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過於依賴創新的創業計劃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創新成為了一個人人都愛掛在嘴邊的詞語。無論是廠商還是消費者,都開始把創新當成了衡量產品優劣的重要指標,甚至有人認為有了好的 idea 就等於半隻腳踏入了成功的大門。

  但是實際情況卻是,那些整日吼著創新的廠商卻並沒能擋住被市場淘汰的洪流,而那些舉著創新火炬的年輕大學生,也並沒有在如願獲得天使投資之後,真的做出什麼轟天動地的事情來。

  不夠專注的創新都是耍流氓

  排除國情問題,其實我們可以發現,現在的廠商和個人,在創新這一點上都不免過於執拗了。人人都希望成為下一個喬布斯,但是卻忽略了蘋果成功哲學中一個重要的關節,那就是專注。

  1997年,蘋果陷入有史以來最灰暗的時日,甚至隨時都可能像泰坦尼克號一樣在矽谷這片大海中傾覆。這個時候喬布斯被請回了蘋果,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秉持著 “Foucs” 的精神砍掉了當時公司正在研發產品中的大半部分專案,而這股專注的精神一直被蘋果延續至今,幾乎成為了蘋果企業生存和成功的的黃金法則。

  蘋果的例子證明了,當你把對一件產品的專注做到了人跡罕至的地步的時候,那麼創新也就紛至沓來了。有了專注的基礎,蘋果通過對行業恰到好處的涉獵,最大程度保障資源整合落到實處,這才是蘋果穩操勝券的原因。

  相比起那些從零開始,由點及面的發展方式,蘋果這種僅僅只是做加法的發展路線看似花拳繡腿,其實功底要相對紮實多了。

  創新從來不是天馬行空

  相對於蘋果被商業利益驅動著的創新而言,以知識學術為能源的谷歌則低調許多,蘋果使用著加持了軟體的硬體大招頻發,而谷歌更多的時候只是在軟體領域天工開物,等到鍛造出優秀的屬性後才附加到硬體上去。但是這兩者的創新都有著同宗同祖的根源,那就是都基於現有的產品做進化。

  創新是離不開土壤的,就算一款產品的百分之八十都前無古人,我們也心知肚明它的生命之光還是依附著該領域內最初的形態。創新勢必要解決一些問題,才能夠印證它是應該存在的。

  就好像《福布斯》評價騰訊具備超越蘋果和谷歌的創新能力,並不是因為馬化騰做出了中國的ICQ,而是因為馬化騰解決了ICQ在中國沒有解決的問題,這就是創新的體現。

  風箏要被放才飛的起來

  對於創新而言,它的底線就是可用與實用。如果連這最基本的兩點都不能實現,那麼創新就等同於零。

  比較經典的案例就是摩托羅拉的銥星計劃,可以說單從願景上而言這個計劃美好極了,可過於超前的計劃一方面導致公司在研發週期內因成本原因陷入重重困頓,另一方面也使得自身被蜂窩通訊技術給從正面趕超,最終導致該計劃流產,摩托羅拉也損失慘淡。

  誰都知道相比較起來,蜂窩資料其實並不是創新,只能算作是進步。但是它勝在實際和實用。一個是空中樓閣,一個是放飛的風箏,真要讓市場選擇的時候,任誰都是一目瞭然。

  說到底,創新其實都不是個最根本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更別說被當做企業安身立命的資本了。但是創新卻可以成為一個企業制勝和行業盤活的法寶。庫克批評諾基亞因為不創新導致的滅亡,其實太過於片面。

  事實上,諾基亞擁有著比蘋果更多的創新。市場的優勝劣汰,從來都不是以創新為根本。不思創新的企業可能導致滅亡,但一味創新的企業也不會生機勃勃,畢竟商業發展不是過家家,企業發展要能夠貼近現實,穩中求進,才是最基礎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