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落實“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培養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節。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一、背景 心理壓力是一種個人主觀的感覺,即個人在面對困難時,一時無法消除困難的一種被壓迫的感覺。我們現在普遍使用的“心理壓力”一詞,既包括了“緊張”和“應激”,同時也包括了引起“緊張”和“應激”的事件。而對於現代的高中生來說,幾乎每位學生都會覺得有壓力,他們面對繁重的功課和老師、家長巨大的期望,承受著很大的壓力,甚至對不少高學生來說他們的青春簡直就是一片灰色。在讀好書被公眾認為是唯一出路的情況下,來自社會的壓力、學校的壓力、家長的壓力以及學生自己的壓,已壓得現在的高中生快“喘不過氣來了” 。隨著年級的不斷升高、高考的臨近,這種壓力也越來越大。而高二正是承上啟下的一年,高二的文理分科,兩極分化逐漸浮現,學生的定位也逐漸清晰。可以說,高二是至關重要的一年,高二的成績將會影響高三的學習,甚至可能影響高考的發揮。因此,瞭解中學生心理壓力的原因,設法減輕當代高中生的心理壓力是刻不容緩的。為此我對高中生心理現狀進行了調查。

  二、調查目的

  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教育界和全社會所關注的熱點,因為現代社會變得十分複雜,價值觀多元化,家庭不穩定,還有各種社會思潮無不影響著廣大中學生的健康成長,適應社會,學校環境對於一些學生來說,已經是很困難的事情。從各方面調查來看,中學生心理現狀的健康狀況十分令人擔憂。中學生的可塑性強,中學階段又是世界觀、人生觀樹立的重要時期和心理素質培養的關鍵期。應試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關注應試心理障礙和應試心理疾病患者,更多的應關注大多數人的心理現狀。發現心理方面的問題以便與教師結合具體方法給予正確指導,使之能夠更好的適應高中緊張忙碌的生活

  三、調查物件

  株洲市第十三中學的高二理科190班。190班有如下特點:

  1.班內學習氛圍良好,大多數學生均能自主學習,課堂紀律良好,大多數學生能積極配合和跟上老師思路,積極主動回答問題。

  2.班級文化方面,主要實行學生團體內民主管理,班級內由學生民主選出班長、副班長、團支書、紀律委員、體育委員等職務,學生幹部各司其職,參與班級管理。同時,班級內部形成小組之間相互競爭,小組內部相互協助、相互交流,共同進步。在這種班級文化的影響下,班級學習氛圍濃厚,學生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集體榮譽感都得到提升。

  3.該班級學生有非常強的班級責任感和班級集體榮譽感,積極參加學校以及班級舉辦各類活動,如主題班會、校運會等等。學生之間關係融洽。

  四、調查時間

  2013年11月10日

  五、調查方法

  本次進行的中學生心理健康調查主要以問卷的形式進行, 調查問卷主要由株洲市第十三中學高二理科***190***班的學生 完成,本次調查共成功向學生髮出問卷46份,收回的有效問 卷共46份。

  六、調查內容

  通過調查分析,對本班學生的學習壓力、學習積極性自 信心、人際交往現狀、承受挫折和處理問題能力及上網情 況等多個方面進行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學生的心理 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 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方法和新目標,提供客觀和 主觀上的依據。

  七、調查結果與分析

  1.學生學習壓力狀況

  ***一***學生學習壓力狀況***1-2題***

  調查問卷統計顯示:39.1%的同學認為學習壓力過大,60.9%同學主要來自認為學習壓力適中,沒有同學認為學習壓力過小。其中壓力過大主要來自自己的期望***佔58.7%***,和家庭的期望佔***32.6%***,只有8.7%的壓力來自老師的期望。

  ***二***對策分析與建議

  1.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並製作一張作息時間表,學習不能佔用休息時間,要懂得勞逸結合,積極參加班級活動以及其他活動 這一點對學習非常的重要。

  2.課前做好預習工作,對自己不理解的要加重標記,上課認真聽講,充分利用課堂學習時間。

  3.課堂上要認真做筆記,跟隨老師的思維,課後要及時複習。這樣有助於輕鬆的掌握老師講的重點內容並且能鍛鍊自己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4.學會總結分析及對比歸類的方法學習,每一科目、每一堂考試,準備一個筆記本和一個錯題本,筆記本記下典型例題,錯題本用來寫容易出錯的題,不斷練習;

  5. 學習要有合理的規律。課堂上做的筆記在課後要及時複習,不僅要複習老師在課堂上講授的重要內容,還要複習你仍感模糊的知識。

  e、樹立正確的考試觀。平時測驗的目的是為了檢測掌握功課的程度,所以切勿弄虛作假,應心平氣和地對待。通過測驗,可瞭解下一步學習更需要努力的地方,有助於新知識的鞏固.

  2、學生學習積極性***3題、5—8題、23—35題***

  ***一***調查問卷統計顯示:60.9%的同學會主動學習,30.4%的同學很少主動學習,8.7%的同學不會主動去學習。由此看來主動學習的同學還是佔大多數。有10.7%的同學經常想自己不用花太多時間成績也會超過別人,偶爾想的佔58.9%,從不想的佔30.4%,可見,同學們還是有懶惰心理。56.5%的同學認為共同學習學習效果會好,23.9%的同學喜歡孤軍奮戰,19.6%的同學從來沒想過怎麼使學習效果更好。給自己制定小目標並且對自己喜歡的科目狠下功夫的同學站的比列有19.6%和39.1%,有時會制定目標的同學佔63%。總體可見,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還是很高的

  ***二***對策與建議

  1.一定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變被動為主動,不管是自己喜歡的科目還是討厭的科目都要主動的去學習。

  2. 不妨給自己定一些時間限制。連續長時間的學習很容易使自己產生厭煩情緒,這時可以把功課分成若干個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時間,例如一小時內完成這份練習、八點以前做完那份測試等等,這樣不僅有助於提高效率,還不會產生疲勞感。如果可能的話,逐步縮短所用的時間,不久你就會發現,以前一小時都完不成的作業,現在四十分鐘就完成了。

  3. 正確對待學習中遇到的新困難和新問題。在遇到困難時同學們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勝不驕,敗不餒,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

  4. 要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提高自學能力。

  5. 要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提高閱讀能力。

  3、學生的自信程度***4、9—13題、26題***

  ***一***調查統計結果顯示:19.6%的同學會因為一次考試失利情緒波動很大並且感到不好意思的佔52.1%,21.7%的同學還和以前一樣,面對別人時感到無所謂的佔45.7%,45.7%的同學會鼓勵自己,13.0%的同學認為自己很無能。69.6%的同學人為別人成績好,可是能力不比自己高。由此可見同學們的自信度還不是很好。

  ***2***對策和建議

  1.告訴自己能行,給自己心理暗示,慢慢的增強信心。

  2.在學習過程中多於同學接觸,不要遠離人群,特別是怕與人接觸的人,要給自己信心不會與人交往的要慢慢去學,甚至就報一種學的態度去交往。

  3. 當你在學習過程中遇到挫折的時候,應該保持頭腦清晰、面對現實、勇敢面對、不要逃避,冷靜地分析整個事件的過程。

  4.每天都能保持甜美的笑容。沒有信心的人,經常眼神呆滯,愁眉苦臉。人的面部表情與人的內心體驗是一致的,笑是快樂的表現。笑能使人產生信心和力量;笑能使人心情舒暢,精神振奮;笑能使人忘記憂愁,擺脫煩惱。學會笑,學會微笑,學會在受挫折時笑得出來,就會提高自信心。

  5.在生活中可以多聽聽勵志歌曲和多讀一些勵志文章。

  4、學生的人際關係***15—19題***

  ***一***調查統計結果顯示:39.1%的,同學對師生關係很滿意,60.9%的同學感到一般滿意;32.6%的同學有心事會和父母說,50.1%的同學除非父母問才會告,訴他,13%的同學不和父母說心事,4.3%的同學什麼事都和父母說。由此可見,同學們的交際能力非常的差。

  ***2***對策和建議

  1.不管學習過程還是生活中,都要保持微笑,多一點善良,別人會發現你的閃光點。

  2.自己要主動的去和別人聊天,討論學習。

  3.多於父母和老師溝通,這樣會減輕你的學習壓力。

  4.不能以自己為中心,對待朋友要真誠和熱情。

  5.站在對方的角度來考慮,努力理解對方的意圖。

  6.交往方式要及時調整,和不同的人進行交往,看看別人的優點,這樣很容易和別人成為好朋友。

  5、學生承受挫折和處理問題能力***14題、27—30題***

  ***一***調查統計結果顯示:2.2%的同學遇到***威脅會自認為倒黴,65.2%的同學會求得老師和父母的幫助,4.3%的同學會找有一起的的哥們幫忙,28.3%的同學會自己想辦法解決,有15.2%的同學遇到過挫折並且留下了陰影,45.7%的同學遇到挫折能承受,23.9%的同學沒有遇到過挫折,15.2%的同學也沒遇到過挫折,但認為能承受。由此可見,大部分的學生遇到挫折能承受。

  2***策略與建議

  ①當你情緒低落時,要學會及時調整不良的狀態。外出旅遊,看看美麗風景有利於心情愉快;唱歌、跳舞有利於調節心態;釣魚、下棋讓人心緒平靜;尋找朋友或家人傾訴心中的不快,更能使人拋棄煩惱。 ②要廣交朋友,經常找朋友聊天,推心置腹的交流或傾述不但可增強人們的友誼和信任,更能使你精神舒暢,煩惱盡消。

  ③樂觀是心胸豁達的表現 ,樂觀是生理健康的目的,樂觀是人際交往的基礎,樂觀是學習順利的保證,樂觀是避免挫折的法寶。

  6.學生上網狀況***31—33題***

  ***一***調查結果顯示:有26.9%的同學在家上網聊天玩遊戲,8.7%的同學是上網查資料,21.7%的同學上網時為了看電影。學生上網時大部分時間是在娛樂,用來學習的時間很少,沒有合理的利用好網路這個大知識平臺。學校、家庭和社會應該加強學生上網的管理。

  ***2***對策和建議

  網路給我們提供了海量的學習資料,所以我們應該多使用網路學習,但網路上有很多不好的東西,我們應該學會辨別。玩遊戲能夠放鬆身心,並且能找到一種虛幻的成就感,所以我們可以適當的玩網路遊戲,但網路遊戲浪費錢、時間、精力。所以網路遊戲只能作為一種放鬆的途徑,而不能沉溺於網路遊戲。,雖然網路給我們帶來便利,但我們不能過分於依賴網路,那樣的話我們的存在意義也就不大了。另外,電腦多少有些輻射,所以使用電腦的時間不應該持續過長。

  八、小結

  誠然,必要的壓力是中學生成長和發展的推動力,為全面發展而付出心血和汗水,正是中學生成長過程中所必須承擔的壓力。但是,當前中學生揹負沉重的心理壓力,而許多是不應該揹負的,“減負”的工作仍然任重道遠。減輕中學的心理壓力,促進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需要全體教師、學校、社會聯起手來,共同關注,共同努力。因此,有必要對學生的心理壓力進行長期的研究,有必要採取有效的措施引導學生健康地成長。

  篇2

  一、時間:

  二、地點:

  三、方式:訪談

  四、內容: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五、過程:訪談座談、調查

  六、調查的問題、體會、結論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中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社會閱歷的擴充套件及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就業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因此,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帶著這些問題走訪了東港區西湖鎮豎韓小學校長2人,教師6人,學生61人。在調查中瞭解到:從學校內部來說,構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需要建立在校長的領導下,以思想品德課和班主任、少先隊幹部為主體、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為骨幹,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管理體制。從校長到教師各負其責,共同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在走訪校長時,他講了:小學校長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職責:

  1、在上級領導部門的指導,領導、推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

  2、建立合理有效的學校心理健康工作體制,加強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管理;

  3、提高學校教師的心理教育水平,營造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氛圍;

  4、提供必要的經費、場地與設施,配備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為心理健康教育創造必要的條件;

  5、督導心理輔導室擬定心理輔導與心理健康教育計劃;

  6、主動與家長和社會人士溝通,爭取社會力量對學校心理健

  康教育工作的支援。

  就如何在小學各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隨堂聽了陳忠祥老師的一節數學課,事後陳老師談了自己的做法:

  二、發放調查問卷61份,設計的問題是:1、學習疲勞2、學習困難3、厭學4、拒學5、多動傾向。回收調查問卷60份,感覺學習疲勞的有25人,佔總人數的41.6%,學習有困難的有10人,佔16.7%,厭學的佔10%,拒學的佔2%,多動傾向的佔1%,年齡在8-10歲,男孩多於女孩。

  三存在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

  1、學習疲勞產生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從小學生的實際情況看,學業負擔重是導致一些學生疲勞的重要原因。其中學校作業每天在2小時者佔50%,家庭作業每天在2小時者佔12.69%,結果使得許多學生天天圍著課堂和書本作業轉,很少有時間參加體育鍛煉和其他活動。臨近期中和期末考試,學生的課外作業量為平時的2倍。學校還頻頻要求家長代惠子抄寫已考過的試卷,要學生重做,理由是加深印象,減少錯誤,使得家長和孩子叫苦不迭。

  2、造成兒童學習困難的原因較多,有兒童本身的原因,也有來自家庭學校方面的因素。

  ①小學生自身原因:大腦左右半球整合功能偏差。人類大腦左右兩半球各自掌管著不同的認知領域。大腦損傷,它影響兒童的感知、思維及情緒等方面,從而產生學習困難。疾病、虛弱身體障礙。有些兒童體質弱,還有的長期患病,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孩子的學習能力。

  ②家庭原因:父母的教養方式不當。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寄予孩子過高的期望、管教嚴厲,常用粗暴的方法對付孩子,致使孩子對學業失敗感到無助,產生了厭學情緒,考試成績總不理想,懼怕家長的懲罰,造成心理障礙。缺乏指導。有些家長本身文化水平較低,孩子在課堂上學不好的課程在家得不到父母的指導。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培養上缺乏必要的指導,導致學生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③學校原因。教學方法不當,教師缺乏耐心。缺乏學習方法的指導;對一些學習困難的學生缺乏耐心,往往還挖苦諷刺,使學生自尊心嚴重受挫,失去學習興趣。

  3、厭學原因有三個方面的原因:學校、家庭和社會。在學校方面,老師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如“填鴨式”教學,強迫學習,濫用懲罰,學生學習負擔重、作業多、壓力大、考試頻繁、學習過難、缺乏活動、遊戲,同學關係緊張等都有可能是造成厭學情緒的因素。家庭教養方式不當,也往往使孩子在學習上感到挫折感,考試不好,學習不好,就遭父母的責罵與毒打,使孩子對學習產生畏懼心理和厭煩情緒。社會上不良風氣如“一切向錢看”,“讀書無用論”等也是造成兒童厭學的社會誘因。

  4、拒學原因:個別兒童自我控制能力差,形成極端退縮的性格特點,產生拒學現象。個別兒童不適應學校生活,害怕學習,害怕老師,害怕考試,害怕同學,不去學校是潛意識裡的一種逃避方式。孩子出生後一直與父母生活在一起,一旦分離就產生分離恐懼而影響上學。學校中功課太多、太難,使孩子感到焦慮,千方百計想逃避它,在沒有合理理由的情況下就可能轉化為疾病症狀,以此為藉口,獲得暫時的解脫。

  5、多動傾向的原因:兒童聽講容易受外界干擾分散注意力,頻繁地從一項活動轉向另一項活動,做事有頭無尾。個別兒童不分場合,特別好動。在課堂上經常扭動,做小動作。好動、衝動造成一系列違反紀律、打架鬥毆等行為,為逃避懲罰,經常表現出說謊、逃學或離家出走等行為問題。

  四、解決以上原因的措施:

  1、學習課程若安排不當,難度較大的學科相繼排列,易使學生陷入高度疲勞狀態。課程安排要科學,有難度的學科與音樂、體育、美術等學科適當調和。教師應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力爭做到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絡,趣味性強,易被學生接受;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應當採取多種教學手段,靈活運用,常教常新,多加指導,在教學環境上,為小學生安排一個舒適溫馨的教室。課間休息雖然短暫,但對於學生恢復腦力十分重要,教師切忌拖堂。課外作業量要嚴格控制,儘量做到當堂講授,當堂練習,不留家庭作業,給學生留下適當的遊戲空間。保證兒童每天睡眠時間應為9到12小時。

  2、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和家長應給予方法指導和情感支援。學習困難的學生大部分是學習不得法,雖然很努力,但學習效率不高。在學習方法上,教師和父母應給予具體的指導和訓練,使孩子掌握學習方法,並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情感上認可孩子,鼓勵他克服困難,不斷取得成功,注意及時表揚,使其樹立自信心,增加喜悅,增加生活的力量。另外,教師和家長要清楚他到底在哪個或哪些方面存在困難,並根據困難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和訓練。教師對學生的輔導時一定要有耐心,具有誠意。讓孩子相信他是沒有問題的,只是學習方法不當,讓他樹立正確的自我觀念,增強信心。

  3、解決厭學的措施與方法:首先,教師要讓孩子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讓他們做他們喜歡做的事,做他們力所能及的事,使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做事,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要儘量減輕孩子的學習、作業和考試負擔,多開展一些“第二課堂”活動,讓孩子在做中學習,體驗積極的情感。

  其次,教師要對學生充滿愛心和責任感,積極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和藝術性,大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多和孩子溝通、交流,瞭解他們的心理需求,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進行對話。

  4、小學生拒學的措施:首先,要改變對孩子的態度。對教師來講,就是以真誠和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使他能感受到學校生活的溫暖,在學校裡有安全感和舒適感。就是還要準備一些有趣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讓學校更有吸引力,讓他們喜歡學校,願意學。根據孩子的心理接受能力,提出適當的要求,多鼓勵,多幫助,多表揚。

  其次,讓孩子體驗成功的喜悅。在學習方面,要求要適當,難度要適宜,讓孩子體驗到學習活動本身的快樂,產生對學習的直接興趣。在活動和遊戲上,讓孩子們發揮各自的專長,鼓勵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做自己的主人。

  5、訓練兒童採用較好的認知活動改善注意力、克服分心;其次通過一定程式的訓練,減少兒童的過多活動和不良行為,逐步消除不良現象。根據兒童的個性特點可以開展一些娛樂活動,如唱歌、聽音樂,讓兒童在活動中陶冶性情,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並在活動中給予指導、矯正其行為偏異。開展兒童心理衛生保健及諮詢,及時發現,及早治療,必要時轉入專門的心理治療機構進行治療。

  缺乏學習興趣,學生就會對學習產生厭煩的心理,把作業看成是老師制約學生的一種手段,同時完作業也是一種應付的心態。久之,就會伴隨出現馬虎,學習成績下降。要想防止學生這種心態的出現,就應避免單調乏味的教學,結合教學內容,運用遊戲、教學本身的趣味、美感、教學方式的靈活運用等不同形式,來調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篇3

  摘 要:小學生正處於各種心理機能不斷髮展的重要時期,為了瞭解小學上的心理健康,探索有效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運用《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 對河南鹿邑縣賈灘鎮300名小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有效問卷260份。結果顯示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總體水平較好。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健康,調研

  一、 前言

  近年來,教育部門開始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見》中也明確指出“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學生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社會對人的素質要求的需要。”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人們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心育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所謂“心育”為心理教育的簡稱,它是旨在培養髮展學生的健康心理,從而促進其個性完善的教育。當今社會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嚴重,其主要表現為無法承受學業的壓力造成了情緒困擾,還有到學校學習,環境的突然改變使得學生難以適應。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由於心理健康問題長期得不到疏導,不能及時採取有針對性的引導措施,往往會誘發一些心理問題,有些學生甚至由此產生嚴重的心理和生理疾患。因此,為了小學學生的健康成長,我們必須來研究小學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 河南省最近幾年的調查結果,隨年齡增長,心理衛生問題有較大的上升幅度,初中生為13.76%,高中生為18.79%,大學生為25.39%,農村學生比城市學生嚴重,女大學生比男大學生嚴重。1992年石國興的報告指出農村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具有較高的檢出率為18.48%,心理健康問題的檢出率隨年級升高而上升,女生比男生嚴重。夏雪芳在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中就提出幾個小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小學生人際交往問題明顯,小學生有比較明顯的人際交往焦慮,表現在交往上有自卑傾向,人際交往能力欠缺。他們有心事不願意傾訴的比例較高,和教師交往不夠主動,懼怕家長。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存在問題,農村小學生家庭文化生活比較貧乏,家庭教育能力匱乏,有的家長還存在重男輕女思想。由於大多數家長自身文化水平和經濟水平都比較低,很難輔導孩子的作業,當孩子犯錯誤時,要麼放任不管,要麼一頓打罵,因此在孩子的心理產生厭學等情緒。

  二、調查目的

  有90.5%的學生是健康的,但也有9.5%的小學生存在較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如學習焦慮、衝動傾向、恐怖傾向、對人焦慮和自責傾向等等;從而提出應重視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儘快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同時需進一步重視家庭教育並特別重視女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長期以來,我國的學校教育一直沿用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存在著重智輕德、重表***身體***輕裡***心理***的現象,學生的心理問題較少受到重視。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應試教育所帶來的種種弊端日益被人們所認識,為此我國已明確提出了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口號,學生的心理素質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三、調查物件

  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在思想道德情操、科學文化知識、身體和心理素質、勞動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到和諧發展為宗旨的,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一個核心內容。但現階段涉及較多的還是心理問題較明顯的大中學生,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仍未受到足夠的重視。而實際上由於社會的發展、各種競爭的不斷加劇以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一些失誤,許多心理問題都表現出了向低齡化發展的趨勢。同時大中學生存在的許多心理問題的成因也常可追溯到他們的小學時代。因此,對小學生開展心理素質教育非常有必要。有鑑於此,我們對小學生的心理狀況作了調查,旨在瞭解小學生的心理現狀,分析小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率和困擾小學生的主要心理問題及其成因。從而為在本縣有效地開展小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提供參考。

  四、調查步驟與方法

  我們的調查選用華東師範大學心理系編制的心理健康診斷測驗作為測驗材料。MIIT由八個內容量表構成,分別為:***1***學習焦慮;***2***對人焦慮;***3***孤獨傾向;***4***自責傾向;***5***過敏傾向;***6***身體症狀;***7***恐怖傾向;***8***衝動傾向。每一個內容量表的得分可以轉換成標準分,八個內容量表的標準分相加即為全量表總焦慮傾向的標準分。

  我們從鹿邑縣賈灘鎮300名小學生調查物件,其中男生160人,女生140人。年齡為9—13歲。

  五、調查結果

  小學生心理健康情況: 按心理健康測驗總分評定,300名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檢出率為1.38%。各種心理健康問題總檢出率非常高,其中對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症狀、恐怖傾向、衝動傾向各因子檢出率分別為5.49%、5.12%、1.57%、2.35%、3.54%、10.24%、5.91%、40%。心理健康問題以衝動傾向檢出率最高。值得注意的是從整體上看,農村女生的心理問題多於男生,這可能與女生受過度保護有關。

  同時,根據本次調研樣本,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總標準分的均分為43.6129,心理健康狀況較好。最小值為18.00,最大值為67.00 .

  不同年級的學生各種心理健康問題的檢出率不同。以六年級最高,總體上從四年級到六年級呈遞增的趨勢,其原因有待深入探討。從調查結果中還發現,農村學校突出的心理問題是“衝動傾向”、“ 對人焦慮”、“身體症狀”、 “恐怖傾向”。但不同年級階段的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重點有所不同, 如四年級主要以對人焦慮、衝動傾向、身體症狀為主; 五年級主要以衝動傾向、學習焦慮、恐怖傾向為主; 六年級則以衝動傾向、身體症狀、恐怖傾向、學習焦慮為主。所以在解決不同年級的心理問題,重點不相同,方法特不同。應制訂有針對性的有關措施進行群體心理教育和心理輔導。

  六、存在的問題

  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總體良好,但還存在不可忽視的問題。學校的小學生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心理健康問題。最突出的是行為衝動, 我行我素。二是學習障礙,缺乏自信心、上進心。三是人際關係障礙,膽小害羞, 交往、合作能力差。四是自我意識障礙,逃避困難依賴性強, 承受能力差, 意志力不強。除了這些還有為人處世較敏感、軀體化障礙等等心理問題。

  七、造成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造成小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社會原因、家庭原因、學校原因和各種生理原因。

  1、社會原因:社會的整體環境惡劣,會導致小學生對生活失去信心。小學生生活的周邊環境負面因素太多,使他們對周圍的人失去信任,長期以往,在他們的心理上留下陰影。由於社會環境影響面大,對小學生所造成的影響不是點式的,而是面式的,這樣就會使一批小學生受到影響,產生心理障礙,對於我們這個人口眾多的大國來說,其絕對總數是不可忽視的,其對社會發展的潛在的負面影響也將是巨大的。因此,國家的和平,社會的安寧,人們生活的文明程度,是營造良好、和諧的社會生活環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減少小學生心理障礙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2、家庭原因:就家庭教育而言,它具有啟蒙性、長期性、感染性、情感性。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殘缺家庭對孩子的心理髮展是很不利的。殘缺家庭是指核心家庭中父母一方因離婚、死亡、出走、分居等原因使家庭成員不全的家庭,亦稱單親家庭。我國心理學者曾對我國28個省、市、自治區1564名1—5年級的小學生的情緒情感進行比較分析***其中離異家庭729名,完整家庭825名***,發現離異家庭的兒童則表現出更多的消極情感,如焦慮、冷漠、自卑、孤僻、萎縮、敵對等,並因此影響到他們的學習生活及社會生活。在雙親不全的家庭中,以雙親不和對小學生有更大的影響,父母長期的分歧、爭吵、敵對會使孩子內心產生嚴重的焦慮、矛盾、神經質,甚至導致心理變態及反社會行為。

  另外,在一些家庭中,小學生長輩因自身的心理障礙,在和小學生的交往過程中,有意無意的使其病態心理影響了小學生;同時,一些小學生的長輩,相互關係緊張,他們不注意自己行為對小學生的影響,從而使一些小學生下意識的對自己周邊的人或事物,採取敵意的態度。

  據調查,我校學生中普遍存在著自理能力較差,獨立完成工作的能力較弱,依賴性比較強,脫離家庭、親人的照顧將寸步難行。產生原因是由於家長只注重智力培養,而忽視能力的培養。父母嬌養、過分保護、照料,從而導致學生一切都由家長包辦代替,產生依賴性,缺乏獨立性,缺少自我服務、自我鍛鍊意識。這樣會給孩子以後參加工作,走向社會帶來許多障礙。

  調查中,在和小學生的交談中,瞭解到個別小學生的心理障礙確是因為家庭原因造成的。有個小學生家庭父母不和,關係緊張,甚至到了快離婚的地步,使這個小學生的心理受到嚴重衝擊,使她的心理健康受到影響,造成這個小學生的心理障礙。

  3、學校原因:以往的時間裡,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為提高升學率,家庭、學校、社會對學生的考試成績極為關注,視其為關係到一個學生將來是否有前途的首要問題。所以,教師在課內只抓智育,而課後家長又讓學生參加多種補習班,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沒有多餘的時間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主要表現在考試緊張、厭學、偏科,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產生原因主要是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和信心;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值又過高,加上社會給學生造成的心理壓力,使學生心理負擔過重,認為學習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沒有達到快樂學習的目的。

  4、生理原因:在調查中,我瞭解到一些小學生,由於他們的智力超常或者智力底下,他們覺得,自己和其他人往往顯得格格不入,所以在心理上,也不能和其他小學生一樣得到正常的發展,時間一長就有了某種心理障礙;還有一部分小學生,他們因先天或後天的原因身體殘缺,這使他們下意識的產生了自卑感和心理障礙。

  八、總結與建議

  1、確立心理健康意識,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堅持做到以人為本。 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只重視學生的學習,缺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忽視了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致使部分學生的心理髮展處於較低的水平,各種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輔導解決。現代社會需要學校培養的人,必須具有適應未來社會競爭的良好心理素質。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對學業和考試成績的提高有積極影響,但不能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當作僅僅為教學、考試服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促使他們的全面素質和個性的和諧發展。

  2、對教師進行全員培訓,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

  教師的心理素質影響著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學校開展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在於教師。應重視引導教師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提高他們的心理教育、輔導水平,加強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科滲透。

  3、開設課程,做好預防工作

  有條件的學校,應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面向全體學生普及心理衛生常識,提高學生應付各種心理困擾的能力,防止心理疾病的發生,維護身心健康,對學生當前突出的心理問題應及時矯治。

  4、建立心理諮詢、輔導機構,加強個別輔導。

  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如果沒有相應的機構,就不能及時進行指導和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所以各學校應積極創造條件,設立心理輔導機構,並在教師中培養兼職的心理輔導員。這樣才能開展活動,及時幫助個別學生排除心理困擾和障礙。

  5、進行家教講座,辦好家長學校,提高家長素質 。

  家庭成員之間形成互敬互愛,和睦共處的和諧氣氛,是培養青少年的積極心態 良好性格的重要基礎 充滿親情和愛心的家庭環境,才能讓少年。兒童體會到家的安全 幸福和溫暖,產生主動 積極向上的情感和學習態度 創造輕鬆 愉快的教育環境,可以使少年兒童從心理上順利地接受家長正面的家庭教育,並在日常生活中轉化為具體的行為

  家庭教育的好壞,對孩子的心理問題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父母對子女的溺愛、嬌寵、過高期望、過分保護、過分嚴厲等,會使子女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和不良行為。另外子女與父母產生分歧、矛盾的最大原因是不能很好的溝通和交流,所以我們喬樓一小社會實踐小組代表全體學生希望學校要定期組織家長進行培訓,提高家長的素質,使他們具備良好的修養和品行,做到言傳身教。做到優化家庭環境,營造一個民族、平等、和諧、信任的家庭氛圍,使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