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正能量的小故事

  分享正能量故事,傳遞你我他。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篇1

  一天,一個農民的驢子掉到了枯井裡。那可憐的驢子在井裡悽慘地叫了好幾個鐘頭,農民在井口急得團團轉,就是沒辦法把它救起來。最後,他斷然認定:驢子已經老了,這口枯井也該填起來了,不值得花這麼大的精力去救驢子。

  農民把所有的鄰居都請來幫他填井。大家抓起鐵鍬,開始往井裡填土。

  驢子很快就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事,起初,它只是在井裡恐慌地大聲哭叫。不一會兒,令大家都很不解的是,它居然安靜下來。幾鍬土過後,農民終於忍不住朝井下看,眼前的情景讓他驚呆了。

  每一鏟砸到驢子背上的土,它都作了出人意料的處理:迅速地抖落下來,然後狠很地用腳踩緊。

  就這樣,沒過多久,驢子竟把自己升到了井口。它縱身跳了出來,快步跑開了。在場的每一個人都驚詫不已。

  啟示:

  其實,生活也是如此。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會如塵土一般落到我們的頭上,要想從這苦難的枯井裡脫身逃出來,走向人生的成功與輝煌,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將它們統統都抖落在地,重重地踩在腳下。因為,生活中我們遇到的每一個困難,每一次失敗,其實都是人生歷程中的一塊墊腳石。

  篇2

  當年他是商潮寵兒,掘得第一桶金,公司壯大,然而時運不濟又瞬間跌落低谷,陷入破產境地,甚至要把車子和房子賣掉償還債務……房子賣掉前的某晚,他心情複雜,極度愧疚。在把事情告訴妻子前,他設想妻子的反應:是大哭一場,還是大罵他無能,或和他離婚?當他終於鼓起勇氣和盤托出時,奇怪的是她臉上的表情如常,也沒說什麼。原本作好妻子“激烈反應”心理準備的他,不解地重複了一次:“我破產了,什麼都沒有了!明天我們要搬家了!!!”“這有什麼?有我在!”妻子很堅定地看著他說道。那一霎間,他淚流滿面,跪倒在妻子面前。自那後,他重走創業路,短短3年後便重新崛起……這是我聽某位培訓師講述的一個真實故事。

  妻子是他最親的人,如果她那時送給丈夫一句“你真沒用,你害慘我了”,會讓他陷入崩潰,後果不堪設想。幸運的是,正能量代替了負能量,她的一句話如同絕境中的明燈,給本已絕望的他注入了一劑強心針,成了逆境中一躍而起的決定力量。

  這則小故事充分說明了“正能量”的作用。內心充溢著“正能量”,是我們保持自信、樂觀、豁達的關鍵和基礎。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要學會“遠負近正”,並且讓“正能量”可持續。開啟電腦,上入口網站,為了吸引點選,負面新聞往往置於顯要位置:進入微博,許許多多夾雜著個人情緒的網民在指點江山,三言兩語不合便“爆粗口”,比比皆是i和業內人士聊起印刷業,也充斥著一種悲觀的情緒……這一切擾亂你的心情,是生活和工作中不折不扣的“負能量”,我們要遠離它。

  “轉型”或“升級”是當下印刷人熱衷談論的,作為一個涉及到戰略、投資、運營和效益分析的巨集大命題,其在企業發展中起到決定性作用或轉化成生產力,在順利的情況下,需要幾年乃至十幾年的積累和沉澱,倘若內外部條件不成熟,那麼棄之也不奇怪。將一種巨集大的命題作為精神支柱和正向力量源泉,並無不可。但對於許多富有個人愛好的印刷人來說,如果能尋找到一種更適合自我,或讓自己感到“愉悅”的生活方式,則如涓涓細流,時時滋潤你心,是一種常態化的、可持續的正能量。我在此介紹一下,自己是如何在緊張工作和生活中尋找平衡,保持身體健康,時刻保持心情愉快,以便有充沛的精力多做些有益於企業、行業和社會的事。

  動靜分明

  我目前與人合資開辦了公司,兼著20多項社會職務。公司的事情多,社會職務涉及的活動也多。我雖然很好客,但卻是有原則的,即應酬上的“上下半場原則”,每天都為自己留出一些自我的時間。在北京參加應酬活動,我絕不會“醉方休”,喝得昏天暗地;不會陪吃、陪喝、陪唱,一般飯局結束就結束了,不參加其他娛樂活動。如果光是吃吃飯,一般一個小時足夠了。因此在北京即使晚上有應酬,我總是能保有自己的私人時間,晚上回去在臺燈下整理一下工作思路,寫寫東西。出差也遵循這個原則。

  家庭相伴

  在43年服務高等院校和國有企業的生涯中,我在香港、深圳等地工作過很長的時間,每到地,我都把家安在當地,並且是離公司較近的地方,因此我的中午飯常常是回家吃的。回到北京後,則更是如此。後來服務民營企業,與他人合資辦企業,也是如此。

  這在許多大城市工作的人看來不可想象。因為許多在京城工作的人,光上下班就花去三四個小時,中午飯一般是叫個外賣草草了事。在我看來,身心疲憊。還談什麼愉快工作?而且外賣既不健康又不衛生,還常常吃不飽。

  我幾十年一直堅持著這個原則。因為我認為,幸福美滿的家庭是個企業人高效工作的基礎;家距離辦公室近,一來為企業人節省了時間,延長了工作壽命,更重要的是保持愉悅的工作心情,這也是高效工作的基礎。甚至有時我認為,凡是家離辦公室近的員工,可以考慮加些工資,因為他們工作從容、效率高。

  美化工作

  很多人都知道,我有攝影的愛好,有寫詩和寫文章的愛好。不同的人對此有不同的解讀,具體我不一一說明了。其意義當然很多很多,但僅僅從平衡生活和工作的關係角度來說,我通過攝影愛好,通過寫詩和寫文章等,起到了“美化工作”的效果,即工作在我眼裡,是愉快的,是美的,是富有興趣的。寫作可以指導工作,同樣也可以怡情。

  有記者問我,如何平衡寫作與工作的關係。我回答:我是工作和生活不分開的人,因為工作中有生活,生活中有工作。同理,寫作可以寫自然界,同樣也可以寫管理心得。為什麼要截然分開呢?關鍵在於,我們要找到興趣,所謂“世事無絕對,只有真情趣!”

  此外,我除了是個樂觀、熱情、好客的人外,也從來不向身邊的人傳達負面的情緒;看身邊的人看其優點而不看缺點。這實際上也是種正向的心理暗示。心理暗示是種專業術語,在我的著作《潤物細無聲――我的企業文化管理思考》裡,有如下內容:“讀者們,您是否能從中悟出人生的道理呢?幾十年,一路走來,我正是不斷用正面的詞語來‘自我暗示’,使自己永遠保持‘熱烈、積極、主動、友好’的待人態度和心理。”

  一個心理上始終充滿快樂和積極向上心態的人,不會有心理疾病,也會客觀上阻止一些病菌對生理的侵蝕。飲食上我也是很講究的,在此不具體展開。

  熱愛自然

  我不管去哪裡工作,都注重營造出花園般的公司環境;我不管去哪裡出差。都很喜歡到環境優美的地方走一走。我自己還花錢買了幾畝地,建了個“農家樂”,栽種一些瓜果,並且有休息設施涼亭、小屋等,可以邊吃邊聊,香港著名財經作家樑鳳儀還曾“到此一遊”!

  一言概之,享受家庭、享受生活、享受自然、享受自我時間,同樣會享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