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講道德有品行發言稿
黨員幹部的道德情操,核心是其所具有的為他人、為集體、為群眾的獻身精神,更是一名優秀黨員幹部最具感染力的人格形象。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大學生關於講道德有品行的發言稿3篇,歡迎大家閱讀。
篇1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是深化黨內教育的一次重要實踐,是思想建黨的重要抓手,是加強黨內作風建設、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深入的重要部署,是加快建設“經濟強市、美麗邢臺”的重要保證。
一、領導表率示範,政治任務有保證
組織部作為市委的主要職能部門,為黨內教育、黨的建設、從嚴治黨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是其職責所在。組織部成立了全市學習教育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統籌全市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開展,組織了全市“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動員會,動員會別開生面,社會輿論良好。為推進活動紮實開展,要以領導系列講話來指導 “兩學一做”,鑄造工匠精神做實“兩學一做”,運用先進典型引領“兩學一做”。作為領導幹部,要帶頭加強對黨章黨規的學習,帶頭加強對系列講話的學習,帶頭撰寫體會文章,帶頭組織專題研討,帶頭髮言交流、帶頭講黨課,帶頭開展好組織生活。
二、豐富學習路徑,夯實學習基礎
持續深入學習。一日不書,百事荒蕪。要把“學習黨章黨規、學習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當成組工幹部必修課、常修課、永修課,必須時時抓緊、事事抓好。圍繞“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要求,及時準備“兩學一做”學習資料包,加深黨員幹部對“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精髓的理解與把握。
帶著問題學習。最得要領的學習是帶著問題學,最有成效的學習也是帶著問題學。在認真深入學習黨章黨規,學習系列重要講話同時,要帶著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進行學習,進行思考。要聯絡組織工作中的重點核心任務進行學習,聯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疑難問題、敏感問題進行學習,聯絡組工幹部的思想學習作風等思想動向、工作方向和作風形象進行學習、進行思考。帶著問題學習,要抓住用好“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重要契機,提升解決問題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防止就學習而學習、空對空兩張皮。
聯絡實際學習。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對擺在當前的急難核心工作,開展了專題研討,對開展情況、存在問題、政策解讀等進行討論。舉辦“兩學一做”微課堂,製作“兩學一做”公開欄,大力宣傳“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重大意義、內涵要求,大力宣揚玉蘭精神、李保國同志先進典型,展示組織工作的亮點,把追求“精益求精注重細節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溶入到“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去,確保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三、實踐見真知,鍛造“四鐵”隊伍
打牢學習基礎,方有踐行之效。在“兩學一做” 學習教育活動中,通過紮實有效地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決議,學習系列重要講話,增強黨性,保持黨員先進性、純潔性,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武裝頭腦,增強履職踐行本領。成功組織三場“解放思想論壇”,圓滿完成人大政協兩會選舉,成功組織市級領導幹部和市直各部門主要負責人學習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省委八屆十二次全會和市委八屆八次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召開全市“兩學一做”動員會和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組織幹部拓展培訓和體驗式培訓,選派2000多名精兵強將幫扶隊員到村精準對接,得到領導和基層群眾的廣泛好評。
通過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進一步增強廣大黨員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鍛造一支具有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過硬隊伍,真正做到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為建設“經濟強市、美麗邢臺”提供堅強組織保障和智力支撐。
篇2
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樹立共產黨員新形象,認真加強黨性修養,立足實際,作好表率,才能永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這是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提出的新要求,為廣大黨員幹部尤其是領導幹部加強作風建設進一步指明瞭方向、明確了要求。
品行是做人處事之首,對於黨員來說,品行更是立身之本。要做一名合格的黨員,就必須講品行重品行、爭先進做表率,樹立共產黨員應有形象,真正做到用自身的“正能量”感染帶動廣大群眾,在人民群眾中起到凝聚、引導作用,不斷開創新的成績。
“忠誠”是黨員幹部最基本的品行。指出:全黨同志要強化黨的意識,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黨員必須時刻牢記自己的共產黨員身份,把對黨忠誠作為基本政治素養,遵守黨的章程,踐行黨的宗旨,嚴守黨的紀律,時刻保持同黨中央高度一致,始終保持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讓忠誠成為自己最閃耀的品行。
“為民”是黨員幹部最可貴的品行。指出:各級幹部必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黨員幹部必須不斷強化為民意識,真正撲下身子深入到群眾中去,要把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訊號,把群眾的需求作為第一任務,把群眾的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多為群眾著想、多為群眾辦事、多為群眾謀利,始終同群眾保持親密的“魚水”關係,讓為民成為自己最動人的品行。
“自律”是黨員幹部最需要的品行。指出:自覺講誠信、懂規矩、守紀律,襟懷坦白、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黨員幹部必須把廉潔自律作為一種思想境界來提升,作為一種職業操守來要求,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斬斷私心雜念,消除攀比之心,凡事站在排頭、走在前列、先幹一步,以實際行動為幹部群眾做出表率,通過正己來正人,讓自律成為自己最剛正的品行。
在新常態下,只有我們每一名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要切實加強自身的修養,做到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從而提高自身素質,做好本職工作,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目標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才能實現,黨才能永葆先進性,不斷煥發出生機和活力。
在新的歷史發展機遇和挑戰下,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三者是有機統一的整體。講黨性是本質,失去黨性就會失去根本;重品行是基礎,品行不端就無從談黨性;作表率是目標,不講黨性不重品行就不可能作表率。共產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只有真正做到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走在全黨的前頭,才能切實發揮示範和引領作用,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
篇3
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在全體黨員中開展“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方案》中明確指出:做合格黨員,著眼黨和國家事業的新發展對黨員的新要求,堅持以知促行,做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的合格黨員。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幾千年的歷史中,中華民族形成了比較完善、比較成體系的道德要求,集中體現在儒家學說中。比如,《中庸》中強調“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這裡的道,不僅僅是道德的意思,它包括兩方面含義:一是指天下的執行之道,也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國家治理的道,這個“道”不是 “道德修養”的“道”;二是儒家君子個人應該恪守的道,主要是指道德修養。因此,道在任何時候都不能離開君子的身體,不是今天在這裡遵守這個行為準則,明天在那裡就能不遵守這個行為準則;人多的時候做一套,沒有人的時候又是另外一套。這樣是不行的,這樣就不可能有你自己的道。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因為“道不可須臾離也”,所以君子特別害怕在別人看不見、聽不見的地方一言一行不符合道的要求。那麼,要體現道,關鍵是要在“莫見乎隱,莫顯乎微”這樣細小的、看不見的地方體現。
從這點上我們能看出,中國儒家傳統非常強調個人內心的道德修養,而不僅是外界的約束。《大學》中講:“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也就是說,一個人關鍵是要堅守本心,不能自欺欺人。有些東西不是做給別人看的,關鍵自己要知道做的事情是不是正確,要做對的事情。比如,每個人都不喜歡難聞的氣味,而喜歡漂亮的東西,這是人的天性。但是對於道來說,如果我們像追求天性一樣去對待它,而不是把它當作一種外在負擔的任務,就是不對的。不能像“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君子要求自己在任何時候都一樣,而小人則不同,小人在一個人時喜歡乾點壞事,但當他見了君子,他就怕別人看到他壞的地方,於是把壞的地方掩蓋住,突出他自己的優點,而這優點可能是偽裝的優點。《大學》中指出:“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也就是說,做壞事,外人不一定能夠看出來,可是歸根結底自己做了壞事是騙不了自己的。所以,最根本的不在於外在如何,而在於要誠於中,內心要有道,這樣才能形於外。
中國儒家傳統對道德的修養有一個特點與西方是不一樣的。西方強調法治文化,也就是所謂的制度,個人只要不幹壞事就可以,而在法律所禁止的壞事之外幹什麼都可以;中國不一樣,中國強調個人的行為規範不是依靠外在的東西去約束,中國的文化傳統更強調個人的內在,強調如何形成一套自己認同的價值理念,強調自我約束。但同時,也不要把中國和西方對立起來,好像西方強呼叫制度來管人,中國只強呼叫道德來管人;西方強調不要讓人幹壞事,中國強調讓大家都成為聖人,這樣對立是不正確的。西方雖然更多地強調法治,但同樣也有道德。比如,西方有基督教文化,有各種各樣的道德要求等;而中國雖然更加重視道德,但同樣也有法律文化的存在,也有很多制度來約束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的每一個人。中西方的區別主要在於量上的不同:中國更強調個人的道德,西方更強調外在的制度約束。因此,不要總是把中國和西方割裂起來去看。這是儒家道德修養的一個特點。
儒家的很多理論家也就這一問題進行過闡述。孟子曾說過:“養心莫善於寡慾。”任何時候自己的內心是最重要的。曾國藩在總結一生的處世經驗時寫了著名的“日課四條”,即慎獨、主敬、求仁、習勞。慎獨是根本,其他三條是枝葉。《曾國藩遺囑》有句話是“慎獨則心安,主敬則身強”。可以看出,用一個詞來歸納儒家道德修養的核心要求就是慎獨,慎獨是一個人自己要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有一套完善的價值體系,有一個牢固的信念,同時要自我約束,時時刻刻都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楊震卻金的故事就能很好地展現這種儒家傳統。楊震是東漢時期的官員,字伯起,東漢弘農郡人,曾任荊州刺史、東萊太守。在他調任東萊太守路經昌邑時,昌邑令王密為答謝楊震知遇推薦之恩,深夜以10斤黃金相送。楊震看到黃金很生氣,他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意思是說,我之所以把你舉薦給朝廷,讓你為官,是因為我知道你的品行,認為你可以擔當重任,所以是“故人知君”,故人就是指楊震自己,但王密卻是“君不知故人”。隨後王密說:“暮夜無知者。”意思是晚上也沒有人知道,就收下黃金吧。楊震又說:“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王密聽後非常羞愧地走了。楊震是在強調,你送我十斤黃金,兩個人都是在做壞事,既然兩人都知道這是在做壞事,怎麼能說沒有人知道呢?這就體現了真正的儒家君子對自身道德的要求,在沒有人知道的情況下,也要始終按照自己的道德操守來做事,要做自己認為是對的事。
看完“”的人
1.講道德有品行發言提綱 講道德有品行發言稿
2.大學生講道德有品行發言提綱
3.講道德有品行學生演講稿
4.學生黨員講道德有品行發言稿3篇
5.高校教師講道德有品行發言稿
6.講道德有品行做合格黨員發言稿6篇
7.講道德有品行發言稿4篇
8.講道德有品行優秀髮言稿 講道德有品行發言稿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