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翻譯能力培養
論文關鍵詞: 大學英語教學 翻譯教學 翻譯能力
論文摘 要: 本文在分析大學英語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對如何改進非英語專業學生翻譯能力教學提出基本對策,包括對現行教學大綱作必要修訂、對教學內容和方法進一步革新及加強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等。
大學英語教學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英語課程是大學生的必修基礎課程之一,其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以滿足國家社會和個人對英語的實際需要。近年來,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廣泛,各行業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對於既有專業知識,又有一定翻譯能力的人材的培養愈發迫切。[1]時代要求非英語專業學生在畢業之後除了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之外,還應能從事本專業的一般翻譯工作。因此,具備一定的翻譯能力對於大學生日後走向工作崗位是大有裨益的。
一、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大學英語是一門基礎課程,大多數高校都開設有精讀、泛讀和視聽說課程。然而,在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教學的實施過程中,由於教學指導思想上的不夠重視,翻譯教學分量很輕,所佔的比例微乎其微,一直屬於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導致翻譯教學效果不佳。在1996年的四級考試中首次出現英譯漢題型之後,直到2003年的13次考試中,翻譯題只出現2次,對英語教學的指導作用可想而知。2004年的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改革試行方案[2]將翻譯列入考試專案,由改革前的英譯漢變成漢譯英,並在試卷的綜合測試部分與篇章問答中輪流出現,分值佔卷面總分的5%。這使得非英語專業的學生產生了對“譯”的要求,“譯”終於有了一席之地,但也只是微乎其微的分值[3]。教學雙方都把翻譯看作是無足輕重的事情,學生的翻譯能力普遍低下。
非英語專業學生普遍缺乏翻譯訓練,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又不夠紮實,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不強。儘管近年來的四、六級考試成績步步高昇,但在聽、說、讀、寫、譯諸項技能中,翻譯能力仍然是學生的弱項。許多學生在考試過程中甚至主動放棄翻譯複習,而將重點放在了聽力和閱讀上,即使是一些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也不例外。有人對2001年的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英語試題的英譯漢部分作了分析統計,結果表明:考生除了對句子結構較為簡單的第72題翻譯得較好,及格率近70%,其餘各小題及格率均在40%。由此可見,考生的英譯漢總體水平還不夠令人滿意。
翻譯作為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最薄弱環節。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一是大多數學校在教學指導思想上不夠重視。一直把閱讀當作是最重要的基本功,要求各級部門把它作為最重要教學環節。其次是聽、說。“譯”幾乎處於被忽視的地位。甚至有學生還誤以為有了字典這一工具,生詞的難題就可解決,翻譯也就不成問題了。另一方面是大學英語教材本身的問題。目前國內使用的幾套大學英語教材均沒有系統全面介紹翻譯方法和翻譯技巧的獨立單元,最多是圍繞課文開展的一些零星翻譯練習。這些翻譯習題更像是機械地模仿造句,其目的是考查學生能否熟練運用課文中的句型和詞彙。從嚴格意義上說,這樣的練習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翻譯。可見,無論教學大綱還是教材安排,都沒有重視翻譯在教學中的作用。
二、加強大學英語教學中翻譯能力培養的建議
1.修訂現行教學大綱
大學英語教學應該旨在對學生聽、說、讀、寫、譯綜合能力的培養。上世紀80年代反覆修訂且沿襲多年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從未提到過對“譯”的能力培養。1999年教學大綱再次修訂,對翻譯提出的具體要求是,藉助詞典與課文難度相當的文章譯成漢語,筆譯速度達到每小時300個單詞[6]。
由此看來,這一要求不但沒有使人對翻譯重視起來,反而誤導別人以為一旦有了字典,翻譯就不成問題了,從而更加忽略翻譯能力的培養。改革後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並沒有把翻譯作為一種常設題型固定下來,只是在綜合測試與篇章問答中輪流出現,所佔分值也很少,根本不足以引起廣大師生對翻譯教學的重視。
鑑於此,我認為,在以後的教學改革中,一定要提高翻譯的地位,要強調翻譯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在課程設定及選修課方面對其作出硬性規定,將翻譯課納入大學英語教學中,在教學大綱中也要規定對大學生翻譯能力的具體要求,同時在考試中加大翻譯題的比重。總而言之,要從源頭上重視對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
2.改革教學內容及課程設定
目前翻譯教學缺乏包括翻譯史、翻譯理論、翻譯例項、翻譯評論和翻譯練習在內的好教材。我初步調查了大部分高校選用的十幾種非英語專業教材,除極個別教材外,絕大多數課本中依然強調傳統觀念上最為重視的聽、說、讀、寫,翻譯練習少之甚少,幾乎沒有任何跟翻譯技巧與翻譯理論有關的文字。這種現象應當儘快終止。應該在現行的教材內容基礎上加大翻譯練習的比重,不只是保留原來的漢譯英句子,還應當加上英漢互譯的段落練習,並督促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現在的普遍情況是,大學英語教學內容多課時少。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就是改革課程設定,增加英語翻譯選修課。與英語專業翻譯課程相比,其作為公共選修課的特點顯著:一是教學物件為非英語專業但對該學科有一定興趣的學生,有較好的英語基礎及漢語修養,教師只需講解翻譯理論及技巧,稍作點撥,定會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教學目的是作為優化英語教育的一部分,是為推行素質教育而開設的翻譯教學,或著說是為了培養“業餘翻譯”。此教學可以大大減少學生翻譯實踐的盲目性,使其儘快入門,掌握翻譯技能。
3.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
關於“翻譯教學是否需要理論”這一論題,大多數學者已經得到肯定的認識。但大非英語專業多數學生對深奧的翻譯理論望而生畏,因此,翻譯理論的選擇必須緊密切合翻譯實踐,理論指導必須具有可操作性。首先要讓學生了解翻譯的實質、標準和基本要求,其次是講授各種諸如增譯法、減譯法等翻譯技巧及單句和段落的不同翻譯方法。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語法翻譯法最受學生歡迎。此方法的運用可以調動學生頭腦中固有的漢語知識結構和圖式,使他們潛意識裡進行英漢兩種語言的比較和分析,找到共同點,從而加深對英語的理解和記憶。
在翻譯理論教學上,應以“漢學為主,西學為輔”的原則。在課堂上要多介紹國內外翻譯學名家的理論及成果,翻譯理論必須根植於民族文化的土壤中,脫離特定的民族語音文化的翻譯理論體系是不存在的。在翻譯技能的講授中,可以直接進行段落和語篇翻譯,通過段落翻譯培養學生的語篇意識,因為實際翻譯材料都是以篇章形式出現的。教學內容應該偏重非文學翻譯,可採用科技與商貿文體的翻譯,因為非英語專業學生日後主要與非文學翻譯打交道。科技和商貿文體主要承載的是資訊功能,其語言要求準確、平實、流暢、邏輯性強,相比較文學翻譯,其技巧和方法較容易掌握。
翻譯練習的佈置和管理也是翻譯教學中容易被忽視的問題。目前大學英語教學中涉及翻譯方面的,主要是指導學生做漢譯英練習。通常做法是:先佈置翻譯練習,然後批改,再逐一挑出錯誤,歸納講解。這種針對普遍性的典型錯誤一一評析的教法費時費力,收效甚微。更是有違素質教育的宗旨,不能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精神和能力,反而助長了其依賴情緒。我們應該強調“針對學生個體自身特點”的現代教育觀念,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研究,改進翻譯教學方法。可以嘗試同學間小組討論修改,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己發現並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教學效果。
4.增強文化背景知識教學
語言是不能脫離文化的語際交流,實際上也是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為了使原文和譯文達到最大限度的等值,在翻譯過程中必須要作適當的處理,這是翻譯的一項重要原則。要掌握這一原則,就必須瞭解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識及其文化差異。美國著名翻譯家奈達說過,“要掌握兩種語言,必須掌握兩種文化”。因此,介紹與英、漢兩種語言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是大學英語教學中必不可少的。
在大學英語教學的現階段,由於課時有限,不可能進行大量的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的教學,但可以通過其他途徑進行。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多組織學生看電影或錄影,以及舉辦主題講座等,開設跟文化有關的選修課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三、結語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目的是為了完善大學生的英語知識體系,培養大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而翻譯能力正是大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我們應加強對翻譯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和翻譯從業者的能水平大大提高,以適應21世紀社會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盧思源,吳啟金.展望21世紀的翻譯教學與研究[J].上海科技翻譯,1999,(4).
[2]張玲.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存在問題調查報告[J].上海科技翻譯,2000,(3):48.
[3]朱伊革.翻譯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媒介作用[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4,(1).
[4]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編寫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高等學校本科用(修訂本)[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5]秦晶晶,張錫九.200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英譯漢部分評估和答卷分析[J].上海科技翻譯,2002,(4).
[6]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編寫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論文摘 要: 本文在分析大學英語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對如何改進非英語專業學生翻譯能力教學提出基本對策,包括對現行教學大綱作必要修訂、對教學內容和方法進一步革新及加強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等。
大學英語教學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英語課程是大學生的必修基礎課程之一,其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以滿足國家社會和個人對英語的實際需要。近年來,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廣泛,各行業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對於既有專業知識,又有一定翻譯能力的人材的培養愈發迫切。[1]時代要求非英語專業學生在畢業之後除了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之外,還應能從事本專業的一般翻譯工作。因此,具備一定的翻譯能力對於大學生日後走向工作崗位是大有裨益的。
大學英語是一門基礎課程,大多數高校都開設有精讀、泛讀和視聽說課程。然而,在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教學的實施過程中,由於教學指導思想上的不夠重視,翻譯教學分量很輕,所佔的比例微乎其微,一直屬於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導致翻譯教學效果不佳。在1996年的四級考試中首次出現英譯漢題型之後,直到2003年的13次考試中,翻譯題只出現2次,對英語教學的指導作用可想而知。2004年的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改革試行方案[2]將翻譯列入考試專案,由改革前的英譯漢變成漢譯英,並在試卷的綜合測試部分與篇章問答中輪流出現,分值佔卷面總分的5%。這使得非英語專業的學生產生了對“譯”的要求,“譯”終於有了一席之地,但也只是微乎其微的分值[3]。教學雙方都把翻譯看作是無足輕重的事情,學生的翻譯能力普遍低下。
翻譯作為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最薄弱環節。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一是大多數學校在教學指導思想上不夠重視。一直把閱讀當作是最重要的基本功,要求各級部門把它作為最重要教學環節。其次是聽、說。“譯”幾乎處於被忽視的地位。甚至有學生還誤以為有了字典這一工具,生詞的難題就可解決,翻譯也就不成問題了。另一方面是大學英語教材本身的問題。目前國內使用的幾套大學英語教材均沒有系統全面介紹翻譯方法和翻譯技巧的獨立單元,最多是圍繞課文開展的一些零星翻譯練習。這些翻譯習題更像是機械地模仿造句,其目的是考查學生能否熟練運用課文中的句型和詞彙。從嚴格意義上說,這樣的練習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翻譯。可見,無論教學大綱還是教材安排,都沒有重視翻譯在教學中的作用。
二、加強大學英語教學中翻譯能力培養的建議
1.修訂現行教學大綱
大學英語教學應該旨在對學生聽、說、讀、寫、譯綜合能力的培養。上世紀80年代反覆修訂且沿襲多年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從未提到過對“譯”的能力培養。1999年教學大綱再次修訂,對翻譯提出的具體要求是,藉助詞典與課文難度相當的文章譯成漢語,筆譯速度達到每小時300個單詞[6]。
由此看來,這一要求不但沒有使人對翻譯重視起來,反而誤導別人以為一旦有了字典,翻譯就不成問題了,從而更加忽略翻譯能力的培養。改革後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並沒有把翻譯作為一種常設題型固定下來,只是在綜合測試與篇章問答中輪流出現,所佔分值也很少,根本不足以引起廣大師生對翻譯教學的重視。
鑑於此,我認為,在以後的教學改革中,一定要提高翻譯的地位,要強調翻譯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在課程設定及選修課方面對其作出硬性規定,將翻譯課納入大學英語教學中,在教學大綱中也要規定對大學生翻譯能力的具體要求,同時在考試中加大翻譯題的比重。總而言之,要從源頭上重視對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
2.改革教學內容及課程設定
目前翻譯教學缺乏包括翻譯史、翻譯理論、翻譯例項、翻譯評論和翻譯練習在內的好教材。我初步調查了大部分高校選用的十幾種非英語專業教材,除極個別教材外,絕大多數課本中依然強調傳統觀念上最為重視的聽、說、讀、寫,翻譯練習少之甚少,幾乎沒有任何跟翻譯技巧與翻譯理論有關的文字。這種現象應當儘快終止。應該在現行的教材內容基礎上加大翻譯練習的比重,不只是保留原來的漢譯英句子,還應當加上英漢互譯的段落練習,並督促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現在的普遍情況是,大學英語教學內容多課時少。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就是改革課程設定,增加英語翻譯選修課。與英語專業翻譯課程相比,其作為公共選修課的特點顯著:一是教學物件為非英語專業但對該學科有一定興趣的學生,有較好的英語基礎及漢語修養,教師只需講解翻譯理論及技巧,稍作點撥,定會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教學目的是作為優化英語教育的一部分,是為推行素質教育而開設的翻譯教學,或著說是為了培養“業餘翻譯”。此教學可以大大減少學生翻譯實踐的盲目性,使其儘快入門,掌握翻譯技能。
3.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
關於“翻譯教學是否需要理論”這一論題,大多數學者已經得到肯定的認識。但大非英語專業多數學生對深奧的翻譯理論望而生畏,因此,翻譯理論的選擇必須緊密切合翻譯實踐,理論指導必須具有可操作性。首先要讓學生了解翻譯的實質、標準和基本要求,其次是講授各種諸如增譯法、減譯法等翻譯技巧及單句和段落的不同翻譯方法。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語法翻譯法最受學生歡迎。此方法的運用可以調動學生頭腦中固有的漢語知識結構和圖式,使他們潛意識裡進行英漢兩種語言的比較和分析,找到共同點,從而加深對英語的理解和記憶。
在翻譯理論教學上,應以“漢學為主,西學為輔”的原則。在課堂上要多介紹國內外翻譯學名家的理論及成果,翻譯理論必須根植於民族文化的土壤中,脫離特定的民族語音文化的翻譯理論體系是不存在的。在翻譯技能的講授中,可以直接進行段落和語篇翻譯,通過段落翻譯培養學生的語篇意識,因為實際翻譯材料都是以篇章形式出現的。教學內容應該偏重非文學翻譯,可採用科技與商貿文體的翻譯,因為非英語專業學生日後主要與非文學翻譯打交道。科技和商貿文體主要承載的是資訊功能,其語言要求準確、平實、流暢、邏輯性強,相比較文學翻譯,其技巧和方法較容易掌握。
翻譯練習的佈置和管理也是翻譯教學中容易被忽視的問題。目前大學英語教學中涉及翻譯方面的,主要是指導學生做漢譯英練習。通常做法是:先佈置翻譯練習,然後批改,再逐一挑出錯誤,歸納講解。這種針對普遍性的典型錯誤一一評析的教法費時費力,收效甚微。更是有違素質教育的宗旨,不能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精神和能力,反而助長了其依賴情緒。我們應該強調“針對學生個體自身特點”的現代教育觀念,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研究,改進翻譯教學方法。可以嘗試同學間小組討論修改,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己發現並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教學效果。
4.增強文化背景知識教學
語言是不能脫離文化的語際交流,實際上也是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為了使原文和譯文達到最大限度的等值,在翻譯過程中必須要作適當的處理,這是翻譯的一項重要原則。要掌握這一原則,就必須瞭解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識及其文化差異。美國著名翻譯家奈達說過,“要掌握兩種語言,必須掌握兩種文化”。因此,介紹與英、漢兩種語言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是大學英語教學中必不可少的。
在大學英語教學的現階段,由於課時有限,不可能進行大量的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的教學,但可以通過其他途徑進行。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多組織學生看電影或錄影,以及舉辦主題講座等,開設跟文化有關的選修課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三、結語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目的是為了完善大學生的英語知識體系,培養大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而翻譯能力正是大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我們應加強對翻譯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和翻譯從業者的能水平大大提高,以適應21世紀社會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盧思源,吳啟金.展望21世紀的翻譯教學與研究[J].上海科技翻譯,1999,(4).
[2]張玲.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存在問題調查報告[J].上海科技翻譯,2000,(3):48.
[3]朱伊革.翻譯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媒介作用[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4,(1).
[4]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編寫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高等學校本科用(修訂本)[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5]秦晶晶,張錫九.200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英譯漢部分評估和答卷分析[J].上海科技翻譯,2002,(4).
[6]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編寫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最近訪問
- 試論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翻譯能力培養
- 情侶秀恩愛的個性簽名溫馨浪漫
- 黑玫瑰的花語
- 大學教師年度個人工作總結範文
- 小學養成教育工作計劃範文
- 深圳市社保辦理流程
- 渡漢江古詩原文及翻譯賞析
- 冀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期末複習資料
- 小學語文四年級期末試題及答案
- 學生期末考試複習方法
- 魯迅的經典語錄有哪些
- 膝上型電腦記憶體高執行卡的解決方法
- 關於時間的經典名人名言
- 昨晚夢見買紅薯是什麼預兆
- 為什麼喜歡天秤座男生
- 幽默的英語小故事大全
- 湯食譜的製作祕訣及方法有哪些
- 彈鋼琴時踏板怎麼去彈
- 安全月國旗下講話稿3篇
- 韓國泡菜好吃的做法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