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薑栽培技術
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料和藥物。下面Sara小編給大家分享了生薑種植技術要點和管理技術,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生薑種植技術
1 選種
3月上旬把姜種取出來,放在太陽下晒5~6個小時,然後選擇比較肥壯,已有細細芽尖露出來的種姜,種姜芽尖要多。剔除爛蔸和爛莖的病蟲害姜。
2 催芽
經過晾晒精選後的生薑進行催芽。方法是:在室內兩邊各打兩根柱子,用條木紮成堅實的支架,寬度根據催芽種姜多少而定,支架距地面高2.3m。下面加溫的火一般以出煙不出明火為好,以免對姜造成損傷。種姜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加溫催芽處理後芽尖會很快長大,到4月後,把種姜取下來,選擇大而圓的芽頭,把塊莖用手掰開,每塊塊莖只留頂端健壯的一個芽尖。如果頂端沒有芽尖,側芽也可,但其餘的必須全部剝去。如果出苗率好,一般每100kg種姜可分2000棵左右。
3 栽培管理
栽培種姜要選擇稍有傾斜的山坡地,土質要比較良好,如果在平原地栽培,必須排灌方便。栽培時,先把地整好,備足農家有機肥,過磷酸鈣和複合肥要在前兩天用人糞尿與草木灰一起堆漚發酵,然後以行溝方式栽培。一般株距30cm,行距25cm。
栽培時,要先把塊莖放穩,芽頭緊貼土面,不能上翹,然後把各種肥料漚制的草木灰丟在芽頭的旁邊,再用有機肥蓋住,一行行地種植。基肥要施足,開挖的行溝必須達到30cm深。
4 田間管理
生薑比較喜溼潤,忌積水。在苗高15cm左右時開始追肥,以後每隔15天左右追肥1次,在立秋至處署間施最後一次,共施3~4次,畝用人畜糞500kg左右、有機肥10kg。一般培土結合除草追肥進行,種姜培土要求淺些。
生薑種植技術要點
選種催芽
3月中旬,將貯存的姜種取出來,晒5-6個小時,然後剔除爛蔸和爛莖的病姜,選取比較肥壯、已有芽尖露出的姜作種。將選好的種姜放在溫室中催芽。
擇地備肥
栽培生薑的地塊,要求土壤肥沃,土質為壤土或粘土,田間灌、排水方便,最好是稍有傾斜的山坡地。栽植前耕翻整地,備足有機肥料,將過磷酸鈣和複合肥提前2天用人糞尿與草木灰一起堆漚發酵備用。
掰取姜芽
“清明”前後,在種姜上選擇大而圓的芽頭,連同塊莖用手掰開,每塊塊莖只留頂端一個健壯的芽尖。如果頂端沒有芽尖,有側芽也可以,但只留一個側芽,其餘的必須全部剝去。如果出芽較好,一般每100公斤種姜可掰取姜芽2000棵左右。
開溝播栽
平整好土地後,逐行開溝溝深30釐米播栽,行距30釐米,株距25釐米。栽時先把姜芽塊莖放穩,注意芽頭緊貼土面,不能上翹,隨後用手先抓一把經發酵的肥料放在姜芽旁邊,然後用有機肥蓋住即可。
姜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溫度 姜喜溫暖,不耐霜,幼芽在16~17℃開始萌發,但發芽很慢。在22~25℃生長較好,高於28℃則導致幼苗徒長而瘦弱。莖葉生長期以25~28℃為宜,高於35℃以上,則生長受抑制,姜苗及根群生長減慢或停止,植株漸漸死亡。根莖生長盛期要求晝溫22~25℃,夜溫18℃以上,方有利於根莖膨大和養分的積累,溫度在15℃以下則停止生長。
2光照 姜喜陰涼,對光照反應不敏感,光呼吸損耗僅佔光合作物的2%~5%,為低光呼吸植物。其發芽和根莖膨大需在黑暗環境進行,幼苗期要求中等光照強度而不耐強光,在花蔭狀態下生長良好,旺盛生長期則需稍強的光照以利光合作用。
3水分 姜根群淺,吸收水分能力較弱,且葉面保護組織不發達以致水分蒸發快,因此不耐乾旱,對水分要求較嚴。出苗期生長緩慢需水不多,但若土壤溼度過大,則發育、出苗趨慢,並易導致種姜腐爛。生長盛期需水量大大增加,應經常保持土壤溼潤,土壤持水量以在70%~80%為宜。若土壤持水量低於 20%,則生長不良,纖維素增多,品質變劣。生長後期需水量逐漸減少,若土壤溼度過高則易導致根莖腐爛。
4土壤。姜適應性強,對土質要求不很嚴,無論砂壤、壤土、粘壤均可種植。但在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有機質豐富、通氣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上栽培姜產量高,姜質細嫩,味平和;砂壤土種植的姜塊更光潔美觀。姜對土壤酸鹼度的反應較敏感。姜適宜的土壤pH值為5~7.5,若土壤土層pH值低於5,則姜的根系臃腫易裂,根生長受阻,發育不良;pH值大於9,根群生長甚至停止。
5養分 生薑在生長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從土壤中吸收養分,來滿足其生長的要求,養分中以氮、磷、鉀三要素最大。生薑屬喜肥耐肥作物;它對土壤養分的吸收利用具有一定的規律。生薑全生育期吸收的養分鉀最多,氮次之,然後是鎂、鈣、磷等。不同生長期對肥料的吸收亦有差別,幼苗期生長緩慢,這一時期對氮、磷、鉀三要素吸收量佔全期總吸收量的12.25%;而旺盛生長期生長速度快,這一時期吸肥量佔全生育期的8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