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創業的經歷素材
人生是一臺戲,精彩的劇情演繹著你創業的艱辛和成功的喜悅。當你在創業成功以後一定很想分享你的經歷,那麼自己創業的怎麼寫呢?下面就讓小編為你分享,供您參考。
一:
大學生“玩”出千萬營業額網店
5000元啟動金,玩票開出淘寶店
去年3月,丁奔帶著玩票心態開出第一家賣棉拖的淘寶C店。而到今年9月,他已經運營管理著三家天貓店。在不到三個半月的時間裡,三家店的營業總額已經近千萬元。
今年22歲的丁奔,是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台州椒江人。用他的話說,開淘寶店也是誤打誤撞。
開淘寶店,是因為大學好哥們的父母是做棉拖批發生意,可以作為貨源提供。雖然淘寶上賣棉拖的淘寶店已經氾濫,但丁奔一算,合租學校裡的小倉庫、淘寶押金加部分貨款差不多5000元的成本就夠了。“投入不多,可以試試看。”
去年三月,他拉回第一批12個款式的700雙棉拖。“第一步先拉同學朋友成本價買,2、3天后,慢慢有客戶來問價,我乾脆就虧本賣,賺人氣。”
棉拖利潤低,生意好的時候,一天也就掙三四百元,差的時候就幾十塊。”丁奔把這個階段形容為一個人的小打小鬧。
但在這期間,他也意識到:小規模的棉拖淘寶店在激烈的競爭中是難以生存下來的,必須依附大的平臺。他開始花大量時間鑽研網店的運營。
成功的祕訣:態度誠懇+有想法
轉機發生在今年9月。“原先從批發商處進貨,要比出廠價貴2、3塊,沒有價格競爭力。”回到老家創業的丁奔,想辦法找到了同在台州的拖鞋生產廠家,沒想到,廠家也正想找人合作運營電商平臺。
“我向廠長提出,運營成本我承擔,利潤均分的合作方案。這相比其他運營團隊提出幾十萬運營費,再利潤抽成的辦法,要更有競爭力。”丁奔說,在多次爭取後,合作談成了。
好運在半個月後再次降臨。“偶然的機會,我得知還有其他天貓店店主也在這家廠進貨,就輾轉聯絡上了對方。”沒想到,兩人第一次見面就非常投機,聊了十幾個小時。這位有2家天貓店,去年銷售額達100多萬元的店主,當即和丁奔提出合作意向。
“其實當時我很矛盾。一方面怕耽誤學業,也怕同時經營3個店,步子太大,風險太大。另一方面,合作對方的天貓店規模大,當時開給我的條件不算好,但我很看重這個學習機會。”但3個月後的今天,丁奔很慶幸自己最終選擇了合作。他用坐時光機來比喻合作的好處,這兩家天貓他在我運營的3個月裡,銷售額達到了近700萬。運營過這類規模的天貓店後,他在運營自己那家銷售額200多萬的天貓店時,能更好地把握和預判了。“例如我現在會花2、3萬一天的推廣費來為自己的天貓店做推廣,壓力很大。如果沒有運營過另外兩家天貓店,我估計沒有這個心理承受力。” 平衡學業和創業,仍是創業大學生的難解題
去年8月,早報曾報道過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研三男生寧沛然創業淘寶,10個月天貓店銷售額近2000萬的創業故事。寧沛然當時面臨著,創業後學業跟不上,畢業有點懸的問題。
而難以平衡學業和創業的問題,同樣也困擾著丁奔。因為忙著淘寶創業,他有8門課需要補考。“我也考慮過要不要休學,但現在還是想爭取順利畢業。”
兒子能否平衡好學業和創業,也成了丁奔爸爸的心頭大事。“他創業我不反對,但前提條件是學業不能落下太多。要是把握不好度,那就麻煩了。”
而之江學院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副主任陳睿也是丁奔創業的指導老師。他告訴記者,丁奔這樣的創業型同學,此前學校裡並不多見。“我們現在在盡各種努力,例如幫他聯絡重修,以學校認可的競賽中獲獎等方式,來幫助他畢業。而今後,我們也制定某些課程有學分替代制等辦法,給創業同學更多的支援。”
二:
大學生賣菜打造農業觀光園 銷售額超200萬
從不懂農業的大學生到現在已經擁有超過200畝的農業觀光園,銷售額超過200萬元的農業品牌公司。這個由5位大學生創業打造起來的農業品牌“東方鋤禾”,靠著團隊的才幹和堅持,將事業越做越大。
擺攤賣菜瞭解市場需求
1985年出生的吳書柱和1986年出生的龍運海都是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的學生,一個學市場營銷,一個學電子商務。2010年,來自農村的吳書柱畢業後想要自己創業,他率先開始關注璧山。
為了瞭解市場需求、積累農業知識,他們在農貿市場門口擺攤賣過十多天的菜。發現市民對安全農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卻苦於無處購買,而絕大多數農民似乎還沒看到這一市場需求。於是,他倆決定創辦農業公司,教農民種好賣的菜,幫農民賣菜。
四處推銷開啟蔬菜銷路
在璧山農委的幫助下,2010年8月19日他們正式成立了公司。有29家農戶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和他們進行了合作。然而,賣菜掙的錢少之又少,龍運海又想出新招——大批量的收購農產品,銷售給各餐館和食堂。
不過,對於沒有任何人脈積累和關係網路的大學生而言,銷售過程異常艱難。龍運海說,因為他們的菜從璧山運過來,比當地的菜便宜,遭到當地菜販子不滿,但他們沒有放棄。
媒體幫助贏來創業轉機
2012年,受天氣影響,蔬菜價格一降再降,龍運海收來的農作物以低於成本價還賣不出去,幾乎把他逼到了絕境。無奈之下,龍運海想到了求助媒體,在有關部門的協調下,他們的蔬菜不僅賣了出去,而且還和大學城幾所高校的食堂有了長期的合作。
有了固定的收入來源,龍運海通過流轉農民土地,開辦“東方鋤禾”觀光農業園。
今年春,龍運海將璧山城郊流轉的200多畝土地打造成草莓等蔬果種植園,教授農民養殖生態豬、土雞等家禽。現在,龍運海的生豬已經訂出去50多頭,銷售土雞一萬多隻,種植的綠色蔬菜銷量較好。
下一步,龍運海還計劃把直營超市開進社群,讓市民享受從田間直接到餐桌的綠色農作物供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