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的故事精選

  人生本來就充滿未知,一切被安排好反而無味——堅信朝著目標,一步一步地奮鬥,就會邁向美好的未來。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奮鬥是一個人的私事

  1999年,我離開自己的家鄉,去往一個陌生的城市念大學,一個不值得誇耀的民辦大學,沒有通知書,沒有謝師宴,有的只是火車24小時的顛簸、內心的狂躁不安和對未來模糊的想象。

  大學畢業後,如我一般的就業生,像是非洲奔騰的角馬一樣一起奔向就業市場。

  我也像他們一樣把簡歷包裝得像是企業的投標書,精緻華美,恨不得把小學得獎都搬出來,可是我們的簡歷在被草草看過或者還沒看過便按市場價一元每市斤賣給了收廢站。

  這樣的求職生涯曾嚴重打擊了我的自信心,如果沒有上學,也許內心會平衡一點,至少不會感覺這麼憋屈。

  我和同寢室的張偉都找不到工作,租住在一個狹小的城中村中,這樣的日子過得久了,就像與世隔絕一般。實在找不到出路的時候,我們一起承包了一輛小三輪車,給三輪車做了一番改造,加了頂棚,掛了彩簾,擺上小商品,開始了我們的小本經營之路。

  上午我來,下午張偉來。這樣的歲月過了1個月零3天,賺了500元錢,我們平分。為了不給對方分做250,我們花50元吃了頓海鮮大排檔。然後,收拾好我們的行裝,張偉對我說:“我準備去南方闖闖,也許會有機會。”我對他說:“一、違法的事兒咱不幹。二、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南方的水土需要適應。三、無論好與壞,我們要經常聯絡。”他嘿嘿笑著,反問我:“你有什麼打算?”我說:“回家吧,假如這個城市不需要我這樣的人。我又何必厚著臉皮留在這裡。”

  張偉真的去了南方,我卻沒有離開這個城市。

  我固執地要征服這個城市,做過書店的理貨員,就是書來了後就要把它們從樓下扛到樓上,然後按書籍的種類、價碼做好分類。書店人手不夠時,我還客串一把售貨員。平時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您需要什麼書?我來幫您找。”

  書店的工作繁忙而辛苦,但老闆不在的時候,可以有時間閱讀。假如說兩個月的書店生涯讓我有所收益的話,也只有在早晨人不多的時候,手捧一本餘華的《活著》,反覆地讀他在前言裡寫的:“活著不是為了別的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生命本身可以承載千鈞一髮的力量。”

  我不太清楚這話是勵志還是消極,但卻有自己獨到的體會。生命力如蟑螂小強的我,一定會有自己的一口飯吃。廣東人愛講的一句話就是挑食,我要挑自己的食。

  之後,我又做過零零碎碎的好幾個工作。每日披星戴月地回家倒頭就睡,起來就去擠公車,下了公交跑著去早點攤買一份早點氣都不喘地上樓。這樣的日子過了大概有兩年多。

  在《喜劇之王》中,周星馳一個人在海邊大喊:奮鬥!努力!……每當我看到這個片段,就感覺一陣心酸,小人物的奮鬥,都差不多,能夠照亮我們的,就是那如螢光般若隱若現的夢想。

  終於有一個機會,一個行業中的精英介紹我去他的公司,這樣,我的生活變得更加忙碌,晚上要參加學習班,白天在公司裡做活,老闆那時最常說的話就是:活做得太不像話。這樣的日子隨著老闆的責罵變得越來越少,我的薪水也慢慢漲了起來,直到後來老闆對我說:“嗯,你這個孩子,比較聰明好學。”

  這樣的日子又過了兩年,在設計的圈子裡,終於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有次和引薦我的行業精英聚到一起吃飯,他喝得像個煮熟了的螃蟹,湊過來對我說:“知道我當時為什麼推薦你一個沒有經驗的人去那個公司嗎?”我茫然地說:“不知道啊。”他說:“因為你小子身上有一股韌勁。”我說:“因為有個螢火蟲一直在我前面,不停地閃啊閃,指引著我向前奔跑。”他問:“什麼?”我說:“沒什麼啦。”他不停地追問,我最後說:“這個螢火蟲叫做夢想。”他嘿嘿地笑著回道:“矯情!”

  他是表面上大大咧咧但是凡事看在眼裡的人,他說出矯情的時候我分明看到他眼裡閃爍過的一絲光芒,我知道他懂,只是他不說。

  之後的歲月應該講是順風順水,就這樣,一切似乎是命運的安排,也或者是內心的心潮暗湧早已不再那麼熾烈濃郁。甚至,我還與之前一起拉三輪的張偉見了面。他風塵僕僕地從南方趕來,已經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區域經理。

  我和張偉還有女友小坐,張偉舉杯,說:“為三輪車乾杯。”我回:“為兩個本應該250的人乾杯。”他又回:“為了海鮮大排檔乾杯。”我回:“為兩個螢火蟲乾杯。”……這頓酒喝到最後,兩人竟然不約而同地閃出淚花。

  他問我:“你當時為什麼選擇留在這個城市,你不是選擇回家嗎?”我笑著說:“當時我想,我要征服這座城市。”他斜著眼睛瞅我一眼調侃:“這麼大志向?!”我接著說:“後來才知道,我是要融入這個城市,去貼近他,去感受它,去與它融為一體。”他說其實他也是。

  回家的路上,我對女友說:“其實奮鬥,是一個人的私事。你看看街上的任何人,都是在奮鬥啊,他們雖然不講出來,但是你能感覺到,當人懷揣夢想的時候,無論成功與否都是幸福的。等我老去的那一刻,有數不盡的時間來給你講我的奮鬥史,我親愛的小傻瓜。”

  篇二:你的每一步都是整個明天

  剛剛高中畢業的潘慰,跟隨父母一同搬到了香港。剛剛安頓下來,潘慰就來到人才市場求職。不過她很快的發現,沒高學歷的她四處碰壁,她至今還記得一間小公司的招聘人員冷漠的話語:“不好意思,沒有大學文憑,我們無法錄用。”那一瞬間,潘慰的心如同掉進了冰窖。可是她不甘心這樣放棄,為了打破困境,潘慰準備自己創業。在父母的幫助下,她決定投資食品貿易。

  憑著良好的信譽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潘慰的事業越做越大,她把中國南北方的食品在自己的工廠進行篩選和重新包裝,然後賣到國外。就在很多人對她的成功欽慕不已時,潘慰卻有自己的想法:生意雖然做大了,但欠款的人也多了。不少賬都成了死賬、壞賬,市場風險太大。如果能找到一個放賬容易回收,每天有大量的現金流的生意,那不就能讓自己的事業有新的開始了嗎?

  機會終於來了,香港商界決定組成一個考察團,潘慰很快報了名。考察團先後去了德國、義大利、日本等許多國家找專案,經過冷靜的分析,潘慰心裡的構想慢慢成形,那就是將日本的味千拉麵引入中國。

  潘慰深知機遇的重要性,為了拿到味千拉麵的中國代理權,潘慰帶著她的創業團隊,親自到九州島請來味千拉麵的崇光社長,並帶他來深圳看她的工廠,甚至帶他去大山裡看她們採購的柿餅。她的誠意最終打動了崇光社長:“我教你怎麼做,我對你很有信心!”在掌握味千拉麵的核心技術後,潘慰的第一家味千拉麵在香港開業,當月即實現了贏利。

  但沒過多久,味千拉麵在內地擴張的過程中,因為只是將香港的西餐經營模式照搬過來,顧客們並不買賬,生意冷清,每天都是入不敷出。怎麼辦?是退出內地市場還是尋求突破?潘慰和她的夥伴們為此大傷腦筋。

  篇三:沒有臺詞的主角

  聖誕節前夕,話劇院門口貼出一張紙,上面工整的寫著劇組招聘一名演員。他在話劇院門口整整蹲守了20天,終於被導演聘請了。

  導演告訴他,如果願意的話,就請他飾演一隻寵物狗。他聽了導演的話,心裡酸酸的,但還是在合約上籤了字,因為這是他這麼多天來苦苦守來的第一個角色。簽完字,他強顏歡笑地回到了和她合租的簡易房。

  她和他同樣是戲痴,兩個人小時候過家家時就愛演戲。他小時候霸道,演戲非要演皇帝,喜歡呼風喚雨;而她則每次都要演皇后,圖的是和皇上一起八面威風。所以,當他把自己將要飾演一隻寵物狗的訊息告訴她時,她嘆了口氣,真的不知道是該恭喜還是該安慰他。

  他第二天一早強打起精神去排練了,她則待在家裡傷心。晚上回來的時候,她說,還是算了吧,我們回家。他她一眼,沒有說話,拿出劇本,自顧自地看著。她又嘆了口氣。

  雖然他能在劇組蹭飯吃,但來的時候帶的錢已經花得差不多了,她想回去了。除了錢的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是她覺得這樣的日子看不到希望。

  她忍著沒走,覺得自己應該最後看一眼他的演出。快演出了,她偷偷地到附近的飯店刷了幾天盤子。演出那天,她攥著票,偷偷地進了劇場。

  燈光轉暗,演出開始了。所有的主角都出場後,一個穿著一套黃色的、毛茸茸的道具服的狗手腳並用地爬進場。但這不是簡單的爬,而是蹦蹦跳跳、搖頭擺尾地跑進客廳,先伸了個懶腰,然後在火爐旁安靜下來,開始呼呼大睡。很多觀眾注意到了,四周傳來輕輕的笑聲。

  突然,輕微的響聲從屋頂傳來,那是聖誕老人來送禮物了。昏昏入睡的寵物狗驚醒了,好像覺察出了異樣,仰視屋頂,喉嚨裡發出嗚嗚的低吼。這時,觀眾已經不再注意主角們的對白了,幾百雙眼睛全都盯著那隻狗。

  因為寵物狗的位置靠後,其他演員又都是面向觀眾,所以觀眾可以看見寵物狗,而其他演員卻無法看見寵物狗的一舉一動。他們的對話還在繼續,而那隻寵物狗的精湛表演也沒有間斷,臺下的笑聲更是此起彼伏。

  從劇場出來,她無意聽到很多觀眾都高興地議論著今晚的演出,他們都在說著那條狗演得實在是太好了。聽著這些話,她感到一陣寬慰。

  晚上,他給她帶來了更好的訊息,導演說,他今天晚上的表演非常成功,導演已經決定在下次排戲時讓他出演重要角色了。她問他這次演出為什麼會如此成功,他淡淡地說,如果你用演主角的態度去演一隻狗,狗也會成為主角。

  的確,命運賦予了我們不同的角色。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那樣,再小的角色也有可能變成主角,哪怕你連一句臺詞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