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科技發明黑板報素材

  科技發明不是科學家才能乾的事情,只要我們善於觀察,善於摸索,善於嘗試,我們也可以成為科技小發明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用。

  一年級科技發明黑板報欣賞

>

  生活中的科技知識

  ***如何防止毛衣縮水***

  洗毛衣的原則是一次儘快洗好。一般而言,洗衣精用的愈省,愈容易使毛衣縮水,所 以不如洗衣精多加一點,以避免毛衣變小。

  ***如何製作透明清亮的冰塊***

  就是將水充分煮沸後,在倒入製冰器裡。因為如此可將水中的石灰等雜質蒸散掉,製作出來的冰塊就會格外透明。

  ***使瓶花在夏天持久的祕訣***

  可再花瓶裡滴上一、二滴漂白水。漂白水有殺菌果效,儘管水溫高,也能使花莖切口不易生菌,花自然較能耐久。

  ***不用芳香劑使屋內芳香的方法***

  可利用自己的香水以棉花沾溼香水後,擦拭室內的電燈泡,燈泡一亮,香水就會溫熱發揮,整個房間就會充滿香氣了。

  ***使凋萎的蔬果復原的方法***

  可以在大盆裡裝上水,加上少量的醋兩塊方糖,再將蔬菜放進去泡浸即可,就用熱水衝一下,然後立即以冷水回沖,就可恢復原狀。

  航空航天基本知識

  我們知道,人類的家園是地球,而地球的外面覆蓋著一層大氣,如果沒有水和大氣以及適宜的溫度和環境,生物是很難生存的。

  通常,在人們的眼中,“天”很高,要想衝出厚厚的大氣層,進入太空非常非常困難。其實,與地球相比,大氣層是很稀薄的。

  人們知道,地球的直徑大約為12700千米,而大氣層的厚度只有100 -800千米。如果將地球比作一個蘋果的話,那麼,我們可以把大氣層看成是蘋果的皮,可這層“蘋果皮”本身卻是變化多端的。

  比如最貼近地球表面的一層,叫作對流層,其高度從海平面起一直到大約11000米止,其頂界是隨緯度、季節等情況而變化的,在赤道地區為17000米,在中緯度地區***如北京、天津地區***為11000米,在地球兩極地區則為7000-8000米。

  對流層的主要特點是,空氣溫度隨著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因而又稱為變溫層,平均而言高度每上升1000米,氣溫約下降6.5℃。與此同時,氣壓也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由於地球引力的作用,在 5500米的高度範圍內,包含了大氣總量的一半,而整個對流層,大約佔了全部大氣質量的四分之三。

  由於幾乎所有的水蒸氣都集中在這一層大氣內,再加上大量的微粒,因而,這裡也是風雲變幻最為劇烈的一層。從大約11000米的高度起,直到30500米左右,其大氣溫度基本不變,平均保持在-56.5℃上下,因此被稱為同溫層***實際情況是:在25000米以下,氣溫隨高度的升高而上升。在同溫層頂,氣溫約升至-43至-33℃***。同溫層的氣溫之所以具有這樣的特點,是因為該層大氣離地球表面較遠,受地面溫度的影響較小,並且其頂部存在著臭氧,能夠直接吸收太陽的輻射熱等。

  同溫層所包含的空氣質量大約佔整個大氣的四分之一弱。在這一層大氣內,沒有上下對流,只有水平方向的風,所以又叫作平流層。另外,該層大氣幾乎不存在水蒸氣,基本上沒有云、霧、雨、雹等氣象變化的現象,這對飛行器的平穩飛行是非常有利的。不過,由於空氣密度很小,飛機在這一高度層上又不適宜機動飛行。

  人類的航空活動差不多都集中在對流層和同溫層內。為了保證飛機和發動機的工作效率,飛機飛行的高度一般不超過30千米的界限。

  從30千米到80-100千米的高度範圍,被稱為中間層。這一層空氣的特點是:以 45千米為界,溫度先升後降。由於大量的臭氧存在,其氣溫先由同溫層頂的-33℃提高到17至40℃左右;從45千米起,隨著高度的升高,氣溫又開始下降,一直降低到-65.5℃至-113℃。

  中間層的空氣已經很稀薄了,其空氣質量約只佔整個大氣層的1/3000。在80千米高度上,空氣的密度只有地面的五萬分之一;而在100千米高度上,空氣的密度僅為地面的一千萬分之八。由於空氣非常稀薄,並且氣體開始呈現電離現象,因此,人們一般把飛行高度達到80—100千米的飛行器,看成是不依靠大氣飛行的航天器。

  1967年10月,美國試飛員約瑟夫·沃爾克駕駛X-15A火箭飛機飛出了 7297千米/小時的驚人速度,創造了有人駕駛飛機速度的世界紀錄。而且,他還曾多次飛到了80千米以上的高空,成為美國第一個“駕駛飛機的宇航員”。按照美國航空航天局規定:飛行高度超過80千米的飛行員即可稱為宇航員.

  在中間層之上直至800千米高空的範圍,稱作電離層。其特點是:含有大量的帶正電或負電的離子,空氣具有導電性。並且,其溫度隨高度的增大而迅速升高,在200千米高度時,氣溫可達400℃。所以,這裡又被人們叫作“暖層”。

  在電離層頂端之外,便是大氣的最外層——“散逸層”了。由於地球引力的減弱,氣體分子和等離子體與地球已若即若離。

  電離層和散逸層的空氣密度極低,對太空飛行器的影響已很小,因此,人類大部分的航天活動都是在它們之內***或之外***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