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養生故事
現在我們都會很注意養生,那麼你瞭解古代的一些養生之法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
這方面的名人長壽案例很多,跟李隆基基本同時代的賀知章,享年84歲,其典型性格特徵,就是曠達豪放,不拘小節,還自號“四明狂客”。另一位詩人顧況,活了88歲,特別喜歡玩幽默,白居易被他“幽”了一回,竟然名聲在外了。
《幽閒鼓吹》載:顧況尚書,白居易應舉。初至京,以詩作謁顧況。況睹姓名,熟視白公曰:“米價方貴,居亦弗易。”乃披卷,首篇曰:“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卻嗟賞曰:“道得個語,居即易矣。”因為之延譽,聲名大振。
清代的紀曉嵐,電視劇裡稱他為“紀大煙袋”,典型的搞笑版角色,此君享年81歲,也算高壽了。老紀在生活中壞習慣很多,如嗜煙、嗜肉、好女色等等,還大碗喝酒,很少吃蔬菜和米麵。但紀曉嵐也有正確的養生觀,《閱微草堂筆記》裡記載了不少與養生有關的故事。他認為,養生不能照搬書中的方法,須因人而異、辯證施為;做人要豁達樂觀、詼諧幽默,也對養生有益,“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
老紀之“心常泰”三字,可謂深解養生妙旨。中醫理論認為,不拘小節之人,必定心胸寬廣而安泰,善於幽默之人,必定心情和順而快樂。伴隨快樂,活得開心,焉能不長壽?
二
李隆基79歲楊玉環夫婦,不光是流行音樂的創作者,同時也是痴迷音樂的聽眾。《舊唐書•本紀》稱玄宗“多藝尤知音律,善八分書”。關於練書法的養生作用,我在以前的文章裡有所介紹,這裡不再贅述。有專家曾做預測,若無“安史之亂”,唐明皇很可能會活過九十歲,而楊玉環的壽命想必也不會定格在38歲。
音樂養生是中醫養生學的一個組成部分,運用音樂來調劑人們的精神生活,改善人們的精神狀態,從而起到預防、治療某些心理情志疾病的作用,這在我國很早的文字記載中就出現了。
戰國時公孫尼有《樂記》雲:“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物使之然也”。明代張景嶽有《類經附翼》雲:“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
三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這是曹操在《龜雖壽》詩中說的。他認為所謂“萬歲”自然不靠譜,但通過正確的保養之法來延年益壽,想必是可以的。
那麼,曹操是如何養生的呢?古代那些長壽名人又是如何養生的?
玉泉?叩齒?
什麼叫“玉泉”和“啄齒”?前者就是唾液,後者則是叩齒。
古人認為,吞嚥唾液可以養生;每日上下牙互相輕叩27或36次,亦有益於健康。
據張華《博物志》載:“操好養性法,亦解方藥,招引方術之士。廬江左慈、譙郡華佗、甘陵甘始、陽城郗儉,無不畢至。又可啖野葛至一尺,亦得少多飲鴆酒”。他還積極向術士們學習養生之術,“間行其術,亦得其驗”。其中最具象的方法,是敦煌太守皇甫隆教他的“玉泉啄齒法”。
曹操曾寫信向皇甫隆求教,皇甫隆回信:“要想壽命延,朝朝服玉泉”
“朝朝服食玉泉啄齒......朝旦未起,早漱津令滿口而吞之,啄齒二七遍。”
曹操有無去照做,趙炎無法知道,他僅活了65歲,不算高壽。但這個方法應該是有效的,曾被後世不少人借用。
如蘇東坡說唾液“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藥,其效百倍”;明代名醫王蔡亦指出:“每朝早起啄齒漱口,唾滿咽之”,能使人耳聰目明延年。清代長壽皇帝乾隆,年過八旬,其養生法之一就是“齒常叩,津常咽”。
唾液有潤滑口腔粘膜、溶解食物和便於吞嚥的作用,其中的澱粉酶和溶菌酶,能幫助消化和具有殺菌作用,如果唾液中的澱粉酶減弱,就會影響食物的消化,並由於無法保護胃黏膜免受胃酸損害,易導致胃腸炎症或潰瘍。從體外攝入優質的複合型酵素國際級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並有獨特配方的產品,可以有效預防體內酶酵素的不足。
- 古代養生故事
- 山藥標準化生產技術有哪些
- 初中體育教師教學工作案例反思
- 關於寫習慣是一種力量精彩作文大全
- 致院領導的一封信
- 十個月寶寶突然流鼻血是什麼原因
- 中班幼兒下學期評語
- 西紅柿病蟲害防治技術有哪些
- 水利工程專業論文發表
- 大學生英語自我介紹及翻譯
- 幼兒園春季運動會口號大全
- 小朋友應該怎麼學英語才好
- 古代冶金三絕閱讀題答案
- 鼻樑上有痣代表什麼意思
- 蝸牛的天敵防治技術有哪些
- 高二物理下冊期末考試常考考點
- 廣西景色導遊詞
- 兒童詩兩首教學反思
- 臨床醫學專業的畢業論文
- 怎樣才能健康的快速減肥成功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