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上學期開學育兒知識

  小班孩子三歲了,背上小書包,他走入了幼兒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培養你的寶寶成長有所幫助。

  :孩子入園媽媽最不該做的事

  孩子三歲了,背上小書包,他走入了幼兒園。這個時候,媽媽有多麼不捨,寶寶也有多少不情願。可是,這是每個孩子的必經階段,我們不得不面對。很多媽媽在處理孩子入園問題時,總是不夠果斷,不夠堅決,所以造成孩子不能很快適應幼兒園生活。所以,媽媽們一定要避免以下事件的發生,因為,它們只會加劇孩子入園的焦慮,不利於孩子順利入園。

  一、家人送寶寶入園,偷偷走掉

  很多家長在起初送孩子入院時,特別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趁著孩子不注意就偷偷走掉。他們認為這樣做會減少孩子哭鬧的機會。豈不知,這樣會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更大的傷害。他們認為,爸爸媽媽和家人不要他了,他們會因此更加畏懼來幼兒園,更加依戀父母和家人,這樣造成孩子入園更加困難,無法更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正確做法:輕輕的拉著孩子的手,告訴他:“爸爸媽媽上班了,寶寶聽老師的話,跟小朋友們一起玩。睡個午覺後,媽媽就來接你了。媽媽保證,我們拉鉤吧。”孩子聽到了爸媽的承諾,他們會欣然接受,更為安心。因為他們知道父母和親人是會來的,不是不要他們了。他們會耐心的等待,這樣做比偷著走掉效果好很多。

  二、媽媽過於擔心和焦慮

  孩子是敏感的,是聰慧的。他們可以感受大人的情緒。你悲傷時,他們也悲傷,你焦慮時,他們也焦慮。所以,媽媽過於擔心孩子的吃飯,午睡,小孩子之間的爭吵,孩子是否受欺負等情況,會把這種不好的情緒傳染給你的孩子,讓他們也跟著焦慮和不安,從而讓他們不能在幼兒園安心生活,這樣會導致孩子適應較慢。

  正確做法:充滿信心,不要質疑。相信孩子的適應能力,相信孩子的處事能力,相信他們的自理能力。如果不是很放心,應該事先進行訓練,這樣做到胸有成竹,也不會造成內心的恐慌。

  三、事無鉅細,每天向教師詢問情況

  作為父母,諮詢孩子的情況是正常的。起初,每天打個電話向老師詢問孩子的情況是有必要的,可以幫助孩子調整心情更快適應幼兒園生活。然而,過猶不及。儘量不要過多的諮詢孩子的情況,每天一個電話,過於關注。如果有事情,老師和阿姨自然會給你電話的。沒有訊息就是好訊息。所以,儘量不要事無鉅細的每天打電話嘮叨,這樣會引起教師的反感。

  四、上幼兒園,三天打魚兩天晒網

  孩子一開始讀幼兒園一定會上火感冒,這是難免的 。如果生病了,在家休息幾天。如果好了,就儘快送孩子去幼兒園。更不要因為小孩子哭鬧而心軟,不送孩子去幼兒園。這樣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只會加長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的時間。

  綜上所述,想讓孩子更快適應幼兒園生活,還是要儘量避免以上的幾種做法的。只有媽媽放心,孩子才可以安心。家長和孩子一起努力,相信,寶寶很快就會適應幼兒園生活。

  :讓寶寶開心的入園

  孩子初入幼兒園感到恐懼很正常。是因為孩子一下子由家庭環境、熟悉的親人到陌生的幼兒園和不熟悉的老師,幼兒的心裡會沒有安全感往往通過哭鬧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抗議”。那麼,該如何能讓寶寶開開心心的入園呢?相信這是每一個家長都關心的問題,既然我們已經知道了孩子入園時哭鬧的原因,那我們就需要先為孩子建立起安全感開始。

  一、 建議父母在入園前,可以帶著孩子到所就讀的幼兒園附近散步活動,如果幼兒園允許,還可以到園中的活動場地進行玩耍,暗示孩子“這裡有許多好玩的”,“以後要做幼兒園的好寶寶”等,這樣孩子正式入園時,就會減少對新環境的陌生感和不適應感。

  二、對寶寶做一些積極的暗示,比如有的父母告訴孩子:“寶寶這幾天真乖,我們過兩天到幼兒園去”,或者告訴孩子“幼兒園裡也有許多跟你一樣乖的好寶寶,我們去找他們玩好不好啊?”之類的話。這樣的鼓勵對孩子有很積極的影響。家長可利用入園和離園時間,認識本班的一個或者幾個小朋友,互相介紹後,鼓勵孩子在一起,拉拉手,玩一玩。另外,老師也是孩子的新朋友。開學前幾天,家長可利用離園時間和老師交談,增強孩子上幼兒園的信心。

  三、引導寶寶與幼兒園裡老師跟小朋友交往互動。讓寶寶相信老師就像媽媽一樣可以保護自己,像爸爸一樣愛自己,當寶寶有了意識,有了熟悉的夥伴,寶寶的分離焦慮症就會消退,從而願意上幼兒園學習。需要知道的是,寶寶越早入園越好,剛入園的幼兒特別希望家長早點來接,體驗與家長團聚的欣慰,否則,孩子會產生孤獨、失落、甚至有被人遺忘的感覺,使孩子產生恐懼心理,更怕上幼兒園。

  四、要及時瞭解寶寶進入幼兒園之後的心理感受,幫助寶寶消除一些焦慮的情緒問題。孩子進園後,發現老師的焦點不像家人一樣在自己身上,失寵了,小心靈受打擊,有失落感。適應群體生活是一個過程,也是需要時間調節的。不少幼教專家都會表示,在孩童階段,安全感是最重要的,0-6歲階段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是最為核心的關鍵所在。這個安全感不僅讓孩子覺得他所生活的環境是安全,更重要的是與父母之間關係上的安全感。當孩子認識到這個與父母的安全感是長遠性的穩定的,入園分開只是暫時性的,孩子就不會哭了。

  總結:相信很多媽媽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孩子剛上育兒園的時候會哭會鬧,其實這是孩子突然間失去了安全造成的。所以,在送孩子進幼兒園的時候,可以先帶孩子去幼兒園參觀一下;然後對寶寶講一些積極的話來暗示他。時間一久孩子的那種恐懼就會消失的,就會慢慢的喜歡上幼兒園。

  :寶寶早教課程選擇方法

  早教是孩子教育的開端,在孩子2~6歲間針對孩子心理和生理的發展特點,進行有計劃的指導和培養,有助於孩子的多元化的發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現在家長工作忙碌,讓孩子呆在一個合適的早教環境裡,既能讓孩子的生活豐富起來,還可以促進孩子在語言,智力,藝術等方面全面發展。

  那麼怎樣才是也一個合格的早教機構呢,首先,孩子在那邊要玩的開心,如果孩子在一個不開心的環境中長期呆著,就會讓孩子變得孤獨生僻,不利於心理成長,早教機構並不是一個單純的“託兒所”家長為孩子選擇早教機構時,要側重其教育理念和文化氛圍,家長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考察:

  1、教學語言:幼兒在2-3歲期間是學習口頭語言的最佳年齡,這個時候的幼兒腦部發育旺盛,不會與本國語言的學習相混淆,如今雙語教學也倍受青睞,雖然進度比中文教學緩慢,但是氣氛比較活潑。

  語言是一門受益終身的藝術,家長在選擇早教機構時一定要考察老師的專業水平,尤其是英語發音這一方面,教室發音要純正,清晰,如果啟蒙老師的發音存在瑕疵,孩子在將來的口音中很難糾正過來。

  2、課程內容上:很多早教機構的課程清單看似豐富,但是如果你報一個長期班,可以發現這些課程在設定上有很多重複的地方,家長在這一細節上要多注意,一方面要問清楚,另一方面要與其他機構做對比,為孩子選擇一個適合自身的教育培訓。

  3、教學手段上:正確的教導方式是引導寶寶而不是代辦,激發寶寶興趣讓他自己去探索,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而且課程設定都要基於寶寶每個階段的生長髮育特點。到早教機構學習,並不是簡單帶孩子來玩,一堂早教課裡,必然是有遊戲、有音樂、有兒歌、有塗鴉又有人際交流的,寶寶的大腦會受到良好的刺激。 如果早教機構的老師只是一味的誇耀自家的品牌,那絕對不夠合格。真正負責的早教機構,除了簡短的上課時間之外,還要重視解決家長的各種早教困惑,只有深入瞭解每一個寶寶的特點,才是真正對這些孩子的負責。

  總結:錯誤的早教不但會讓我們的孩子埋下對學習的恐懼,還會讓他們在人格塑造,情感走向產生偏頗,對美、對愛、對善缺少感受力,作為一個合格的家長,爸爸媽媽們應該摸清有效的教育方式,選擇一個合適的早教機構為孩子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