上的定量分析文章沒有。

  2從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來,國內學者對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研究側重於應用研究。

  3從研究方法上來看,國內學者對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研究還沒有采用過完全意義上的實證研究方法。

  2農產品電子商務國內研究內容分析

  根據收集到的這430篇,我對國內學者對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研究主題與內容大概進行了分類,國內學者對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類別:

  2.1基礎性研究[2]

  一些學者結合我國農業發展的需要,從概念、效用及環境等方面對農業電子商務做了基礎性研究。借鑑國外的經驗,並把國外的研究成果應用到中國的情境下是國內學者進行研究時常用的方法,在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研究上目前國內也有部分學者進行了相關研究如郭建強、趙清華、孫素芬在《科技潮》2001年9月刊上發表的《美國農業電子商務發展及對我國的啟示;陳生萍在《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8年第9期上發表的《國外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以及對我國的啟示》。

  而從其它的角度對農產品電子商務進行基礎性研究也很受歡迎如張忠根2005從尋找、比較、檢查、談判、購買與支付、運送、購後等環節剖析了農產品電子商務與傳統交易模式交易費用的差異[2] [3],彭會萍2008將農產品電子商務的交易成本歸納為交易資訊成本、流通成本、交易訂約成本、交易監督成本四項,從制度經濟學視角分析了農業電子商務的應用價值[2] [4];學者鄭亞琴,鄭文生2007研究了農業電子商務的資訊化準備與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農村公共品的供給等開展農業電子商務需要先行具備的環境或執行保障以及事後補救性條件[2];魏來,陳巨集2007在從電子商務的技術經濟特點與目前我國綠色農產品供應鏈管理的自然、組織因素綜合考慮,探索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對於綠色農產品供應鏈垂直協作體系的影響[5]。

  2.2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

  國內學者對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的文獻最多,相關研究文獻的24篇碩士論文中就佔有一半左右,如2003年廣西大學李雅貞的碩士論文《廣西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與戰略研究》、2006年東北師範大學宮正的碩士論文《吉林省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及其策略分析》、2008年中國農業科學院的侯豔豔碩士論文《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對策研究》、2009年華中師範大學的徐穩碩士論文《湖北省農業電子商務現狀與發展戰略研究》;期刊文章中比例也較大如刁麗琳張光輝在《商業研究》2007年10月刊上發表的《廣東省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對策研究》、劉可在《經濟體制改革》2008年11月刊上發表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探析》、樑雲劉培剛在《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5期上發表的《中國農業電子商務發展途徑分析》。分析以上文獻內容,國內學者為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提供的對策主要有:一是政府的主導、引導和推動;二是加快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搭建電子商務平臺;三是加快電子商務人才培養[2]。分析研究這個主題多的原因主要是:國內目前對於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應用才剛剛開始,對於如何更好的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還沒有形成一致的方法與對策,同時我國幅員遼闊,各個地區農產品、農業發展很不相同,各地的電子商務發展水平也不一致。

  2.3平臺建設與技術研究

  對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平臺建設與技術研究”也是國內學者研究的重點,碩士論文中有一篇為2007年中國海洋大學魏冬東的碩士論文《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中三級網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期刊論文如?O曉哲在《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3年第5期上發表的《農產品電子商務技術的發展及選擇》;鄧珊,張益民在《軟體導刊》2008年1月刊上發表的《農業電子商務資訊服務體系模型研究》,在這個分類中國內學者主要圍繞著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採用的體系結構進行研究,也有部分學者對相關計算機技術在農業電子商務應用進行了研究如楊毅超,黃璜2009[6];李業剛,宋道金,王淑君,趙公波2009 [7]。

  2.4模式研究

  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研究中僅有的一篇博士論文是2005年中國農業科學院胡天石的博士論文《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研究》就是對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模式研究”,他通過分析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不同案例的實際情況,參考國內外相關模式的分類方法比較國內農產品電子商務各種模式的不同特點,概括出目前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主要模式有七種:目錄模式、資訊中介模式、虛擬社群模式、網上商店模式、電於採購模式、價值鏈整合模式和第三方交易市場模式,並根據中國農產品貿易的現狀和特點,以及近年來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大量實踐,經過對現有的七種主要的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的比較分析和優化選擇,認為:在現階段第三方交易市場模式較為適合中國國情,而其中最具實用性,較有前途的模式為第三方交易市場模式中的電子拍賣模式[8]。同時還有一篇碩士論文是2006年同濟大學餘春鵬的碩士論文《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模式研究》。期刊文章中研究農產品模式的文章也較多,如彭璧玉2001認為我國農業電子商務存在以下四種模式:MtoM模式、戰略聯盟模式、中介模式和會員模式[9];雷蕾2009認為我國農業電子商務不適合照搬現行的C toC、BtoC和BtoB模式,而提出了土地改制後農業電子商務F to B1+S to B2模式[10]。通過對研究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的文獻內容進行分析,目前國內還沒有統一標準權威的對於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分類的分法與型別。

  2.5案例研究

  通過把成熟的國內農產品電子商務案例分析用於指導國內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目前也開始成為了國內學者研究的方向如李洪心,姜明,陳旭光,彭沙莉2007他們從中國飼料線上網站的建設背景、網站功能、網站運營模式和管理模式等幾方面入手,介紹了電子商務的理念和技術在飼料行業中的應用,給我們把電子商務的理念和技術在農業中應用提供了成功的範例[11]。

  2.6農產品電子商務物流問題研究

  由於農產品本身對“保鮮、保生”要求很高,同時國內物流行業的發展不能跟電子商務的發展配套,制約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農產品電子商務過程中物流問題的解決,農產品電子商務過程中物流問題也成為國內學者研究的重點。在我們搜尋到的結果文獻中進行搜尋共有36篇學術期刊的主題是關於農產品電子商務物流的問題。對於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物流問題諸多學者如李穗豫2008、劉燕妮等2008認為第三流物流模式是解決農產品電子商務中的物流問題的好的解決方案。對於解決農產品物流問題國內學者認為應該加強政府引導、加強農產品的標準化、促進國內第三方物流的發展、利用資訊科技應用於農產品物流過程中[12][13]。

  3結論

  通過對國內學者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研究成果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發現:

  1目前國內對於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研究文章較多,但檔次並不高。

  2對於農產品電子商務研究的研究角度較多,但是主要集中在應用研究,基礎性研究較少。

  3研究方法較少、較單一,主要集中在定性研究上,定量研究幾乎沒有。

  4國內對於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基礎性研究、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平臺建設與技術研究、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研究、成功案例研究、農產品電子商務物流問題研究。

  雖然目前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研究成果很多,但是整體水平還是跟不上電子商務的發展,還不能滿足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需要,相信隨著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條件進一步改善,國內農產品電子商務應用的條件將越來越成熟,對於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研究將越來越豐富。

  電子商務盈利模式國內研究綜述

  “利潤最大化”、“股東權益化”是企業存在的本質,企業存在的根本就是逐利。而盈利模式從根本上決定了一個企業的生存與否,決定了一個企業的最終盈利的方式與結構以及盈利的多少,對於一個企業來說,盈利模式是企業的戰略性的問題。盈利模式的探討主要是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逐步受到企業與學術界歡迎,而今天對於盈利模式的研究與探討已經成為企業界與學術界的熱點。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的商業形式,越來越多的企業去應用它,同時很多的企業或個人通過電子商務創業,探討電子商務的盈利模式也成為越來越多人關注的焦點。

  1電子商務盈利模式國內研究現狀與水平

  目前國內對電子商務盈利模式研究的文章較多,2010年11月22日在CNKI中國知網資料庫中學術文獻總庫中利用高階檢索功能以{題名“電子商務”並且“盈利模式”或者題名“電子商務”並且“贏利模式”}作為搜尋程式搜尋截止到2010年11月1日,共找到結果76條,屬於學術文獻的來源於期刊資料庫、碩士博士論文資料庫、重要會議數庫的共有65條,具體分佈如下表:

  為更好地瞭解國內關於電子商務盈利模式的研究情況,我以題名關鍵詞“盈利模式”或者“贏利模式”在CNKI中國知網中進行搜尋,截止到2010年11月1日共搜尋到2038條結果,屬於學術文獻的來源於期刊資料庫、碩士博士論文資料庫、重要會議數庫的共有1196條。通過分析結果中與“電子商務盈利模式”相關的文獻可以看出,目前國內對電子商務盈利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種類別:

  1.1從整體上探討電子商務盈利模式

  1.1.1 研究電子商務盈利模式的概念與要素

  鄭淑蓉2003最早在國內對電子商務的贏利模式進行了定義,她認為電子商務的贏利模式指的是商務網站如何能夠用相對較少的費用達到較多收入的特定的運營方式。[1]

  西南交通大學的葉乃沂,他2004認為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盈利模式是企業在價值鏈系統一定位置上為目標市場提供價值而盈利的方式,由e化市場環境、客戶關係、產品創新、財務要素、企業資源和業務流程等六個要素組成,這些要素之間相互聯絡和依賴,共同確定了商業模式的構成和特點。[2]

  呂贊、陳志剛2008認為企業電子商務盈利模式在面對網路企業發展戰略的審視過程中,一個好的盈利模式必須能夠解以下一系列問題:電子商務企業為客戶提供的是什麼樣的價值;成本發生的方式是什麼樣的;收入如何取得以及如何在提供價值的過程中保持競爭優勢等。要素為:利潤點、盈利物件、利潤源、利潤屏障。[3]

  1.1.2 從具體策略或措施來探討電子商務盈利模式

  鄭淑蓉2003指出電子商務盈利模式超常規的運營方式包括:專業定位,特色服務;創造價值,免費與收費並舉;立足增值網路業務,瞄準增值電信服務;挖掘網站生存空間,與傳統企業相結合。[1]

  應若平2003認為目前各類電子商務網站都在建立虛擬市場和提供增值服務等方面開拓業務,力圖成為專門化的資訊服務平臺。大而全的網上零售業缺乏競爭優勢,應以資訊服務為發展的突破口;入口網站靠廣告收入收支難以平衡,必須開拓資訊服務的市場;專門化的資訊服務網站市場定位準確,有著確定的贏利前景。電子商務網站作為一種新型的商務模式,不只是傳統商務在網路上的自然延伸,而是傳統商務在網路上的升級和擴充套件,資訊服務平臺是共享資訊資源與實現增值服務功能的最佳方案。[4]

  1.1.3 研究電子商務盈利模式的分類

  穆峰2001認為電子商務企業盈利模式主要有買方主導市場網站盈利模式產業主導企業策略聯盟、第三方電子商務中心的盈利模式。[5]

  李常建2004根據利潤在價值鏈上來源環節,可以把電子商務的盈利模式分為以下幾類:生產成本的降低、第三方利潤、創造顧客價值、提供資訊服務。[6]

  李先鋒、白慶華2004認為電子商務基本的盈利模式為線上銷售商品模式、線上銷售數字內容模式、線上提供服務模式、交易費用模式四種模式。[7]

  楊青雲2010認為電子商務上市企業的盈利模式有會員制收費模式、網路廣告收費模式、搜尋競價收費模式、交易費用收費模式、增值服務收費模式等。[8]

  1.2按電子商務模式的分類探討各類別電子商務盈利模式

  1.2.1 分析B2B電子商務的盈利模式

  王立、張文斌2005認為發展國內B2B電子商務盈利模式的對策:利用平臺的基礎資料和交易資料,為企業的產品研發、原料採購、產品銷售等提供資訊支援和決策支援;利用網際網路和自身的資訊優勢,為買賣雙方撮合交易、減少中間環節、整合供應鏈;利用最新技術構建先進數字商務平臺;整合B2B商務平臺和網路新興的流媒體技術,為電子商務帶來新的盈利點;提供代理採購、驗貨、擔保、招標、品牌包裝、專家諮詢等業務。[9]

  黃達2006研究指出第三方B2B門戶的收入來源主要有以下幾種:廣告收入、風險投資和為使用者提供服務所收取的費用。[10]

  孫學文2007研究指出我國B2B網站盈利主要方式如下:會員費、廣告費、競價排名;我國B2B網站盈利模式的創新發展可以通過開展增值服務、網站聯盟與合作。[11]

  範軍環2009以阿里巴巴、慧聰、生意寶等上市公司為例,結合B2B電子商務公司的年報資料對B2B電子商務盈利模式進行深入分析得到B2B電子商務盈利模式為:會員制收費模式、網路廣告收費模式、關鍵字搜尋與點選競價排名推廣、關鍵詞搜尋與黃金展位、“企業建站”有償服務、資金服務。易觀國際認為,“低價基礎會員+收費增值服務”將成為未來B2B電子商務公司會員收費的主要模式。[12]

  1.2.2 分析B2C電子商務的盈利模式

  餘紹軍2005認為B2C電子商務的經營模式決定了B2C電子商務企業的盈利模式,不同型別的B2C電子商務企業其盈利模式是不同的,一般來說B2C電子商務企業主要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獲得盈利:銷售本行業產品、銷售衍生產品、產品租賃、拍賣、銷售平臺、特許加盟、會員、上網服務、資訊釋出、廣告、諮詢服務。[13]

  童利忠、朱義2007認為適合局域性B2C電子商務網的贏利模式有:網上零售、獲取差價和商品登入費,局域性商業資訊和局域性商業廣告有償釋出,網上鋪面出租,C2C電子商務,與傳統的電話銷售結合。[14]

  趙濤、鄭詩田2009根據B2C網站的利潤來源,進一步分析了我國B2C網站直接和間接的兩種盈利模式,他們認為B2C網站直接盈利來源主要有:實體產品交易營收模式、網路廣告營收模式以及收費會員制營收模式等;間接盈利來源為可以通過價值鏈的其他環節實現盈利如B2C網站網上支付營收模式、B2C網站物流營收模式、B2C網站信用認證營收模式,同時認為B2C網站的自身條件,網站在價值鏈中所處的位置,以及網站所處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技術環境,是B2C網站贏利模式的關鍵影響因素。[15]

  1.2.3 分析C2C電子商務的盈利模式

  分析C2C電子商務的盈利模式的文章較多,在以上12篇碩士論文中就有2篇如吉林大學張躍2009年碩士學位論文《C2C電子商務平臺盈利模式研究》、北京大學王丹2007年碩士學位論文《我國C2C電子商務網站的盈利模式探析》;期刊文章中對於C2C電子商務的盈利模式的文章也不乏:樑欣2008分析了我國C2C網站現有的盈利模式:會員費、交易提成、廣告費、搜尋排名競價、支付環節收費,並對C2C網站盈利模式展望認為收費模式要立足於以下3點:為使用者提供獨特的價值、勝人一籌的盈利模式是難以模仿的、成功的盈利模式是腳踏實地的。[16]

  1.3從行業角度探討行業電子商務盈利模式

  從行業角度探討電子商務盈利模式也是國內學者的研究很重要一個方面,目前國內學者從行業角度探討電子商務盈利模式中對於旅遊行業的電子商務盈利模式研究較多:

  馮飛2003[17]、劉國強,湯英漢2005[18]通過研究指出我國旅遊電子商務盈利模式的選擇策略與判斷標準,同時旅遊電子商務應該跟傳統產業進行結合。

  胡進2006從中國旅遊電子商務的發展實際出發,全面分析中國旅遊電子商務的幾種不同的盈利模式:專業性綜合旅遊電子商務網盈利模型、面向最終消費者的B2C模式、傳統旅遊企業開辦的綜合性旅遊網站、政府主導建設的電子商務平臺。[19]

  李晶2008在國內外旅遊電子商務相關研究的基礎上,採用實證研究方法對國內開展電子商務業務的74家線上旅遊電子商務企業進行基於業務種類的調查研究,並通過對攜程旅遊網業務種類及財務報表的深入剖析,探討了線上旅遊電子商務企業的盈利模式。[20]

  王樹銀2008認為兩種典型的旅遊行業電子商務盈利模式為:模式一:“滑鼠水泥”式與傳統經濟的結合;模式二:“水泥滑鼠”式的傳統經濟中的新成分。[21]

  其它行業電子商務盈利模式的探討,目前較少,王小夥、陳年生、雷光明2003提出茶業電子商務的“ABC”模式。[22]

  1.4進行成功電子商務案例研究探討電子商務盈利模式

  通過成功電子商務案例的研究對於其它電子商務企業來說很有借鑑價值,國內學者也紛紛關注成功電子商務公司的盈利模式:

  葉小卉、田大鋼2003通過對E城便利站在客戶價值、範圍、收入結構等方面詳細探討了其電子商務的盈利模式,對其存在的問題與對策進行了論述,並簡要描述了該模式的發展前景。[23]

  錢峰、周波2007認為南方航空公司在國內率先大規模推出電子機票這一電子商務服務模式,分析了南航電子機票的電子商務盈利模式。[24]

  阿里巴巴是世界目前最成功的B2B網站之一,是中國電子商務的一面旗幟,對阿里巴巴的盈利模式的探討成為了國內電子商務盈利模式探討的重點。孫蕾、段常瑞、宋婷2008[25]與宋沛軍2009等學者研究了阿里巴巴的盈利模式。[26]

  1.5移動電子商務盈利模式的研究

  移動電子商務是電子商務發展的第三個階段,也是電子商務發展的方向與應用的重點,對移動電子商務的盈利模式探討最近這幾年成為國內學者研究的熱點。孫豔斌2008從移動電子商務的應用領域開始,隨後分析了移動電子商務的價值鏈構成,並根據不同情形分析了其盈利模式為娛樂模式、廣告模式、資信模式。[27]目前碩士論文中研究移動電子商務的盈利模式的論文較多,在以上找到的12篇碩士論文有2篇。官士燕2008在普通電子商務盈利模式分析和總結的基礎上,結合移動業務的特點,總結了移動電子商務在通訊業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簡訊、彩鈴、“X”三次、網上營業廳、構建電子商務綜合應用平臺、網上資訊服務、提供基於網際網路的電子商務服務等模式。[28]張灝2009移動電子商務的盈利模式分別為移動電子商務單因素的整合模式如I-Mode模式、通訊和技術整合模式、移動電子商務的多因素的整合軟體/技術、服務和通訊的整合、服務、通訊和資訊的整合、技術、服務和資訊的整合。[29]

  2述評

  2.1當前的研究不足

  2.1.1 對於盈利模式的概念還沒有公認的概念。

  對於盈利模式的研究雖然成果眾多,但是目前對於盈利模式的概念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還沒有一種公認的概念。

  2.1.2 研究方法單一。

  從以上分析可知,對於電子商務盈利模式的研究學者們更多是進行描述性分析,而缺少採用具體的資料進行論證,採用的研究方法也缺少採用實證分析,對一個具體理論的產生應該是既要有描述同時還要資料進行論證的,但是由於目前對於電子商務盈利模式進行分析時缺少資料的論證也就導致相關理論缺少說服力。

  2.1.3 國內研究更多的只是重複國外的研究。

  國內研究電子商務盈利模式的文章這幾年明顯增多,但研究的內容更多隻是把國外的研究成果進行簡單的照搬,同時缺少把相關國外研究成果在中國情境下進行論證。

  2.1.4 理論研究落後於實踐。

  雖然國內外對於電子商務盈利模式的研究文章眾多,但是實際上對於電子商務盈利模式的研究還是落後於電子商務發展的實際,很多研究也正是基於已經成熟的電子商務盈利模式,當然理論應該是來源於實踐,並被用於指導實踐的,但是理論明顯落後於實踐將會導致電子商務企業走很多的彎路。

  2.1.5 研究層次不高。

  分析研究電子商務盈利模式的文章我們可以看出,核心與重點期刊較少,對於電子商務盈利模式研究的博士論文沒有,而碩士論文也僅僅12篇,整體的研究層次不高。

  2.2 未來研究方向

  展望未來,對於電子商務盈利模式的研究我覺得主要集中於以下幾個方向:

  2.2.1 中國情境下電子商務盈利模式的研究

  中國市場一直被世界看好,中國也成為國際上學術界的重點關注的一個研究物件,對於電子商務盈利模式的很多在國外被證明的模式是否適合中國情境未來將成為一個很重要的研究方向。

  2.2.2 新的電子商務形式盈利模式的研究

  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的商業形式是伴隨著新技術的產生而不斷產生新的形式,未來的電子商務也將出現更多新的形式,對於新的電子商務形式的盈利模式的研究也將不斷髮展。

  3結論

  綜合以上所述,電子商務盈利模式並不是具體與固定的,電子商務盈利模式的分類方法眾多,電子商務盈利模式也很多,不存在一種絕對好或絕對壞的盈利模式,任何企業都應該有自己獨特的盈利模式,電子商務企業也不例外。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電子商務新的形式與方法的產生,必將產生更多新的盈利模式,對於盈利模式的研究也必將永不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