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萬聖節的習俗都有哪些

  再過大約一週的時間,一年一度的萬聖節就要到來了,西方萬聖節據說源起於古凱爾特民族的新年節慶,後來又成為重要的宗教節日,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萬聖節的宗教氛圍逐漸淡去,輕鬆娛樂的氛圍倒是越來越濃,現在幾乎是全世界都在流行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世界各國萬聖節的習俗,希望能幫到大家!

  世界各國萬聖節的習俗

  萬聖節源於宗教信仰和西方古曆法凱爾特樹歷,所以最初的涵義等同於中國農曆的新年。後因為天主教將其定為“天下聖徒之日”,所以所有信仰基督教天主、聖公宗、東正等教派的地區、民族、國家都會共同度過這一節日。

  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今的萬聖節流行地區,主要以印歐語系中的日耳曼語族、拉丁語族和波羅地—斯拉夫語族國家為主,包括了歐洲、美洲、非洲、大洋洲在內的多個國家。

  亞洲地區,則主要是曾經被殖民或宗教文化薄弱的國家會有過萬聖節的傳統,比如越南、菲律賓等。但諸如日本、泰國、中國等國也逐漸因為不同的緣故開始出現部分地區的萬聖節慶典活動。

  美國萬聖節

  萬聖節傳入美國是在1840年間。由於當時的愛爾蘭饑荒,造成大批愛爾蘭人移民美國,他們把慶祝萬聖節的習俗也帶到了美國這片土地。

  美國每逢此日所有商店都出售鬼怪形食品、糖果、服裝和麵具等;由於南瓜燈是節日的標誌,所以家家戶戶都要買南瓜製作南瓜燈、進行南瓜燈比賽。晚上小朋友都會參加討糖吃的活動,他們提著南瓜燈籠挨家討糖,如果主人不給糖,孩子就會通過各種方式給主人造麻煩,或是將垃圾扔到主人家門口,或是踩爛他們門口的南瓜。

  英國萬聖節

  英國是萬聖節的起源地。公元前五世紀,當時居住於愛爾蘭的凱爾特人將10月31日定為夏末,象徵一年的結束。凱爾特人為怕成為鬼魂的目標,便於當晚熄滅家中爐火,戴上猙獰可怕的面具,並打扮成鬼怪模樣一起走到街上巡遊,以驅趕那些遊魂野鬼。漸漸地,這些傳統習俗演變成今天年輕人的慶祝活動,大家盡情在這晚扮鬼扮馬,過一個開開心心的節日。

  萬聖節到來,英國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特色的活動。例如每年10月中下旬,倫敦的大街小巷就充滿了靈異氣氛。萬聖節期間在倫敦塔還原了很多施刑現場,在血腥塔裡彷彿能感受到鬼影重重。Seone是倫敦最大的夜總會,其萬聖節舞會在10月31日當晚通宵狂歡。

  約克郡是英國著名的鬼郡。遊客可到南部的謝菲爾見識一下這裡萬聖節熱鬧的情景。每年萬聖節當日,市中心一帶的路段都會封鎖,用作舉辦Fright Night,這是一個規模冠絕全英的萬聖節慶典,每年有超過4萬人參與,參加者以妖魔鬼怪的可怕造型示人,並一同上街嚇人,實行譁鬼鬧全城。

  此外,慶典當日還有不少活動供遊客參與,包括猛鬼街頭劇場、機動遊戲、搞鬼時裝表演、靈異導賞團、樂隊演出、驚慌小食攤……膽子夠大,喜歡刺激有趣的朋友,都不妨來見識一下。

  法國萬聖節

  萬聖節並不是法國的傳統,不過近幾年在法國也慢慢開始流行。1982年,有個叫American Dream的飯館開始在巴黎慶祝萬聖節,當時飯館的工作人員還要向法國人解釋他們在慶祝什麼。

  但到了1995年,萬聖節就幾乎家喻戶曉了。年長的法國人一說起來,還會流露出一種不屑,覺得是美國人的節日,可是小孩子們卻樂此不疲的挨家挨戶的要糖吃。

  法國人在萬聖節這天,一般都去蒙瑪爾特公墓和拉茲神父公墓獻菊花,在巴黎到這兩個公墓的沿途有成千上萬的花店,擺滿了清香高雅的菊花,去墓地的人絡繹不絕。在這天天主教信徒會感謝讚美主,因為主賞賜天國永生的真福,亦祈求天國諸聖代為祈禱,好使天主能接納信徒的禱告。

  加拿大萬聖節

  10月31日是一年一度的萬聖節,在加拿大也稱“鬼節”。當天晚上,加拿大民眾化裝成很可怕的樣子,希望以此嚇走“鬼魂”。化裝成“鬼”的人們,無論大人還是小孩,紛紛提著兜挨家挨戶去要糖,加拿大總督府和總理府更是門庭若市。

  萬聖節之夜,在父母的帶領下,孩子們帶著各種兜子挨家挨戶去討糖,嘴裡還唸唸有詞:“不給糖就搗亂”,這就是有名的萬聖節習俗——“Trick or treat”了。

  在萬聖節之前,加國還專門有一個南瓜節,也叫感恩節。10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一,超市和果園裡,橘紅色的南瓜堆積如山,加國人買回南瓜後,會做許多風味獨特的南瓜餅、南瓜糕,南瓜排骨也非常好吃。

  菲律賓萬聖節

  在菲律賓萬聖節又稱為亡人節。菲律賓華人有在萬聖節掃墓的習慣。當天,華人全家出動,攜帶香燭花果到華僑義山祭掃親友墳墓。

  不過,後來此種祭掃活動遠遠超出追思先人的本意,尤其菲華有錢人家,熱衷於炫耀財富,攀比成風,大搞“大燭大對”,在親友墓前點燃的蠟燭越來越大,以示自己闊綽富有。

  他們甚至不管是否認識死者,見到熟人,便在該人親屬的墓前大燭大對。祭掃儀式實際上已演變成為活人而不是為死者點燭,變成一種奇特的社交應酬現象,此種現象在世界其他地區的華人社會中亦屬罕見。近年菲華社會不斷提倡改革舊俗陋習,加上菲律賓綁架事件層出不窮,大燭大對現象已有所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