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地日的主題和生態功能

  溼地與森林、 海洋並稱全球三大 生態系統,被譽為“ 地球之腎”、“天然水庫”和“天然 物種庫”。為加強對溼地的保護和利用,1971年2月2日,來自18個國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濱小城 拉姆薩爾簽署了 《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溼地公約》。現在,小編就來為大家科普一下世界溼地日的主題和功能!

  歷年主題

  1997年:溼地是生命之源Wetlands : a Source of Life

  1998年:溼地之水,水之溼地Water for Wetlands, Wetlands for Water

  1999年:人與溼地,息息相關People and Wetlands :the Vital Link

  2000年:珍惜我們共同的國際重要溼地Celebrating Our Wetlands of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

  2001年:溼地世界——有待探索的世界Wetlands World-A World to Discover

  2002年:溼地:水、生命和文化Wetlands : Water,Life,and Culture

  2003年:沒有溼地-就沒有水No Wetlands - No Water

  2004年:從高山到海洋,溼地在為人類服務From the Mountains to the Sea,Wetlands at Work for Us

  2005年:溼地生物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Culture and Biological Diversities of Wetlands

  2006年:溼地與減貧Wetland as a Tool in Poverty Alleviation

  2007年:溼地與魚類Wetlands and Fisheries

  2008年:健康的溼地,健康的人類 Healthy Wetland, Healthy People

  2009年:從上游到下游,溼地連著你和我 Upstream-Downstream: Wetlands connect us all

  2010年:溼地、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Wetland, biodiversity and climate change

  2011年:森林與水和溼地息息相關Forest and water and wetland is closely linked

  2012年:溼地與旅遊Wetlands and Tourism

  2013年:溼地和水資源管理

  溼地生態功能

  防洪:在一些流域的上游,泥炭地和草甸就像海綿一樣,吸收雨水並使水分緩慢滲透到土壤中,從而減少破壞性洪水暴發對人的生命和生計的威脅。當泥炭完全飽和而無法吸收更多水分時,池塘和泥炭植被都有助於減緩和減小徑流。

  補給地下水:當地下水降低時,溼地可以補充地下水;而當地下水位過高時,溼地又可以充當地下水的排洩區。

  穩定海岸線和抵禦風暴潮:濱海溼地珊瑚礁、紅樹林和鹽沼,就像前線護衛一樣,抵禦潛在的危害。溼地植物的根系牢牢扎入海岸,抵抗風浪對岸線的侵蝕,它們就像一道屏障,減緩了風暴潮和潮汐湧浪的勢頭,從而也降低了其高度和破壞力。

  淨化水質:通過將汙染物“鎖定”在沉積物、土壤及其植被中,溼地發揮著淨化水質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對農業地表徑流和生活汙水中富含的高濃度的氮和磷,溼地有更顯著的淨化作用,從而防止飲用水的氮磷濃度過高,還可以減少地表水發生富營養化的風險。

  維護生物多樣性:溼地具有極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許多動植物只能生長在溼地中,如果沒有溼地,他們將無法生存。事實上,濱海溼地,如紅樹林、珊瑚礁、河口和海草床等,分佈著部分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生物量最高的群落。

  固碳:溼地可以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溼地植物中,有很強的固碳功能,在固碳減排、應對氣候變化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提供生態產品:溼地資源種類繁多,包括食物如魚和大米、建築木材、薪柴、植物油、鹽、藥用植物、編織用的莖葉以及動物飼料等。其中魚類是10億人口主要的蛋白質來源,還為另外20億人口提供了至少15%的動物蛋白;大米是世界上30億人口的主要糧食。

  文化價值:人類在其存在之初就已經意識到水是生存的絕對必需品。於是,水源充足的地方就成了文明的發源地,比如尼羅河畔發源的古埃及文明、幼發拉底河及底格里斯河孕育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還有我國黃河和長江孕育的古中國文明等。

  休閒和旅遊:溼地擁有優美的自然景觀及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是休閒活動的理想場所,尤其是一些著名的溼地風景區更是生態旅遊的絕佳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