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養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處暑,是暑氣結束的時節,“處”含有躲藏、終止的意思,顧名思義,處暑表明暑天將近結束。那麼,關於處暑養生你知道多少 呢?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月令十二集解》曰:“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這時的三伏天氣已過或接近尾聲,所以稱“暑氣至此而止矣”。全國各地也都有“處暑寒來”的諺語,說明夏天的暑氣逐漸消退。但天氣還未出現真正意義上的秋涼,此時晴天下午的炎熱亦不亞於暑夏之季,這也就是人們常講的“秋老虎,毒如虎”的說法。這也提醒人們,秋天還會有熱天氣的時候,也可將此視為夏天的迴光返照。著有《清嘉錄》的顧鐵卿在形容處暑時講:“土俗以處暑後,天氣猶暄,約再歷十八日而始涼;諺雲:處暑十八盆,謂沐浴十八日也。”意思是還要經歷大約十八天的流汗日。這時太陽黃經為150度,曆書記載:“鬥指戊為處暑,暑將退,伏而潛處,故名也。”

  從農業角度看,更有“谷到處暑黃”“家家場中打稻忙”的秋收景象。另外,處暑後的綿綿秋雨時常會光顧我們,所以農民朋友要特別注意氣象預報,抓住每一個晴天,不失時機地做好秋收工作。

  處暑節氣正是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此時起居作息也要相應地調整。進入秋季養生,首先調整的就是睡眠時間,早睡早起是人所周之的。但歷代醫家和養生家對睡眠養生的重視就很少有人通曉,其實,科學的攝生保健更需要全面地掌握睡眠規律及方法。

  中醫的睡眠理論從唯物的形神統一出發,認為睡眠、清醒是人體寤與寐之間陰陽動靜統一的功能狀態,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它包括了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晝夜陰陽消長決定人體寤寐。由於天體日月的運轉,自然界處於陰陽消長變化之中,其表現為晝夜的交替出現,晝為陽,夜為陰。而人體的陰陽之氣也隨著消長而變化,於是就有了寤和寐的交替。寤屬陽為陽氣所主,寐屬陰為陰氣所主。可以說,自從有了人類就有了人類活動的規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靈樞·營衛生會》言:“日入陽盡而陰受氣矣夜半而大會,萬民皆臥,命曰合陰;平旦陰盡而陽受氣,如是無已,與天地同紀”。《零樞·口問》對此又進一步解釋為:夜半“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白晝“陰氣盡而陽氣盛,則寤矣”;

  二、睡眠的生理基礎是營衛執行;人的寤寐變化是以人體營氣營氣是行於脈中,富有營養作用的氣、衛氣衛氣是行於脈外,具有保衛功能的氣的執行為基礎,其中以衛氣執行最為相關。《靈樞·衛氣行》曰:“衛氣一日一夜五十週於身,夜行於陽二十五週,夜行於陰二十五週”。而《靈樞·營衛生會》也有相同得說法:“衛氣行於陰二十五度,行於陽二十五度,分為晝夜,故氣至陽而起,至陰而止”。這裡說的“起”指起床,止即入睡。由此可見,當衛氣行於陰時則陽氣盡而陰氣盛,故形靜而入寐人體進入相對靜止狀態而欲睡;行於陽,則陰氣盡而陽氣盛,故形動而寤起人體進入動態而睡醒。所以說人體的睡眠與清醒是受心神的指使,神靜則寐,神動則寤;情志過極則難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