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分析
小學生心理問題是小學生在身心成長和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心理衝突、困惑、挫折、煩惱等心理狀態不良,不適應學習、生活和社會的現象。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主要內容:
一、小學生心理情況的調查
二、調查情況分析
三、探索心理指導理論的意義
四、附件
一、小學生心理情況的調查
1、調查的目的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最新定義是“健康,不但是沒有身體缺陷和疾病,還要由完整的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學生人格培養》人民日報出版社93年版111頁***
國家教育部的一位負責同志也強調:未成年人的身體和心理能否健康發展,關係到國民素質的提高和國家、民族的前途。保護和教育未成年人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教育系統更是責無旁貸。***《心理學品質指導》《上海教育》92年第7、8期20頁***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成年人口中,有心理疾病的有一千多萬人,對心理疾病的治療,已引起我國相關部門的重視。加強對小學生的心理指導,是預防和治療心理疾病重要一環。要做好這項工作,認真進行小學生的心理情況調查,對我們分析、瞭解情況,對我們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都是必不可少的。
2、調查的設計:
1***、時間:20xx.4.10--------20xx.4.25
2***、地點:合肥市郊區四里河小學
3***、物件;小學六年級學生
4***、方式:問卷、座談會等
3、調查情況的統計:
二、調查情況分析:
1、按照小學生心理健康標準,認真的進行調查工作: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身體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指標。所謂健康,它是從生理和心理兩個側面來表現的。從表現形式看,生理健康相對來講,比較容易診斷,而心理健康,測試的手段就比較複雜。同樣,瞭解小學生的心理狀況,要比了解小學生的生理狀況要困難的多。在對小學生的調查中,我分別從小學生“對別人有困難的態度”、“對待學習成績的態度”、“對待自己錯誤的態度”、及性格、能力、交友等六個方面進行調查,從而掌握了這方面的第一手資料,為進一步分析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提供了理論依據。
1***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第一個標準就是智慧發育正常。一個小學生,能正常學習和生活,與周圍環境取得平衡和協調,有一定的求知慾和興趣愛好,一般說其心理就是健康的。從我調查情況看,能正常學習的小學生佔99%,與周圍環境取得平衡和協調的佔97%,有一定求知慾和興趣愛好的佔99%,由此可見,在這一方面有心理障礙的學生佔1—3%。根據我省教育廳20xx年統計,我省小學在校生為642萬,按1%計算,約為64200人。
2***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第二個標準是同家庭成員、教師同學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誠懇、謙虛、公正和寬厚的態度對人。從我的調查情況看,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的佔99%,能以誠懇、謙虛、公正、寬厚待人的佔97%,在這一方面,也有1—3%的小學生有心理障礙。同樣,根據統計,這一類小學生也可能達到64200人***當然,這其中有交叉現象,下同***。
3***小學生的心理健康還表現在正確的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努力發展身心潛能。不做無謂的怨尤,不易受消極性暗示的誘惑。在調查中,我瞭解到有99%的小學生在這方面是正常的,也有1%的小學生有這方面的心理障礙。
4***心理健康的小學生,思想應該有條理,行為前後統一,注意力比較集中,學習上有一定的毅力。在調查中,這一方面正常的佔99%,有1%的小學生有心理方面的障礙。
5***在一般情況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有良好的情緒,比較活潑、開朗,經常保持愉快,遇事冷靜,處理謹慎,同情老幼傷殘,憎恨壞人壞事,嚮往美好未來。調查情況表明,95—97%的小學生屬於心理健康範疇,另外3—5%的小學生有這方面的心理障礙。
6***心理健康的小學生有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能適應環境變化,樂於接受新生事物。這方面心理正常的佔99%,有心理障礙的為1%。
以上的調查情況表明,圍繞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六項標準所展開的調查,各項指標均有1%的比例屬於有可能有心理障礙的範疇,儘管其中的各個專案間不可避免的有交叉象,但是其絕對數字還是非常龐大的,其中所蘊含的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可能會給社會帶來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因此,認真分析造成小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就是件刻不容緩的工作了。
2、心理問題的原因:造成小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社會原因、家庭原因和各種生理原因。
1***、社會原因:社會的整體環境惡劣,會導致小學生對生活失去信心。小學生生活的周邊環境負面因素太多,使他們對周圍的人失去信任,長期以往,在他們的心理上留下陰影。由於社會環境影響面大,對小學生所造成的影響不是點式的,而是面式的,這樣就會使一批小學生受到影響,產生心理障礙,對於我們這個人口眾多的大國來說,其絕對總數是不可忽視的,其對社會發展的潛在的負面影響也將是巨大的。因此,國家的和平,社會的安寧,人們生活的文明程度,是營造良好、和諧的社會生活環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減少小學生心理障礙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2***家庭原因:就家庭教育而言,它具有啟蒙性、長期性、感染性、情感性。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殘缺家庭對孩子的心理髮展是很不利的。殘缺家庭是指核心家庭中父母一方因離婚、死亡、出走、分居等原因使家庭成員不全的家庭,亦稱單親家庭。我國心理學者曾對我國28個省、市、自治區1564名1—5年級的小學生的情緒情感進行比較分析***其中離異家庭729名,完整家庭825名***,發現離異家庭的兒童則表現出更多的消極情感,如焦慮、冷漠、自卑、孤僻、萎縮、敵對等,並因此影響到他們的學習生活及社會生活。在雙親不全的家庭中,以雙親不和對小學生有更大的影響,父母長期的分歧、爭吵、敵對會使孩子內心產生嚴重的焦慮、矛盾、神經質,甚至導致心理變態及反社會行為。
另外,在一些家庭中,小學生長輩因自身的心理障礙,在和小學生的交往過程中,有意無意的使其病態心理影響了小學生;同時,一些小學生的長輩,相互關係緊張,他們不注意自己行為對小學生的影響,從而使一些小學生下意識的對自己周邊的人或事物,採取敵意的態度。
調查中,在我和小學生的交談中,瞭解到個別小學生的心理障礙確是因為家庭原因造成的。有個小學生家庭父母不和,關係緊張,甚至到了快離婚的地步,使這個小學生的心理受到嚴重衝擊,使她的心理健康受到影響,造成這個小學生的心理障礙。
3***、生理原因:在調查中,我瞭解到一些小學生,由於他們的智力超常或者智力底下,他們覺得,自己和其他人往往顯得格格不入,所以在心理上,也不能和其他小學生一樣得到正常的發展,時間一長就有了某種心理障礙;還有一部分小學生,他們因先天或後天的原因身體殘缺,這使他們下意識的產生了自卑感和心理障礙。
3、做好心理指導應注意的問題:
通過調查,我們已知道,在小學生中,有一部分因社會、家庭、生理等各種原因,存在著某種心理障礙,對此,我們必須加以重視,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盡力做好這一方面的工作。也就是說我們要重視小學生的心理指導,要使我們每一個從事小學教育工作的人在每一個工作環節都要重視這項工作。同時要使每個人知道,良好的心理指導必須具備:真誠、理解、尊重三要素,要依託有社會意義的背景,通過各種技術手段,認真細緻的做好這項工作。1***要以真摯的感情,誠懇的態度和同學相處。和小學生相處,首先要取得他們對你的信任。這樣,他們就會把自己內心世界的活動如實反映出來,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最大限度的接近他們,使他們覺得我們是他們真正值得信賴的朋友,我們才能接近他們,因勢利導,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消除他們的戒備心理,因此,我們和他們相處,決不能虛心假意,失去信任,心理指導將無從下手。在這次調查中,我和小學生們融切相處就是一例,這也是我能完成這次調查工作的重要一環。
2***要換位思維,要從不同的視角,和同學交換對問題的看法。心理有障礙的小學生,其對問題的理解、看法往往和別人不一樣。理解他們,是能否和他們進行交流的關鍵。
3***除了真誠、理解以外,還要注意對每個同學都要在人格上予以充分的尊重。
4***做心理指導工作,要適當的運用一些必要的方法,如:專題性活動;課外合作遊戲;幫助學生理清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疏導學生從沉悶的氣氛中釋放出來;注意用非語言的方式給學生一定的時空;注意觀察,可以採用反饋技術,重複一些師生言行,引導學生;和學生平等相處,消除學生的下意識自我防護意識等。同時,也要注意教師***班主任***自身心理素質對學生的感染。
5***要特別注意對具有自卑心理障礙學生的具體分析。其中,要特別注意小學生自卑心理的矯正。自卑心理又稱為自我否定心理,表現為消極的自我評價。一旦形成和發展,對人的一生心理過程和個性都會產生一系列的顯著影響。產生小學生自卑心理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生理、智慧、家庭、教育方式等。矯正小學生自卑心理的方法有:瞭解他們的想法,儘可能滿足他們的願望;適當讓他們接受一些小小的考驗,增強他們自我承受心理;發揮他們的特長,培養他們自我優越心理;創造輕鬆環境,淡化其不安、煩躁、孤獨、離群心理。三、心理指導理論探索的意義。
未成年人的身體和心理能否健康發展,關係到國民素質的提高和國家民族的興衰。加強對小學生的心理指導,預防心理疾病的產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這個群體的健康與否,預示著國家的發展是否處於一個良性狀態,同時,小學生處於長身體階段,有很大的可塑性,加強小學生的心理指導,可以儘可能的減少未來的心理疾病人數,對我們建設現代化強國,改善人口結構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篇2
摘 要:小學生正處於各種心理機能不斷髮展的重要時期,為了瞭解小學上的心理健康,探索有效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運用《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 對河南鹿邑縣賈灘鎮300名小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有效問卷260份。結果顯示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總體水平較好。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健康,調研
一、 前言
近年來,教育部門開始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見》中也明確指出“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學生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社會對人的素質要求的需要。”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人們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心育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所謂“心育”為心理教育的簡稱,它是旨在培養髮展學生的健康心理,從而促進其個性完善的教育。當今社會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嚴重,其主要表現為無法承受學業的壓力造成了情緒困擾,還有到學校學習,環境的突然改變使得學生難以適應。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由於心理健康問題長期得不到疏導,不能及時採取有針對性的引導措施,往往會誘發一些心理問題,有些學生甚至由此產生嚴重的心理和生理疾患。因此,為了小學學生的健康成長,我們必須來研究小學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 河南省最近幾年的調查結果,隨年齡增長,心理衛生問題有較大的上升幅度,初中生為13.76%,高中生為18.79%,大學生為25.39%,農村學生比城市學生嚴重,女大學生比男大學生嚴重。1992年石國興的報告指出農村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具有較高的檢出率為18.48%,心理健康問題的檢出率隨年級升高而上升,女生比男生嚴重。夏雪芳在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中就提出幾個小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小學生人際交往問題明顯,小學生有比較明顯的人際交往焦慮,表現在交往上有自卑傾向,人際交往能力欠缺。他們有心事不願意傾訴的比例較高,和教師交往不夠主動,懼怕家長。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存在問題,農村小學生家庭文化生活比較貧乏,家庭教育能力匱乏,有的家長還存在重男輕女思想。由於大多數家長自身文化水平和經濟水平都比較低,很難輔導孩子的作業,當孩子犯錯誤時,要麼放任不管,要麼一頓打罵,因此在孩子的心理產生厭學等情緒。
二、調查目的
有90.5%的學生是健康的,但也有9.5%的小學生存在較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如學習焦慮、衝動傾向、恐怖傾向、對人焦慮和自責傾向等等;從而提出應重視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儘快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同時需進一步重視家庭教育並特別重視女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長期以來,我國的學校教育一直沿用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存在著重智輕德、重表***身體***輕裡***心理***的現象,學生的心理問題較少受到重視。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應試教育所帶來的種種弊端日益被人們所認識,為此我國已明確提出了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口號,學生的心理素質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三、調查物件
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在思想道德情操、科學文化知識、身體和心理素質、勞動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到和諧發展為宗旨的,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一個核心內容。但現階段涉及較多的還是心理問題較明顯的大中學生,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仍未受到足夠的重視。而實際上由於社會的發展、各種競爭的不斷加劇以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一些失誤,許多心理問題都表現出了向低齡化發展的趨勢。同時大中學生存在的許多心理問題的成因也常可追溯到他們的小學時代。因此,對小學生開展心理素質教育非常有必要。有鑑於此,我們對小學生的心理狀況作了調查,旨在瞭解小學生的心理現狀,分析小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率和困擾小學生的主要心理問題及其成因。從而為在本縣有效地開展小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提供參考。
四、調查步驟與方法
我們的調查選用華東師範大學心理系編制的心理健康診斷測驗作為測驗材料。MIIT由八個內容量表構成,分別為:***1***學習焦慮;***2***對人焦慮;***3***孤獨傾向;***4***自責傾向;***5***過敏傾向;***6***身體症狀;***7***恐怖傾向;***8***衝動傾向。每一個內容量表的得分可以轉換成標準分,八個內容量表的標準分相加即為全量表總焦慮傾向的標準分。
我們從鹿邑縣賈灘鎮300名小學生調查物件,其中男生160人,女生140人。年齡為9—13歲。
五、調查結果
小學生心理健康情況: 按心理健康測驗總分評定,300名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檢出率為1.38%。各種心理健康問題總檢出率非常高,其中對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症狀、恐怖傾向、衝動傾向各因子檢出率分別為5.49%、5.12%、1.57%、2.35%、3.54%、10.24%、5.91%、40%。心理健康問題以衝動傾向檢出率最高。值得注意的是從整體上看,農村女生的心理問題多於男生,這可能與女生受過度保護有關。
同時,根據本次調研樣本,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總標準分的均分為43.6129,心理健康狀況較好。最小值為18.00,最大值為67.00 .
不同年級的學生各種心理健康問題的檢出率不同。以六年級最高,總體上從四年級到六年級呈遞增的趨勢,其原因有待深入探討。從調查結果中還發現,農村學校突出的心理問題是“衝動傾向”、“ 對人焦慮”、“身體症狀”、 “恐怖傾向”。但不同年級階段的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重點有所不同, 如四年級主要以對人焦慮、衝動傾向、身體症狀為主; 五年級主要以衝動傾向、學習焦慮、恐怖傾向為主; 六年級則以衝動傾向、身體症狀、恐怖傾向、學習焦慮為主。所以在解決不同年級的心理問題,重點不相同,方法特不同。應制訂有針對性的有關措施進行群體心理教育和心理輔導。
六、存在的問題
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總體良好,但還存在不可忽視的問題。學校的小學生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心理健康問題。最突出的是行為衝動, 我行我素。二是學習障礙,缺乏自信心、上進心。三是人際關係障礙,膽小害羞, 交往、合作能力差。四是自我意識障礙,逃避困難依賴性強, 承受能力差, 意志力不強。除了這些還有為人處世較敏感、軀體化障礙等等心理問題。
七、造成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造成小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社會原因、家庭原因、學校原因和各種生理原因。
1、社會原因:社會的整體環境惡劣,會導致小學生對生活失去信心。小學生生活的周邊環境負面因素太多,使他們對周圍的人失去信任,長期以往,在他們的心理上留下陰影。由於社會環境影響面大,對小學生所造成的影響不是點式的,而是面式的,這樣就會使一批小學生受到影響,產生心理障礙,對於我們這個人口眾多的大國來說,其絕對總數是不可忽視的,其對社會發展的潛在的負面影響也將是巨大的。因此,國家的和平,社會的安寧,人們生活的文明程度,是營造良好、和諧的社會生活環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減少小學生心理障礙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2、家庭原因:就家庭教育而言,它具有啟蒙性、長期性、感染性、情感性。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殘缺家庭對孩子的心理髮展是很不利的。殘缺家庭是指核心家庭中父母一方因離婚、死亡、出走、分居等原因使家庭成員不全的家庭,亦稱單親家庭。我國心理學者曾對我國28個省、市、自治區1564名1—5年級的小學生的情緒情感進行比較分析***其中離異家庭729名,完整家庭825名***,發現離異家庭的兒童則表現出更多的消極情感,如焦慮、冷漠、自卑、孤僻、萎縮、敵對等,並因此影響到他們的學習生活及社會生活。在雙親不全的家庭中,以雙親不和對小學生有更大的影響,父母長期的分歧、爭吵、敵對會使孩子內心產生嚴重的焦慮、矛盾、神經質,甚至導致心理變態及反社會行為。
另外,在一些家庭中,小學生長輩因自身的心理障礙,在和小學生的交往過程中,有意無意的使其病態心理影響了小學生;同時,一些小學生的長輩,相互關係緊張,他們不注意自己行為對小學生的影響,從而使一些小學生下意識的對自己周邊的人或事物,採取敵意的態度。
據調查,我校學生中普遍存在著自理能力較差,獨立完成工作的能力較弱,依賴性比較強,脫離家庭、親人的照顧將寸步難行。產生原因是由於家長只注重智力培養,而忽視能力的培養。父母嬌養、過分保護、照料,從而導致學生一切都由家長包辦代替,產生依賴性,缺乏獨立性,缺少自我服務、自我鍛鍊意識。這樣會給孩子以後參加工作,走向社會帶來許多障礙。
調查中,在和小學生的交談中,瞭解到個別小學生的心理障礙確是因為家庭原因造成的。有個小學生家庭父母不和,關係緊張,甚至到了快離婚的地步,使這個小學生的心理受到嚴重衝擊,使她的心理健康受到影響,造成這個小學生的心理障礙。
3、學校原因:以往的時間裡,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為提高升學率,家庭、學校、社會對學生的考試成績極為關注,視其為關係到一個學生將來是否有前途的首要問題。所以,教師在課內只抓智育,而課後家長又讓學生參加多種補習班,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沒有多餘的時間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主要表現在考試緊張、厭學、偏科,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產生原因主要是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和信心;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值又過高,加上社會給學生造成的心理壓力,使學生心理負擔過重,認為學習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沒有達到快樂學習的目的。
4、生理原因:在調查中,我瞭解到一些小學生,由於他們的智力超常或者智力底下,他們覺得,自己和其他人往往顯得格格不入,所以在心理上,也不能和其他小學生一樣得到正常的發展,時間一長就有了某種心理障礙;還有一部分小學生,他們因先天或後天的原因身體殘缺,這使他們下意識的產生了自卑感和心理障礙。
八、總結與建議
1、確立心理健康意識,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堅持做到以人為本。 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只重視學生的學習,缺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忽視了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致使部分學生的心理髮展處於較低的水平,各種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輔導解決。現代社會需要學校培養的人,必須具有適應未來社會競爭的良好心理素質。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對學業和考試成績的提高有積極影響,但不能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當作僅僅為教學、考試服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促使他們的全面素質和個性的和諧發展。
2、對教師進行全員培訓,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
教師的心理素質影響著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學校開展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在於教師。應重視引導教師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提高他們的心理教育、輔導水平,加強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科滲透。
3、開設課程,做好預防工作
有條件的學校,應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面向全體學生普及心理衛生常識,提高學生應付各種心理困擾的能力,防止心理疾病的發生,維護身心健康,對學生當前突出的心理問題應及時矯治。
4、建立心理諮詢、輔導機構,加強個別輔導。
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如果沒有相應的機構,就不能及時進行指導和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所以各學校應積極創造條件,設立心理輔導機構,並在教師中培養兼職的心理輔導員。這樣才能開展活動,及時幫助個別學生排除心理困擾和障礙。
5、進行家教講座,辦好家長學校,提高家長素質 。
家庭成員之間形成互敬互愛,和睦共處的和諧氣氛,是培養青少年的積極心態 良好性格的重要基礎 充滿親情和愛心的家庭環境,才能讓少年。兒童體會到家的安全 幸福和溫暖,產生主動 積極向上的情感和學習態度 創造輕鬆 愉快的教育環境,可以使少年兒童從心理上順利地接受家長正面的家庭教育,並在日常生活中轉化為具體的行為
家庭教育的好壞,對孩子的心理問題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父母對子女的溺愛、嬌寵、過高期望、過分保護、過分嚴厲等,會使子女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和不良行為。另外子女與父母產生分歧、矛盾的最大原因是不能很好的溝通和交流,所以我們喬樓一小社會實踐小組代表全體學生希望學校要定期組織家長進行培訓,提高家長的素質,使他們具備良好的修養和品行,做到言傳身教。做到優化家庭環境,營造一個民族、平等、和諧、信任的家庭氛圍,使孩子健康成長。
篇3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飛速進步,使得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激烈。現代的人們處於一個知識大爆炸的年代,各方面的壓力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的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變得複雜多變。作為現代社會的組成部分,正在學校學習的小學生們,對社會心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況且,小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還有他們自己許多特殊的問題,如面對在校生活的適應,面對繁重學習任務,面對漸漸複雜的人際關係問題,面對和家長老師的溝通問題等等。如何使他們避免或消除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身心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態去適應當前的社會環境,預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發生,加強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為了各學校和社會迫切的需要和共同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生 心理健康 調查報告
1、心理健康的定義。
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我們認為,心理健康的基本含義是指,個體能夠適應發展著的環境,具有完善的個性特徵;且其認知,情緒反應,意志行為處於積極狀態,並能保持正常的調控能力。生活實踐中,能夠正確認識自我,自覺控制自己,正確對待外界影響,使心理保持平衡協調,就已具備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徵。
2、從調查問卷中可發現。
小學生面對的壓力,大部分是來自於學習成績。而有一部分是和家長老師的溝通問題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導致覺得自己和家長老師是站在對立面的,覺得他們都不理解自己,從而感到壓力,還有一部分,是和同學在日常相處中產生了摩擦,對人際關係感到有壓力。
小學生遇到困難時,女生有65.7%會向知心朋友求救,而男生只有11%會向知心朋友求救,這也可以看出女生更加需要知心朋友。課餘時間中,男生有54%在運動,例如打籃球、乒乓球之類,而女生僅有12%,看來男生運動得多些。
當和朋友之間的友誼出現較大裂縫的時候,女生一般會選擇不再理對方,而男生卻不這樣,男生更多是把話攤開來說,這時候友誼的裂縫多半會癒合。
在問卷調查中我們還可以發現,小學生超過90%都認為身心健康很重要,當遇到壓力時有5.7%會向親友請求幫助,超過90%的小學生與朋友發生小摩擦後會主動挽回。
3、從調查問卷中發現小學生存在的問題。
3.1緊張與焦慮
3.1.1學習壓力適應不良產生的心理困擾
3.1.2人際交往不適引發的心理失衡
3.1.3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從而產生的焦慮心理
3.2浮躁與急功近利
3.2.1面對自己不拔尖的成績想要儘快進步而與現實的衝擊導致
3.2.2面對學習上的競爭對手倍感壓力
3.3失落與沮喪
3.3.1學習成績老是上不去導致
3.3.2人際交往沒有預想中通暢導致
3.4自卑與退縮
3.4.1認為自己的成績上不去是因為人笨
3.4.2認為別人總是比自己強
3.4.3不敢再老師面前回答問題
3.4.4學習壓力過大導致對學習倦怠
4.問題形成的原因。
4.1客觀方面
4.1.1學習任務、內容發生了變化。
小學低年級課本比較容易,基本上只要上課聽了老師講的內容,考試時候是不用太擔心的,學習壓力沒有那麼大。而到了小學高年級,課本上的內容不僅多,而且難,如果上課之前沒有預習好,想要聽懂課都是有困難的。高年級的作業相較於低年級來說,題難量多。許多小學生到了高年級面對這些改變一般不知要如何適應和支配時間。
4.1.2家庭環境發生了變化。
現在的許多小學生的家長選擇到外地打工,家裡只留下老年人照顧孩子。眾多留守兒童在家與老年人生活在一起,這種變化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精神壓力。
4.2主觀方面
4.2.1.失望與失寵感。
有的同學在小學低年級一直是所謂的尖子生,然而到了高年級,發現也自己旗鼓相當的學生不在少數,並且很有可能別的同學成績比自己好很多。本來是家長與老師的重點保護物件,可是到了高年級,家長卻說別人成績比他好,老師也不再過多關注他。這種差距,就會導致同學感到失望,覺得自己失寵了。
4.2.2鬆氣情緒與歇腳心理。
有的同學上了小學之後,覺得自己有六年的學習時間,要玩一玩,放鬆放鬆,到了高年級再去努力。可是這一鬆氣或歇腳,可能就跟不上其他同學學習的腳步了,再也鼓不起前進的勇氣,也有可能這一鬆一歇就鬆了六年,歇了六年。到了快小學畢業了才發現自己該唸的書都沒有好好去念,。
4.3.3畏首畏尾。
發現班上能人太多,覺得自己不如人,從此瞻前顧後,畏縮不前,團體活動不參加,運動場也不去,每天除了上課之外,無所事事,生活單一,精神倦怠。在生活和學習上都是應付了事,做事懶散,湊合著打發時光。
4.4.4明戀暗戀。
部分早熟的小學六年級的學生處於青春期萌芽時期,這個時間段的學生容易出現少男少女特有的心理變化。最有可能出現明戀暗戀的時期。也最容易因此而影響自己的生活。比如說,暗戀上某一同學。也不敢說,每天見到她/他就覺得人生有意義,見不到她/他就覺得少了什麼,聽課聽不進去,老是走神,更有可能的是,在老師和家長的眼皮底下開始偷偷地談戀愛,每天想著風花雪月,不務正業。
5.對小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措施。
5.1充分發揮學校心理諮詢室的作用。
學校心理諮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心理諮詢被越來越多的人承認和接受,越來越多的小學開始設臵心理諮詢機構。心理諮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衝突,排解心中憂慮,開發身心潛能。還能幫助學生正確的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境。近年來,心理諮詢機構不斷的完善,增設了多種形式的服務,已成為小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最有效的途徑。
5.2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現與預防。
開展心理素質教育的前提是瞭解掌握學生心理素質的狀態,從而有針對性的提出教育措施與方案。小學應每學期對在校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採用“心理健康問卷”從中篩選出有心理症狀的學生,主動約請他們到心理諮詢室進一步通過面談分析診斷,根據面談分析,區別不同的問題型別與程度,採取不同的應對措施,防患於未然,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現、及時干預,使得學生在學校能得到具體的心理健康指導。
5.3把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在各科教學之中。
通過各科教學進行心理素質教育既是學校心理教育實施的途徑,也是各科教育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學過程都包括著極其豐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為教學過程是社會歷史積澱的文化知識、道德規範、思想價值觀念為內容和周到的。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只要注重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深入挖掘知識內在的教育意義,就能夠把人類歷史形成的知識、經驗、技能轉化為自己的精神財富,內化成學生的思想觀點、人生價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並在他們身上持久紮根。
5.4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相應知識的掌握,系統的學習心理、衛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有助於學生了解心理髮展規律,掌握心理調節方法,增強自我教育能力。心理素質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取決於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質教育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小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境。
小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社會環境,小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校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學生形成群體凝聚力、集體榮譽感的土壤,有利於使人與人之間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促進學生之間相互溝通、相互幫助。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助於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健康愉悅的情緒特徵。因此學校應該花力氣抓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和學術活動,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圍、寬鬆理解的環境,有助於學生深化自我認識,充分發展個性,改善適應能力。
5.6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已為科學研究所證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不飲酒、不吸菸、講究衛生等。小學生要科學地安排好每天的學習、鍛鍊、休息,使生活有規律。學會科學用腦就是要勤用腦、合理用腦、適時用腦,避免用腦過度引起神經衰弱,使思維、記憶能力減退。
5.7加強自我心理調節。
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做到心理健康。首先要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小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人浩瀚的知識海洋裡邀遊,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其次,小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生活中常常會遇到不順心的事,考試失利、戀愛受挫、人際衝突等均會引發焦慮、憤怒、憂鬱等不良情緒,這時他們必須及時疏導自己的不良情緒,疏導的方法有合理宣洩、注意轉移、目標昇華等。
6.結束語:小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是培養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基礎。
二十一世紀的晨鐘已經敲響,在這新舊世紀交替之際,培養跨世紀人才是時代賦予小學的歷史重任。如何培養跨世紀人才,其核心是加強對小學生基本素質的教育和培養,全面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二十一世紀人才應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全面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質,且相互和諧統一,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學內涵。
我們應該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們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學識才能素質,而較為忽視的是思想道德素質,特別是心理素質,即使在比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對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心理衛生死角”引起足夠的重視,其結果是導致學生中出現了大量的心理問題,嚴重擾亂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影響了人才的整體素質,阻礙了高教目標的全面實現,給國家帶來無可挽回的損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態,不僅關係到廣大學生健康生理、心理的發展,良好思想道德的養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關係到人才素質的整體提高、高教目標的全面實現、直至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二十一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加強對小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全面提高跨世紀人才質量已成為高等學校所面臨的迫切任務。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盪、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衝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複雜的世界,未來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時刻出現心理危機。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為此,就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佔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慧、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 小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分析
- 混凝土的名詞解釋
- 搞笑逗逼的順口溜句子_非常逗逼的搞笑順口溜
- 菠的組詞有哪些
- 急性氣管炎要怎樣治療方法是什麼
- 簡單時尚的女生個性簽名
- 建築抹灰勞務分包合同模板
- 夏季釣大魚應該如何選擇釣點
- 老是左邊偏頭痛是怎麼回事
- 電腦總是會宕機該如何解決
- 睡安膠囊說明書及主治功能
- 小學生想要提高數學成績都有哪些學習方法
- 績效管理的簡單流程有哪些
- 唐突的意思是什麼
- 電腦設定自動關機的技巧
- 離職感謝信範文精選五篇
- 腦筋急轉彎什麼植物最老實題目及答案
- 無知的反義詞是什麼
- 吃什麼可以祛斑
- 文竹應該怎麼養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