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學生學習方法介紹
初一的同學們還在適應中學校園生活的階段,想要儘快跟上教學進度,同學們應該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同學們不妨參考一下。
初一學生學習方法
1.不妨給自己定一些時間限制。
連續長時間的學習很容易使自己產生厭煩情緒,這時可以把功課分成若干個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時間,例如一小時內完成這份練習,八點以前做完那份測試等等,這樣不僅有助於提高效率,還不會產生疲勞感。如果可能的話,逐步縮短所用的時間,不久你就會發現,以前一小時都完不成的作業,現在四十分鐘就完成了。
2.不要在學習的同時幹其他事或想其他事。
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誰都明白,可還是有許多同學在邊學習邊聽音樂。或許你會說聽音樂是放鬆神經的好辦法,那麼你儘可以專心的學習一小時後全身放鬆地聽一刻鐘音樂,這樣比帶著耳機做功課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整個晚上都複習同一門功課。
我以前也曾經常用一個晚上來看數學或物理,實踐證明,這樣做非但容易疲勞,而且效果也很差。後來我在每晚安排複習兩三門功課,情況要好多了。 除了十分重要的內容以外,課堂上不必記很詳細的筆記。如果課堂上忙於記筆記,聽課的效率一定不高,況且你也不能保證課後一定會去看筆記。課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應當是把老師的講課消化吸收,適當做一些簡要的筆記即可。
初一學生要掌握的三個學習方法
站在系統的高度把握知識
很多同學在學習中習慣於跟著老師一節一節的走,一章一章的學,不太對意章節與學科整體系統之間的關係,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隨著時間推移,所學知識不斷增加,就會感到內容繁雜、頭緒不清,記憶負擔加重。事實上,任何一門學科都有自身的知識結構系統,學習一門學科前首先應瞭解這一系統,從整體上把握知識,學習每一部分內容都要弄清其在整體系統中的位置,這樣做往往使所學知識更容易把握。
追根溯源,尋求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絡
學習最忌死記硬背,特別是理科學習,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論學習什麼內容,都要問為什麼,這樣學到的知識似有源上水,有木之本。即使你所提的問題超出了中學知識範圍,甚至老師也回答不出來,但這並不要緊,要緊的是對什麼事都要有求知慾,好奇心,這往往是培養我們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更重要的是養成這種思考習慣,有利於思維品質的訓練。
發散思維,養成聯想的思維習慣
在學習中我們應經常注意新舊知識之間、學科之間、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等方面的聯絡,不要孤立的對待知識,養成多角度地去思考問題的習慣,有意識地去訓練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及獨創性,長期下去,必然會促進智力素質的發展。知識的學習主要通過思維活動來實現的,學習的核心就是思維的核心,知識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過知識的學習提高智力素質,智力素質提高了,知識的學習會變得容易。所以上面講的學習的三個學習習慣實質上是三種思維習慣。學習的重點就是學會如何思考。
初一學生要養成的學習習慣
第一要刻苦
要捨得花時間。每天保證一定的學習時間,養成習慣。誰也不是天才,不可能不學就會。我們這些參加數學競賽的同學,做過的習題不計其數。簡單地講,要取得好 成績,數理化是做題做出來的,英語是背單詞背課文背出來的,語文是多讀多寫出來的。時間是“抓”出來的,每天一個小時,可以幹很多事。20分鐘可以背30 個英語單詞,20分鐘可以讀1~2篇好的散文,我給大家算個數字:每天背10個單詞,加上覆習不超過10分鐘,三年下來就是一萬多,考託福都有富裕。有些 事情你覺得難,其實很簡單,只要你堅持做,積累起來,效果絕對超過你的想像。
第二講究方法
要少走或者不走彎路。你再用力,花的時間再多,如果方法不對,盡走彎路,效果也不好,還會影響信心,打擊自己的積極性。怎麼才能不走彎路呢?首先起點要 對,養成一件事從開始就把它做正確的習慣,不要稀裡糊塗,不假思索地就開始,等發現錯了再改,肯定浪費時間。其次標準要高,養成一下子把事情做到位的習 慣。比如學數學,學了概念和公式不一定會做題,會做題了未必能講明白,如果你按照能參加數學競賽或者能講明白的標準去學數學,那麼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是沒 有問題的。而且,我的體會是,用高標準學習和用低標準學習所用的時間是差不多的,可結果卻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