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人際交往不良案例分析

  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希望引起家長的注意。幫助好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

  

  一小學生人際交往不良案例

  三年級學生小明,平時傲氣十足,對同學不屑一顧,總是認為自己比別人聰明一些,與同學在一起,常常趾高氣揚,喜歡指手劃腳。如果同學不接受他的意見,他就大發脾氣,甚至罵人,弄得同學們對他敬而遠之,不想理他。這導致某某在班級裡很孤立,沒有人願意和他交朋友。

  二人際交往不良的原因

  某某表現出來的是人際交往不適應,小學生出現這種交往不適應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1.自我中心的影響

  有的小學生自我中心比較嚴重,他們對外界、他人的認知多從自我的角度出發,在人際交往中受到這種自我中心的影響,認為其他人都應該圍繞自己轉,因此導致交往不良。就**而言,他對自我評價過高,認為自己高人一等,看不起同學,認為別人都要聽他的,影響了他與同學的正常交往。

  2.不良的情緒和自控力的影響

  不良情緒也容易引起人際交往障礙。有些小學生情緒體驗強烈而迅速,容易發脾氣、衝動;同時,他們的自控能力比較差,頭腦還不夠冷靜,在人際交往中,不能客觀地分析問題,不能主動地調整認識上的偏差,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容易與他人產生人際交往衝突,周圍的同學不能接受他們,出現人際交往障礙。如上例中,**平時趾高氣揚,動不動就發脾氣,罵人,因此同學無法接受他。

  3.交往技能的缺乏

  對於小學生而言,剛剛由以遊戲活動為主轉為以學習活動為主,由與父母交往為主,轉為與同學、 同伴的交往為主。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由於沒有對他們進行必要的交往技能指導,他們不懂得在新的交往群體中如何正確地認識自己,悅納他人,因而在與同學的人際交往中出現衝突,影響交往的效能。

  小學生人際交往不良的教育指導措施

  對於小學生人際交往適應問題,教師應予以重視,並給予具體的指導,主要指導措施包括以下幾條。

  1.改變自我中心的交往觀念

  改變小學生自我中心的、片面的人際交往觀念,使他們對人際關係有一種積極、全面、正確的認知,這是改善和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首先,老師和家長在實施教育時,要讓小學生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其次,在人際交往中運用轉換角色的方法,站在別人的立場思考問題,能體會別人的感受;再次,學會欣賞別人,取長補短。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交往衝突的例子,引導小學生轉換角色,體會對方的感受,冷靜地進行自我批評等,使他們不僅僅把人際交往看成是自己單方面的作用,而是同學和夥伴之間的雙向互動。

  2.正確調控情緒,避免人際衝突

  積極健康的情緒能促進小學生更好的人際交往。對於小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的不良情緒,教師應不失時機地引導他們按照當時的情境,對自己的情緒加以調控。即通過讓他們進行自我反省、自我評估來認識交往中不良情緒反應的不良後果,避免在人際交往中與同學產生衝突。同時,指導他們在遇到人際衝突情境時,如何運用剋制、忍讓、注意力遷移等方法進行自我調節,緩解自我情緒,避免不良情緒對人際交往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