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寫作必備勵志素材

  要敢與給自己一片沒有退路的懸崖,迫使自己不斷地向生命高地發起衝鋒。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你所過的每一天,都是成功的前奏

  保安的故事聽過很多,但這一個,還是讓人很動容,因為,他不是新聞上的,而是居住在我身邊。

  他是我們這個小區的保安,二十幾歲的樣子,高高瘦瘦的,話不多,見到人,只是羞澀地一笑。我們都叫他小蔡。

  小蔡整天把一個智慧手機抱在手裡,不是和誰煲電話粥,也不是玩遊戲看電影,而是一天到晚聽音樂,還喜歡單曲迴圈,一首歌,昨天在聽,今天在聽,明天還在聽。

  小區裡不知道他名字的人,有時候提起他,會說“那個喜歡聽歌的小夥子”。年輕人嘛,喜歡音樂也很正常,雖然他有些過了頭,但這愛好無傷大雅,也人畜無害,也就沒人說什麼。

  很多次,從小區門口走過,總看見小蔡坐在保安室裡,有時候拿著筆在刷刷寫著什麼,有時候託著腮一副拼命思考狀,有時候索性抱著一個筆記本發呆。別的保安沒事兒時聚在一起閒聊,卻一次也沒看到他的身影。

  有一次我忍不住問他:“你每天在寫些什麼呀?”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撓撓頭,說:“寫歌詞。”

  我略略地吃了一驚,繼而又開始為他憂心,作為一個草根,寫歌詞,除了自娛自樂,還能有什麼收穫呢?

  小蔡似乎看出我的疑慮,有些激動地說:“總有一天,人們會熟悉我寫的歌!”

  後來,混得熟了,慢慢地瞭解到,小蔡經常把他寫的歌詞放到網上,也參加各種大賽,還把它寄給音樂公司。

  對於他的這些舉動,我始終心存擔憂,一個小保安,他會獲得成功嗎?

  沒想到,成功真的接二連三地來了,小蔡的歌詞,先是在大賽裡獲了獎,然後,有人譜曲在電視上演唱,小蔡居然有了一點點名氣,有人開始找他寫歌詞,並開出不菲的價格。

  我從來沒有想到,業餘時間寫寫歌詞,也能改變一個小保安的命運,但我更知道,小蔡的成功不是偶然,生活中的每一天,他都在為成功做著準備。

  同學小雅有個夢想,就是希望將來可以當空姐。

  對於這個夢想,我不置可否。小雅是普通人家的女孩,長的也不傾國傾城,更沒有在航空公司上班的親戚朋友,想當空姐,談何容易啊!

  但小雅執著地堅持,她每天把背挺得直直的,坐凳子只坐三分之一,她說,這是時刻保持優雅狀態。她還每天堅持鍛鍊,跑步,做仰臥起坐,她說,這是為了將來體檢時身體達標。她還堅持節食,無論多麼愛吃的東西,都只吃規定的量,晚上不管多餓,都不吃夜宵,她說,這是保持身材,將來好在眾多人選中脫穎而出。

  闌尾發炎,醫生說要手術,小雅聽說做過手術後不能做空姐,就說什麼都不肯做,堅持打針吃藥,把一家人急得不行,這樣多危險啊,但她硬是挺了過來。

  小雅瞭解到,想要做空姐,最好的方法,就是上空乘學校。別的同學還忙著應付老師時,她已經鎖定了將來要上的那所學校,為了高考時達到那個分數,她每天埋在書山題海里,一刻也不鬆懈。

  這樣的努力,終於讓她如願考上自己想上的那所學校,兩年學下來,到了實習期,有航空公司到學校招聘。實習期待遇比較差,而且上班的地方離家千里之遙,很多同學都不重視,小雅卻第一時間報了名,並積極地做著各種面試的準備。

  這麼多年的堅持,終究是沒有白費,面試時,她脫穎而出,成了一名真正的空姐,雖然是實習,她卻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每件事都做得極為認真,一年後,終於和公司正式簽約,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很多人羨慕小雅的好運,一個普通的女孩子,居然那麼輕鬆地就做了空姐,可是有幾個人知道,生活中的每一天,小雅都在為成功做著準備,日復一日的積累,才終於換來眼前的光明。

  成功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你所過的每一天,都是成功的前奏。你把握住了這每一天,就有機會把成功抓在手中,而你虛度的每一天,都會讓你離成功越來越遠。

  二

  一位中國留學生剛到澳大利亞時,在餐館打工。一天,他看見報紙上刊出了招聘啟示。

  留學生選擇了線路監控員的職位去應聘。過五關斬六將,眼看他就要得到那年薪三萬五的職位了,不想到招聘主管卻出人意料的問他:“你有車嗎?你會開車嗎?我們這份工作要時常外出,沒有車寸步難行。”

  為了爭取這個極具誘惑力的工作,他不加思索地回答:“有!會!”“4天后,開著你的車來上班。”主管說。

  為了生存,這位留學生豁出去了。他在朋友那裡借了500澳元,從舊車市場買了一輛外表醜陋的“甲殼蟲”。第一天他跟華人朋友學簡單的駕駛技術;第二天在朋友屋後的那塊大草坪上摸索練習;第三天歪歪斜斜地開著車上了公路;第四天他居然駕車去公司報了名。

  時到今日,他已是“澳洲電訊”的業務主管了。

  勵志達人感想:

  感想一:人的能力是後天努力的結果,沒有人一生下來什麼都會,但只要努力什麼都應該能夠學會。

  感想二:關鍵時候要敢於向自己挑戰,阻礙我們前進的最大障礙,不是對手和困難,而是我們自己。如果這個人當初畏首畏尾地不敢向自己挑戰絕,不會有今天的輝煌。當我們的能力長時間得不到提升時,要敢與給自己一片沒有退路的懸崖,迫使自己不斷地向生命高地發起衝鋒。

  三

  1997年,乒乓球運動員鄧亞萍接近退役的年齡,開始規劃自己的人生。這時,非常欣賞她的原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提名鄧亞萍為國際奧委會運動委員會成員。由於工作需要,她經常要與幾十位外國委員在一起開會討論,可是她卻不會外語,委員會只好給她配一個翻譯,她就成為委員會成員中惟一隨身帶翻譯的人。有一次開會,翻譯因故晚來,只好讓那些外國委員乾等著。鄧亞萍又急又窘,她看出有的委員露出了非常不敬和不屑的眼神!這個眼神深深地刺激了鄧亞萍———一定要在英語上有所突破!她向領導提出了學習英語的要求。

  1997年底,24歲的鄧亞萍到清華大學外語系報到,老師讓她寫出26個英文字母。當時在別人看來最簡單不過的事,而鄧亞萍絞盡腦汁也沒有寫全!讓一個從8歲起就開始練球、只有小學二年級文化、英語水平幾乎為零的人重新拾起課本,去攻讀英語專業,困難可想而知。但鄧亞萍畢竟是鄧亞萍,她有一種永不言敗的“死磕”精神。她說:“我給自己制定了學習計劃:一切從零開始;堅持三個第一,從課本第一頁學起、從第一個字母、第一個單詞背起;每天必須保證14個小時的學習時間。”而後,當英語對於鄧亞萍來說不再是問題,她卻覺得自己還遠遠不夠,又開始攻讀碩士;碩士讀完又到劍橋讀了博士———不僅學了英語,還學了經濟學!於是,在劍橋大學800多年曆史上就誕生了一個惟一具有世界冠軍頭銜的經濟學博士!

  一個別人不易覺察的輕蔑眼神,“刺激”出了一個世界名牌大學的博士,這“刺激”的力量竟是如此之大!

  有一句俗語足以解釋它:“水激石則鳴,人激志則巨集。”不論面對羞辱與歧視的“刺激”,還是善良與好意的誤會的“刺激”,一個真正自尊自強的人應該積極地對待它,將它作為人生新的轉折點,從此而奮起,而拼搏!這樣就可以把“刺激”化為激勵,讓“刺激”引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