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清源山遊玩攻略

  清源山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也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由清源山、九日山、靈山聖墓三大片區組成,總面積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區方圓有四十華里,主峰海拔498米,與泉州市山城相依,相互輝映,猶如名城泉州的一顆璀璨明珠,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吸引了眾多的海外遊客。清源山歷史上因泉眼諸多亦名“泉山”,城因山得名“泉州”;山高入雲又名“齊雲山”;位於市區北郊又稱“北山”;因山峰鼎峙,故又稱“三臺山”。

  據泉州府志記載,清源山最早開發於秦代,唐代“儒、道、釋”三家競相佔地經營,兼有伊斯蘭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動蹤跡,逐步發展為多種宗教相容幷蓄的文化名山。景區內流泉飛瀑、奇巖異洞、峰巒疊翠、萬木競秀,以宗教寺廟宮觀、文人書院石寶以及石雕石構石刻等文物為主的人文景觀幾乎遍佈清源山的每個角落,現存完好的宋、元時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共7處9尊,歷代摩崖石刻近500方,元、明、清三代花崗岩仿木結構佛像石室3處,以及近代高憎弘一法師李叔同舍利塔和廣欽法師塔院。自古以來,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勝景聞名於世,其中尤以老君巖、千手巖、彌陀巖、碧霄巖、瑞象巖、虎乳泉、南臺巖、清源洞、賜恩巖等為勝。

  :

  清源山是泉州十八景之一,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為泉州市首個榮獲5A級風景區稱號,由清源山、九日山、靈山聖墓三大片區組成,總面積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區有四十平方華里,主峰海拔498米,與泉州市山城相依,相互輝映,猶如名城泉州的璀璨明珠,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清源山歷史上因山泉頗多,亦名“泉山”,山高入雲又名“齊雲山”;位於市區北郊,又稱“北山”;山峰鼎峙,也又稱“三臺山”;城因山得名“泉州”。

  最佳旅遊時間:清源山冬暖夏涼,氣候溫暖溼潤,一年四季均適宜觀光旅遊。年平均氣溫17——21.3度

  景區票價:55元

  開放時間:5:30至19:00夏季

  導遊服務時間:7:00至17:00

  交通:公交15路、30路、601路、k1路空調到【清源山風景區】站下車。28路【柳羊村】站下。

  泉州清源山主要景點:

  老君巖山門

  老君巖的山門,曲尺型的上下兩級平臺,是陰陽太極八卦的變型圖案,正前聳立的這方天然石頭上鐫刻著“青牛西去,紫氣東來”八個篆字,還有這幢以盤根錯節為窗飾掛落的石構山門,充滿了山野氣息,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盡致,令人有進入物外仙境的快意之感。沿著這條幽靜的林蔭石徑往前,植物界巨人——榕樹分立兩側。那一叢叢既密又長的樹根,有如老子的長髯,昭示出老子的思想“天長地久,無限生機”。

  老君造像

  老君造像被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是中國道教石刻中獨一無二的藝術瑰寶。據清代乾隆年間編纂的《泉州府志》記載:“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說明它是一塊形狀肖似老翁的天然巨巖,是巧奪天工的民間工匠略施技藝,把它雕刻成春秋時期著名哲學家、思想家、道教開山鼻祖老子的坐像。漢代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記述“老子姓李氏,名耳,字伯陽,諡日聃。”故籍為楚地苦縣歷鄉“曲仁里人”。老君造像原先有一座高大的道觀圍護,規模巨集偉的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築頗為壯觀,後來道觀被焚燬,老君巖便露天屹立,與大自然渾為一體,它的健在,足以證實譽稱“世界宗教博物館”的泉州古城,在宋代的道教文化是十分發達興盛的。

  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寬8.01米席地面積55平方米。由於它是中國現存最大,雕技最絕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因此文史界人士戲稱之為“老子天下第一”倒也名符其實。

  虎乳泉

  "虎乳泉"位於"清源天湖"上方的巖坡上。據《寰宇記》雲:"《漢書》朱買臣傳謂東越王所保之泉山是也",南宋初年閩人葉廷圭《海錄碎事》載:"泉山,泉州之主山也,山有孔泉故名"。清源山因名泉山,泉州就因泉山而得名。

  "虎乳泉"旁有"孔泉"石刻。泉眼上下皆石,上石如殼,下石如砥,中坼有孔竅,泉從隙縫裡流出,注入一方形石孔中。上有呂道人題刻"虎乳"和宋朱熹撰寫的"源頭活水"石刻。"虎乳泉"長年不涸,遊人耳貼岩石,可聞其巖下傳出"咕咚"的陣陣響聲。

  碧霄巖

  碧霄巖分為上、下碧霄。從處仰視,碧空如線,又稱“小有天”,洞旁的巖壁上刻有“透碧霄”三字。由洞口順梯而下,便進入下碧霄 。這裡有元代藏傳佛教“三世佛”石雕造像,南側有“廣欽老和尚塔院”,塔內安放著老和尚的舍利子。在塔院上方的摩崖上,雕刻有“廣欽老和尚坐禪伏虎”浮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