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愛隨筆

  博愛者,人生最貴之道德也。下面就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希望大家喜歡。

  博愛 隨筆***一***:

  古時很多人為了愛,每次蹲坑的時候便想,想大想以番,想到愛人。有些人則以身喂蚊,或以刀割肉,以自身所受的痛苦來顯示他們對人的愛,這種愛的方法,只能做到犧牲自己,在現代的眼光看來,是可笑的。這種博愛給人的幫助十分有限,現代的科學工程,醫學等所能給我們的博愛比起來,力量實在小得可憐。今日的科學增進了人類互助博愛的能力。

  我們要談博愛,一定要換一觀念,古時那種喂蚊割肉的博愛,等於開空頭支票,毫無價值。現在的科學才能放大我們的眼光。足進我們同情心,增加我們助人的能力。我們需要一種以科學為基礎的博愛,一種實際的博愛。

  孔子說“修已以人,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博愛 隨筆******二***:

  欣聞青岡交廣成立了“博愛之舟”愛心車隊,今天又召開了“博愛之舟”授牌儀式 。這是小城生活中感人的喜事,也是小城最靚麗、風光無限的一道惹人眼球的風景線。

  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當年在《軍人精神教育》中說:“博愛雲者,為公愛而非私愛,即如‘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之意。”這裡的“博”是廣大、寬闊,“博愛”首先要明確其責任,然後懷著一顆真誠無私的心,廣泛地去愛一切人,就是需要有寬廣的胸懷去容納這個大千世界。

  嚴寒阻擋不住愛的暖流,團結友愛,誠實守信,不徇私利讓“博愛之舟”的愛心的哥走進了愛心車隊,走進了這個灑滿愛的隊伍。

  沒有愛心的人是做不出愛人之事。不圖名,不為利利,交廣的領導胸懷博愛之心,心繫小城百姓冷暖,讓交廣人民的電臺與愛心車隊的的哥們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以期發揮更多更有力的堅實作用。

  愛心,這世界無處不需要愛的奉獻,我們的世界需要祥和。連綿陰雨盼天晴,愛心車隊猶如久違的太陽,她的每一個舉動,每一句平時的語言,都如燦爛的陽光,灑滿我們周邊的角落,讓那些需要關愛的人,需要真情幫助的人,得到誠信的關懷,得到陽光般的溫暖。

  心中有愛才能愛。相信愛心車隊的的哥們,既能把無私的愛給予親人,給予朋友,也能把這愛給予不認識的身邊人,甚至在急難險時,就連看到平時反目的敵人遇難之時也會伸出援助之手!

  廣博的愛,無私的愛,盡顯“青岡”的哥之風流。青岡交廣“博愛之舟”愛心車隊的成立,標誌著我們城市文明的領先進步,標誌著我們家鄉在和諧中走向充滿愛的世界,愛的陽光,家鄉的明天會更加繁榮富庶,錦上添花。願“博愛之舟”越走越遠,釋放更多的人間大愛,走向遙遠灑滿愛的海洋!

  博愛 隨筆***三***:

  一縷縷油煙升騰而出,平凡可親的人兒總是忙碌著,只因內心有一個畢生的夢想,奉承“助人乃快樂之本”。這個人就是感動中國的人物之一,名為阿里木。

  阿里木,可謂是一生窮盡,物質生活上一直保持不滿足自己,不期望以物質生活來充斥自己。誰不說,家鄉美,家鄉的人也美。阿里木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鄉村人,生活的地方有河流山川,清晨一覺醒來,便可用鼻子嗅上一嗅,泥土散發出淡淡的香氣。也許是因為家鄉美的緣故,走出來的人少不了美的品格。

  聽說“流光容易把人拋”,然而,我有另外一種見解。阿里木的事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很多人吃過羊肉串,卻沒有親身體驗過整個作的過程,只是簡簡單單的知道其中的艱辛,沒有深入去了解。阿里木每天必做的功課說起來是平常的,只是輾轉於大街小巷烤羊肉串。推著烤車穿行在大街小巷吆喝著,“烤羊肉串了,烤羊肉串了”,當有人過來買羊肉串時,他會是一個淳樸農民的表率,何出此言?從他說話上可以得知,一副極不標準的北京腔調,他到底不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也難怪了,他是少數民族的人,至於具體是哪個民族,坦言說,不清楚。在北京,阿里木一直努力做好當下的事,也做了有些年頭。這樣一來,或許有人會問,他肯定有一筆積蓄了,沒想過要做點兒“別的投資”嗎?說到這兒,我認為有必要再重申一下,他只是個地道的農民,別無其它。農民也能走致富路,不是嗎?可有一點兒不同,在於阿里木沒有一點兒積蓄。阿里木烤的羊肉串,自己沒品嚐過。生活上很拮据,每天午餐及晚餐沒變動過,饅頭和稀飯,還是饅頭稀飯。冬天,北京的天氣日漸惡劣,阿里木卻一直保持著不休假,只為一句話“助人乃快樂之本”。

  我深信,他很偉大。他關注的事比千千萬萬所關注的有價值,哪裡有人在急切尋求幫助。竭盡所能,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群。阿里木有著和雷鋒一樣的作風,做好事不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