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元宵相關的習俗有哪些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習俗,你知道有關元宵節的習俗有哪一些嘛?下面是小編精心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元宵節的知識,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鬧元宵相關的習俗
1.元宵節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元宵即“湯圓”,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俗語有句話叫和氣生財。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團圓對於一個完整的家庭來講是多麼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元宵節“送花燈”
“送花燈”簡稱為“送燈”,其實質意義就是送孩兒燈。即在元宵節前,孃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表示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3.元宵節耍龍燈
龍是中華的圖騰,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正月十五舞龍燈,載歌載舞的喜氣氛圍,流傳於很多的地方。
4.元宵節舞獅子
舞獅,又稱“獅子舞”、“獅燈”、“舞獅子”,多在年節和喜慶活動中表演。獅子在中國人心目中為瑞獸,象徵著吉祥如意,從而在舞獅活動中寄託著民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願。
5.元宵節猜燈謎
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今年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唐宋時燈市上開始出現各式雜耍技藝。明清兩代的燈市上除有燈謎與百戲歌舞之外,又增設了戲曲表演的內容。
6.元宵節踩高蹺
高蹺會一般由群眾自發串連組織起來的。正月十一、十二開始踩街,寓意告知人們在眾多的民間花會中,今年掛個號。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結束。
7.元宵節祭門、祭戶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裡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8.元宵節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遊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9.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並佔眾事。每到迎紫姑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真實地反映了勞苦民眾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10.逐鼠
逐鼠在農曆的正月十五舉行。養蠶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牆角、邊放嘴裡還邊唸唸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傳說這樣做,本年的老鼠就不會吃蠶寶寶。
元宵節猜燈謎
週轉。→謎底:無動於中
仲尼日月也。→謎底:一孔之見
種牛痘。→謎底:天花墜地
紙老虎。→謎底:外強中乾
照相底片。→謎底:顛倒黑白
圓寂。→謎底:坐以待斃
遇事不求人。→謎底:自力更生
羽。→謎底:出言不遜
游泳比賽。→謎底:力爭上游
一塊變九塊。→謎底:四分五裂
啞巴打手勢。→謎底:不言而喻
心無二用。→謎底:一心一意
相聲。→謎底:裝腔作勢
仙樂。→謎底:不同凡響
西施臉上出天花。→謎底:美中不足
五句話。→謎底:三言兩語
無底洞。→謎底:深不可測
萬年青。→謎底:長生不老
脫粒機。→謎底:吞吞吐吐
兔子請老虎。→謎底:寅***yín***吃卯***mǎo***糧
鐵公雞。→謎底:一毛不拔
四通八達。→謎底:頭頭是道
守歲。→謎底:有待來年
傘兵。→謎底:從天而降
棄女。→謎底:一擲千金
七仙女嫁出去一個。→謎底:六神無主
平原門下客三千。→謎底:勝友如雲
爬樓梯。→謎底:步步高昇
農產品。→謎底:土生土長
逆水划船。→謎底:激流勇進
南北安全,左右傾斜。→謎底:東倒西歪
美夢。→謎底:好景不長
馬虎。→謎底:千里同風
魯迅逝世一世紀。→謎底:百年樹人
魯達當和尚。→謎底:半路出家
零存整取。→謎底:積少成多
淚。→謎底:顛三倒四
舉重比賽。→謎底:斤斤計較
節日的焰火。→謎底:五彩繽紛
皇。→謎底:白玉無暇
桁héng。→謎底:行將就木
乖。→謎底:乘人不備
感冒通。→謎底:有傷風化
導遊。→謎底:引人入勝
打邊鼓。→謎底:旁敲側擊
春秋。→謎底:一年半載,無冬無夏
元宵節是怎麼來的
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據史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過元宵節的風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1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充套件開來。
又有一說元宵節起源於“火把節”,漢代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 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晒穀場跳舞。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是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 鬧元宵相關的習俗有哪些
- 大學生基本素質的自我評價
- 技術跨越發展的閱讀理解答案
- 高三班主任對畢業生評語
- 葫羅卜雞蛋餅的做法
- 經期吃巧克力的作用以及營養價值
- 最新畢業感言贈同學精選
- 給女兒的一封信關於高考
- 安全教育日活動總結
- 鐵原阻擊戰的歷史背景是怎樣的
- 關於思念戀人的優美的句子
- 大四學生畢業自我鑑定
- 素描圖片動漫可愛的作品
- 會計電算化論文的目錄範文
- 玄關鞋櫃穿衣鏡裝修設計效果圖
- 返聘退休人員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 中學生身體健康狀況調查報告
- 中職老師教學工作計劃模板
- 無線路由器重啟後連不上網路怎麼辦
- 西餐簡單菜譜有哪些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