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龍課堂反思

  《中國龍》本課是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激勵學生創造、表現的良好契機。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龍是我們非常喜愛的一種形象,但它複雜的外形特徵讓小學三年級的孩子用繪畫形式表現有一定難度的。本課應定位在讓孩子們在輕鬆、愉悅的課堂氛圍中認識和感知龍的形象,瞭解龍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從關於龍的起源故事,到有與龍相關的一些表現方式,逐步提高孩子們對龍的感性認識。並採用問答的方式來增強一定的理性認識,感知龍的一些形態,儘量保持孩子們的興奮點,維持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後動手錶現出自己對龍的綜合感知。使學生逐步感受到龍的文化和龍對於我們整個中華民族所具有的深遠意義,並使孩子們的對祖國更加的熱愛。

  龍是中國民俗傳統的吉祥動物,賦予神氣的力量,學生們都十分感興趣。在教學中,利用龍的特別形象教會學生用誇張的手法表現龍的形象,如:“頭大、爪大、尾大、鱗片”花紋眾多等。在製作中,利用不同的廢舊材料和彩紙,採取剪、貼等方式做一隻有趣的小紙龍。學生在活動中充分發揮了合作探究的能力,為創新教育和實踐教育拓展了空間。

  篇2

  三年級學生相對來說活潑好動,但動手能力則比較弱,課前我將他們之前美術課上製作的紙工蛇分給他們,並佈置他們思考討論把它變成龍的做法,既節省課堂操作的時間,同時也讓他們提前進入本課時的學習內容,提高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自己課前的範作進行展示及現場演示,給學生更直觀的認識和感受,將複雜的任務進行拆解,把蛇化龍的製作要點簡化為“加”、“減”、“換”三字訣,減少學生對操作任務的畏懼感。但由於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不強,在給定的15分鐘時間裡完成的內容相對較少,導致展示評價時底氣不足,看來在今後的教學中對於手工製作方面還需要有意識地增加鍛鍊的機會。

  通過本次研討課,我感受頗深。例如,課前的預想還應更寬泛些,給學生的範例參考應更多樣性些,應更不吝於對學生的語言鼓勵,板書的設計應更用心些,與教學要點緊扣。一次研討收益良多!

  篇3

  通過上《中國龍》後,我的感慨萬千,有驚喜,也有不足。

  第一:讓不同繪畫程度的同學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鍛鍊。

  為了讓所有的同學都得到鍛鍊,我把作業分成了四組,改變以前以個體為單位,相互不交流、不研究、各自為政的完成作業的方式。這樣設計,讓所有不同程度的同學都得到了鍛鍊,讓每一個同學都得到了發揮。

  第二:課堂氛圍很好

  本課不僅要達“到能抓住龍的特點,畫一條栩栩如生的龍”的目標,還要讓學生體會龍的精神,為我們中華兒女是龍的傳人而自豪。所以,在最後一個環節,我安排了欣賞歌曲《龍的傳人》,同學們聽到歌曲後很感動。在情感上達到了共鳴,達到了昇華。下課後,同學們遲遲不愛離去。這個環節比我預想的要好。

  我覺得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作業再多一些形式,比如再加一些手工製作的,利用一些廢舊物做一條龍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