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勵志文章有哪些

  似乎每個人的高三都可以用兵荒馬亂來形容,那一年,我們收穫到的是一種血淚交織,卻又無悔付出的青春,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高三勵志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高三勵志文章:俞敏洪的北大讀書經歷

  “我覺得自己不是個做大事的人,也不喜歡做大事。”當新東方學校校長俞敏洪在中國地質大學活動中心講臺上,以這句話開始他的講座時,臺下坐得滿滿的年輕學生顯然吃了一驚。

  “我高考考了三年,78,79,80。我當時的夢想並不是要去北大。我是江蘇省的,我就想考入江蘇省地區師範學院。那是一所大專,地點是在常熟市。那是我夢寐以求的地方。”

  看到臺下的同學都笑了,俞敏洪也笑了。不過,他隨即認真地確認說:“真的是這樣啊!”“到第三年的時候,我努了一把力,最後在我們那個外語補習班考了第一,才想起自己也許該報一所名牌大學。結果一不小心就被北大錄取了!”笑

  “對於大學生來說,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不同,但成長永遠是需要痛苦的。我從農村挑著兩個麻袋來到了北大,根本不知道大學生活是怎麼一回事。進宿舍第一天,我就碰到了一件特別痛苦的事情。”時隔二十多年,講起這件事,俞敏洪仍記憶猶新。“我同宿舍的一個同學——當然那時候還不認識,躺在床上拿著一本《第三帝國的興亡》在讀。我就覺得很奇怪,用很糟糕很難聽的普通話問他:‘咦,上大學還要看這種書的?’那個同學抬頭我一眼,那眼睛裡是眼白多,黑眼珠少。這一眼在我生命中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也幾乎改變了我的大學生活。它給我帶來了兩個後果,第一個後果:我大學四年感到極其自卑,到最後我什麼都害怕,什麼都恐懼。第二點,它使我知道,一個人要讀很多很多書。”

  “在北大的四年裡,我把每天的時間都放在讀各種各樣的文學、哲學、社會科學和其他一些我能讀懂的自然科學著作上。四年畢業的時候,我讀了大量的書,英語書反而成了其次的東西。所以我在北大的四年,英語學得非常糟糕。糟糕到畢業的時候,我連《飄》這樣的英文小說都讀不懂。”

  “同時,我還養成了另外一個習慣,就是不善於和人打交道。首先我是從農村來的,普通話講不好;其次又產生了自卑的情緒。所以,除了跟宿舍的幾個人認識以外,跟北大的任何一個人都不認識。我在大學最大的損失之一,就是沒有參加任何大學生的活動。後來我深深體會到,大學生的活動實際上是很重要的。它對一個學生鍛鍊自己的心志,鍛鍊自己開朗的個性,鍛鍊自己與人交往的能力,是非常的重要的。但是我沒有學到這個東西。所以說,我在北大的四年,過了一種比較痛苦的生活。”

  “我在大學裡是極其自卑的,到了什麼地步呢?我在大學從沒談過戀愛。原則上這是有點不太正常的——當然也比較正常,因為我現在也很正常。笑但問題在於,我並不是不想談戀愛,我看上了我們班每一個女孩子啊!”笑,掌聲“那麼為什麼看上了一個女孩子卻不敢去追求呢?這就是自我衡量。有的人是把自己抬高了,我發現我們班上有的男孩子是勇往直前,結果往往是成功了。但我發現我是把自己往下貶的,比如說我的能力是10,我常常把自己貶到5。到現在我也有這個感覺,當然我不會再貶到5了。這是一個自我恐嚇的過程,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使你變得更謙虛,但它也可能使你失去本來應該屬於你的東西。”這一句話,他感慨萬千。“但是後來我發現,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自卑過,只是自大、傲慢過,這個人一定很淺薄。世界對教學研究統計表明,在任何時候,一直在班上第1名到第5名的學生,最後成功的比率,遠遠低於第10名到第20名的學生。從小到大一直都一帆風順並不是個好事情,因為世界並不專為這樣的人設計。容不得挫折、失敗和落後,就不能將苦難變成智慧。”

  高三勵志文章:走好高三第一步

  隨著2009年高考落下帷幕,高2010級的同學已經準備著“走進高三”,如何以剛剛過去的高考為契機,調整學生的最佳狀態,讓學生贏在高三起跑線,成為每一位準高三班主任當前必須面對的問題。根據筆者的班級管理體會,以下幾方面的工作若能及時開展,對於凝聚人心,迅速向2009年高考進軍很有幫助。

  一、開好一次“走進高三”的主題班會

  每年的6月7日,高三學子奔赴高考考場,高二的同學就以準高三學子的身份出現了。在這關鍵時刻,若能適時地召開以“走進高三”為主題的勵志班會課,對全班學生就迎接高三到來作方方面面的指引,將對學生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在班會課上,班主任要對高考在人生髮展中的主要作用作鮮明地論證,要明確告訴學生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起點,高考是改變自我命運、實現人生跨越的有效途徑。在這一環節中,列舉本校高考歷史的輝煌,講述本校學生參加高考改變人生的成功經歷是必不可少的,它不僅使學生增加愛校感情,還直接感受和認知身邊的成功榜樣,從而激發無窮動力。

  在班會課上,所有學生要能暢所欲言,表達對夢想的追求和對青春的承諾。提前佈置話題,學生積極準備,班會課召開之時,學生便可以逐個發言表態。鏗鏘有力的話語、簡短精悍的口號,對自我是一種激勵,對全班而言更是前進的號角。

  二、進行一次“眺望大學”的理想教育

  理想是人生的航標,青少年如果沒有理想,就好比艦船在大海里航行而沒有方向。在現行高考體制下,通過提高學習能力實現全面漲分,通過提高高考成績升入理想大學,成為當今我國眾多學子在高中階段奮鬥的方向。

  實踐證明,在學生剛剛邁進高三門檻之時,進行恰當的理想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班主任可以利用電腦製作課件,用投影儀播放國內外名牌大學的美麗風光,激發學生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可以在網路上搜集名牌大學相關介紹文章,印發給學生,讓學生從自己的實際和愛好出發挑選出喜歡的學校和心儀的專業。一旦學生內心有了夢想,就為青春的航船樹立了航標,就能轉化為堅持不懈的行動,為實現夢想而積極奮鬥,為高三一年的學習打下基礎。在現實的理想教育中,國家“211工程”院校發生的大事,“985工程”的詳細解讀、“大學綜合排行榜”的變化等資料都非常受學生關注,均可成為理想教育的最好素材。班主任還應精心製作“迎戰高考目標激勵卡”,要求學生響亮地寫上自己心目中的大學並張貼於課桌顯眼處,時刻激勵自己不斷前行。

  三、做好每一次個別談話交流

  高二學生經過文理分科一年與班主任老師的朝夕相處,基本已建立起對老師的理解和信賴。在步入高三的關鍵時期,班主任老師若能與之進行深入肺腑的個別談話交流,或引導、或疏導,或鼓動、或推動,對學生的高三發展都會大有裨益。

  具體而言,班主任老師在六、七月份就應對全班學生的學習成績、個性品質、漲分空間、行為習慣等方方面面作一一梳理,再在踏上高三起跑線之時有針對性地找學生個別交流,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挖掘出自身的潛力,尋找自我的突破點。個別談話可以使學生感受來自師長的關懷與溫暖,他會認為,在備戰高考的路上,他並不孤單。從而倍增信心與勇氣。

  需要指出的是,每次談話都要有紀錄,談話之後師生雙方要就談話要點進行簽字認證,許多老師會引導學生簽訂《學習目標承諾書》、《高三人生規劃書》等相關表格,這些點點滴滴對學生的良性發展和自我教育都很有幫助。

  四、建設好一種大氣高遠的班級文化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良好的環境對個體健康成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作為高三班主任,要有意識地建設好一種大氣高遠的班級文化,使班級成員深深受益。班級文化建設應當包括班級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教室文化建設兩大塊,前者是隱形的,注重心靈耕耘,後者是顯形的,注重環境薰陶。

  班級核心價值觀是指全班同學的一種共同價值取向和人格修養,通過班主任老師的引導,學生的積極參與和一系列德育實踐活動的開展,讓全班同學心心相印,積極向上。學生有目標,班級有口號;學生有德行,班級有精神。在筆者的帶班實踐中,曾分別以“我的前途由我奔,我的成績由我掙,我的命運由我拼”和“特別守紀律、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作為班級核心價值觀,讓全班同學緊緊凝聚並奮發有為。

  高三教室經過“文化裝修”,能促進學生陶冶情操,培育勵志元素。筆者帶2007屆高三畢業班時,曾提出“學習求真、為人求善、環境求美”的班級管理構想。教室門上玻璃附窗用濃墨隸書貼上“遠志班”三個大字,教室門兩側是一幅對聯“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之高遠”。教室的窗臺上,有靜謐的文竹寓意學生要謙遜做人、絢麗的彩柳象徵青春的多姿多彩、怒放的金絲菊取秋菊傲霜之意等。進入教室,前後兩個黑板上方用正楷美術字寫著:志當存高遠、勤奮鑄輝煌。教室前方牆上還有全班同學心目中的理想大學,用電腦噴繪製作,美觀大方並使其“低頭不見抬頭見”,獲得無盡動力。前後牆上有標語,黑板報內容不斷重新整理,側牆上有滿分卷展示和學生美文作品展……這些元素可以迅速使班級生機無限,活力四射。

  高三從來不能等待,高三從來不能觀望,2008級學生一走,我們的弟子其實就已進入高三。早一分動手,就多一分主動,早一天準備,就多一分從容。因此,決勝來年高考,準高三班主任們需要迅速反應,馬上行動,力爭早高三角逐中旗開得勝,贏取先機。

  高三勵志文章:註定飛翔

  我從此知道,我所面對的一切都不是選擇,而是命定。像物種起源的法則,所有的生命都必須從水開始;像泥土裡生長的蚯蚓,它只能在潮溼的泥土裡像根一樣地尋找生命。我也同樣,那個叫“慕雲峰”的人,他在我生命中的出現,註定了我停止不輟的高考之路。

  一切都要從我的第二次高考落榜開始說起。得知分數那天,天空很蒼白,純淨成一個空洞。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沒有表現得太過於傷痛,因為從我感觸到成績單上那個分數的氣息開始,我已明白,再一次,我對上大學所寄寓的努力連同希望都已擲為烏有。對於這個問題,我備感千萬分的無奈和絕望:為什麼有的人只要考一次就考上了大學,而我考了兩次卻還是沒考上?隨後,我毅然絕然地離開了學校,輟止了十多年來的讀書生涯,進了郊區的一家小鋼鐵廠,在電爐車間當了一名電工,開始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

  是誰說過,上帝不會特別寵愛你,也不會絕情地拋棄你?因為既沒學過相關的專業技術知識也沒工作經驗,最初,我在鋼鐵廠做的是最簡單也是最累的工作,扛機器配件、搬電纜……這些讓我獲取的報酬是一日果腹的三餐和15元人民幣。大概是高考的兩次失敗對我侵蝕太深的緣故,數月的付出讓我手捧幾張紙幣時,我竟然在心裡蓄滿了感動。

  那感動帶著一種悲哀的幸福溢滿了心胸。之後,在日復一日的勞碌中,我越來越安於這種自感幸福但其實是少得可憐的所得,隨著時間的推移,夢想一天天地在卑微中萎縮,我不敢再衍生什麼勃勃野心,因為對於兩次高考都失敗了的我來說,願望的美好只會加劇我靈魂的痛苦。於是,在混混噩噩的日子裡,我安於現狀踽踽爬行。

  鋼鐵廠車間裡的那些與我共事的工友,有很多是同我相等年紀的小青年,由於家境貧寒以及其他種種原因,他們有些初中剛畢業連高中都還沒上就出來打工養家餬口了。因為聽說我是惟一一個經歷過高考的人。每每閒聊之時,這些人總會興致勃勃地問我一些與高考相關的問題,諸如複習苦不苦、考大學難不難之類……說實在的,我一點也不願意和他們再談及這事,復讀了兩次,當我再回想起這兩年所走過的路時,我的心總是被一種帶有血腥的味道所充滿,那些見縫插針的念頭即便是在睡夢中都要攪得你戰戰兢兢,那些驚恐的眼神,那些小心翼翼呵護著生怕被破碎其實早已是破碎了的自信心,有時,就是站在最明媚的陽光下,還是可以無比清晰地看見壓在自己身上那塊巨大的陰影……當我把這一切半明不白地都告知他們時,有的兄弟會拍一下我的肩膀以表對我的同情,有的會嘆一口氣以示對自己沒讀高中的僥倖,而我的嘴裡這時也會頓時湧上一股濃濃的苦味,為了不讓他們看出我的不輕鬆和不愉快,每次在應付完這事後我只牽強地笑了笑,掉頭就走。

  有一個人,在大夥都為我那艱澀的、不堪回首的高考經歷而鳴不平時,他總是站在一旁淡淡地笑著,向我投來一絲不一樣的目光,那目光裡既沒有同情,也沒有僥倖,這個人就是“書袋子”慕雲峰。大夥管這個二十上下的年輕人叫“書袋子”,那是因為他一天都晚,只要是沒活幹的時候就總會捧起一本書來看。我不知道那些書對他來說何以有著這麼大的吸引力,起初我想或者也只有是些武俠、言情之類才會這樣的。大概是過了兩個多月後的一天晌午,吃完飯後我在宿舍裡閒著沒事幹,想著要找點什麼東西來消遣消遣,當我從慕雲峰的枕頭底下抄出一本名為《高考複習總攻略》的書時候,我簡直傻了眼,“怎麼,你想自學考高考?”

  “書袋子”不好意思地撓了撓自己的後腦勺,輕輕地說:“是的。”

  “可是你知道嗎?這很難,我考了兩次都還沒……”

  “我考了三次了。”他笑了笑,豎起三根手指,然後像個沒事人似的捧起一本書又看起來。

  自從得知“書袋子”有著和我一樣的高考經歷時,我便和他變得很親密了。慕雲峰告訴我說他是從安徽的一個小山村出來的,自從第一次高考落榜後就開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他曾經輾轉在好幾個城市求生,在工地裡做過民工,跟別人賣過盜版光碟,還當過飯館裡的服務員……在陌生的城市裡尋找著最簡單的生存,露宿街頭、忍受飢餓,可這些都沒什麼,最讓他不堪容忍的是來自城市人的鄙視和辱罵,慕雲峰說自己就是沒辦法承受這些才決意要上大學的,如果不能尋找出路對這樣的生活“突圍”,就永遠只能承受來自它的荼毒和抽打。那一刻,我忽然想起在童年時我玩弄過的一條蚯蚓,不管我怎麼肆意地捏弄它、摔打它,它都默然接受,即使把它掐成兩段,但還是依然在頑強地探尋著各自生命的方向。而慕雲峰就是那條蚯蚓,雖然很疼,也流血,但仍倔強地尋找著屬於自己生命的方向。

  一次,我和慕雲峰坐在工廠外的沙灘上晾太陽,我問他:“你說為什麼有的人只要考一次就考上了大學,而像我們,一樣認真地學習,最後為什麼,卻總是沒考上呢?”慕雲峰迴過頭來望了我一眼,很溫和地笑了笑,然後指著前方對我說:“你看那些在海邊爭食的鳥兒,當海浪打來時。小灰雀總能迅速地起飛,它們拍打兩下翅膀就飛入了天空,而海鷗總顯得非常笨拙,它們從沙灘飛入天空總要很長的一段時間,然而,真正能飛越大海,橫過大洋的還是它們。”慕雲峰的話,刀鋒一樣直刺我心底最疼痛的地方,剎那間,我禁不住淚流滿面。那夜我久久地坐在窗前,月光下的海鷗,它們的羽翼映出異樣美麗的光輝。

  2003年11月13日,那天下了好大的一場雪,很多工友在做完了自己的活後都提前下班回宿舍燒爐子取暖去了,整個車間只剩下極少的幾個人。慕雲峰到開著的軌機上修一根電纜,突然,只聽到他淒厲的一陣叫喊,原來,他被軋機輪子扯住了棉衣,等我聞聲衝過去的時候,他的一條胳膊飛出來,接著另一條,然後是腦袋和一條腿……我嚇呆了,眼睜睜地看著軋機就這麼把一個活生生的人給軋死,這時候車間裡靜得可怕,所有的人都愣住了,我只聽得到自己的耳朵在“嗡嗡嗡”地作響……

  慕雲峰走了,在生命通往死亡的路途上,一個21歲的小青年懷抱著他未能完成的心願離開了人世。當我為“書袋子”清理他的遺物時,從他床下放衣物的一隻小木箱裡看到一篇他從報紙上剪下來的文章,文章是方方正正地折起來放在一隻白信封裡的,我開啟來看,那上面報道的是一個在廣東的打工妹通過自學,歷經四次高考終於考上中山大學法學系的故事。那一瞬間,我的眼淚狂湧而出,這……這也曾是我的夢想啊!

  “如果不能尋找出路對這樣的生活‘突圍’,就永遠只能承受來自它的荼毒和抽打”——至此我才從慕雲峰的話裡深感到,安於現狀,它會用看似溫和而實則冷酷的方式耗盡我的一生,木然於對夢想的追求,我則要在它的股掌間承受這場平庸睏乏的人生苦役。慕雲峰的死帶給我的影響是巨大的。2004年初冬,我終於決定重回到我的起點,再一次選擇了對高考的“突圍”。

  現在我再也不必擔心我能不能考上大學了,我也再沒有去追問那個曾經我為之深深困擾的問題,因為去年,我已經憑著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我所夢寐以求的華東理工大學,一償我多年來的夙願。2005年暑假回家,我的母校請我給我的師弟、師妹們作一個報告,我給他們講了這段長達三年的高考經歷,和一個名叫“慕雲峰”的人的故事。

  

高三勵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