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武術對幼兒品德的培養

  武術是我國四大國粹之一,它具有我國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深受國民的喜愛。學習武術能促進幼兒的體、智、德、美的發展,提高孩子的智力發育、身體素質、精神面貌等。開展武術教學不僅僅是提高身體動作發展,也要在精神上、思想上、品德上健康發展。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在武術教學中,主張“習武先習德”,“以武技之能,行道德之舉”,是習武的目的和根本,實際上學武練武與培養人的品行、道德有著很大的關係。如何讓幼兒在學習武術同時促進幼兒“武德”的發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一、創設武術特色教學環境,感受武術教學的氣氛

  《規程》中指出: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促進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的發展。環境是幼兒的隱形老師,有著潛移默化、不可忽視的作用。創設相應的武術環境:有簡單的武術動作展示,也有武術淵源歷史的來源,也有練習武術對的意義,武術對我們的幫助等等。環境的創設直接影響著幼兒,幼兒通過最直接的方式感受到武術的濃烈氣氛,激發起幼兒學習武術的熱情,感受到武術教學的氛圍。

  二、把武術融入日常教學中,促進幼兒武德的教育

  1.良好的品德教育必須從幼兒的文明禮儀開始。抱拳禮亦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禮儀,也是武術教學中的禮德教育。首先在禮儀方面,指導、鼓勵幼兒運用武術特有的抱拳禮的傳統禮儀,見到老師能行以抱拳禮並問聲好,老師也需要以同樣的方法回禮。這樣讓孩子從中感受武術教育的禮德之美,懂得師生互敬。

  2.在武術教學中培養幼兒不怕艱苦、堅持不懈的精神。在每週的武術教學活動時,在幼兒接受學習武術知識和動作時,必須要具備一定的耐性和不怕苦的精神,幼兒在剛開始武術活動中往往無法馬上掌握動作要領或定點動作的定性,就會出現無法堅持的情況,這時候應鼓勵幼兒不怕苦要有耐性,堅持練習完成這個動作,並掌握動作要領。我們在武術活動中應鼓勵、激發幼兒堅持學習、不斷練習,培養幼兒堅強的意志。

  3.通過傾聽武術故事,或觀看武術的碟片,滲透幼兒的品德教育。經常組織幼兒傾聽關於武術方面的小故事,如岳飛的“精忠報國”、霍元甲的“痛擊洋人”,使幼兒瞭解故事中的人學習武術對自己或對社會的作用,受到故事中人物的啟發,學習武術不僅是鍛鍊自己的身體保護自己,在必要時也要見義勇為,保護別人,保護國家。做自己能做的事情,為社會做出一定的貢獻。他們也會被故事人物那種勇敢的精神所感動。
 

  4.瞭解練習武術的意義,知道如何展示自己的才能。一開始學習武術,不少幼兒不知道在怎樣的情況下展示自己,經常會出現在班上將剛學到的武術和同伴進行“比劃”、出現打架的情況,而且在做動作時會不小心碰到桌子和櫃子,容易出現磕碰現象。看到這種情況應集中幼兒請大家討論:學習武術的用處是什麼?什麼時候、什麼地點可以展示武術動作?怎樣正確和同伴交流自己學過的武術動作?通過大家的討論及最後的決定,孩子們知道要用正確的方式和同伴交流自己學過的武術動作,在上武術課的地方或比較安全的地方可以做武術動作。從中也讓孩子掌握和同伴正確的交往技能,學習武術不能打架,是要鍛鍊身體保護自己。

  三、家園配合,共同促進幼兒品德的發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的配合更是必不可少的。在武術教學中對幼兒實施武德教育,不僅需要幼兒園的努力,也需要家長同步共進,才能取得實質性的效果。如:有的幼兒一開始看到別人練習武術或進行武術表演時非常新奇,感興趣,就會吵著父母也要參加武術表演,可是一個階段後就會發現個別孩子因為怕吃苦就失去了當初的熱情,甚至出現不參加的情況。這時候就需要家長的支援,要鼓勵孩子不怕吃苦,做事情要至始至終,不能半途而廢,而且要學會吃苦,既然你選擇了就要勇敢堅持下去,相信你能做得更好,應在精神上不斷鼓勵支援孩子完成。家長應瞭解到練習武術對孩子成長的幫助和意義,不僅僅是讓孩子們學到武術知識、鍛鍊身體,也對他們的品德發展、人格健全有著重要的意義。

  “未曾學藝先學禮,未曾習武先明德”,武德是武術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崇尚武德對幼兒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教育,在孩子練習武術時不僅要注重孩子武術知識的掌握更要關注武德的培養,為他們以後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