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科學晝夜交替說課
地球是一個不發光且不透明的球體,同一瞬間陽光只能照亮半個球,被陽光照亮的半個地球是白晝,沒有被陽光照亮的半個地球是黑夜·下面小編給你分享,歡迎閱讀。
一、教材分析
內容選自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節地球運動中的第三課時——晝夜交替。本節內容緊緊圍繞地球運動及其所產生的地理意義進行學習,而晝夜交替則是地球運動的重要地理意義之一。它對我們以後學習時差和晝夜長短起到了鋪墊作用。並且,學生對晝夜交替的學習有利於透過一些自然現象認識到事物本質規律和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
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要求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點:
1能夠解釋晝夜現象和晝夜交替想象。
2能夠讀圖判讀晨昏線,並能夠運用晨昏線的特徵解決問題。
3樹立世界的物質性及物質運動規律性本質性的價值觀。
重、難點分析
判讀晨昏線對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及讀圖分析能力要求很高,而且它是解決地理問題的重要運用之一。
遂將晨昏線的判讀和特徵及運用定為本節重點
將晨昏線的判別和特點定為難點。
二、學情分析
我的學生是剛進入高中學習的高一新生,接觸專業地理知識的時間較短,對這一方面的概念比較模糊。所以我要著重興趣匯入和強化概念,讓他們能打好基礎。此外,這個年紀的學生自我意識都比較強,所以在課程中,可以充分調動他們的自主性,由老師說,學生聽,轉化為老師引導,學生探索,學生思考,學生梳理。
三、教法分析
本節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以讀圖分析法為主,通過地球儀演示,讓學生根據演示來分析、歸納、比較晝夜現象和晝夜交替現象的形成,運用教學掛圖,指導學生分析歸納晨昏線的特徵,同時輔以情景創設,採用設問式教學方法完成知識的傳授,讓學生主動去理解知識,運用學習成果。
四、學法分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故教學中運用地球儀,地圖演示等生動、形象的現代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提出一些小問題 如在同一時間裡,為什麼太陽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引導學生進行積極地思考,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和熱情,變被動為主動。
晝夜更替教學過程
一上下銜接,匯入新課
在上一節課中我們學習了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在複習上節課的內容之後,以提問“太陽直射點是否固定?移動的太陽直射點會形成怎樣的自然現象?”來引出白天黑夜現象,進一步描述為“晝夜現象”,以日復一日白天黑夜往復交替的事實規律,從而引出晝夜交替現象。由此進入新課的學習。
二新課教學
1.創設情境,明確關係
在引入新課的基礎上,首先要給學生提出一個問題白天和黑夜的區別是什麼?,在學生回答出“光”之後,我們就能得出“太陽是地球有晝夜交替的必要原因”
繼續提問“靜止的太陽或地球還會造成晝夜現象嗎?”,開始引導學生進行假設①地球不動,太陽繞著地球轉;②太陽不動,地球圍著太陽轉;③地球自轉;④地球圍著太陽轉,同時自轉.....猜測是科學課培養學生興趣的方法之一,也是讓學生嘗試構建一個解決問題的模型。以前學生對晝夜交替現象肯定有些許瞭解,也就讓學生有了探究、驗證的需求,為學生形成科學的研究習慣和方法做好指導。
在讓學生小組討論,假設,推導之後,讓學生來公佈討論結果。我會表揚學生的活躍思維並且總結,明確晝夜交替現象是由太陽和地球雙方的特性決定的。通過地球儀來演示地球自轉引起的晝夜交替現象。再指出相對於靜態的晝夜現象,晝夜交替則是動態的,讓學生明確晝夜交替是在晝夜現象的而基礎上地球自轉產生的自然現象。
2.步步引導,合理過度
在上面知道了晝夜交替的原因,通過生活中日復一日的晝夜交替現象我們可以得出晝夜交替的週期為一日,這裡的一日是指太陽日24小時,在這裡要強調我們的研究物件為地球和太陽,是以太陽作為參考點,所以週期為一個太陽日。
再指出晝夜交替影響著人類的起居作息,因此,太陽日被用來作為基本的時間單位。
3.圖文結合,突破難點
讓學生觀察教學掛圖,指出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為晨昏線圈,在這裡學生可以通過教學掛圖形象直觀的出分界線在空間上表現為一個圈。再指出,晨昏線由晨線和昏線構成的,通過生活中清晨日出和黃昏日落的自然下現象引匯出晨昏線的判讀方法,即順著地球自轉方向,由夜半球進入晝半球經過的分界線是晨線,由晝半球進入夜半球經過的分界線為昏線。在這裡要強調順著地球自轉方向這個前提條件。接下來,通過教學掛圖來分析晨昏線的特徵,針對晨昏線是過地心的大圓的這個特點,以赤道為例補充說明球體上大圓的知識點。在特點中重點強調晨昏線平分赤道,晨線與赤道的交點的地方時為六點,昏線赤道的交點的地方時為十八點,並指出這點在以後知識學習中的重要性。對於太陽光線垂直於晨昏線,以及將經過的緯線分割為晝弧和夜弧指導學生讀圖分析即可得出,作簡要解釋即可。
4.課後問題
地球上的晝夜交替我們已經瞭解了,那麼地球的衛星——月亮上的晝夜交替是怎樣的呢?它與地球晝夜交替的差別又在哪裡?相關知識請同學們在課後去了解。
板書設計
晝夜交替
一、晝夜現象 四、晨昏線
二、交替原因 1.構成
三、交替週期 2.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