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信念與師表文化反思

  教師們應該怎麼樣的去堅定自己在教學崗位上的教學信念,並且為為人師表做出榜樣呢?對此你有什麼樣的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一***

  古語有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

  踏上講臺身為人師已經十幾年了,可以說有淚水,也有歡笑,但更多的是收穫。我也由起初手忙腳亂地應付學生隨時發生的問題到後來的得心應手,慢慢地我覺得我不再是師長,而是他們的知心朋友。

  這次備課班組織學習優秀教師師德報告及教師“十不準”,細細聽來,收穫更是不少,我對師德的含義也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既要把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響學生、感化學生,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長髮展。。陶行知先生說過:“學高為師,德高為範。”說的都是為師者不僅要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師德。優良的師德、高尚的師風是搞好教育的靈魂。

  尤其是在當前社會,教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行為規範,甚至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會起典範作用,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健康成長。教育工作不應是為教書而教書,更要以人為本、教書育人。作為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尊重和信任學生,真誠關心學生的進步和成長,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要注意“身教”的作用。應該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教育學生,學生從教師行為中辨別是非之道,由於教師與學生長期相處,處於教育者的地位,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應該是做人的表率,因而教師的思想、感情、言語、行動對學生影響巨大,處處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由於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喜歡模仿、而認識和判斷又不完全成熟,所以,教師應處處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一定要自覺不做,在言語、儀表、作風、品格、情操等方面,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通過對各種教育法和道德法規的重溫,以及對自己言談舉止的深刻反省,我也深刻體會到自己平時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不足:工作作風不夠紮實,遇到困難不能知難而進,有時有任其自然的鬆懈思想。在教學實踐中有時畏首畏尾,不能大刀闊斧地開展工作。對學生的思想動態瞭解得還不夠,因此解決學生的思想上的問題常常不能得心應手。今後工作中要勇於創新,工作中一步一個腳印,把師德師風落實在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水平,以飽滿的熱情和和藹的工作態度對待每一個學生,時刻關愛學生的健康成長,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努力在今後的工作中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名優秀合格的人民教師。

  ***二***

  依照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如何樹立良好的師德師風和對優秀教師的要求,我擬定如下5項整改措施:

  1、堅持理想,堅定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信念。思想上清醒、堅定;理想信念不動搖;理論要強。為此,我必須做到:切實加強黨教育理論學習。約束自己,認真整改;繼續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先進而純潔的現代教育觀。

  2、轉變作風,積極工作。堅持科學的態度和求實的精神,兢兢業業地做好教育工作,樹立強烈的時間觀念、效率觀念、質量觀念。嚴格要求,自我加壓,始終保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狀態,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時時處處嚴格約束自己,正確對待個人得失,不計名利,不講價錢,不圖虛名,不事張揚,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全心全意為教育、為人民服務。

  3、加強語文業務知識學習,努力提高綜合素質。我必須加強業務知識的學習,一是從實踐中學,向同事學習,學習他們先進方法和思想,二是勤於從書上學,學習自己的專業知識,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業精於勤,信服於人。三是向挫折和教訓學,不斷加以改進和提高,以致完善自我,豐富人生。

  4、我必須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為學校謀發展,為同學們服務、為老師們服務。始終記住“學高為師,德高為範”這名句。

  5、我還要繼續正確地對待群眾提出的各種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從群眾意見中看清自己平常沒有察覺或沒有引起重視的缺點和不足,虛心接受群眾的意見和建議,解決好自己的師德問題。歡迎廣大師生、家長再提意見,批評指正。

  ***三***

  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師德形象的樹立,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形象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雨果先生曾經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其實教師的工作就是像那默默奉獻的綠葉,學生就像那含苞欲放的花朵,綠葉時時刻刻襯托著鮮花的美麗。“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品行和素養是教師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只有對怎樣做一名教師有著深刻的認識,才能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首先,高尚的師德來自於堅定的教育信念,這種信念是教師的精神追求和奮鬥目標,具體體現在對教育事業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在工作中能夠以身作則,嚴謹治學,熱愛學生,樂於奉獻,為人師表。愛崗敬業精神是師德修養的核心內容,一個不熱愛教育事業的教師,決不會做到愛崗敬業;一個僅僅把教書看成是一種謀生手段,不愛學生的教師,決不會成為一名好老師,更談不上有高尚的師德。當然,決不會成為一名好老師,更談不上有高尚的師德。當然,教師的職業是平凡的。教師的生活是清苦的,教師的勞動是艱辛的。但是隻要有著對教育事業深厚的情感,認識到自己所從事業對民族和未來是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就會以教書育人為崇高的職責,並從中享受到人生的樂趣,就會在平凡的教學工作中勤奮求實,兢兢業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完善自我,在實踐中實現自身價值,實現人格的昇華,培養更高的師德修養,從而適應時代的要求,完成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重任。

  其次,是熱愛學生,熱愛學生是教師的美德,是教學的前提。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熱愛學生就是要尊重學生,愛護學生,信任學生。只有尊重學生,愛護學生,信任學生,才能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教育才富有實效,才能培養出人格健全的人格。

  師愛是教育的靈魂,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情感基礎。師愛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計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沒有血緣關係的愛,是一種嚴辭相濟的愛。愛自己細微之處。只有熱愛學生的老師,才能真心理解這句話的內涵,並努力去實踐。

  教育需要愛。在教育過程中,無私的奉獻師愛,既是教育成功的關鍵,又是衡量教師師德的重要內容。具備了這種師愛,就會在教學實踐中滿腔熱忱的、真心的與學生交流、交心,建立良好的師德關係,把學生有力的吸引到教學過程中來,才能親其師,信其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實現教育的目標。同時,在這愛的交流互動中,教師的師德修養也會得到提升。

  高爾基說過:“只有熱愛孩子的人,才能配做一名合格的教師。”只有熱愛學生的教師,才能成為師德高尚的教師。因為為了學生,教師必須注重和培養自己的道德修養,在實踐中不斷修正自己的言行,使之符合職業道德標準,自覺的做到為人師表。

  讓我們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不斷加強自身的師德修養,努力教好書,育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