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井岡山教學反思精選

  今天上了《井岡山》,總的印象是:還行。從評課的角度來講,這堂課如下幾方面應該稱得上是優點了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井岡山教學反思,望大家喜歡。

  語文井岡山教學反思範文一

  從整體課堂效果看,學生演唱的表現力不錯,聲音的控制和協調能力較強,也比較熟練了。抒情和活躍兩種演唱情緒也能明顯地對比出來。但從整節課的分量和時間分配看,有些欠妥。主要原因是複習鞏固階段一開始就離琴唱,導致暴露出了過多的毛病,給我心裡一個暗示:歌曲還沒學會,於是有意識地加重糾錯分量。其實鋼琴一彈,學生馬上跟上來了,不必花太多精力去教唱。因為:

  一、從此節課的程序看,離琴唱勢必會影響教學重點的把握,本課時的重點應是處理歌曲,而實際上這節課重點似乎還是糾錯,雖然也及時插入了力度、演唱情緒的把握等等,但分量不夠,學生真正操練的時間不足。

  二、從音樂審美角度看,每一次的表現應儘量讓學生有成就感,得到審美的體驗,而不是故意讓他們“出洋相”,特意暴露缺點。完全可以通過欣賞範唱、跟琴唱喚起他們心中已有的音樂經驗,節約複習鞏固時間,把精力放在歌曲處理排練上。

  三、離琴唱一般在學會歌曲後,檢驗音準節奏及表現力時可用,或者進行無伴奏合唱時才採用的。此節課此處採用顯然都不合以上條件。半個月前學唱的歌曲,普普通通的自然班,效果顯而易見,真有故意讓他們“出洋相”之嫌。

  因此,此處離琴唱的確欠妥當。但是這樣設計,符合本人常態課的風格,我會經常在課堂上搞一些小測試、小研究。像這次,心裡實在很好奇:半個月前學唱的歌曲,到底會在學生心裡留下多少痕跡,會唱成什麼樣呢?結果正如我所料,儘管當時教得比較紮實,但時間老人的威力不可低估,遺忘是學習的勁敵啊。一首再好聽再喜歡的歌曲,沒有經常唱唱,也只會留下支離破碎的痕跡。所以平時經常上一些複習課,舉行班級音樂會十分重要。音樂是不怕重複的,它是情感藝術,每一次唱的感覺都會不一樣。

  綜上所述,從這節課的設計初衷看,此處離琴唱並不合適,加大了糾錯的分量,影響教學重點的準確把握,課堂的完整性受影響。從教學研究和滿足我的好奇心方面看,讓他們亂一下也好,況且對他們也無大礙。還能給他們一個感覺:知識技能是很容易遺忘的,只有常溫習才能掌握得紮實。*** 勵志天下

  語文井岡山教學反思範文二

  今天上了《井岡山》,總的印象是:還行。從評課的角度來講,這堂課如下幾方面應該稱得上是優點了吧。

  一、教學流程基本清晰。

  開課播放井岡山優美的風景圖,旨在讓學生對井岡山有一個整體的印象,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為文中描述井岡山景色的學習打下基礎。

  簡單學習第一自然段,體會作者一路趕往井岡山時的急切心情,把握井岡山給作者留下的總體印象:崇山峻嶺、涓涓清泉。

  重點學習第二、三、四自然段,領略井岡山美麗的風光。通過朗讀和背誦積累優美的句子,通過想象和品味感悟井岡山的美。

  學習第五自然段,弄清作者在黃洋界哨口看到和聯想到的。

  朗讀第六自然段,回顧全文,突破難點:為什麼說井岡山是“英雄的山,美麗的山”?

  二、基礎知識訓練紮實。

  在學生初讀課文讀通讀順的基礎上出示文中的四字詞語,指導學生讀正確,並結合課文談理解,做到詞不離句,詞不離文。

  紮紮實實地背誦文中優美的句子和段落,給足學生時間去朗讀、品味、背誦。

  學習作者寫遊記的方法:先寫所遊地方的整體印象,再寫所看到的美麗景色,然後寫由景色聯想到的人或事,最後再次抒發自己的感受。

  三、多媒體的使用為課堂錦上添花。

  課始的一組井岡山風景圖將學生很快地帶進了這片美麗而英雄的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炮臺、紀念碑和青竹扁擔的圖片拉近了學生和歷史的距離,為更好地理解文字起到了輔助作用。

  《十送紅軍》歌曲的播放,《巍巍井岡山,天下第一山》補充資料的展示,讓學生對英雄的山有了更深地理解。

  本節課也出現了很多不足的地方,最大的不足就是我對教案不熟。

  上課伊始我用一組井岡山美麗的風景圖將學生們的視線抓住,從孩子們嘖嘖的讚歎聲中,我聽得出他們已經感受到了井岡山的美。遺憾的是,當圖片播完後,本應趁熱打鐵讓學生們說說心裡的感受,用“井岡山,你---------,我--------!”的句式來讚美井岡山美麗的風光,而我卻直接進入了第一自然段的學習,把這個環節忘到九霄雲外了,學生因此喪失了一次表達心中的感受的機會,也丟了一次說話訓練的機會。每一部分學習完後的總結過渡語記得不清,所以,課堂有時顯得不太流暢,效果打了折扣。

  語文井岡山教學反思範文三

  週四上午,我有幸在永華南路小學執教了《井岡山》一課,課雖然已結束,但我的心裡並沒有輕鬆的感覺,反而有一種深深的失落。反思自己的課堂,反思自己的教學,原因何在?

  最初接到要上《井岡山》一課的訊息,感覺就倆字“發怵”,這篇課文是一篇寫景散文,具有情景交融的特點。作者用生動的筆墨描繪了革命根據地----井岡山的美麗、雄奇,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革命歷史的敬仰,對英雄人物的崇敬和讚美之情。可課文內容離學生實際生活太遠了,學生對相關的歷史又知之甚少。如何在40分鐘的時間裡進行有效地指導,讓學生既感受井岡山的美,有感受她的雄奇,我開始了深深的思索。

  一、理清文章脈絡,抓中心句展開教學。

  文章的中心句,井岡山英雄的山,美麗的山。是這篇課文的“抓手”也就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句子,課堂伊始,我先讓學生回憶井岡山留給你怎樣的印象?能用文中的句子概括嗎?抓住中心句“井岡山英雄的山,美麗的山”進行下一步的教學。

  二、抓重點段落,體會井岡山是美麗的山。

  文章的三、四自然段是描寫井岡山景色的重點段落,黃洋界的山山勢巍峨、峰巒峻拔,是一種險峻的美。雲海變幻莫測,神奇,有一種奇幻的美。峽谷的植物鬱鬱蔥蔥,是一種富有生命力的美。谷底的溪澗有一種動態的美。

  在處理這部分內容時,我抓住“舉目遠眺”這個詞,因為這個詞體現了作者的觀察順序。理解“舉目遠眺”的意思,並向學生滲透理解詞語的方法。***根據每個字的意思聯絡起來理解詞語意思***。雲海部分,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想像,感受雲海的美景。第四自然段“逶迤前行”一詞,讓學生查字典理解詞義,並讓學生想在文中指什麼,還有哪句話體現出了溪澗的形態,讓學生感受溪澗形態美。之後對三、四自然段進行整合,讓學生想像並指導學生朗讀。

  三、 感受井岡山是英雄的山。

  這部分是文章的難點,離學生實際生活太遠,我採取讓學生讀課後資訊窗,交流資料,教師講述當時歷史背景的方式讓學生了解井岡山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地位,為理解英雄的山做好鋪墊。在學生讀文的基礎上,體會作者在黃洋界看到*** ***,聯想到*** ***。對文中提到的“軍民齊心協力擊潰敵軍的故事”我採用播放錄影的形式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並通過三次引讀讓學生領會井岡山是英雄的山。

  其實《井岡山》一課我在本校已經試講過,美麗的山這部分效果還可以。當時在處理第五自然段是並沒有加入交流資料,師介紹當時背景,井岡山為什麼是革命的搖籃這個環節。只是進行朗讀指導,播放錄影,學生的理解比較乾癟,井岡山的雄奇並沒有烙進他們的心裡。這一環節是後來又補充的,自己感覺這樣處理更為貼切一些。

  今天的課堂,我覺得很失敗,整節課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孩子們好像並沒有進入狀態,我也很著急,不停的牽、引,整體思路雖然順下來了,但效果卻不好。反思今天的課堂,我覺得問題出在:教師的引導不到位,比如雲海部分的處理,設想的挺好,分三個層次指導朗讀1.生談談感受,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雲海的景象2.師抓住驚濤拍岸、徐徐飄飛等重點詞句指導朗讀3.欣賞雲海圖片,激情再讀。沒想到學生說不出來,儘管我一再引導、範讀,還是不行,其實想想我的教學太理想化了,學生說不出來的地方恰恰是難點。如果當時換一種處理方法,比如學生說不上來,可以看看雲海的圖片,進行視覺上的刺激,這樣再談感受可能更深刻些,自然讀起課文來也就有滋有味了,教學課件的運用也就不會流於形式,而真正的為教學服務了。還有就是課堂隨機應變的能力比較差,缺少教學機智,評價性的語言不到位,不能更好激發學生的情感。所以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學生與文字之間並沒有產生共鳴。

  上一節好課確實很難,今天的課雖然並不成功,但給我的收穫卻很大:教學預設僅僅是預設,課堂上實際操作絕不能只是把教案演完,而應該心中有學生,課堂上學生的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語文教學的路還很長,我一定會在反思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