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教養是理性

  “教養”,中國古時《三字經》就提到了,指的是人從小就應該習得的一種規矩,真正的教養是理想要如何去理解呢?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些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的意義

  一個朋友說:若理性不存在,則教養無意義。

  他在朋友圈發了這話後,我馬上點了贊。並回復他:英雄所見略同。

  是的,安·蘭德也是這樣認為的:人的最高教養便是理性。

  在闡述自己的道德觀念時,蘭德說:

  美德只能建立在個體理性的基礎上,它的基礎,不應該是任何宗教、情感、社會、國家、階級以及任何形式的集體。

  她承認經由內心省察、理性分析後的教養,而非被意識形態、社會倫理、集體意識所裹挾的道德。

  因為,後一種教養,是被動的,應激的,碎片的,由外而內的。

  故而常常出現虛偽,心口不一,自相矛盾之現象。

  前一種教養,才是真實的,篤定的,系統的,由內而外的。

  故而言行合一,誠實,自在,慈悲,令自己與他人,都心生歡喜。

  重要性

  真正的教養,就是對家人和弱者和善。

  這話也是政治正確的廢話。

  因為,這也會淪為一種教條。

  所有從集體、從社會、從他人角度出發的“要”、“應該”、“必須”,都是一種外來的控制。

  不由分說的控制,必會導致憤怒。

  而在教養主義橫行的當下,憤怒無從出口,則會導致虛偽——嘴上學佛,心中養魔——成為我們最常見的悖論與荒誕。

  所以你會看到一個人,在朋友圈極盡友善,但披上馬甲,就會去網路上攻擊他人;

  你會看到一個職員,剛剛和同事領導禮貌地分手,馬上就對車上的愛人大發雷霆;

  你會看到《熔爐》裡的校長,道貌岸然,滿口仁義道德,但是,他們對聾啞兒童,做盡了喪盡天良之事。

  即便不攻擊他者,缺乏理性認知的教養,還會以教養之名,行愚蠢之實——

  比如,在公園裡放生眼鏡蛇,

  在農村放生一萬隻老鼠,

  逼迫有錢人為災民捐款,

  支援劫富濟貧,

  給病人喂服民間偏方,

  勸被家暴的女人“好歹夫妻一場,看在孩子的份上……”

  勸單身女青年“你父母生你養你不容易,不要那麼挑了,差不多就行了,你要盡孝心……”

  還有,對惡行沉默,對醜惡不言,對不公不反抗,對謬誤不澄清,因為“我的教養不允許我充滿戾氣,捲入紛爭”。

  以上行為,皆是“善良的好人”所幹的蠢事。

  農夫與蛇,早已以寓言告訴我們,當善良>心智,當教養>理性,當道德>是非,惡就會慢慢甦醒,誘惑著,試探著,張開它毒森森的牙。

  如何做一個理性的人

  一、能夠按自然規律辦事。

  二、尊守社會規則。

  三、尊重他人情感。

  四、能夠客觀地面對現實生活,當然就是理性的人了。

  如果:

  只顧自己一時的感情衝動去辦事,容易違背自然規律,結果事情就會辦砸。

  不遵守社會規則,就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不尊重他人,就會受到道德譴責和良心的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