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課堂反思

  初中美術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其綜合素養髮揮著重要作用,初中美術教育也因此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參考。

  篇一

  擔任美術教學工作已經有幾年的時間了,經常有不同學科的教師羨慕地跟我說:“你們的美術課最好上啦,學生上課積極性很高,上課輕鬆,課堂活躍,想怎麼上就怎麼上”。“哎!”我想想,如果真如他們所說的那樣就好了。

  上好美術課,是每個美術教師的追求,也是每個學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課堂既活潑又生動呢?在思考的同時,我在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一節課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學生興趣能提高,就須讓精彩紛呈的藝術有機的與課堂教學互相利用,使各類藝術互相滲化,保持課堂內容的新鮮感例。如在上第六課《和平鴿》一課的時候,我讓學生找跟和平、和平鴿相關的資料,收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招貼畫如:《和平之人》、

  《不這是勝利》等,並結合2008年世界各國運動員參加中國奧運會,讓他們做課堂的主人,展開教學。這樣一來大大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的興趣。

  初中美術課重視的是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造好的學習環境,增加文化內涵,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脫離學生日常生活,這種學習觀念不僅很難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探究性的學習,對多年的美術教學進行反思,我發現自己有以下優缺點。

  1、美術學習要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美術教學要創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在上第四課《梅竹精神》一課時候我沒有單單教他們國畫的畫法,而是講有關國畫的基礎知識、名家名作以及他們的歷史背景。學生像聽故事一樣,慢慢吸收我說講的故事。讓他們瞭解文化,瞭解國粹是我這一課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課堂環境還不夠,美術作品,藝術家和學生間存在距離教師要在學生和藝術作品之間架起橋樑

  2、做為教師的我,沒能很好地將美術與其他學科聯絡起來,培養他們的綜合思維能力,知識延展的還不夠,只是在自己的美術領域裡傳輸知識,所以以後我要增加自己的各方面知識的學習,讓美術課成為他們學習知識的又一陣地。

  3 、我在上課的時候,比較重視教學手段,如電影、錄影、範畫、故事,遊戲和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他們對形象的感受,對美術的濃厚興趣。

  4、在課堂上我注重角色互換,拉近師生距離,不要讓學生產生上美術課是一種負擔,欣賞理解作品是一項任務,這樣的錯覺。讓他們感受到,上美術是一種享受,自己才是這節課的主角,讓他們在這裡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並讓他們把所學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絡起來,使他們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受到美的薰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長。

  5、做合理的評價,獲得學生的信賴。學生總是希望得到肯定,作為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積極參與的態度表示讚賞,並對每位學生做出合理的評價,讓他們感受到在美術課上的平等和每個人的價值。

  最後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我要更努力的做好以上幾點。為我成為一名出色的教師打好基礎!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即要重視對學生藝術的感受能力、表現力和創造力的培養。還要注重更多地與基他學科相聯絡,創造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和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和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

  篇二

  中學課業重,課餘時間有限,所以我儘量讓美術課內容當場完成。一節課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學生興趣能提高,要從課堂美術教學中提高學生對美術各方面的興趣就須讓精彩紛呈的藝術有機的與課堂教學互相利用,使各類藝術互相滲化,保持課堂內容的新鮮感,如;一年級的《徒手畫校園》的素描,連續著上該課,會使學生厭煩情緒增加,二年級的《美麗的西湖》的水彩畫教學也同樣如此,中學生對美術還處在簡單的認知性審美上。美術與別的學科也有差異系統的技巧學習是必要的,但要在審美與興趣上提高還需有一些方式方法,對此我曾作過以下嘗試:

  一、美術的相關課外知識的運用,使學生豐富知識的同時提高興趣。

  如在上初二《西湖的美景》一課,這課的重點是教水彩畫。為了使學生在學之前能對該課產生興趣,第一節課我用多媒體展示並介紹了“西湖舊十景”和“西湖新十景”在同學們陶醉與西湖美景的同時介紹水彩畫就特別適合表現西湖這種淡雅、雨霧朦朧的自然景象。接著提出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大家知道西湖的由來嗎?”帶著西湖神話傳說的由來,引出有關西湖的詩詞,特別介紹了蘇東坡的《飲湖上初晴後雨之一》。然後藉著蘇東坡談及一些課外知識“西湖特色菜——東坡肉和西湖醋魚的由來”讓學生在進入水彩畫的學習前,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習的興趣。

  二、實物寫生將提高學生興趣。

  例如一年級《徒手畫校園》一課,抓住寫生一詞給學生講解,寫生是這節課美術學習的關鍵,讓學生想知道寫生是怎麼回事,從而引以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自己的文具,徒手畫自己的文具。讓學生去校園寫生觀察花草植物,通過自己的觀察瞭解植物的結構,和寫生的取景構圖。最後從學生中找出幾位結構特徵較明顯的同學出來當模特,學生的興趣一下就提起來了,給模特擺好坐姿,坐好後,以真人為例講解繪畫要點,這時學生的興趣明顯上升,作業的質量也得到了保證。

  三、欣賞與技法相結合。

  初中美術教育以審美教育為主,是教育界早已肯定的教學方向。審美能力的提高僅僅*學生技巧的提高來實現是不可能的,只有將欣賞放在技能的前面,讓學生在美術教學的基礎上,拓展自己的思維,分辯美與醜。在自己作業時,儘量將畫面美化,如初一中國畫《鳥語花香》要掌握中國畫的特性畫出不錯的中國畫是很難完成的,所以課前我把這次中國畫的教學分成幾塊:一、荷花。二、梅花。三、竹子。四、鳥。按照順序每節課在黑板上展示範畫,並在教師的引導下了解其技法的運用。學生通過循序漸進的臨摹學習來學習中國畫的技法。通過以上的學習最後讓學生通過所學的知識完成一張創作畫,學以致用。

  四、教師給學生的課堂作業給予鼓勵和肯定。

  篇三

  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把學習僅僅侷限在書本上,脫離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在這種學習觀念下,不僅很難培養出學生的創造精神,而且會泯滅學生學習的興趣,最終影響學生的發展。

  課改後初中美術課更重視的是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設好的學習環境,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引導學生在美術創作活動中,創造性地運用美術語言;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探究性的學習,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

  1.美術學習要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美術教學要創設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內涵, 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加深對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涵養人文精神。

  列寧說:“缺乏情感的認識便失去了認識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濃厚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積極的注意、記憶和思維。”

  所以光有一個好的課堂環境還不夠。美術作品、藝術家和學生之間存在距離,教師要在學生和藝術作品之間架起橋樑——即心靈的溝通。

  2.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係,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學生的學。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平等關係。

  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即相互之間交流、溝通及共同發展。

  通常在上課結束時,我會抽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來談自己在這堂課上的收穫;提出自己不滿意的地方;也可以討論下一堂課怎麼上;自己做哪些準備工作。給學生介入教學設計的機會。師生間交流對教學的想法,學生會覺得老師的備課中有自己的思路,帶著“這是我的課”的想法,更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還因為得到教師的尊重而增強自信心和對教師的親近感。作為教師則從中得到了課堂的反饋資訊,得以改進自己的教學。

  3.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與探究性學習,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絡, 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絡, 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的能力。

  4.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

  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既要重視學生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造力的培養,還要注重美術更多地與文化、歷史、生活相聯絡,建立多維互動的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學,讓學生圍繞目標自主選擇內容、材料和方法,讓學生在知識探索的過程中發現規律。我在教學中,努力用新的理念來組織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不要讓我們所謂權威的說教代替了學生的直觀體驗,扼殺了學生探索的自由,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在教學中我們還要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關注學生的情感,改進教學和組織形式,才能實現教學目標,創設教學的新境界。

  5.教師應以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如電影、電視、錄影、範畫、參觀、訪問、旅遊,甚至故事、遊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像能力, 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電影錄影對學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對於初中生來說,他們能夠理解電影中所要表達的深層次含義。通過電影他們能夠更快的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歷程,從而加深對其作品的理解,激起他們的情感共鳴。

  比如:學習卡通的設計,我使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卡通片《蠟筆小新》《灌籃高手》的片斷,讓大家瞭解兩位畫家的畫風的不同,用筆的不同,內容針對的讀者的不同。這比光說要有效果的多。

  6. 教師應儘可能嘗試計算機和網路美術教學, 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設計、製作出生動的美術作品;鼓勵學生利用國際網際網路資源,檢索豐富的美術資訊,開闊視野, 展示他們的美術作品,進行交流。

  7.角色互換,拉近師生距離。努力改變“傳道、授業”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讓給學生。不要讓學生產生“上美術課是一種負擔,欣賞理解作品是一項任務”這樣的錯覺。教師可以把課堂自己坐到學生中間去,作為其中的一份子參與討論。從形式上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營造一個愉快教學的氣氛,讓學生放鬆心情,帶著輕鬆愉快的情緒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體驗。當然這需要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提前預習。

  8、合理評價,獲得學生信賴。學生不管是完成作品還是回答問題,總是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作為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積極參與的態度表示讚賞,然後對具體的作品要做具體的分析,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幫助他們提高分析與鑑賞的能力。合理的評價可以建立起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感,同時也傳遞給學生一種資訊——公正、公平的評價方法。

  評價的方式可以是多種的,可以採用學生自評或互評,再結合教師的點評,最後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確立正確的審美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