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刺繡是什麼
2017年6月,一個危險遊戲“人體刺繡”開始在網上流傳,體驗者是一些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日本人體刺繡遊戲玩法該怎麼玩?人體刺繡是自殘嗎?下面小編告訴大家。
人體刺繡,網路流行詞,2017年6月在日本的網路上,流行起一個名為“人體刺繡”的遊戲。顧名思義就是在你的手臂上,手掌上,甚至在嘴巴上,用針線將面板縫起來。
這種近乎自殘的遊戲被認為是一種“時尚”,殊不知,一旦有細菌或病毒侵入,嚴重的可能致死。
日本人體刺繡遊戲玩法
近日,日本在twitter和instagram上流行起一個名為“人體刺繡”的遊戲。顧名思義就是在你的手臂上,手掌上,甚至是嘴巴上用針線縫起來!
一些涉世不深的孩子,對這種自殘肢體的行為,居然趨之若鶩!然後在社交網路上晒出名為「ボディステッチ」的照片。
雖然不少學生表示,如果光從表皮穿過去的話,並不會疼,但線留在體表內是會造成感染的,破傷風可不是鬧著玩的!
“人體刺繡”雖不像“藍鯨遊戲”那樣引導人走向徹底的黑暗,但二者卻有不少共同點。
同樣是通過社交網路傳播,同樣是流行於青少年群體,甚至同樣追求一種刺破身體才能獲得的“殘酷的美感”。
“人體刺繡”並非是某個人的獨創。在身體上“穿針引線”的腦洞來源於日本漫畫《東京食屍鬼》裡的角色鈴屋什造。
鈴屋什造在漫畫劇情中是一個熱衷於“人體刺繡”、為人怪異的19歲青年男孩。漫畫形象上可見遍佈在他的手腕、脖頸、嘴角以及眼角處的刺繡。
二次元的人物設計可以不拘一格天馬行空,但當二次元裡的幻想元素被生生拽入到現實中,結果真的令人觸目驚心。
小編在網上搜了一下,發現有名為“人體刺繡”的貼吧,在貼吧裡有很多的中小學生一起分享著刺繡經驗:用什麼樣的針,用什麼樣的線,怎樣縫才不疼。裡面的圖片簡直觸目驚心。
在孩子的語言描述裡,“人體刺繡"宛如一件需要精心打磨的藝術品。只有美與不美之分,背後的疼痛卻統統忽略不提。好在,這些貼吧現在已經被強行關閉了。
人體刺繡是自殘嗎
這些圖片,是一些涉事不深的孩子晒在網路上的,他們竟然對於這種自殘的行為趨之若鶩。所謂“人體刺繡”,就是在肉體上穿針引線。
這個貼吧,就是一個人體刺繡的教學貼,其中涉及到用什麼樣的針、用什麼樣的線、怎樣縫才不疼。最後還晒出了成品,簡直觸目驚心。
和藍鯨死亡遊戲一樣,“人體刺繡”也是從境外流入,通過社交傳播,流行於青少年群體中。 實際上,這種所謂的“人體刺繡”對身體造成的傷害非常嚴重。一旦有細菌或病毒的侵入,很可能引起敗血症。
當刺繡的線被拆除後,孩子們手上的傷口真的觸目驚心。
“人體刺繡”更多是在炫耀和獲取社交價值
對於愛好者來說,“人體刺繡”是時尚的,但孩子們玩的這種非專業刺繡方式近乎於一種自殘。
在心理病理學上,有一個專有名詞——“自我傷害行為”Self-Mutilation,用來概括這種沒有自殺意圖的,但對自己身體造成直接或間接傷害的行為。
美國著名精神病醫生、精神分析學家門林格爾在《人對抗自己》中說:“以一種造成最小的現實後果的象徵性自我傷害,來滿足種種心理需要,這不妨說是一種十分有用的策略和手段。”
意思是說,在經歷強烈情感苦痛之後,人們可能做出種種傷害自己身體的行為,這其實都是人類負面情緒的自我宣洩。人性中隱藏著破壞的衝動,如果這種衝動不能施之於外界,那就施之於自身好了。
所以才會出現有人割傷、抓傷、燙傷自己,有的人絕食、用針刺自己、故意過量服藥等,這都是自我懲罰的手段。然而對“自我傷害行為”的傳統解釋似乎已經不足以解釋“身體刺繡”的流行。
當社交媒體成為“人體刺繡”得以流行的基礎,自殘的初衷不再是宣洩自我,而更偏重於通過炫耀和自我傷害獲取社交價值。單從這一點來看,它和網路上出現的一些生吞病死豬肉、鞭炮炸褲襠、菸頭燙手臂的視訊並無不同。
“自我傷害行為”在青少年中發生率最高
根據心理學家羅斯S Ross的調查結果,15-19歲的青少年自我傷害行為發生率是最高的,基本在10%-20%之間。
康奈爾大學的另一位心理學家Janise Whitlock關於自殘的研究則表明,女生的自殘行為比例高於男生。
人體刺繡這種“變態美學”之所以易被青少年群體接納,跟他們熱衷於玩酷、模仿、標新立異的心態分不開,最後他們還美其名曰:“這是傷痕的青春時代。”
陪伴還是陪伴,陪孩子的時間多了,孩子想下手也沒機會了。真若是想尋求個性,大不了咱們陪孩子用水筆在自己的身上來個塗鴉也是好的啊。
古有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青春期終會成為過去,身體受到的傷害卻會留下永久的傷疤。當華麗的絲線被拆下,真實的肌膚佈滿傷痕,看一眼就是深深的痛感。
如果你發現孩子的胳膊上莫名的紅腫,或已經出現了“人體刺繡”這樣的行為,請立即制止!這真的一點也不美,自己的身體才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和最獨一無二的存在。
網友:隔著螢幕,看著都疼
心理專家指出,藍鯨死亡遊戲、人體刺繡這類近乎自殘的遊戲之所以能偷偷傳播,主要還是青少年天然的逆反心理所致。當他們覺得無法融入家庭和社會,就會用這種反常規、反科學的舉動,來體現自己的另類獨行。
15歲到19歲的青少年,自我傷害行為發生率是最高的,家長尤其要關注這一時期的孩子的心理和行為變化,一旦發現異常要及時干預和引導。
網友表示,隔著螢幕,看著就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